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震婭 張 穎
(1.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遼寧大連 116026;2.國家海洋局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所,北京 100161;3.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蘇南京 210093)
?
日本《南海周邊領土問題》報告中的關鍵日期問題評析
疏震婭1,2張 穎2,3
(1.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遼寧大連 116026;2.國家海洋局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所,北京 100161;3.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蘇南京 210093)
關鍵日期是考察國際法爭端中法律關系的時間維度,是爭議的法律關系已經(jīng)明確化的日期。關鍵日期對確認爭端中的事實有重要意義,對證據(jù)材料的可采性有重要影響。日本有關研究將日本二戰(zhàn)后放棄南沙群島的時間確定為南沙群島領土主權爭端的關鍵日期,得出南沙群島是主權歸屬不明的爭議領土的結論。關鍵日期只適用于考察爭端當事方之間的法律關系,與第三方無關。日本對南沙群島的非法行為不能作為確定南沙群島領土爭端關鍵日期的依據(jù),也無法改變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的法律地位。
領土主權;南沙群島;關鍵日期
日本對南海領土爭端長期保持關注。日本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受日本外務省委托,就南海周邊領土問題展開研究。日方以關鍵日期為首要判斷依據(jù)和主要分析角度,對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歸屬進行分析。日方的相關研究是否符合國際法,其結論是否能夠成立?筆者試圖對此予以展開分析,以期從關鍵日期角度對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歸屬爭端進行深入思考。
日本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于2005年受日本外務省委托,就南海周邊領土所涉相關問題開展專門研究,并編寫《南海周邊的領土問題》的研究報告*“報告”日文標題為“南シナ海周辺の領土問題”。筆者于2015年6月27日參加在海口召開的由海南大學、海南省社科聯(lián)主辦,海南省南海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承辦的“南海海洋文化研討會”交流時,獲得報告日文版影印件(共123頁),后組織學者翻譯?!皥蟾妗敝凶g本約6.5萬余字。筆者以該中譯本為藍本,對“報告”進行分析研究。(下稱“報告”)。“報告”從多角度對南海周邊領土問題所涉及的諸多方面予以研判。
“報告”判斷南海爭端的核心是南沙群島,所涉國際法問題是領土主權歸屬問題?!皥蟾妗碧岢鰧⒛仙橙簫u領土爭端的關鍵日期確定在1946年,并以此為時間節(jié)點分析中國、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對南沙群島的主張和行為,能否作為擁有領土主權的根據(jù)。
“報告”從其所認為解決類似問題的國際司法和仲裁案例中尋求判斷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歸屬的法理依據(jù)。包括“利吉丹島和西巴丹島主權案”[1]、“明基埃群島和??死锖伤拱浮盵2]、“東格陵蘭島法律地位案”[3]和“帕爾馬斯島案”[4]作為判斷南沙群島問題的法律依據(jù)。“報告”從中歸納出關鍵日期等11項法理依據(jù)。
