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梅
【摘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有力地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教師的“一言堂”,在課堂上給了自主合作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體合作和競爭意識,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諸多教學公開課,觀摩課上以及我們常規(guī)教學過程中,總少不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主要環(huán)節(jié),但在聽課與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較多,并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怎樣才能保證合作的有效性就理所當然地擺在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的面前了,筆者通過學習及自己的親身體驗,認為可以采取一些策略來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合作 有效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作為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導并實施的。它實際上是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征,而更加具體化的小組合作學習,即把班級分成以3—6人為一個小組單位的學習集體,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通常從事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達到每個同學都參與課堂活動,都有機會開口,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正因為如此,在新課程的實驗中,許多教師在課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方式。有的教師自豪地說:“我每節(jié)課都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鄙踔猎S多教師在評課時,把課堂上有沒有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是否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是否體現(xiàn)自主學習的標準。所以在教學公開課,教學觀摩課上以及我們常規(guī)教學過程中,總少不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主要環(huán)節(jié)。但在聽課與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較多。
[案例]
小組討論實錄:老師布置任務,Now Lets have a discussion : How do you help at home?
小組討論描述:前排學生回頭,與后排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四人小組里,有兩個學生面對面地交流;一個學生低著頭在看課本。整個小組里,沒有人做記錄,教室里馬上就會出現(xiàn)一片熱烈討論的場面,滿教室都是吵鬧聲。只要稍加注意,不難發(fā)現(xiàn),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討論時,學生各說各的,不善于獨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別人的意見,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協(xié)。3分鐘后進行反饋時,有的小組兩三個人同時搶著發(fā)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一兩個“高手”發(fā)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坐著,一言不發(fā),無所事事;有的小組互相推諉,誰也不發(fā)言;有的小組則更差勁,借此機會閑聊,說笑或者干別的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是教師呈現(xiàn)問題后,未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布“Pair Work!”不到兩三分鐘,又因時間關系而叫“Stop!”。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主題,有的小組才剛剛開始,學生往往覺得意猶未盡,悵然所失。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熱情。
針對小組合作這一形式,我曾經在本班做過這樣的問卷調查:
問題1:你喜歡小組討論嗎?為什么?
S1: 喜歡。因為可以交換各自的看法,從而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東西。
S2: 喜歡。因為這樣可以相互溝通了解。有時自己只想到一點,通過小組討論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內容。
…
問題2:你認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些什么問題?
S1:同桌不感興趣,經常保持沉默,有的雖然英語很好,但并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S2:有時大家都保持沉默,討論時有人喜歡開玩笑,不入正題。
S3;感覺小組合作沒什么效果。
…
由此可見,如今小組合作學習課堂,缺的不是活潑有余的教學情境,不是熱熱鬧鬧的教學氣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組合作形式,缺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和策略以及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那么,怎樣才能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選擇適當?shù)暮献鲗W習時機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我們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因素,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般來說,對于復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帶有一定挑?zhàn)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通過競爭讓學生獲得小小的成功體驗,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在競爭中自覺完善自己。
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shù)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shù)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shù)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即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tài)的,可以根據(jù)內容的不同互換角色,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fā)展的機會。
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guī)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guī),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
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各組成員自己推薦帶頭人——小組長。同時明確在合作中不論是討論、探究、商議還是爭執(zhí),最終是為了合作的成功。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xiàn)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guī)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教師也應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于形式。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最有成效。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方式。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即使給予充分肯定和獎勵。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恰當使用合作互動學習,努力挖掘其優(yōu)勢,相信會給我們不小的驚喜。合作互動學習過程本身所帶給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自主學習能力,相信會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