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嵐,楊 麗*,溫泉麗,黃冬麗,倫 艷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急診科,廣西 南寧 530007)
根據(jù)病因可將急性胸痛分為2類,即心臟缺血性胸痛、非心臟缺血性胸痛,前者主要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后者主要為肺栓塞、心包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氣胸等因素引發(fā)的胸痛,相關危險性與預后轉(zhuǎn)歸各不相同,其中ACS、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氣胸為高危胸痛類型,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進展快、致死率高等特點,一定要盡早識別診斷[1]。有關文獻報道顯示,胸痛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救治效果的時間依賴性十分明顯。對于急診或者胸痛中心就診的急性胸痛患者,一定要馬上對患者病情予以評估,對致命性疾病予以識別[2]。
我科根據(jù)實際工作的情況,借鑒Sanchis[3]等研究并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制定高危急診胸痛患者風險評估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我科年均就診量約為10萬/年。連續(xù)性入選2015年2月~2016年8月主訴為急診胸痛的患者2368例,其中男1476例,女892例;年齡17~87歲,平均年齡(48±10.7)歲;心肌梗死92例,主動脈夾層5例,氣胸52例,肺栓塞2例,肺炎877例,上感762例,肋神經(jīng)痛98例,心因性反應201例,其他279例。將2015年2~8月的1124例作為對照組,2016年2~8月的1244為實驗組。
急診科護士82名,均為女性;年齡22~47歲,平均年齡27.4歲;學歷:碩士1名,本科60名,大專22名。職稱:主管護師16名,護師32名,護士42名;工作年限:<5年32名,5~10年29名,10年19名,>20年2名。
1.2.1 急診胸痛患者風險評估表的制定。借鑒Sanchis[3]等研究并此基礎上進行改良的急診胸痛患者風險評估表的制定。結(jié)合以下:年齡≥67歲、胸痛評分≥10分、以往胸痛發(fā)作頻率為24 h內(nèi)≥2次、伴有2型糖尿病史、存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史、兩上肢血壓相差20 mmHg 6個因素制定成胸痛風險評估表。胸痛有專門使用的胸痛評分表,見表1。風險評估表對這6個因素進行賦值,其中2型糖尿病賦值為2分,兩上肢血壓相差20 mmHg賦值為3分,其余的危險因素為1分,以上6個因素賦分相加,分數(shù)越大危險性越高。0分為很低危風險,1分為低危險,2分為中度危險,3分為高危險,≥4分為很高危風險,當分數(shù)達到2分時就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按照高危胸痛處理。
1.2.1 高危急診胸痛患者風險評估表的使用。分診護士必須是在急診科工作,年資≥3年的急診科護士。預檢分診處采用高危急診胸痛患者風險評估表進行初步問診,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根據(jù)患者胸痛程度、胸痛癥狀及體征、持續(xù)時間,10分鐘之內(nèi)完成心電圖確定分診計劃,按照胸痛中心處理原則對胸痛患者實施急性胸痛的綠色通道救治。
表1 急診胸痛患者風險評估表
胸痛患者的分診準確率。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胸痛分診準確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分診準確率比較
在急救醫(yī)療服務體系中,預檢分診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危急重癥患者搶救的重要所在[4]。在急診科工作中,怎樣準確、快速、有效的分診胸痛患者是預檢分診護士的工作重點與難點。非創(chuàng)傷急性胸痛是心內(nèi)科急診常見的危重癥,其病因復雜,病情兇險,影響預后的因素多。現(xiàn)階段,在急診胸痛風險評估中,國內(nèi)外主要集中于急性缺血性胸痛評價,常用方法主要有TIMI[5]、GRACE[6]、HEART[7]等危險評分模型,但操作起來不夠便捷、可操作性不強。本研究結(jié)合年齡≥67歲、胸痛評分≥10分、以往胸痛發(fā)作頻率為24 h內(nèi)≥2次、伴有2型糖尿病史、存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史、兩上肢血壓相差20 mmHg 6個因素進行綜合評估。計算方法簡單便于操作,評估所需時間較短,適合在急診分診時操作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胡大一.趙明中.加強胸痛的早期識別和救治[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3,2(2):75-76.
[2] 胸痛中心“建設中國專家共識組”.胸痛中心“建設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1,9(5):35-334.
[3] Sanchis J, Bodi V, Nunez J, et al. New risk sco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non-ST-segment deviation, and normal troponin concentrations a comparison with the TIMI risk score [J]. J Am Coll Cardionl,2005,46(3):443-449.
[4] 孟慶義.急診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