在確定關鍵日期并設立法理判斷依據(jù)后,“報告”即分階段考察關鍵日期前的各國實踐。
一是考察20世紀前中國和越南的歷史性主張的法律效力。“報告”認為,根據(jù)兩國各自主張的史料及國家行為,兩國都不滿足無主地先占的要素,缺乏關鍵日期前滿足證明“權利根據(jù)”*領土的“權利根據(jù)”(譯注:日文為“權原”,可以翻譯為“所有權”或“權利根據(jù)”)是指作為“取得領土主權的依據(jù)”的事實。存在的有效性要件,不能證明自古以來對南沙群島主權的存在。
二是考察20世紀以來到1946年前日本、法國和中國相關實踐的法律效力。“報告”首先列出日本在南沙群島的活動。“報告”考察法國實踐時認為,法國對南沙群島的占領和先占主張,不符合國際法上的先占。首先,法國沒有先占南沙群島的意圖。其次,法國也不符合先占所需的有效管轄。就中國在此期間的實踐,“報告”認為,中國對南沙群島缺乏主權意識,中國在關鍵日期前行使主權的事實無法發(fā)現(xiàn),其權利“有效性”也不能成立。
“報告”還對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實踐進行分析?!皥蟾妗闭J為,菲律賓對南沙群島東北部的占領不能滿足有效占有的要件。馬來西亞無論是主張先占還是主張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都欠缺國際法依據(jù)。
“報告”最終得出結論,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缺乏擁有南沙群島領土主權的國際法依據(jù)。南沙群島是爭議中的領土,爭端各國都不擁有明確的領土主權。
關鍵日期是“報告”研判南沙群島領土歸屬的主要法理基礎?!皥蟾妗睕]有闡述將1946年確立為關鍵日期的理由,本文將對“報告”對關鍵日期在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歸屬問題上的適用進行剖析。
1.關鍵日期的國際法理論
國際法上爭端的發(fā)生和解決在時間上往往相距甚遠。時間因素成為考察國際法上爭端的重要維度。關鍵日期曾是隱含在領土爭端之中的概念[5],20世紀20年代在國際爭端解決的法律實踐中逐漸被提出,對領土爭端解決的作用和影響值得關注。
(1)關鍵日期的概念
法律是利益沖突的調整工具和判斷標準[6]41?!皺嗬笔钦麄€法律制度的基礎概念之一[6]37。所有的法律關系都可以被歸結為權利與義務。[7]40、44國際法與一般法律一樣,以確保值得法律保護的不同利益的共存為目標[4]866。國際法上的爭端解決,要確定法律關系及權利的最終歸屬,權利形成中的時間要素對權利沖突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評判經(jīng)歷了不同歷史時期權利的前提性問題是,需要對到何時為止的法律關系做出判斷[8]194?!昂螘r為止”正是關鍵日期所關注的問題。
所謂關鍵日期,尚無統(tǒng)一定義。約翰遜認為,關鍵日期是當事方在該日期后的行為不能影響法律情勢的日期[9]342。菲茨莫里斯認同約翰遜對關鍵日期概念的界定[5],并將關鍵日期研究向系統(tǒng)化推進。格爾蒂認為,關鍵日期是指某段時期的最后時點,爭端的實質性事實已發(fā)生,爭端方在此之后的行為不能對爭端產(chǎn)生影響[10]1251。肖認為,關鍵日期是指當事各方的權利已經(jīng)明確,因此該日期以后的行為就不能夠改變其法律立場的時刻[11]。
中國學者張新軍表示,關鍵日期是在審判機關通過受理某一案件表明某一法律爭端已然產(chǎn)生并且仍然存在的情況下,該法律爭端誕生的那一時刻[8]207。王軍敏認為,關鍵日期實際上就是爭端正式產(chǎn)生的日期[12]。張海文認為,關鍵日期是在審批機關通過受理某一案件表明某一法律爭端已然產(chǎn)生并且仍然存在的情況下,該法律爭端誕生的那一時刻。法院可以不考慮關鍵日期之后所發(fā)生的法律關系的變化和相關法律規(guī)則的變化。爭端各方在關鍵日期確定后所做的一切行為無效[13]。就領土爭端而言,劉文宗認為,關鍵日期是指當事國雙方在確立自己對某一領土的主權時相互開始產(chǎn)生矛盾的那一天[14]。張衛(wèi)彬提出,關鍵日期是指當事方對領土主權提出競爭性主張之時,或領土主權歸屬已經(jīng)得以明確化的關鍵時刻[15]。
