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紅+鄭建清+鄭柳玉+許彬彬
【摘要】 目的:分析應用路徑化健康宣教模式對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癌痛控制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6月-2016年6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照組患者以常規(guī)癌癥護理實施癌痛控制干預;觀察組患者以路徑化健康宣教模式實施癌痛控制干預。對比兩組研究對象對惡性腫瘤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滿意度、腫瘤疾病治療總時間、癌痛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干預前后NRS疼痛量表評分的改善程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對惡性腫瘤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腫瘤疾病治療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癌痛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干預后NRS疼痛量表評分的改善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路徑化健康宣教模式對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癌痛控制有明顯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 路徑化健康宣教; 惡性腫瘤; 癌痛; 控制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3.0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3-0064-02
癌痛屬于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癌癥疾病患者的伴隨癥狀表現,有50%以上的癌癥疾病患者都會出現中重度的疼痛,有30%左右的患者在患病期間會出現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1]。做好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的癌痛規(guī)范性治療,對于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高其生活質量,有效延長生存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2]。護理路徑屬于具有時間性和順序性的一種臨床護理工作計劃,是根據某一種疾病的診斷結果或手術而制定的護理模式[3]。本次對應用路徑化健康宣教模式對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在治療期間癌痛控制的效果進行了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獲得臨床確診的惡性腫瘤患者,共96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照組:腫瘤疾病史1~19個月,平均(5.1±0.6)個月;男28例,女20例;癌痛出現時間1~26 d,平均(10.5±3.4)d;
體重42~84 kg,平均(54.7±6.1)kg;年齡33~81歲,平均(53.9±7.8)歲;鼻咽癌12例,食道癌15例,肺癌4例,直腸癌5例,下咽癌8例,乳腺癌2例,其他癌癥疾病2例。觀察組:腫瘤疾病史1~16個月,平均(5.4±0.7)個月;男29例,女19例;癌痛出現時間1~23 d,平均(10.2±3.6)d;體重41~88 kg,平均(54.3±6.5)kg;年齡37~83歲,平均(53.2±7.6)歲;鼻咽癌16例,食道癌13例,肺癌3例,直腸癌2例,下咽癌10例,乳腺癌
3例,其他癌癥疾病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及疾病類型等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癌癥疼痛宣教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接受路徑化健康宣教模式的癌痛控制干預,具體措施包括:(1)入院當日,介紹科室疼痛治療團隊和成功案例,講解疼痛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患者樹立自信心配合治療,學會正確評估疼痛程度,掌握評估工具如NRS(用講解、示范、提問方法),了解患者及家屬對疼痛的認識,適時糾正認識誤區(qū)。并指導患者如實填寫疼痛認知調查,滿意度調查等相關調查表。(2)用藥當日,講解按時、準確服藥的必要性,取得配合,指導不同給藥方式,指導非藥物治療方法,指導記疼痛日記,及時反映不舒適感受。(3)入院第2天,了解疼痛程度,講解藥物常見不良反應并指導藥物不良反應的預防與應對措施,消除患者顧慮。(4)入院第3天,講解暴發(fā)痛的原因及處理,一旦發(fā)生,應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及時止痛。(5)用藥期間,了解疼痛情況,及時評估疼痛控制情況:口服1 h、皮下注射30 min、靜脈注射15 min后評估,及時匯報給醫(yī)生,調整給藥方案或增加輔助用藥。(6)出院當日,確認患者掌握疼痛自我評估程度,確認掌握正確服藥方法與非藥物治療方法,指導飲食、適當運動相關知識宣教,交代復診時間,交給患者聯(lián)系方式。(7)出院1周,采用電話隨訪方式,了解患者疼痛控制情況,服藥情況,不良反應應對情況,目前存在問題,針對個體進行指導,叮囑按時復診[4-5]。
1.3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對惡性腫瘤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滿意度、腫瘤疾病治療總時間、癌癥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干預后NRS疼痛量表評分的改善程度等作為觀察指標。
1.4 滿意度評價
在結束治療當天,采取不記名方式,讓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打分,滿分100分。>8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6]。問卷內容:護理服務態(tài)度20分,護理服務及時性20分,應急處理能力20分,操作水平20分,疑問解答滿意度20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取SPSS 18.0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惡性腫瘤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9.2%;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干預后NRS疼痛量表評分改善程度
觀察組患者在干預后,NRS疼痛量表評分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癌癥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在惡性腫瘤疾病期間有7例出現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在惡性腫瘤疾病期間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腫瘤疾病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治療總時間(39.74±3.67)d,觀察組治療總時間(34.28±2.41)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癌癥屬于進行性發(fā)展、全身受累的一種惡性腫瘤類疾病,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對癌痛癥狀進行控制,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7]。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只有讓患者對癌痛癥狀出現的相關知識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讓其知道并愿意對自身疼痛的實際感受進行訴說,才能夠讓患者癌痛癥狀得到有效控制。但對于病情處于中晚期階段的癌癥疾病患者,通常情況下缺乏具有規(guī)范性的癌痛治療,加之患者在結束治療出院之后,由于缺乏醫(yī)護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用藥監(jiān)督,關于癌痛相關知識已經淡忘,應用止痛藥物的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較大,患者服藥依從性降低,對院外生活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有效規(guī)范地實施止痛治療,是使癌痛癥狀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的關鍵[8]。采用臨床路徑模式對存在癌痛癥狀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癌痛癥狀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使生活質量提高。路徑化健康宣教屬于為某特定疾病群體所制定的一種高品質的健康服務模式,對滿足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轉歸過程中對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可以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路徑化健康宣教模式的實施可以進一步延續(xù)院外癌痛的規(guī)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為癌痛癥狀的治療,提供可參考的護理服務計劃,使患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使教育的效果明顯提高;另一方面患者在出院之后可以實施進一步的延續(xù)性護理,充分彌補出院后癌痛知識,對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使癌痛控制效果、癌癥疾病治療的依從性、院外生活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方曉冬,張櫻.臨床護理路徑對癌痛患者鎮(zhèn)痛藥物治療中護理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4):13-15.
[2]楊靖華,黃君,沈曉燕.臨床路徑在癌痛患者鎮(zhèn)痛治療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2):17-18.
[3]李慶萍.健康教育護理路徑管理在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1):53-55.
[4]蔣慧明.院外延續(xù)性護理對規(guī)范化癌痛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23):114-115.
[5]李東玲.反饋式健康教育在癌痛患者臨床護理路徑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3,15(7):1092-1093.
[6]李慶萍,鐘明艷.健康教育路徑在癌痛規(guī)范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4,20(10):755-756.
[7]孟艷林.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對癌痛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的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3,24(5):39-41.
[8]諸海燕,趙建國,羅慧群.院外延續(xù)管理在癌痛患者鎮(zhèn)痛治療中的應用[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3,30(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