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萬龍
【摘 要】插圖,是生物教材的第二語言,相較于文字更加直觀形象,能給學生學習帶來很多便利,一方面配套文字,將抽象內容具體化,降低理解難度,幫助學生掌握;另一方面,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了解,促進其自主探究。在教學中,插圖不僅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更是有效的教學手段,能促進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插圖;教材;語言;重要性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初中生物教材被多次修訂,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插圖,讓教材更加圖文并茂,也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習慣性地忽視插圖,注重文字講解,造成了資源的棄用,影響到了學生興趣、思維以及能力的激發(fā),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課堂效率。對于這一情況,就要積極改善,加強對插圖的重視與利用,借助其活躍課堂、調動思維。推動課堂展開,實現(xiàn)教學優(yōu)化。
一、創(chuàng)設情境,高效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學要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打破傳統(tǒng)模式,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樽灾鲗W習,有效提升探究能力。大量插圖的引入改變了文字講解的單一模式,給學生認知增添了更多趣味,由此我們可以借助插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其高效學習。
比如,在正式教學前我們要帶領學生學習“致同學們”內容,這一節(jié)比較簡單,學生借助閱讀就能理解,但引導的關鍵在于要激發(fā)學生學科興趣,調動其探究的積極性,做好知識啟蒙工作??紤]到這一點,我就借助插圖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思維,讓其針對問題有效思考,在充分思考中產生興趣,主動融入。首先,我讓學生觀察第一部分的插圖,內容涉及常見蔬菜、瓜果以及谷類,這些都來源于生活,學生對此很熟悉。觀察過后,在我的簡單引導下,學生很快總結出結論:“生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隨后,進入第二部分的學習,閱讀材料旁配備了很多草原、植被的插圖,學生被這一片“綠意”吸引,產生了表達欲望。這時,我就組織交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自然植物的作用,在圖片、文字信息的引導下意識到“植物為人類提供了必需的氧氣”。最后,我讓學生觀察了水稻專家袁隆平在下田工作的圖片以及各項發(fā)明及其原理的對比圖,給其展現(xiàn)了一個奇妙的生物世界,在拓展的學生認知的同時激發(fā)其興趣,引導其理解學科意義,促進其良好學習態(tài)度的形成。
豐富的插圖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其融入?yún)⑴c,對學科有嶄新的認識,還能活躍課堂,為其提供探究動力,幫助其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由此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加強理解,突破難點
初中生物教學存在一定難度,學生認知有限,理解上難免出現(xiàn)問題,如果一味講解,可能會打擊其興趣,讓課堂變得無味。針對這種情況,就可以借助插圖直觀呈現(xiàn)知識,刺激學生感性認知,促進其理解的升華,不斷深入,最終能突破難點,有效掌握,達到預定的計劃。
在講“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課時,考慮到這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難點,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只靠文字表述,學生不僅很難理解,無法消化,還會產生為難情緒,影響后后虛度拓展運用。針對這一情況,我就先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植物受精過程的示意圖”讓學生初步理解,形成知識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插圖的輔助下會產生強烈的視覺反應,對內容建立深刻印象,促進頭腦中知識框架的建立,為之后的探究做好準備。這一環(huán)節(jié)后,學生對植物受精過程有了一定了解,這時我就引導其對照插圖閱讀文字,邊讀邊看,以圖解文,化繁為簡,實現(xiàn)抽象內容的具化,有效降低理解難度,促進其理解掌握。這樣,知識的呈現(xiàn)就變得生動、直觀,不僅有利于學生吸收、理解,還幫助其攻克難點,讓課堂變得輕松、有趣。為了確保學生已經理解,在其掌握后可以設計問題隨機考查,促進學習效果的及時反饋,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對于學科難點的講解,我們要結合學情尋找適合的方法,幫助學生明確方向,讓其在良好的氛圍中有效探究,促進其認知的深化,加強理解,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插圖的利用能讓枯燥的文字閱讀生動化,幫助學生快速掌握信息,建立知識框架,優(yōu)化理解。
三、自主探究,培養(yǎng)能力
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以理論傳輸為主,偏向于知識理解,學生習慣了死記硬背,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嚴重缺乏探究能力,導致學習效率低下。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就要借助插圖改善,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對照插圖思考,加深理解,以此形成學習法,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講“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時,我就一改以前開門見山的講解方式,先讓學生觀察,對學習對象建初步認知??紤]到細胞結構及極其微小,學生無法用肉眼觀察,如果進實驗室借助顯微鏡會耗費很多時間,而且效果不明顯,我就利用教材插圖展開教學,插圖上的細胞不僅被放大了很多倍,而且不同的部分有明確的顏色分層,觀察起來比較輕松。首先,我讓學生觀察動植物細胞的插圖,對其結構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分析兩者細胞結構的異同。然后,開展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交流互動,在討論的過程中分享看法,促進自身認知的深化。最后,讓其回到位置自主歸納,總結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促進知識結構的建構。由此,就能充分發(fā)揮插圖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不斷的探究總結中深化理解,掌握有效的方法,學會對比分析,促進自身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的替身,能獨立解決問題。
在生物教學中,我們要借助插圖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像觀察能力、對比能力、思考能力等,不斷完善其思維,嘗試建立知識框架,為深入學習奠定基礎。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課堂上要多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其能自主分析、解決問題,增強學習自信,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插圖的引入是促進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其探究提供動力,還能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獲取信息,實現(xiàn)認知的深化。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要突出插圖是教材“第二語言”的特征,充分利用其生動、形象的特點引導學生觀察、探究,有效提升其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