可見,關鍵日期是從時間維度上對國際法上爭端中的法律關系的判斷。對關鍵日期定義的不同觀點,本質都是要指向爭端中法律關系的明確化,產(chǎn)生對等的沖突。關鍵日期可以說是爭議的法律關系已經(jīng)明確化的日期。
(2)關鍵日期的作用
國際爭端多較為復雜,從產(chǎn)生到解決往往涉及不同歷史時期的諸多權利主張和證據(jù)。“關鍵日期就像一把刀,在不斷構筑的法律關系和不斷變動的法律上截取了某一時點”[8]216,來檢驗或選擇相關事實,判定法律關系。誠如格爾蒂所說,關鍵日期的傳統(tǒng)和證據(jù)意義是為了防止各方弄虛作假,即當事方在關鍵日期時明確其在爭端中的立場,以確立訴訟標的[10]1266。
關鍵日期影響對爭端方行為效力及在爭取主權歸屬上作用的判斷和證據(jù)的可采性。關鍵日期問題“始終是和爭端的事實和實體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1]26。關鍵日期一旦確定,“時間被認為停止在該日期。之后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改變那時的既存情勢。無論既存情勢如何,它在法律上被視為仍然存在,并支配各方權利”[5]21。關鍵日期的確定,意味著爭端當事方實際立場的凍結。爭端當事方的權利取決于關鍵日期前的事實。關鍵日期前的事實具有實體上的價值,屬于創(chuàng)設權利的事實;關鍵日期后的事實不能創(chuàng)設或完善權利,只是具有證據(jù)和證明作用,具有從屬性[10]1254。就領土主權爭端而言,一旦確定關鍵日期,如果一方在此前擁有領土主權,那么現(xiàn)在和以后也仍然有;反之,如果以前沒有,現(xiàn)在和以后也仍然沒有,其后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改變那時存在的情況[15]68。關鍵日期為爭端方提供了積極宣示主權或確立權利和采取果斷措施對抗他國主張的絕佳機會,并排除了弄虛作假的誘惑和可能[10]1253。對進入法律方式解決的爭端而言,關鍵日期影響相關證據(jù)材料在爭端中的可采性[16]。確定關鍵日期后,要重點審查關鍵日期前的證據(jù)材料是否形成了創(chuàng)設或者鞏固權利的事實,以判斷權利的歸屬。關鍵日期之后事實的可采性是次要的,取決于其是否是關鍵日期前實質性事件的持續(xù)或有效闡明[10]。國際爭端解決機構還可通過確定關鍵日期自動排除爭端當事國意在打破現(xiàn)狀并從中獲利而實施的行為[17]。
關鍵日期影響爭端案件管轄權的確定、適用法律的選擇。首先,當一國以所涉爭端產(chǎn)生在其同意或允許“任擇條款”[18]*即任意強制管轄?!秶H法院規(guī)約》當事國可以選擇做出單方面聲明,承認對于接受同樣義務的任何其他國家,國際法院的管轄權是強制性的。前為由,尋求排除國際法院管轄權的案件時,關鍵日期可發(fā)揮作用[10]。在“印度通行權案”中,國際法院就援引關鍵日期,認定由于印度在1954年的拒絕使得爭端產(chǎn)生,該爭端不受印度對任意強制管轄時間保留的影響,并確定對該案的管轄權[19]。其次,關鍵日期對法律適用的影響,主要是指關鍵日期前后法律發(fā)生變化時,排除關鍵日期之后的法律[19]。任何法律都有調控的時空范圍。關鍵日期就是對到何時為止的法律做出判斷。在關鍵日期前,判斷爭端方行為、事件、法令、主張的效力及作用大小的依據(jù)就是與之同時的國際法規(guī)則。關鍵日期的確立,排除了其后法律規(guī)則的變化對爭端中法律關系的影響。
可見,關鍵日期是設定了一個時間跨度。由于一般國際法沒有確立權利鞏固或完善的固定期限,關鍵日期提供了一個功能性的時間結點,以供國家在此之前鞏固或完善對爭議領土的權利或類似地役權的權利[10]。關鍵日期后事實在爭端解決中的作用,取決于其是否是關鍵日期前實質性事件的持續(xù)或有效闡明。
