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恬恬
(長沙師范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桑植白族杖鼓舞走進舞蹈課堂淺析*
黎恬恬
(長沙師范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桑植白族杖鼓舞作為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桑植白族人民在生產生活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殊發(fā)展歷程創(chuàng)造的民間舞蹈。讓桑植白族杖鼓舞以最好的狀態(tài)傳承發(fā)展下去,走進舞蹈課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本文將從杖鼓舞的基本體態(tài)、基本動律、基本步伐、綜合表演組合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淺析。
白族杖鼓舞;傳承發(fā)展;舞蹈課堂
幾百年前,桑植白族祖先由于戰(zhàn)爭等原因從云南大理遷徙到湖南湘西扎根,在幾百年的生活生產中,對湖南湘西各種民族民間文化的接納與碰撞,形成了湘西白族自己獨有的民間文化,它有別于云南白族傳統(tǒng)民間文化?!罢裙奈琛本褪沁@種獨特文化的產物,它傳習了大理白族的舞蹈特點,也吸收了當?shù)仄渌贁?shù)民族的舞蹈元素,是桑植白族人民在生產生活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殊發(fā)展歷程創(chuàng)造的民間舞蹈。原生態(tài)的杖鼓舞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已經產生相應的變遷,不可避免的融入了現(xiàn)代化審美需求。
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各鄉(xiāng)鎮(zhèn)的杖鼓舞現(xiàn)存狀態(tài)都很不一樣,隨著政府的鼓勵要求,芙蓉橋與馬合口的杖鼓舞從舞蹈編排到伴奏旋律上都已經進行了舞臺化創(chuàng)新,動作套路豐富且花哨。麥地坪的杖鼓舞相對來說較為較傳統(tǒng)、原始、樸質,多與祭祀活動相關。我們主要向麥地坪的兩位老藝人采訪學習,一位是國家級傳承人鐘會龍,一位是他的徒弟鐘必武。麥地坪現(xiàn)存的仗鼓舞共有10套動作,而且每套動作背后都有各自的故事傳說,包括:“內三環(huán)”、“野貓喜藏”、“五龍碰神”、“童子拜觀音”、“蘇公背劍”、“魁心點斗”、“兔兒望月”、“敆鷹展翅”、“雙龍出陣”、“劃龍船”等。
讓桑植白族杖鼓舞以最好的狀態(tài)傳承發(fā)展下去,走進課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本文將從杖鼓舞的基本體態(tài)、基本動律、基本步伐、綜合表演組合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桑植白族處在湖南湘西地區(qū),屬于山區(qū),生活在這里的白族人民基本與世隔絕,基本的運輸工具主要小背簍,日積月累形成了人們后背彎曲,身體前傾的體態(tài),所以杖鼓舞的體態(tài)特征表現(xiàn)為弓背屈膝。舞蹈會出現(xiàn)屈膝下沉的特點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有著密切關系,在許多農耕活動中人們需要與土地近距離接觸,身體時刻保持下蹲可以節(jié)約人們的體力提高勞動效率。
由于白族長期居住在水邊,為獲得食物需要經常出海作業(yè),人們長期在漁船上作業(yè)就形成了膝蓋上下顫動、身體兩邊擺動的日常生活節(jié)奏,并滲透到以肢體語言為表現(xiàn)手段的舞蹈藝術中,桑植白族杖鼓舞繼承了白族舞蹈的這種動律。
通過對桑植白族日常生活節(jié)奏的提煉,以及對其發(fā)展在進課堂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動作中應該以鼓的運動為主,人為輔,身體是跟隨鼓的運動來發(fā)展動作。要求身體運動的力量應該借助于鼓,不能分割開發(fā)力,人與鼓要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最后總結出三大動律:
雙手握鼓(陽鼓),左右擺動,身體隨之,頭跟著一起擺動,眼睛看下面。在身體擺動的過程中,強調第一拍是重拍,第二拍放松。
胸前立鼓,上下運動,膝蓋靠緊屈伸。在進行顛波動律時強調身體的上下運動,腳掌不能離地,原地進行,強調重拍在下。
劃圓動律分為小、中、大三種形式,做小的劃圓動律,雙手抓鼓緊貼腰做劃圓運動。做中的劃圓動律,身體做左右的轉動,雙手抓鼓稍微離開身體做劃圓運動。做大的劃圓動律,身體做左右大幅度的轉動,雙手從左右挑腰上去劃大圓。
做劃圓動律時是以鼓的劃圓帶動腰的劃圓,走八字立圓,以鼓帶腰,鼓和腰同劃的運動,腰和鼓相輔相成。在做的時候注意大臂和手肘稍微夾緊一些,鼓動腰跟著動,鼓劃圓小,腰運動小,反之,鼓劃圓大,腰運動大。
