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陽
漁村飛鴻
——記大連市旅順口區(qū)三澗堡鄉(xiāng)石灰窯小學教師閻鴻雁
◎李 陽
初冬的大連,已是寒意陣陣。海風吹來,非但不再溫柔滋潤,反倒平添了刺骨和凜冽。羽絨服、圍巾、手套,全副武裝好自己,一路向南,向東,向海,來到位于大連灣附近的旅順口區(qū)三澗堡鄉(xiāng)石灰窯小學。
自聽說要見的是已經(jīng)工作了30年、今年49歲的村小女教師閻鴻雁,呼斯楞唱的“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xiāng)……”就一直揮之不去,縈繞在我的腦海。記憶中古詩里有關(guān)鴻雁的詩句也“排成行”,紛至沓來——辛棄疾的“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李清照的“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蘇軾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或許,閻老師真的人如其名,與曾被詩人們賦予豐富意象的鴻雁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
一
趕在上課之前,我到了學校。孩子們已經(jīng)進了教室,校園里安靜、開闊,站在校門口,這所村小的美,盡收眼底。
說好的村小,迎面見到的,卻并非印象中凹凸不平、塵土飛揚的校園,不再是低矮陰暗、靠煤爐才有溫暖的平房教室,取而代之的是規(guī)劃有序、開闊寬敞、色彩對比強烈的校園——操場上有紅色的塑膠跑道、綠色的人造草坪、紅綠相間平坦光滑用最好的建材鋪就的籃球場;環(huán)繞操場的臺階橙黃到耀眼,四層高的教學樓米白與藍灰混搭到樸素……
這一天,強勁的北風剛好吹凈了霧霾,藍到清澈通透的天空、白到?jīng)]有雜質(zhì)的云朵,就那么配合地映襯著校園,映襯著教學樓前旗桿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清晨的太陽,亮度剛剛好,讓這里天地上的所有顏色都達到了飽和,呈現(xiàn)了它們最美的樣子??拷鼑鷫R刷刷一排粗壯的樹,雖然沒了綠葉,卻有著一致的造型,給人以枝繁葉茂的想象,以至我隨便舉起手機,拍下的都是一幅幅色彩鮮明、搭配和諧的畫。
置身這里,有點夢幻,仿佛誤入了一個童話世界。如果不是周邊環(huán)繞著的農(nóng)田提醒,很難相信這里是鄉(xiāng)村,也很難相信這是在學校。
二
不過,進了教學樓,大廳里的布置提醒我,這是真實的村小。迎面墻上一行紅色的大字“把握住今天勝過每一個明天”顯示出學校務實的辦學態(tài)度;左邊展板上學校的標志——帶著可愛的小葫蘆的logo和校訓“明理、日新、健康”,形象地呈現(xiàn)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右邊墻上的“教師風采”里有10位老師的照片,而我要見的閻老師,已經(jīng)在展板上沖著我笑了。
照片上人到中年的閻老師微胖的身材,戴著眼鏡,穿著一件普通的紅色外衣,自然地倚在一塊石頭上。她沒有擺pose,沒有拿任何道具,就那么憨憨地、心無城府地笑著。如果不是臉上的眼鏡透露了教師的特質(zhì),樸實的她,就真的如同村里的鄰家大姐,實在、親切、隨和,讓人由不得視她為親人而信任她。
正看著,笑聲傳來,閻老師就出現(xiàn)了。她跑過來,熱情地拉著我的手,歡迎我的到來。眼前的她跟照片上的她帶著一樣的笑,只是開朗中還有幾分羞澀,親近中又難免些許生疏。我們彼此如同久未見面的姐妹重逢,都等著說憋了好久的知心話。
三
離上課還有一會兒,一見如故、同樣快人快語的我們抓緊時間聊。
閻老師告訴我,19歲她就開始當老師了,今年剛好工作了30年。這期間,有20年是在村小度過的。不同于那些初中畢業(yè)17歲考上中師的老師們,她已經(jīng)讀到了高中,成績一直不錯,本來準備考大學的,可高三時聽說學校對面的小學急需個音樂老師,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跟小孩玩兒的她就動了心。當時家里條件不好,父母都是農(nóng)民,聽到這個消息,也特別希望她能早一點工作,而這個工作又恰好是她喜歡的。于是,高三下學期,她放棄了高考,放棄了即將到手的高中畢業(yè)證,興高采烈跑到小學當老師去了。
在中心小學,她先當了3年音樂老師。自己還是個孩子,卻每天領(lǐng)著比自己還小的孩子們彈琴唱歌,特別開心。學校的師資不足,有的女老師休產(chǎn)假,語文、數(shù)學課沒人教,“校長讓我‘頂’我就‘頂’”,說這話的時候,閻老師果斷、干脆,一副初生牛犢和女中豪杰的樣子??梢韵胂?,還是小姑娘時的閻老師就有多勇敢,多自信,又多有擔當!