(3)關鍵日期的確定
如何確定關鍵日期,尚無統(tǒng)一標準。是否所有領土爭端都會存在關鍵日期及其確定問題,理論上還存有不同看法。
菲茨莫里斯認為,關鍵日期可分為不證自明的和非不證自明兩類。不證自明的關鍵日期是指,依聚焦原則,當案件中存在因聚焦于具體爭端而必然確定相關法律狀態(tài)的條約或事件時,關鍵日期的選擇是顯而易見的。非不證自明的關鍵日期是指,爭端聚焦不明確時的關鍵日期,以爭端的具體化來確定。非不證自明關鍵日期的確定應“既不過早也不過晚”[5]24,即符合具體化爭端的意愿。在爭端一方拒絕或回避解決爭端,等采取各種手段改善自身法律地位后,才表示愿意交付仲裁時,此時若以提交爭端解決的日期為關鍵日期,則對一直善意致力于解決爭端的相對方是極不公平。此時,應以首次提議仲裁的日期為關鍵日期。
關鍵日期,沒有特定的確定公式,多隨個案具體情形而定。只有厘清爭端的產(chǎn)生,與爭端相關的重大和實質的事實,雙方法律立場明顯分化并具有法律解決的可能性[10]*可以被作為一種“訴訟標的”。等問題,才能確定關鍵日期。選擇關鍵日期目的是確保在考慮案件所有情勢的情況下,根據(jù)正義和公平原則裁決爭端。關鍵日期概念意在使每個當事國的真正依據(jù)得到公正對待[5]24。在公平正義的理念和原則指引下,全方位剖析各種事實、行為和法律情勢,尋找爭端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和事實,才能最終確定關鍵日期。
與此同時并非所有案件都需要特別確立關鍵日期。在領土主權爭端中,如果存在有決定性的主權行為或條約,法律關系足夠明晰,就無需特別確定關鍵日期,根據(jù)這些行為或條約就判定權利歸屬。如果爭端不具備上述條件,并涉及遠古的權利和復雜歷史的情況下,確定關鍵日期就較為重要。正如布朗利所說:“在某些情形下,它取決于適用于特定事實不可避免的法律邏輯;在其他情形下,則依據(jù)限定有關重要事實和爭端存在之前行為的決定程序的時間必要性予以確定”[20]。
無論如何,面對究竟哪一個時點應該被確定為關鍵日期的不同主張時,必須從錯綜復雜的事實中確定究竟是哪些事實或行為使爭端構成具體的法律問題,以此做出具有說服力的判斷。關鍵日期只能也只應在不同的爭端中視具體事實而決定。
2.關鍵日期的國際司法和仲裁實踐
有關爭端解決的國際實踐,已引入關鍵日期來判斷案情?!皥蟾妗痹乃膫€案例就是不同歷史時期中領土爭端解決的代表性案例。四個案例都是關鍵日期問題發(fā)展上的重要國際司法和仲裁實踐。
帕爾馬斯島案是常設仲裁法院受理的美國與荷蘭對帕爾馬斯島領土主權歸屬的爭端案件。美國認為該島由西班牙經(jīng)1898年訂立的《巴黎條約》割讓給美國;荷蘭則主張以對該島實施主權達200多年而擁有主權[21]。關鍵日期被公認為由該案獨任仲裁員胡伯在裁決中首次提出[4]。該案裁決以簽訂《巴黎條約》的1898年為該案關鍵日期。從法律關系構成的角度而言,《巴黎條約》的簽訂使得爭端當事方的主體資格和權利主張對立滿足了爭端的構成要件,爭端自此產(chǎn)生。以《巴黎條約》的簽訂日期作為關鍵日期,也就表明其所指的關鍵日期實際上就是爭端產(chǎn)生的日期。
東格陵蘭島法律地位案是常設國際法院受理的丹麥與挪威對東格陵蘭島領土主權歸屬的爭端案件。該案關鍵日期被確定為挪威發(fā)表聲明的1931年7月10日。常設國際法院認定,沒有必要要求丹麥對格陵蘭的主權要在所主張的整個時期內(nèi)都存在。即便丹麥不能證明主權在較早時期已存在,這也不能排除認定,丹麥在挪威占有發(fā)生前已足以建立有效所有權[22]。換言之,從法律關系構成的角度而言,挪威的聲明造成丹麥和挪威之間的權利主張對立,此時爭端產(chǎn)生。常設國際法院以挪威發(fā)表聲明的日期作為關鍵日期,也就表明其所指的關鍵日期實際上是爭端產(chǎn)生的日期。
明基埃群島和埃克里荷斯群島案是國際法院受理的英國與法國對兩群島領土主權歸屬的爭端案件。國際法院認為,兩群島主權爭端在法國對兩群島首次提出主權要求的時候產(chǎn)生。國際法院認為,針對案情,還應審查除以改善法律地位為目的舉措之外的雙方在此后的行為[2]59-60。
