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捷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從理論方面闡述了積極心理學的主要概念及觀點,以及積極心理學理論在我國的發(fā)展情況,通過對文獻的閱讀將積極心理學帶給個體的三種不同類型的體驗進行描述,最終將積極心理學與企業(yè)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和應用,利用積極心理學為企業(yè)如何提高員工工作績效最終提高企業(yè)績效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積極;企業(yè)管理;心理學
引 言
積極心理學就是根據(jù)有效的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行為和思想的積極方面的一門科學。它所倡導的積極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是對早期消極心理學的抗爭,其次是指心理學應該研究人類心理的積極方面,最終是提倡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生活,對心理問題做出適當?shù)慕忉?,并獲得積極的意義以支持人類行為。對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為三個方向,首先是關于積極情緒體驗的主觀層面上的研究,例如在過去生活中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在當前生活中的愉悅感以及對于未來生活的認知等;其次是關于積極人格特質的個人層面上的研究,例如勇氣、創(chuàng)造性、樂觀和合群性等;最后一個方向是關于積極組織系統(tǒng)的群體層面上的研究,例如責任感、文明和利他性等。本文主要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從理論方面闡述了積極心理學的主要概念及觀點,以及積極心理學理論在我國的發(fā)展情況,通過對文獻的閱讀將積極心理學帶給個體的三種不同類型的體驗進行描述,最終將積極心理學與企業(yè)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和應用,利用積極心理學為企業(yè)如何提高員工工作績效最終提高企業(yè)績效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國內(nèi)積極心理學研究概況
(一)積極心理學的含義及主要觀點
學者對積極心理學有如下定義:“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兔赖碌确e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币簿褪钦f,積極心理學就是根據(jù)有效的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行為和思想的積極方面的一門科學。它所倡導的積極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是對早期消極心理學的抗爭,其次是指心理學應該研究人類心理的積極方面,最終是提倡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生活,對心理問題做出適當?shù)慕忉?,并獲得積極的意義以支持人類行為。
(二)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領域
對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為三個方向,首先是關于積極情緒體驗的主觀層面上的研究,例如在過去生活中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在當前生活中的愉悅感以及對于未來生活的認知等;其次是關于積極人格特質的個人層面上的研究,例如勇氣、創(chuàng)造性、樂觀和合群性等;最后一個方向是關于積極組織系統(tǒng)的群體層面上的研究,例如責任感、文明和利他性等。
積極情緒能對個體自己的行為或者思想進行擴建,而消極的情緒所起的作用則恰恰相反,與此同時,個體行為或者思想的擴建功能或者縮小功能還受到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強度的影響。
人格特質則是一個復雜的組織,它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后天環(huán)境或者教育的影響,在各種影響下綜合形成了個體的人格特質。積極人格特質并不意味著個體不存在心理疾病而是指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即個體能夠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追求幸福并且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和潛力。
積極組織系統(tǒng)是積極心理學形成的外在環(huán)境系統(tǒng),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個體通過積極情緒來獲得積極體驗然后逐漸形成積極人格特質,但這個過程依賴于積極組織系統(tǒng),個體的行為或者思想必定會收到社會組織系統(tǒng)的影響,如果個體采用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那么他也將會獲得積極的體驗,形成積極的人格。
(三)國內(nèi)研究概況
積極心理學在美國興起一段時間后便引起了中國學者的關注。
張倩、鄭涌所著的《美國積極心理學介評》在簡要評價積極心理學的基本主張之后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重新構建心理學理論,糾正主流心理學,并補充完善了現(xiàn)存的心理學。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nóng)所著的《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介紹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同時也提出了仍需探索的很多問題。