步伐根據(jù)傳統(tǒng)套路總結和發(fā)展出踢步和顛步兩個部分。其中踢步分為橫擺踢步、橫擺平踢、進退跳踢、蹭踢步、點斗步;顛步分為踩顛步、吸顛步、變化顛步。
橫擺踢步:在身體擺動的過程中,強調第一拍是重拍,踢腳往后踢,只踢第一拍,膝蓋放松,動力腿主動撤腿去找主力腿。身體擺的時候眼睛往下看,腳掌點地的時候眼睛往前看。
橫擺平踢:在橫擺踢步的基礎上,頭低下去,身體彎下去,雙手握鼓放低,同樣強調第一拍是重拍,踢腿幅度縮小。
進退跳踢:在橫擺踢步的基礎上,腳底下跳起來,一般上身接大的劃圓動律,重心往上拋。
蹭踢步:體前立鼓,一腳腳掌點地踢蹭,另外一腳原地擰轉,可以往前蹭踢,也可以原地轉圈。動力腿點地要在垂直位,主力腿要跳起來。
點斗步:根據(jù)魁星點斗改編。往外送鼓的時候要側身,后正丁字步,眼睛看七點斜下方,收回的時候是前丁字步。
踩顛步:胸前立鼓,重拍在下,一腳往下踩,一腳腳掌不離地。
吸顛步:胸前立鼓,跟踩顛步相反,重拍在上。
變化顛步:變化出探吸步與悠顛步。
在進行組合編創(chuàng)部分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動律組合部分(橫擺動律組合、顛波動律組合、劃圓動律組合),步伐組合部分(踢步綜合組合、顛步綜合組合)以及表演組合(內三環(huán)、游神、雙龍出陣、劃龍舟)部分。下面以踢步綜合組合為例:
準備:基本體態(tài),雙手端鼓(陽鼓)。(1)-8 分兩隊從兩斜角出,側身右起前進跳踢步,三跳一停一次,造型右斜下送鼓右勾腳點地。(2)-8 重復(1)-8的相反動作。(3)-8 重復(1)-8的動作。(4)-8 重復(1)-8的相反動作。(5)-8 四斜條對圓心左起橫擺甩踢步,三步一停一次,造型立送鼓右勾腳點地。(6)-8 重復(5)-8的相反動作。(7)-8 慢慢面向一點左起橫擺甩踢步,三步一停一次,造型雙手舉鼓倒右旁腰,右勾腳點地。(8)-8 重復(7)-8的相反動作。(9)-8 左起橫擺平踢步兩拍一次兩次,一拍一次兩次,造型右上左下交叉鼓,倒左旁腰,左勾腳點地。(10)-8 重復(9)-8的動作。(11)-8 重復(1)-8的動作。(12)-8 雙手拋鼓,接鼓俯身低頭,兩次顫動率。(13)-8 左起俯身低頭橫擺平踢步四次。(14)-8 重復(13)-8的動作。(15)-8 左起俯身低頭橫擺平踢步四次,邊往后退。(16)-8 重復(15)-8的動作。(17)-8左起前進跳踢步,三跳一停一次,造型左斜上交叉鼓右勾腳點地。(18)-8 重復(17)-8的相反動作。(19)-8 左起橫擺甩踢步往左自轉一圈,三擺一停,造型雙手舉鼓倒倒右旁腰,右勾腳點地。第一、三排和第二排做相反動作。(20)-8 重復(19)-8的相反動作。(21)-8 左起橫擺挑踢步往左自轉一圈,三擺一停,造型雙手舉鼓倒倒右旁腰,右勾腳點地。第一、三排和第二排做相反動作。(22)-8 雙手右斜下送鼓,右腳腳掌點地,兩拍一次兩次,一拍一次三次。第一、三排和第二排做相反動作。(23)-8 重復(21)-8的相反動作。(24)-8 重復(22)-8的相反動作。(25)-8 右手拿鼓,點斗步兩次。(26)-8 右手拿鼓,點斗步兩次。(27)-8 左上右下拿鼓,往右斜方向送鼓,蹭踢步四次。(28)-8 左上右下拿鼓,往右斜方向送鼓,蹭踢步四次。往右原地點轉一圈。(29)-8右起橫擺跳踢步兩次,往右撮步雙手劃立圓。
在進行踢步綜合組合創(chuàng)編的時候,先是將橫擺踢步、橫擺平踢、進退跳踢、蹭踢步、點斗步這些基本元素都考慮進來,再分別配合上身的動律與鼓的動作。然后進行節(jié)奏的打破,讓組合更加生動。最后進行隊形的編排,讓整個組合豐富完整起來。
桑植白族杖鼓舞作為2008年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2011年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fā)展。隨著各政府機構舉辦的演出和比賽逐漸的豐富,它又一次被賦予了新的存在價值持續(xù)存在于不僅僅是桑植白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之中。讓它走進課堂,也不失為一種對桑植白族杖鼓舞傳承發(fā)展比較好的方法。但在引入課堂的過程中,有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一是如何最完整的保留原生態(tài)的感覺,提煉精華部分,突出桑植白族杖鼓舞有別于其它舞種的特點。二是在對桑植白族杖鼓舞進行發(fā)展的時候,如何使其適應舞蹈課堂的訓練的需要,完整的編創(chuàng)出一套豐富的從體態(tài)特征、基本元素到綜合組合的教材。我想這應該是每一個原生態(tài)民族舞蹈走進舞蹈課堂都遇到的情況和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希望通過這次的探討為今后的深入研究做鋪墊。■
長沙師范學院院級課題《非遺視域下湖南白族杖鼓舞的現(xiàn)狀調查與傳承研究》研究成果(XYYB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