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
【內容摘要】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因此“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并不適合高中體育課堂。差異的存在是客觀的,對體育的教學是一個難題,即便是這樣,也需要講求方法應對難題。學生體質的提升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階段的,因此在尊重差異的情況下,分層教學的模式就尤為重要。
【關鍵詞】體育教學 分層教學 實踐創(chuàng)新
分層教學立足于學生體育素質上的差距,根據(jù)差距進行層次劃分,創(chuàng)建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能夠挖掘學生在體育方面的潛能,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本文從班內分層、走班分層、動態(tài)分層和互動分層四個方面簡述分層教學的應用。
一、班內分層,全面發(fā)展
說起分層教學,多數(shù)指的是在班內的分層,即保留自然班的組織形式,在班級內部進行分層。班內分層的特點是保留了班級的整體性,同時又彰顯了每個人的個性。在教學中,根據(jù)上課的要求,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組,具體做法是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確認差異,初步確定分組的類別。然后針對水平上的差異,進行不同的目標要求,達到分層的實質效果。教學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是要根據(jù)分組的特點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也要求分層考核,在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要求,這對學生自信的養(yǎng)成也十分關鍵。
以田徑中的跳遠教學為例。在跳遠這一項目中,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首先我所帶的班級的學生有45人左右,男女比例均衡,因此男女就需要分為兩層。在體育考核的標準上,男生的要求要高很多,因此分層之后的重點在于跳遠方法的教學。女生的要求則低很多,但是女生的運動熱情較為缺乏,因此對于女生則是側重積極性的調動。而在男生當中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我主要分成了三個層次:能力突出的按照運動員標準來進行訓練,以提升參加比賽的能力;針對一般的同學,我采用較多的技巧訓練,包括助跑步數(shù)、步幅的控制;而對于跳遠成績較差的學生,我主要為他們安排身體素質訓練,從立定跳遠開始,逐漸提高小腿的爆發(fā)力。
二、走班分層,因材施教
體育與其他學科不同,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學科,包括田徑、球類、健身操等很多的方面,因此,要求學生每一大項都學好是不現(xiàn)實的,也不符合體育教學的目的。體育教學與學生的興趣聯(lián)系較多,因此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跨越自然班進行分層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更為輕松了一些。興趣往往與特長相聯(lián)系,這樣的走班分層也能夠發(fā)揮學生的最大潛力。
在我所執(zhí)教的高三年級,主要由四位體育教師負責體育教學,每位教師帶五個班級。在高三第一學期,學生開始面臨巨大的高考壓力,因此體育課成了學生釋放壓力的好去處。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與其他三位教師進行商議,將各自所帶的班級界限打破,我們四位老師分別負責四個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教學。分別為跑步類,大球類,小球類,健身操類四類,但是學生選報大球類的非常多,因此根據(jù)學生的反饋,由兩名名老師分別負責人數(shù)最多籃球和足球,一名老師負責乒羽一類小的球類運動,我負責其余保健的項目,比如慢跑、健身操等,供學生鍛煉身體,緩解壓力。
三、動態(tài)分層,自主選擇
分層教學的目的是增強靈活性,但是固定的模式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充分發(fā)揮分層教學的靈活性,在分層下進行動態(tài)的變化是一項重要的措施。分層的根據(jù)在于學生的體育素質的差異,而動態(tài)分層則對應學生體育素質的改變。這樣一來,分層教學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里程碑式的學習模式。
同樣舉跳遠的例子,根據(jù)跳遠成績采取的分層教學行之有效,各層次的同學都比較適合各自的學習方法。對于能力突出的學生,系統(tǒng)化的訓練必不可少,這也是作為學校選拔競賽人才的一種方式。對于最低層次的學生,其進步空間非常大,剛開始的成績都不盡人意,但是經(jīng)過身體素質的訓練后,對跳遠項目的適應性極大提高,也能從低層次躍升到中層次,通過技巧的訓練能夠達到考核的標準。分層的動態(tài)變化也體現(xiàn)著學生的進步過程,是一個良性的教學循環(huán)。
四、互動分層,隱性提升
分層的內涵是學生形成一個個的群體,實質上是教學的“因生制宜”,最終的目標還是尋求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因此,分層教學的方式需要更深層的參與度,這就要求學生在分層教學中加入互動的成分。這樣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模式,教師的職責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特點、運動能力,是一個觀察者兼引導者的身份。
例如我班上的學生,男生有22名,在體育活動課時就經(jīng)常自動分成三類,足球陣營、籃球陣營和散步陣營。這就體現(xiàn)了不同的運動能力和興趣愛好,是天然的一個分層。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然的分層就是符合規(guī)律的分層。作為體育教師,應當做好引導者的身份,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來講,就是組織學生進行小場的籃球、足球比賽,在球類運動中,學生身體的敏捷性和耐力得到了隱形的提高。
分層教學是眾多教學策略中的一種,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分層教學的實質是因材施教,這種方法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實踐中的應用也應當以靈活性為主,教師與學生應當在互動中慢慢摸索。
【參考文獻】
[1] 葛承國. 高中體育分層教學有效性探究[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6):99-99.
[2] 薛飛. 由點到面,全面開花——對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 當代體育科技,2013,3(21):70-71.
[3] 藍貴平. 淺談新課改下高中體育分層教學法[J]. 新課程:中學,2014(3):7-7.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東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