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漢培
摘 要:根據高校輔導員專業(yè)素質要求,考慮到現代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個人素質培養(yǎng)方面的要求,本文從輔導員工作的性質、任務和原則入手,分析了輔導員要做好工作的思想準備和素質準備,從相關方面闡述了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一些方式方法。
關鍵詞:輔導員工作;專業(yè)素質;方式方法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歷來都是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的工作,我們應清楚地到,雖然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種文化思潮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價值觀念也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西方某些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這就更加對大學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考驗,從而對高校輔導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內在職業(yè)的分工和外在教育使命把高校輔導員這一本來并不顯性的高校教師角色推到了學術研究的最前沿[1]但目前輔導員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是工作隊伍不穩(wěn)定,人員結構不合理,知識更新不及時,整體素質不高,待遇偏低等等,文中通過對輔導員專業(yè)素質提出相關意見來彌補相關問題。[12]
1 輔導員專業(yè)素質概述
1.1 輔導員工作的本質、任務和原則
首先,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本質是為學生和學校辦學目標服務。輔導員的工作有很多特點,如直接性、基層性、復雜性、繁瑣性等,但最本質的特點就是服務性。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同時也是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方向性、原則性的規(guī)定。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任務就是根據這一要旨提出的,是根據高校輔導員長期以來的工作實踐總結出來的。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任務和內容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體系,它們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3]高校輔導員只有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全面地、完整地理解和實踐自己的工作任務和內容,才能很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服務和保證作用,促使學生全面成才和健康發(fā)展。因此,高校輔導員工作任務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化管理、學生班級管理、大學生的實踐活動等。[4]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原則是指輔導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遵循的思想行為準則。本質上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規(guī)律的反映,帶有客觀性、必然性、理論性的特點。堅持這些原則是做好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根本保證。但由于各高校相關情況各不相同,輔導員在組織相關工作過程中,所依據的行為原則會存在些許差異,但基本原則仍是“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從嚴要求,開拓創(chuàng)新”。
1.2 輔導員工作對輔導員素質的要求
我國高校設立輔導員制度最初是以思想改造為目的,其角色是政治性的,負責“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說這是我國大學的一個特色??陀^上,輔導員在我國高校的歷史發(fā)展中也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5]高校輔導員因其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較為優(yōu)秀的執(zhí)行能力,并不斷學習先進的育人理念,把培養(yǎng)學生道德修養(yǎng)與服務社會理念當作教育學生成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并把為學生服務當作首要職責,堅持愛崗、敬業(yè)、盡責的職業(yè)精神,對學生充滿愛心,對社會充滿責任,對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充滿忠誠,積極踐行嚴謹自律、為人師表的職業(yè)道德,以良好的工作作風感染學生、塑造學生,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值得大學生信賴的人。[6]
2 輔導員實現專業(yè)素質的具體方法
2.1 明確工作對象的情況
輔導員要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就必須對工作對象有全面準確的認識,要學會用發(fā)展的,具有時代性的眼光來分析和研究學生。
當代大學生,特別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學生,大半是在父母和親人的溺愛下長大的,沒有生活困苦的經歷,沒有經受過重大挫折,甚至從小到大的學習生活中都沒有受過老師嚴厲的批評。[7]由于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較為封閉的社交形式,所心理比較脆弱。同時當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又讓他們具有與前輩人不同的價值觀念。對此,輔導員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平等的身份、無微不至的關懷逐步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化解矛盾,消除心理障礙,使他們感到輔導員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不是教師卻言傳身教,不是老友勝似益友,不知不覺中接受、理解、信任輔導員,與輔導員無話不談,有困難首先想到輔導員,只有這樣,輔導員的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輔導員要和學生和諧相處,就要有良好的修養(yǎng)和坦蕩的胸襟,語言嚴謹,切忌信口開河,面對學生的不良語言、表情和氣質,或者做錯了事,要求也不能過于嚴苛;不能對后進生橫眉冷對,對其努力視而不見;輔導員還要時時處處尊重學生,不要以“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長”等不正確的心態(tài)居高臨下,傲視學生。[8]
2.2 正確處理效率與效果的關系
效率和效果是二個不同的概念。效率是指產出與投入的比值,注重的是目標執(zhí)行的過程,對于給定的投入,如果你能獲得更多的產出,你就提高了效率。社會的投入資源是稀缺的,所以必須關心這些資源的有效利用。[9]因此,輔導員們在管理、服務、育人過程中努力以較小的教育投入成本來換取最大的教育成果;效果是指完成預期任務的目標,當輔導員們實現了國家、社會、學校交給他們的活動目標,我們就說他們的相關工作是有效果的。效率與效果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效率的目的是效果,優(yōu)質效果實現的前提是效率。
2.3 工作中其他方法或建議
經過實踐檢驗,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必須要把握好幾個要點:
(1)寬嚴結合
寬嚴結合就是指對學生的要求要根據相關背景,相關情況來酌情把控管理尺度,以合理的管控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
(2)點面結合
高校輔導員在進行學生工作過程中,要考慮全面,具有大局意識,在處理個別事件時要旁顧大局,注意教育方針策略;在參與群體性學生工作活動制定過程中也要注意保證學生個人利益。
(3)隨機、隨事但不隨性、隨意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需要直面學生群體,是高校最基層的崗位;由于輔導員工作內容十分繁雜,所以處理學生突發(fā)性事件較多。在解決此類問題過程中,高校輔導員可以根據突發(fā)情況的性質,隨機應變,靈活解決問題,但要堅持工作原則,以保證學生利益為主。
(4)前瞻性與長效性相結合
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由于面對學生群體數量較大,同時服務時間較長,需要根據學生整體素質,制定相關的培養(yǎng)方案,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各方面發(fā)展要求得到滿足。
