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軒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臨床情況。方法:對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的62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進行治療,將患者按照隨機序號法進行分組,對照組進行開腹手術治療,試驗組采用腹腔鏡治療,觀察兩組效果并進行比較。結果: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2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12%;試驗組患者出院時間(6.35±1.31)d,早于對照組的(9.42±1.45)d;排氣時間(22.35±4.21)h,早于對照組(47.26±5.13)h;手術時間(57.23±2.17)min,短于對照組(78.35±3.42)min,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治療闌尾周圍膿腫具有手術時間短、排氣時間早、住院時間短、手術并發(fā)癥少的特點,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腹腔鏡; 開腹手術; 闌尾周圍膿腫; 臨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2-0125-02
闌尾周圍膿腫是臨床常見的一類疾病,該病屬于闌尾炎的一種并發(fā)癥,患者在出現(xiàn)該病后對于正常生活影響較大,因此需要及時進行治療;臨床中較為常用的方法就是對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的方式包括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等;開腹手術在一般治療的過程中較為常用,但常常無法促進患者及時恢復,同時會出現(xiàn)較多的并發(fā)癥狀 [1-3]。在相關研究的報道中發(fā)現(xiàn),對于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情況,同時幫助患者及時恢復,但對于腹腔鏡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爭議。本次對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的62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進行開腹手術治療,試驗組采用腹腔鏡治療,旨在提高闌尾周圍膿腫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詳細情況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的62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進行治療,將患者按照隨機序號法進行分組,每組31例,兩組患者均排除患有嚴重肝腎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對本次研究產(chǎn)生影響的疾病患者和依從性較差的患者;62例患者均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并均已審批通過;62例患者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男17例,女14例,年齡20.5~64.5歲,平均(46.68±4.21)歲,患者從發(fā)病到接受本次治療的時間最短為10.5 h,最長為32.5 h,平均(26.35±6.31)h;試驗組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20.0~65.5歲,平均(45.95±4.36)歲,患者從發(fā)病到接受本次治療的時間最短為11.5 h,最長為31.5 h,平均(27.24±7.21)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疾病確認到接受本次治療的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開腹手術治療,麻醉后在患者右下腹經(jīng)腹直肌切口,對患者闌尾周圍膿腫情況進行觀察,同時將膿腫處進行鈍性分離;分離后將闌尾進行結扎,觀察患者創(chuàng)口是否處置妥當,處置妥當后將引流管進行安放。試驗組采用腹腔鏡治療,麻醉后使用二氧化碳建立氣腹,氣腹壓力控制在13 mm Hg左右,避免壓力過大或過小對患者造成影響;同時分別在患者腹部行3個切口,作為手術的操作口和觀察口;麥氏點上方4 cm為操作孔1、恥骨上3 cm為操作孔2、肚臍處作為觀察孔;然后對患者闌尾周圍膿腫情況進行觀察,盡可能充分顯露患者病變部分,對于盆腹腔有膿液的情況,及時進行吸引,保證手術操作的視野清晰,同時注意保護患者周圍的組織,避免對患者造成誤傷;然后對患者闌尾進行離斷處理,此時充分吸凈患者腹腔液,并用大網(wǎng)膜進行填充,并妥善安放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兩組出院時間、排氣時間和手術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22%,明顯低于對照組16.1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9.65,P<0.05)。
3 討論
闌尾周圍膿腫目前臨床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開腹手術,手術進行后患者癥狀能夠得到一定的恢復,但同時該方法治療后患者較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病狀,如感染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同時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時的恢復;而隨著我國經(jīng)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臨床接受相關治療的過程中對于治療效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常規(guī)的治療就很難再滿足臨床的需求[4]。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多元化的發(fā)展,加之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臨床中近年來出現(xiàn)的闌尾周圍膿腫患者數(shù)量也呈現(xiàn)明顯增加的趨勢,對于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5]。因此探究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相關資料曾指出,采用腹腔鏡治療闌尾周圍膿腫效果良好,因而筆者就此展開討論。
本次研究筆者所在醫(yī)院接收的62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從結果中可以看出,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出院時間、排氣時間和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腹腔鏡治療闌尾周圍膿腫效果良好,因為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首先避免過大的切口而帶給患者的傷害,經(jīng)過小孔進行病變探查后,可以對患者病灶處病變情況進行詳細了解,便于手術的準確進行;同時在進行分離的過程中,采用鈍性的方法進行處理,減少對于患者腸壁等組織的損傷;在進行每一步操作時尤其注意對患者周圍的組織進行保護,防止出現(xiàn)不必要的損傷,而對患者造成延遲恢復的情況[6]。對于患者盆腔內(nèi)有膿液的情況,及時進行引流處理,保證手術操作視野的清晰,而由于患者的闌尾組織相對較為脆弱,在視野不清的情況下進行操作,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用力過大等情況而導致患者闌尾斷開;充分分離后使用大網(wǎng)膜進行填充,大網(wǎng)膜一方面能夠修復創(chuàng)傷部位,使患者較快的恢復,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同時減少了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可能,幫助患者較好的恢復[7-8]。
綜上所述,腹腔鏡在對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減小患者的創(chuàng)傷,同時在清晰的視野下進行操作,能夠較好的將病灶部位處理妥善,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使患者得到較快的恢復,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借鑒使用。同時筆者分析,手術后患者得到恢復的關鍵與操作醫(yī)生的嫻熟程度密切相關,只有在手術過程中從容操作,并按照相關規(guī)范進行嚴格處理,才能夠保證相關的問題得到避免,使患者及時恢復。
參考文獻
[1]趙強,劉承奎,崔慶.腹腔鏡在闌尾周圍膿腫治療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5):382,399.
[2]趙曉剛.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復雜性闌尾炎臨床療效比較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5,29(4):133-134.
[3]鄭少峰,黃貴和,羅澤斌.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闌尾周圍膿腫效果比較[J].現(xiàn)代醫(yī)院,2015,15(12):71-72,75.
[4]吳大勇,熊正寧.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復雜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3):3217-3218.
[5]陳立健,劉朝陽,周小漁,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和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小兒復雜性闌尾炎的療效對比[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5,22(9):1131-1132.
[6]田鵬,王旺河,張超,等.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治療小兒復雜性闌尾炎268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8):848-850.
[7]宋邕.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成人急性復雜性闌尾炎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8):144-146.
[8]戴少華,胡漢華,葛清萌,等.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復雜性闌尾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23):131-132.
(收稿日期:2016-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