崔麗娟、張高產(chǎn)所著的《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潮》中則指出了積極心理學今后的發(fā)展方向以及研究方向。
苗元江、余嘉元所著的《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中闡述了當代心理學從消極心理學模式轉換成積極心理學的過程,介紹了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并分析了其發(fā)展態(tài)勢。
除了以上這些學者介紹性的文獻綜述之外,其他學者更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浙江師范大學任俊曾在《新華文摘》、《光明日報》、《心理科學進展》、《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等報刊雜志上發(fā)表相關文章,并且出版《積極心理學》。
自從2003年我國就有學者開始研究積極心理學相關內(nèi)中,但是從研究狀況來看,我國的積極心理學研究將大量精力投放于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而非實證研究,因此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是非常薄弱的。
二、積極心理學的體驗類型
(一)積極情緒
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心理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地位。而對于積極情緒,學者們對此概念尚具爭議,一類學者認為,積極情緒體驗就是指該情緒具有正向價值,而另一類學者則認為,積極情緒體驗并不意味著正向價值,而是一種令人產(chǎn)生接近正向行為或者正向行為的偏好,例如興趣,其本身并不意味著正向價值,是一個中性化的情緒,但是一旦這種情緒能夠使人產(chǎn)生某種接近正向行為或者正向行為的偏好時,它就成為了一種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體驗能夠有效發(fā)展個體的積極人格、積極力量以及積極品質。
首先,積極情緒具有擴建功能。所謂的情緒擴建功能就是指,個人行為在積極情緒的影響下更容易變得多種多樣并且沒有規(guī)律,只要這些行為能夠反映個體積極的情緒即可,因此積極情緒條件有利于個體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新行為,即達到行為擴建的功能,而消極情緒則相反。故積極情緒能夠拓展人類的行為方式獲思想方式,而消極情緒則會抑制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或行為方式。
其次,積極情緒具有解壓功能。積極情緒有利于人緩解面對問題產(chǎn)生的壓力與緊張,從而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消極情緒長期潛伏在人的內(nèi)心中容易給人造成嚴重的心理緊張,并因此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二)積極人格
人格是最終影響個體行為的重要品質,人格決定行為,而一個積極的人格能夠增加個體的積極體驗,積極人格決定了個體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看待發(fā)生的事情。積極人格有很多種,例如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等,這些積極人格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互相影響互相牽絆的。積極心理學不僅描述了個體的差異并利用相關理論對人格問題進行糾正,而且為了引起心理學對積極力量的重視程度還對積極人格進行了分析,借此幫助個體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三)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積極心理學體驗中最復雜最綜合也是最核心的體驗,直接影響了人的生活質量,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情緒體驗。主觀幸福感是每個人綜合評價自己的生活質量的一種積極體驗,即一個人對于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生活環(huán)境以及發(fā)生的各種事件是否滿意,是否從眾體會到幸福感。這種主觀幸福感有三個特點,首先具有主觀性,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個事件其滿意度是不同的,主觀幸福感來源于每個人自己對于幸福標準的界定,其次具有積極性,主觀幸福感要是使人能夠體會到積極情緒的體驗,最后具有綜合性,不單單是對某個生活領域的幸福感評估,而是對個體整個生活狀態(tài)的綜合評估。
主觀幸福感主要受以下兩個因素的影響:
經(jīng)濟因素。主觀幸福感是個體對其生活的主觀感受。心理學家梅耶斯在2000年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在貧困國家,經(jīng)濟因素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確實存在較大的影響,國家的富裕程度直接影響了人民的主觀幸福感,但在發(fā)達國家這種現(xiàn)象并不明顯。梅耶斯得出結論,經(jīng)濟因素在影響個體主觀幸福感的強度上具有一個界限,也就是說,當經(jīng)濟發(fā)展在某個值之下時,經(jīng)濟對主觀幸福感確實存在影響,而當經(jīng)濟發(fā)展超過了某個值之后,經(jīng)濟對主觀幸福感就不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或者受不產(chǎn)生影響。
文化因素。文化模式的不同也在很大因素上導致了個體主觀幸福感的不同。例如個體主義的文化模式,它主要強調的是個體的獨立性和獨特性,強調個體與他人的不同之處,這種文化模式以自主、獨立為其代表品質,個體更傾向于根據(jù)自身的情緒體驗來判斷幸福程度而非關注他人。