利吉丹島和西巴丹島主權案是國際法院受理的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對該兩島領土主權歸屬的爭端案件。兩國都認同大陸架劃界談判的1969年為關鍵日期。這也得到了國際法院的認可。兩國的分歧在于關鍵日期對證據(jù)的影響。國際法院表示,除了先前行為的正常持續(xù)且不以改善當事方據(jù)以依賴的法律地位為目的的行為,爭端具體化后發(fā)生的行為不能被考慮。
“報告”從關鍵日期首次被提出的帕爾馬斯島案開始,所援引的四個案例前后橫跨七十余年的時間。各案對關鍵日期的關注各有側重,但不可否認的是,關鍵日期在國際爭端解決實踐中已形成概念性認識并在爭端案件審理過程中得到運用。關鍵日期是對爭端當事方之間的法律事實和法律關系從時間維度的考察。第三方的行為不是確定爭端關鍵日期的考慮因素?,F(xiàn)有確定關鍵日期標準的實踐,多指向爭端當事方主張形成明確對立的時間,實質就是與爭端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的權利沖突的時間。關鍵日期的作用在于確定對與爭端相關事實的考察時間范圍,其后發(fā)生的事實不能改變關鍵日期時存在的情況。關鍵日期的確定將直接影響案件當事各方所提證據(jù)的可接受性。
3.“報告”確定南沙群島關鍵日期的依據(jù)分析
“報告”將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歸屬問題的關鍵日期確定為1946年,但未闡明其確定依據(jù)。“報告”文本有兩處對關鍵日期的概念表述。“報告”對關鍵日期的基本認識和理解,可反映出其確定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歸屬問題的關鍵日期的法理認知。
“報告”的基本認識是,關鍵日期是領土主權爭端產(chǎn)生的時間,其后爭端各方形成的自利性證據(jù)不具可采性。這一認識似乎沒有偏離上述對關鍵日期的理論和實踐考察結果。然而,“報告”從此認識出發(fā),對南沙群島領土主權爭端關鍵日期的確定存在嚴重邏輯錯誤?!皥蟾妗闭J為,日本在二戰(zhàn)后對南沙群島的放棄,使得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歸屬不明,導致南沙群島領土主權爭端的產(chǎn)生。因此,日本放棄的時間就是南沙群島領土主權爭端的關鍵日期。不要說國際法上對關鍵日期的理論和實踐已形成的共識,即便就“報告”對關鍵日期問題的界定來看,“報告”這一判斷的也是對關鍵日期概念的斷章取義?!皥蟾妗敝粡娬{關鍵日期與爭端狀態(tài)的時間聯(lián)系,而無視關鍵日期是適用于判定爭端當事方法律關系的時間尺度。非爭端當事方的行為不能用以確定爭端的關鍵日期。日本從未取得過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自始至終都不是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歸屬爭端的當事方?!皥蟾妗币匀毡痉艞壸鳛槟仙橙簫u領土主權爭端的關鍵日期,只能是一種牽強附會。
“報告”對關鍵日期片面理解,導致其對關鍵日期的確定及各方行為效力和法律地位的分析失據(jù),必然使結論走向謬誤。
1.日本行為不是確定南沙群島領土爭端關鍵日期的依據(jù)
關鍵日期是考察爭端當事方法律關系和權利義務狀態(tài)的時間標尺?!皥蟾妗钡亩x和所援引案例也充分表明了這一點。關鍵日期只涉及爭端當事方,不涉及第三方。南沙群島領土爭端關鍵日期的確定,首先要確認日本是否為南沙群島領土爭端的當事方。日本在“二戰(zhàn)”期間曾武力侵占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其法律性質應屬于交戰(zhàn)占領。而交戰(zhàn)占領者并不享有主權[23]83。日本無法因“二戰(zhàn)”期間對交戰(zhàn)國中國領土南沙群島的侵占而取得其主權。日本從來不是南沙群島領土爭端法律關系的主體。確定關鍵日期需要考慮的是對爭端所指向的法律關系的主張沖突和權利對抗。作為與南沙群島領土爭端無關的第三方。從法律關系主體角度考慮,不能以日本放棄南沙群島作為關鍵日期。
