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耀旭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對策
◎盧耀旭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進城務工,子女也跟隨父母來到了城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關心這些孩子的學習,更要關心他們的成長,解決他們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落腳點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其中包含了人成長的各個方面,如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創(chuàng)造力等。為此,學生的成長需從多方面入手,教師不應局限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從個性品質、學習習慣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去關注。對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我們要從心理和情感方面進行疏導。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讓他們多說說自己的優(yōu)點,樹立信心,讓學生做一些在學習或生活中把握比較大的任務,讓他們很容易就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再加上適當的鼓勵和贊譽,他們就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針對進城務工子女的情況,我們主要開展了一些團隊活動,比如在各班成立籃球隊、足球隊,每年學校都會舉行這些球類比賽。另外,學校還開展了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文化節(jié)等活動,讓每位同學的才藝得到展示。我們以文體活動為平臺,讓孩子發(fā)揮特長,讓他們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懂得了協(xié)作,加速成長。
加強家校聯系能提升教學的實效。為此,進行家校合作教育,我們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是主動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比如,教師可以打電話、發(fā)信息進行詢問,也可以去家訪等。也可邀請家長來學校參與活動,比如,家長會、家長課程、義工活動等,這些都是促進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
進城務工子女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的配合,通過了解我們發(fā)現,有的孩子家庭確實有困難,我們可以發(fā)動班級的孩子給其捐贈一些零錢和舊衣物。在家長課程中,我們發(fā)現一些進城務工的農民朋友不愿意來校上課,在我的積極鼓勵下,他們也同意了給孩子講講自己一天的生活。這樣能讓更多的孩子了解農民工生活的艱辛。聽完課,學生都豎起大拇指,也對身邊的同伴更加尊重。同時,農民工子女也認識到父母的不容易,也會繼承家長的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精神。通過家校合力,孩子們的生活能力會得到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進城務工子女更需要這方面的教育。為此,每周班主任會利用班會課的時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成立了心理咨詢室,開放“心靈家園”,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咨詢,由專任教師負責;利用“心靈信箱”,即便個別學生羞于啟齒,也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和學校的心理教師溝通、預約咨詢;利用各班板報、春蕾廣播站宣傳心理知識,在電臺開展講座,對個別案例進行解析,對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隨時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