有了教學上“跨界”的經(jīng)歷,慢慢地,她開始了由音樂老師到語文及數(shù)學老師、由科任老師向班主任的“轉(zhuǎn)型”。轉(zhuǎn)型成功幾年后,能干的她又開始了“轉(zhuǎn)場”。人往高處走,別人都是由村小向中心小學流動,而她則是由中心小學先到了村小土城子小學,再到另一個村小——現(xiàn)在的石灰窯小學。就這樣,村小的日子,有20年。
“19歲,你自己還是個大孩子呢,又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師范教育,怎么當?shù)睦蠋??又當?shù)媚敲春谩⒛敲淳媚??”我好奇地問閻老師?/p>
“因為我喜歡呀!因為孩子們需要呀!那個時候,村小不像現(xiàn)在,條件差,都是平房,冬天四面透風。為了取暖,每天都要生爐子。我爸媽告訴我要勤快,我就每天早早到校,生爐子,掃地,抹桌子,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凈凈的。一點點學著負責任,一天天學著長大,讓自己像個老師?!?/p>
“當音樂老師時,簡單的彈琴、識譜我都會,每天上課,就帶著孩子們唱歌跳舞,特別開心。教學上,我知道自己的短板,就多摸索,多看課。看看那些優(yōu)秀的教師咋上課,不會的地方就多請教。我年齡小,領(lǐng)導、老教師們都愿意指點我,幫助我,我特別感謝他們。人的成長真離不開集體?。 ?/p>
“因為太早就工作了,所以學習一直沒學夠,工作中又覺得知識欠缺太多,就到教師學校念中師班。后來遼師首批大專班招生,專招農(nóng)村來的老師,這樣,我又讀到畢業(yè),總算彌補了讀書少的遺憾。當時的大專班有180個同學,現(xiàn)在還在村小工作的已經(jīng)沒有幾個了。”說這話時,閻老師有遺憾——為村小老師的流失;但更有自豪——為自己的堅守。
“那你就沒有想過也離開?或者到領(lǐng)導崗位上工作?”曾經(jīng)的同學、同事紛紛離開,我想知道是什么讓閻老師一直留了下來。
閻老師想都沒想就笑著回答我:“當領(lǐng)導?我沒那么大的理想。在我看來,教師這個工作最有價值?!闭f完,不好意思地笑笑,低下頭,補充一句:“我總覺得被你采訪不夠格呢!”