(5)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是對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概括表述,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則之一。理論要指導實踐,實踐要反映理論,在貫徹理論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高校輔導員工作過程中,也要體現相關的工作指導理論。
3 輔導員個人素質培養(yǎng)
作為輔導員,在個人素質要求方面,應該做到:
3.1 熱愛學生,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yè)來做
輔導員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可以重塑學生的心靈,輔導員工作對學生能起到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工作要以厚愛為出發(fā)點。輔導員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離不開愛。一個對學生冷漠無情的人,是根本無法實行教育的,更談不上教育藝術。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沒有愛,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10]。
3.2 對學生進行分期教育,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每個階段的學生特點是不同的,要對學生進行分期教育,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學生在大學四年,可把他們分為新生期、中間期和畢業(yè)期三個階段。
新生期教育管理最為關鍵,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及言行舉止的養(yǎng)成主要靠這一時期來培養(yǎng)、教育。此階段的教育主要體現一個“嚴”字,這一階段的教育可以結合新生軍訓、新生入學教育,加強學生的校規(guī)校紀教育,使學生盡快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確定新的奮斗目標,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由于大學生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經歷,因此,他們的知識基礎各不相同,心理與個性也有差異。在教育管理中必須分層次地區(qū)別對待,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在鼓勵他們樹立信心的前提下,負責、耐心地進行適當指導和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迎頭趕上。[11]對于基礎較好、學習優(yōu)良的學生,要進一步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去主動掌握更多知識,并爭取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獲得更大收獲。
用分層次的方法進行因材施教,把群體的培養(yǎng)目標同每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目標統(tǒng)一起來,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真正學到知識,得到全面提高。中間期的學生教育管理主要體現一個“導”字,就是疏導,這一階段的學生思想一般比較穩(wěn)定。只要輔導員疏導、教育得當,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此階段主要抓兩件事。一是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二是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培養(yǎng)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可以在集體中教育、鍛煉、陶冶每個學生。
3.3 輔導員要做學生的人格表率,培養(yǎng)他們的健全人格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輔導員是大學生進入高等學府以后最直接、最經常接觸的成人和師長的代表,因而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因素。[12]輔導員一言一行始終要高于學生,做工作必須任勞任怨、嘔心瀝血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和智慧,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和擴展自己的知識、能力。此外還要塑造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輔導員的勞動是一項需要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境界的勞動。他必須無限熱愛自己的工作,更要熱愛學生;他常常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考慮自己。輔導員要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不僅要通過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以身立教,自覺成為學生的楷模。為了促進自己創(chuàng)造對象的更快成長,輔導員必須始終保持學而不倦、勤于進取的品格。這一切,都要求輔導員要不斷地超越自我。
3.4 認可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現在的大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望,希望可以在眾多的學生中脫穎而出。輔導員老師應當認可他們的這種特點,鼓勵他們在思想上要求進步、在學習上爭先恐后、在活動中勇為人先、在生活中理解關愛,要讓他們懂得人生的目標正是通過一個個小愿望或小目標的實現而達到的,而達到以上鼓勵目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徑應該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當今社會,師生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輔導員老師不再代表權威,而是一個與學生一起在問題探討中達成共識的參與者。如果一個輔導員只是告訴學生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這并不利于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五花八門的實際問題,而且有時極有可能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13]輔導員既然是學生成長的關懷者,他就需要包容年輕學生所犯的錯誤,需要耐心傾聽他們的傾訴,抓住其中的癥結所在加以開導。另外輔導員要在交談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正視缺點、發(fā)揮優(yōu)勢、克服困境,全力以赴去實現心中的目標。
面對網絡科技的日益發(fā)達,作為新時期的輔導員要探尋更多更新的工作方法,利用先進的網絡手段更好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14]
高校輔導員相關素質,是影響學生發(fā)展的關鍵,良好的道德品質,過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對開展學生工作,有著長遠的影響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史慧明.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倫理研究[M].南京師范大學,2012.
[2]盧吉超.社會轉型期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與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3]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史仁民.高校輔導員專業(yè)發(fā)展研究[M].遼寧師范大學,2014.
[5]靳江波.大學輔導員道德規(guī)范與勝任力關系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5.
[4]董克用.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6]約翰·科特.權力與影響[M].華夏出版社,1998.
[7]胡桂蘭,毛翠云.決勝網絡[M].江蘇大學出版社,2008.08.
[9]章小純.關于當前湖南省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問題、成因及對策的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5.
[10]李紅革.高校學生輔導員的品德結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
[11]毛力元.論高校學生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構建[D].華中師范大學,2004.
[12]劉淑慧.關于ABC大學輔導員績效考評與激勵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5.
[13]顧倩.大學輔導員勝任力問卷的編制及初步應用[D].山西大學,2004.
[14]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M].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