2.南沙群島的法律地位不受日本行為的影響
日本實踐是否會在客觀對南沙群島法律地位造成影響?“報告”以日本放棄南沙群島而確定關鍵日期的邏輯推理是,日本“二戰(zhàn)”后對南沙群島的放棄,使南沙群島成為國際法上可被他國取得的領土。在國際法上,如果一塊土地曾經(jīng)一度屬于一個國家而后來被放棄,它就成為其他國家占領的可能客體[23]75。國際法上的放棄是喪失領土的方式,使一塊土地不再屬于現(xiàn)在所有國的主權[23]96。換言之,構成放棄的法律效力的前提是,一國擁有對所放棄領土的主權。日本沒有因“二戰(zhàn)”期間對南沙群島的侵占而取得主權。其放棄也就不能構成國際法上的領土放棄。南沙群島也無法因此成為他國可實施占領的客體。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的法律地位不因日本放棄而改變。
3.對日本實踐的判斷錯誤
“報告”以上述錯誤確定的關鍵日期為時間界限,必然造成對各方實踐的分析失據(jù)和對南沙群島領土爭端的結論謬誤?!皥蟾妗睂θ毡驹陉P鍵日期之前實踐的法律性質沒有明確論述。其言下之意,南沙群島作為無主地,日本有權依國際法領土取得規(guī)則實施先占。因此,日本在“二戰(zhàn)”期間對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侵占屬于無主地先占,已合法取得領土主權。日本對南沙群島的處置,抗議法國占領及“二戰(zhàn)”后放棄,都是一國對其所擁有的領土行使主權的行為。然而,南沙群島當時并非無主地。大量的歷史事實和充分的法理依據(jù)表明,南沙群島自古是中國領土。日本在南沙群島的實踐是未經(jīng)主權國中國同意的不法行為,其民間活動是未經(jīng)中國政府允許的非法活動,將南沙群島編入領土的政府行為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侵犯?!岸?zhàn)”后的放棄是履行戰(zhàn)敗國的條約義務。日本不能依國際法合法取得相應權利,而只應承擔不法行為造成的法律責任。
“報告”對南沙群島領土主權爭端關鍵日期的確定存在嚴重邏輯錯誤?!皥蟾妗睆南嚓P國際司法和仲裁實踐中得出認為,關鍵日期是領土主權爭端產(chǎn)生的時間,其后爭端各方形成的自利性證據(jù)不具可采性?!皥蟾妗睆拇苏J識出發(fā),將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歸屬問題的關鍵日期確定為1946年。日本從來不是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歸屬爭端的當事方。關鍵日期也只能只是適用于判定爭端當事方法律關系,不能以非爭端當事方的行為確定爭端的關鍵日期。這一判斷是無視南沙群島領土爭端的歷史事實,對關鍵日期斷章取義理解和運用,必然導致分析和結論的謬誤。就南沙群島的現(xiàn)實而言,確定南沙群島主權爭端的關鍵日期,對于厘清領土爭端中的真實法律關系,確定領土主權最終歸屬有重要意義。作為與南沙群島領土爭端無關的第三方,日本曾對南沙群島實施的非法行為不能作為確定南沙群島領土爭端關鍵日期的依據(jù),也無法改變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的法律地位。針對日方在南沙群島領土主權爭端問題上對關鍵日期的歪曲理解和錯誤適用進行批駁,有助于廓清對關鍵日期的理論認識,防止國際法相關理論在南沙領土主權爭端問題上被濫用。
[1]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Reports of judgments,Advisory opinions and orders 2002[G].The Netherlands:The Regist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2002:625.
