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圣
摘 要: 體育分層次教學是根據(jù)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的能力、興趣愛好等個性差異,把一個集體分成幾個不同層次的組,其中各層組的學生能力等接近。不拘泥于某一種模式,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使各層組學生確定下一步發(fā)展。如何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如何使學生得到最適合的教育,這些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
關鍵詞: 體育分層次教學 學生個性發(fā)展 教學設計
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采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是實行教學改革后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體育分層次教學是根據(jù)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的能力、興趣愛好等個性差異,把一個集體分成幾個不同層次的組,其中各層組的學生能力等接近。教師根據(jù)各組情況,確定各層次組學生練習標準內容、方法手段和運動負荷等,使每位學生都獲得不同標準下相近程度的技能技術提高。體育分層次教學有助于學生適當?shù)剡M行自我評價,并使各層組學生確定下一步的發(fā)展。筆者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次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做法和看法。
一、體育分層次教學的設計
首先,了解學生具有哪些個性特征,通過課前考核、調查、掌握教學對象一般特點,以及每個學生具體內容的能力和個人所具有的意識傾向(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愛好等)具體情況,確定是大多數(shù)學生努力能夠接受的教學課度和進度,從實踐性的角度分析分層次教學的設計。
其次,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設計。
1.教授同一內容時,根據(jù)身體能力差異設計分層次:
(1)臺階式:明顯分成優(yōu)秀、良好、達標和不達標四個層組,且每組人數(shù)以遞減形式設計,教師根據(jù)各層組完成任務情況可適時適當改變標準。
(2)菱形式:不明顯分成幾個層次組甚至十幾個層組,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和能力,在練習中自我選擇、自我評價定位與教師巡視參評組相結合。人數(shù)以兩頭少,中間多為宜。
2.教授多種內容時,根據(jù)學生需要、興趣愛好、性格等設計分組形式:
(1)五環(huán)式:學生分層組后可相互交換練習內容。
(2)條塊式:學生分層組合不變換練習內容,至練習結束。
進行(2)分層組,要注意單項活動積極分子培養(yǎng),教師可穿插于較弱層組,進行指導。
二、體育分層次教學實踐要求
體育教師在分層次教學數(shù)據(jù)時,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分層組要根據(jù)器材、場地、人數(shù)、性別、能力差異、個性特征等情況,做到多少結合,能多則多,但要根據(jù)練習情況隨時調整。
2.注重鉆研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確定教學任務,內容要根據(jù)分組情況而定。對各層組都要明確練習內容、任務、要實現(xiàn)的目標,換組標準,換組時機,練習方法、手段和運動負荷等。
3.多采用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競比激勵方法。如同組競賽,低層組向高層組挑戰(zhàn)賽,不同標準下的多層組間比賽,練習后的考評表揚等,集體項目如籃、排球等球類項目,還可以采取人數(shù)多比少等方法。
4.把思想品行、體育精神貫穿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多用啟發(fā)性、鼓勵表揚性的語言,表揚他們的進步,要求他們堅持學習和練習,克服困難。做到“長善救失”,使學生發(fā)掘潛能,增強信心,通過合理有效的練習方法和刻苦不懈努力行為,從而進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在技術、技能上,在個性發(fā)展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體育分層次教學中學生個性表現(xiàn)
體育分層次教學能使學生個性得以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積極主動性。通過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內容、任務,盡量使其通過努力能達到既定目的,一方面可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深入學習的需要和動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層次組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中,使其身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
2.相對平等性。通過分層次教學,每位學生處在各方面條件基本相同的環(huán)境中求知,改善平衡學生的心理過程,促使其融入集體中,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體現(xiàn)了相對平等性。投實心球練習中,為實現(xiàn)某一目標,對不同性別、能力的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可采用質量不等的球進行,使練習者獲得近同成績,技術差異分組可以分解技術練習,技優(yōu)、一般較差者各在一個層組中,使他們具有相同的目標。
3.進取提高性。體育分層次教學,使學生通過不同的練習要求練習后,技術、技能上獲得比分層組前的完善和進步,樹立學習新難技術、獲取高技能的信心,使優(yōu)者更優(yōu),“差”者更強,人人進步,促進學生向更高要求、目標不斷進取,獲得不同層次上的提高。
小學體育課教學中采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是實行教學改革后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提高體育技能的同時,學習興趣、終身體育意識、合作精神、競爭意識等方面都有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德智體美得到全方位發(fā)展,教學效果顯著??傊處熢诰幣旁O計、實踐體育課時,要多方面、多層次考慮自己的教學對象,在教學形式上不拘泥于某一種模式,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讓體育課堂教學多姿多彩,使每一堂課都具有強勁的活力和豐富的藝術性。
參考文獻:
[1]吳遵民.當代國際課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動向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08).
[2]劉曉芳,駱毅.我國分層教學的歷史演變[J].南都學壇,2006(02).
[3]郭瑩.中小學生體育學習情感評價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4]呂明生,朱慶新.“分層教學——合作學習”在跳遠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體育科技,2010(03).
[5]史鮮玲.體育教學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實驗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8(12).
[6]李鳳芝.關于體育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影響的實證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