姚毅毅
【摘要】對幼兒而言,游戲是其生命中極為重要的存在,也是其能夠進行有效學習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教育局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等與幼兒學習與成長息息相關的規(guī)定,要求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幼兒學習方式與特點的前提下教育幼兒。而游戲作為幼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學中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幼兒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為使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基礎的了解,進而形成對音樂的愛好與興趣,培養(yǎng)其音樂表現能力,最終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對此,音樂活動的游戲化教學則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诖?,筆者針對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游戲化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為提升幼兒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幼兒園 ?音樂互動 ?游戲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189-0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教師必須重視生活與游戲的獨特價值,通過游戲引導幼兒進行學習活動。因此,在音樂互動中引入游戲教學則是新課改的必然結果,也是實現幼兒音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措施。但就目前而言,我國幼兒音樂教學中尚存在一定問題,這對幼兒音樂活動的游戲化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诖耍P者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加強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被游戲”
在觀察中筆者發(fā)現,有較多教師在組織音樂活動時,為了活動中能夠帶有“游戲”的標簽,便只是添加了一些徒具游戲外表,卻無游戲實質的“游戲”,即只有表現形式,卻沒有游戲規(guī)則,幼兒只能被動觀看,自己根本無法親身體驗。該現象只是教師為了應付游戲化教學而隨意編造的“游戲”,對幼兒的音樂學習非但沒有任何幫助,甚至還有負面影響。
(二)為了游戲而游戲
音樂活動游戲化教學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游戲化教學,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但目前較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僅僅是為了游戲教學而設計的游戲,導致幼兒雖然參與了游戲,但最終收獲卻與音樂毫無關系。
(三)阻礙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
筆者發(fā)現,較多教師在設計游戲時,為了能夠使幼兒在游戲中收獲快樂,一直將重點放于游戲形式與規(guī)則上,一直通過外在的游戲形式與規(guī)則刺激幼兒,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忽略了音樂活動才是主體,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游戲上。時間一長,幼兒便會喪失對音樂的興趣,最終使在音樂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品質的目的落空。
(四)教學觀念與方法落后
就目前而言,教師普遍存在“幼兒園的學習是為了小學教育打下堅實基礎”這一認識。該觀念直接導致幼兒園在教育過程中過于重視語文的讀寫以及數學的算術內容,因為這些內容都是“為小學打基礎”的部分。在此過程中,教師“似乎”忘了幼兒所處的年齡段正是愛玩的時候,此時便進行大量復雜、難懂的知識灌輸,是否會使幼兒對學習產生一種抵觸心理呢?隨著時代的進步,該教育理念顯然已經無法跟上時代步伐。
二、加強幼兒音樂活動中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一)凸顯活動內容游戲化
教師在選擇或設計音樂活動時,應充分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而進行,使游戲內容更符合幼兒所處年齡階段。對此,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教材的充分利用,來凸顯活動內容的游戲化。例如《獅王進行曲》,通過鮮明的形象與故事的情節(jié)化來對內容進行充分表現。
(二)凸顯活動環(huán)節(jié)游戲化
教師應根據幼兒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最大幅度將游戲表達的快樂、開心等因素添加在音樂活動中,使整個音樂活動的情景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中,使幼兒在快樂的過程中孜孜不倦地投身于音樂的學習之中。以《小狗抬轎》為例,教師可以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設置學習唱新歌,首先將幼兒喜歡的富有情節(jié)的歌曲加以調整,以快板念唱的形式幫助幼兒了解、朗誦歌詞,接著指導幼兒在歌曲伴奏下學習說唱,并通過“小狗與老虎”這一主線,嘗試聽音樂玩老虎追小狗,小狗齊心趕老虎的游戲。通過邊玩、邊學、邊唱這一過程,使游戲環(huán)節(jié)變得生動、有趣,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自然也不會感覺到枯燥、無趣。
(三)凸顯教學方法的游戲性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否進行有效學習的關鍵所在,而游戲教學則是提升幼兒學習興趣最好的手段。例如在《誰是小熊》中,通過邊唱、邊玩的方式,幼兒不但在短時間內學會了整首歌曲,同時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收獲了快樂、開心,對游戲規(guī)則自然也是銘記于心。而達到這一目的的關鍵便是在游戲中激發(fā)學生對于游戲的興趣,“怎樣才能搶到椅子?”、“誰是下一個找不到家的小熊?”等等,這些內容都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愿意主動進行探究愛的。
2.角色扮演
對于音樂教學而言,教師必須要將作品進行生動的詮釋,而正確的示范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方法。而模仿是幼兒的天性,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這一點特點,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與需求。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游戲,使幼兒體驗一下做老師的感覺,無論是跳舞也好,唱歌也罷,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使其他幼兒一起學習。
三、結語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與權力,幼兒在游戲中既獲得了身心愉悅,又促進了身心發(fā)展。幼兒的生活離不開游戲,所以我們要將游戲與課程整合,讓幼兒在游戲中健康成長。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不斷反思,從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我們的課程教學,用科學的方法將游戲融入到音樂教育活動中去,融入到整個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去,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經樹.前理解、游戲、音樂的理解——埃格布雷希特的音樂分析解釋學[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6,03:106-117.
[2]趙燕.嬉戲中的智慧——淺談在小班音樂游戲中發(fā)展幼兒的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116+6.
[3]夏俊俊.音樂游戲:讓學生樂在其中——談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游戲教學”[J].學周刊,2014,0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