[2]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Reports of judgments,Advisory opinions and orders 1953[G].Leyden:A.W.Sijthoff’s Publishing Company,1953:47.
[3]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Legal status of eastern greenland,Publications of the 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 (1922-1946):Series A/B:Collection of judgments,Orders and advisory opinions[EB/OL].[2016-08-03].http://www.icj-cij.org/pcij/series-a-b.php?p1=9&p2=3.
[4] United Nations.Reports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l awards (Vol.II) [G].Leyden:A.W.Sijthoff’s Publishing Company,1949:829.
[5] FITZMAURICE G.The law and proced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1951-4:Points of substantive law.Part II[J].British Year 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1955-1956,(32):20-96.
[6] 伯恩·魏德士.法理學[M].丁曉春,吳越.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7] 舒國瀅.法理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8] 張新軍.權利對抗構造中的爭端:東海大陸架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9] JOHNSON D H N.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J].British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1950(27):332-354.
[10] GOLDIE L F E.The critical date[J].Th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1963(12):1251-1284.
[11] SHAW M N.International law 6th ed.[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509.
[12] 王軍敏.聚焦釣魚島——釣魚島主權歸屬及爭端解決[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44.
[13] 張海文.南海及南海諸島[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4:84-85.
[14] 劉文宗.中國對釣魚列島主權具有無可爭辯的歷史和法理依據(jù)[N].法制日報,1996-11-01(2).
[15] 張衛(wèi)彬.國際法院證據(jù)問題研究——以領土邊界爭端為視角[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16] 高健軍.從國際法角度評菲律賓對黃巖島的主權主張[J].法學雜志,2012(10):9-16.
[17] JOHNSON D H N.The minquiers and ecrehos case[J].Th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1954,3 (2) :189-216.
[18] United Nations.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the principal judicial organ of the United Nations,Tenth edition[G].New York:Th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2000:27.
[19]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Reports of Judgments,Advisory opinions and orders 1960 [G].The Netherlands:The Regist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1960:6.
[20] 布朗利.國際公法原理[M].曾令良,余敏友,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14.
[21]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Island of palmas (or Mianga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The Netherlands)[EB/OL].[2016-07-24].https://www.pcacases.com/web/view/94.
[22]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Judgment of 5 April 1933[EB/OL].[2016-08-18].http://www.icj-cij.org/pcij/serie_AB/AB_53/01_Groenland_Oriental_Arret.pdf.
[23] 詹寧斯,瓦茨.奧本海國際法(第一卷:第二分冊)[M].王鐵崖,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許宇鵬)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3.015
2016-09-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40114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3&ZD051);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2JZD048)
疏震婭(1976—),女,安徽合肥人,副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從事國際法研究。
D993.5
A
1671-4970(2017)03-00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