我也笑了,知道她說的“格”指的是什么。不過,在我心里,在她30年的堅守面前,所有的“格”都沒了意義。
閻老師說,她的座右銘是“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走路”,最欣賞葉圣陶的一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只想做個好老師,把學生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別無所求。我想,她做到了。
“這么多年在村小,就不覺得苦嗎?”我忍不住問。
閻老師還是笑,老老實實承認:“當然覺得苦,也有抱怨。我愛人在部隊上工作,他常跟我說,對比在更艱苦地方工作的人,我們這都不算艱苦了。有段時間,愛人身體不好,我一天假也沒請,因為他也支持我,鼓勵我?!庇腥绱酥膼廴?,難怪,閻老師會對學生全身心投入。
“那你自己的孩子呢?誰幫著帶?”我問。
“唉,哪顧得上呢?”提到自己的孩子,閻老師少有地嘆了口氣,“沒人管,我又忙,只好雇人來照顧孩子?!辈贿^,塞翁失馬,樂觀的閻老師凡事都想得開,“孩子現(xiàn)在反倒特別自立,很多事都能自己處理”,得失之間,她能很哲學地進行認識上和心理上的調(diào)整,及時讓積極的一面主宰自己的情緒。
“我發(fā)現(xiàn)你特別愛笑,平時也這樣?”我逗閻老師。
“是啊,我每天都笑著來,有愁事就面對,就解決唄!”閻老師說這話的時候,感覺沒有什么能難倒她,沒什么能影響她一向的樂觀,她的笑就能化解一切。對那些村小中大量存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而言,她的開朗,她的笑,一定是一種力量,可以溫暖有缺憾的童年,可以撫慰孤獨的心靈,有足夠的療愈作用。
“你這么愛笑,孩子們一定跟你很親。”我理所當然地推測。
“不光孩子們跟我親,我跟孩子們也親呀!當老師的必須親近孩子,因為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老師的付出,學生和家長是能看到、感受到的。每次我布置的事,他們都特別配合。學生相信老師,就能聽老師的話,教育才會有效果?!痹贅銓嵅贿^的道理,可我知道,做起來沒那么容易,何況一做就是30年。
正說著,上課的鈴聲響了。
四
閻老師拉著我走進教室。這所村小的孩子本來就不多,全校也只有97個學生。閻老師的班是一年級,共有10個學生,4個男生,6個女生,這應該是我到過的最“袖珍”的班級了。
班里人數(shù)雖少,但教室的面積仍然是標準的。10套嶄新的桌椅,10個活潑的孩子,遠遠小于普通教室該有的容量,教室里略顯空曠。不過,環(huán)顧四周,講臺對面墻上的黑板報、靠墻整齊擺放的藍色小衣柜、左右兩面墻上可愛的葫蘆圖片、窗臺上如蝴蝶般落滿枝頭的紫葉植物,將教室裝點得活潑、充實。
見我進來,孩子們齊刷刷站起來拍著小手歡迎我,臉上笑成了花,眼里漾滿了友好,就像他們的閻老師。教室里多了陌生人,孩子們并不緊張,反倒一會兒一回頭,好奇地看看我,再給我一個害羞的笑,或者一個親熱的笑,一個頑皮的笑。坐在教室后面的我也像他們的大朋友一樣,一邊忍不住跟他們笑,一邊示意回頭看的孩子看著老師,注意聽講。
坐在他們中間,被他們的笑聲包圍著,也被他們的笑容感染著,即便在村小這10個人的班級里,我也覺得快樂多得應接不暇。
早晨的陽光穿過透明的玻璃窗,把本來潔凈的墻壁映得雪白,教室越發(fā)顯得寬敞明亮了。村小孩子的笑臉在陽光下紅撲撲的,那么健康,那么幸福。而站在講臺上穿著粉色毛衣的閻老師,著裝雖沒那么職業(yè),卻格外暖心、慈愛、美麗。
要上課了,閻老師怕陽光太強影響到孩子們的用眼衛(wèi)生,體貼地拉上了窗簾。這一拉,仿佛揮動了愛的魔法棒,教室里的光線一下子變得柔和起來,孩子們的心似乎也靜了下來。課堂上瞬間鴉雀無聲,孩子們乖乖等著閻老師上課。
這節(jié)課是數(shù)學課,要學的是“位置和順序”。
坐在閻老師的課堂上,我才明白,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大人們早就不以為然的位置關(guān)系和順序關(guān)系還真有學問。把看似簡單的概念講清楚,讓孩子們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養(yǎng)成“按必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閻老師自有辦法。她沒有照本宣科,簡單講解后就地取材,根據(jù)六七歲孩子的思維特點,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數(shù)學,在熟悉的場景中弄懂抽象的概念。
