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芬
【摘要】作文教學是能反映學生意識的特殊教學形式。如何使一節(jié)作文課煥發(fā)勃勃生機,帶給孩子們美的享受,在教學中踐行作文教學“四趣曲”,就能使作文課堂教學充滿樂趣。
【關(guān)鍵詞】寫作興趣;寫作素材;電教媒體;小能人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作文教學中,讓許多老師覺得困惑的是大部分學生都覺得作文太難寫,不知道該寫什么,對寫作失去了信心。那么,如何走出教學的困惑,引領(lǐng)孩子愛上寫作,就得從作文教學“四趣曲”唱起。
第一部曲:激發(fā)寫作興趣,讓孩子愛上寫作。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笨梢?,激發(fā)寫作的欲望,使孩子樂寫是關(guān)鍵的第一步。我認為:如果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把作文課上成活動課,孩子都會很高興,都會樂于參與,都會樂于寫作。如:教學作文課《美麗的春天》,讓孩子們一起到生物園尋找春天的痕跡。指導(dǎo)孩子們分組觀察:天空、樹木、動物、花朵等畫面,組織孩子們用四字詞語描繪你看到的一處事物的特點,再用一句話說說你看到的三處事物的特點,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把描繪同一事物的句子合并在一起構(gòu)成一段話,一篇短小的文章就形成了??矗⒆觽兗扔H近了大自然,又學會了寫作。
第二部曲:捕捉生活亮點,積累寫作素材。
生活猶如萬花筒,有聲有色的生活為寫作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材,但是,孩子們只知道玩耍,忽略了積累寫作素材,要求寫作文就頭疼了。針對這種現(xiàn)象,讓每位孩子準備一本積累本,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各種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材料,隨時記錄到這個小本子中去,比賽哪個小組的組員最會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孩子們興趣很濃郁,都積極投身于實踐活動中,積累了很多的寫作素材。日積月累,材料多了,寫起作文便隨手拈來,文思泉涌,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如:周末,孩子隨父母去爬塔山公園,她記下自己的所言,所見,所感,一回到家,就情不自禁地提起筆精心習作,一篇周記一下子就完成了???,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在不知不覺中對習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第三部曲:巧用電教媒體,拓開寫作思路。
作為教師,引領(lǐng)孩子進入寫作的殿堂,提高寫作的興趣,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很重要的。電教媒體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可以將圖像、文字和聲音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寫作的情境,調(diào)動了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作文實踐活動,喚起小學生的好奇心,開拓他們的視野,引發(fā)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產(chǎn)生習作的興趣和動力,卸下害怕寫作文的心理負擔。比如指導(dǎo)學生寫《我的家鄉(xiāng)》時,就先播放《歲歲紅》這首歌曲后提問學生:聽到這么旋律優(yōu)美,形象描繪家鄉(xiāng)美景的歌曲,你想到了什么?引導(dǎo)孩子說說龍門的金橘,龍門的西林河,龍門的胡須雞等;播放《舞火狗》系列片后提問學生:一看到這么多反映家鄉(xiāng)風土人情的圖片,你感悟到什么?引領(lǐng)孩子們說說龍門人的勤勞,龍門人的聰明,龍門的人杰地靈等,自然而然就對自己的家鄉(xiāng)產(chǎn)生了熱愛之情,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進而,展現(xiàn)龍門鐵泉、大觀園溫泉、地派鐵泉的系列圖片,孩子們看著圖片,情不自禁地說起自己泡溫泉的經(jīng)歷……抓住這一時機,可提問:你去游覽了哪個溫泉?哪個景點讓你最難忘?為什么?相信孩子們會紛紛舉起小手,都希望站起來說說。呵,會說了,孩子們必然也會寫了。
第四部曲:精心誘導(dǎo),從扶到放,培養(yǎng)作文修改的小能人。
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教學總認為作文批改是老師的事,殊不知,老師的包干代替,縱容了孩子的惰性。從三年級開始,孩子的作文寫完就交給老師,接著看看老師批的分數(shù)就完事了。長此下去,最終孩子能學會什么?因此,作文課上精心誘導(dǎo)孩子成為作文修改的小主人,是很必要的。開學的第一課,首先教孩子們學習修改符號,為進行作文批改奠定基礎(chǔ)。課前,提醒孩子收集你認識的修改符號及每種修改符號的用法,課中,組織孩子們進行競賽“我與作文修改符號交朋友”,在愉悅的氣氛中認識各種修改符號,領(lǐng)悟每個修改符號的用法。課后布置作業(yè):考考 你——自己寫一個病句,讓你的組員修改。通過檢查,孩子們都會正確使用修改符號。第二,把評改作文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引領(lǐng)學生進行片段作文的修改。教師用大屏幕出示學生作品中有語病的作文片段,孩子獨立思考后再組員共同商議,從而找到文段中出現(xiàn)的有語病的句子,說說哪里有語?。吭鯓有薷??為什么這樣修改?隨后組織比賽,看看哪組找到的語病最多,并給予獎勵。一節(jié)作文修改課,在比賽中,在笑聲中,潛移默化地學會了使用修改符號修改作文。學會修改片段作文,那么修改整篇作文就不再是難事了,孩子們在玩樂中學會了一項本領(lǐng)——修改作文。第三,組織學生互評互改,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在小組合作中學會修改作文。要求孩子們在改的同時學會“贊”,學會找到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并能仿照寫一寫,這樣促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讓更多的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每個學生都成了作文批改的小能手。
巧妙地運用作文教學“四趣曲”融于作文教學中,不僅可以讓教師教得輕松自在,激發(fā)孩子寫作的欲望,觸發(fā)孩子寫作的靈感,而且給孩子活動的空間,使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悟,在玩中學會修改作文,讓孩子們在習作的園地中綻放奇異的花朵。
參考文獻
[1]王晉文.淺談電教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天地,2010(3).
[2]鐘廣政.讓習作變“喜作”[J].新課程·小學,2014(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