三、積極心理學在企業(yè)管理上的應用
積極心理學在企業(yè)管理上的應用主要包含四個方面:激發(fā)員工自我效能感、主張變革型領導風格、增強企業(yè)的組織文化、重視員工的工作幸福指數(shù),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對于四個方面的應用各有側重點,下面本文結合實際應用分別予以論述。
(一)激發(fā)員工自我效能感
個體對自己達到的績效能力的判斷被我們稱為自我效能。通過過往的研究顯示,自我效能和工作態(tài)度、工作動機和工作績效呈高度的正相關相關,自我效能高的個體能夠使自己更好地面對突發(fā)的恐懼和焦慮等消極情緒的刺激。例如,自我效能高的員工在面對工作壓力帶來的對心理幸福感的負面影響的時候,具有更強的承受能力。因為自我效能高的個體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以緩解負面影響,而自我效能低的個體則將更多時間浪費在擔憂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上。
因此,在面對工作環(huán)境中的障礙和壓力時,自我效能高的員工往往更加關注問題的應對策略以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所以激發(fā)員工自我效能感是積極心理學在企業(yè)管理上的重要應用。
(二)主張變革型領導風格
變革型的領導能夠具體而清晰地描繪出一個可行的愿景,能夠使員工認同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意識到自己在組織中所起到的作用,從而激勵員工為了實現(xiàn)組織的目標而付出努力。變革型的領導通過描繪愿景來說服員工,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超越之前的績效,通過激發(fā)他們的潛力來激勵他們,當員工相信自己的能力,關注工作任務并且有信心能夠完成這些工作任務之后,其自我效能就顯著提高,領導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將積極的信息傳遞給員工,激勵并引導員工逐步克服工作中的困難,最終完成工作任務,實現(xiàn)自我價值。
與此同時,變革型的領導不僅能用愿景來激勵員工,充分發(fā)揮員工潛力,也可以通過智力激勵來引導員工行為。當員工碰到工作難題時,領導并不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激勵員工對工作任務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啟發(fā)員工的思維,從新的視角去尋求解決方案,并自己解決困難,不僅完成了工作任務同時增加了員工的自信程度。
(三)增強企業(yè)的組織文化
增強組織文化即增強組織認同感和職業(yè)認同感,這是員工對于組織的感知,組織文化強的組織中,員工將組織的成敗榮辱視為自己個體的成敗榮辱,組織認同感與職業(yè)認同感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自我概念積極的員工更可能在工作中體會到幸福感,因此利用積極心理學來增強企業(yè)的組織文化有利于員工對工作產(chǎn)生幸福感。用積極心理學來組織管理員工,通過把組織使命與員工自我價值實現(xiàn)兩者之間的連接來增強員工為實現(xiàn)組織目標作出貢獻的意愿。在過去的多項研究中都表明了組織文化的強度與員工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幸福感呈正相關關系,即組織文化越強烈,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就越高,工作幸福感越強,工作效率越高,企業(yè)的競爭力就越大。
(四)重視員工的工作幸福指數(shù)
員工是企業(yè)生產(chǎn)產(chǎn)能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員工的工作幸福指數(shù)又將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工作產(chǎn)出與工作效率,因此企業(yè)應該重視員工的工作幸福指數(shù),把員工的工作幸福指數(shù)放在首要位置。
員工的工作幸福指數(shù)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即生理的幸福和心理的幸福。生理上的幸福也是低層次的幸福,就是指員工身體健康,無病無痛,工作場所安全可靠,沒有安全隱患沒有突發(fā)事故等,而心理上的幸福則更加復雜多變,既包括對知識的渴望,又包括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等。工作幸福指數(shù)直接影響了員工的工作效率,研究表明,在員工身心愉悅的時候,他是感受不到無抱負感的,多采取默許的態(tài)度來對待工作強制。并且工作幸福指數(shù)不僅僅在工作中對人產(chǎn)生影響,在員工的生活中同樣會產(chǎn)生影響,作為一個預防性指標,它能夠衡量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以預防心理疾病的嚴重化。
參考文獻:
[1]田喜洲,謝晉宇.積極心理學運動對組織行為學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J].管理評論,2011,07:95-100.
[2]周嵚,石國興.積極心理學介紹[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02:129-132.
[3]黃靜茹.中國積極心理學研究發(fā)展現(xiàn)狀[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78-83.
[4]崔麗娟,張高產(chǎn).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潮[J].心理科學,2005,02:402-405.
[5]任俊,李倩.積極心理學:當前的困擾與未來的走向[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1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