比如,學“前”“后”的位置關(guān)系,閻老師讓坐在我前面的小女孩說說她的前后都有什么。小女生站起來,朗聲說道:“我的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是阿姨?!蔽胰炭〔唤约壕谷灰渤闪恕敖叹摺?,被孩子們用來學數(shù)學了。
比如,學“上”“下”“左”“右”的關(guān)系,閻老師讓孩子們利用書桌上的文具書本來練習。她一聲令下,孩子們便忙活開了。一會兒把書本放在文具盒的上面,一會兒又把書本放在文具盒的下邊、左邊、右邊……放完了書本,再拿出鉛筆、橡皮、格尺,分別調(diào)換位置,反復練習。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難免出錯。好在只有10個孩子,都在閻老師的視線中,他們的錯誤總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問題比較多的是對“左”“右”關(guān)系的理解,學生錯誤比較多。對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要右側(cè)通行,孩子們知道的還真不多,理解起來自然就難一些。也許,在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每天在村里撒歡兒,從小在田野里奔跑,相對于都市生活的孩子,交通規(guī)則意識先天就淡一些;加上“左右”本來就難以區(qū)分,孩子們學起來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理解他們的閻老師早有準備,事先設(shè)計了小游戲,孩子們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不知不覺,一堂課過去了,孩子們也學會了。
雖然只有10個學生,但閻老師的課堂一點兒也不冷清。老師布置做練習,孩子們就相互研究、討論切磋;老師提問,孩子們就爭先恐后、踴躍發(fā)言;老師巡視檢查作業(yè),孩子們就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舉著作業(yè)本爭搶著讓老師批改……孩子們會把手舉過頭頂,坐著嫌不夠高,索性站起來,跳起來,雀躍著,扭動著,連蹦帶跳,連喊帶叫,無拘無束,生怕老師不叫自己,生怕錯過證明自己的機會。好在,沒人錯過,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都有機會參與其中。那種自由、放松、充分和熱鬧,真的是只有這里的孩子才能獨享的幸福和獨有的權(quán)利。
為了鞏固學到的知識,閻老師用投影儀把事先準備好的練習題展示給孩子們。閻老師的講臺上有嵌入式電腦,連接著投影儀和白板。孩子們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方式,并不覺得有什么新奇??磥?,這里雖然是村小,但信息化教學程度不低,基本的設(shè)備都有,老師們運用起來,早已得心應手、駕輕就熟。
即便這樣,閻老師也不那么超然,還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給學習能力弱的孩子吃點小灶。
小男生崔浩然就是被老師特別關(guān)注的孩子。課堂上,他無論回答問題還是完成作業(yè),都比其他同學慢半拍,做錯的時候也多。閻老師讓他的書桌緊挨著自己的辦公桌,方便隨時指導。他上課注意聽講了,閻老師就趕緊鼓勵;一道不難的練習題,別的孩子都做對了,只有崔浩然錯了,閻老師就耐心啟發(fā),讓他到黑板上再做;看到他大部分做對了,閻老師及時表揚,還給他臉上貼了個可愛的小粘貼;回答問題的時候,崔浩然總比別人慢半拍,閻老師也不催他,給他時間,讓他想,也讓大家為他加油;最難得的是,做錯題的崔浩然承認自己錯了,閻老師還會及時表揚他的誠實……
閻老師沒有錯過一個哪怕是小到微處的教育契機,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從教學到教育,從知識到品德,盡著一個老師的職責。所以,即便學習上有困難,崔浩然也一直是笑呵呵地面對,老老實實地用功,認認真真地努力,不消極,不懈怠,不放棄,不油滑,不找借口,不回避自己的問題,最終,一點點跟上大家。
有個叫小虎的男生,就是弄不清“前”“后”的人數(shù),閻老師就變著法做演示、游戲。終于,小虎明白了,閻老師喜笑顏開,如釋重負:“小虎終于知道前面有幾個人了!”仿佛母親幫助自家的孩子邁過了一個很大的坎兒,那種由衷的喜悅,真是感染到了我。一年級的孩子,讓閻老師操心的不只是學習,還有其他:對那些眼睛快碰到書本的孩子,閻老師提醒他們注意寫字姿勢和用眼衛(wèi)生,平時回家少看手機、電視;對那些東張西望、分神溜號的孩子,閻老師提醒他們“眼睛要看著老師”,教給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而對那些達到要求的孩子,閻老師既有語言上的鼓勵,更有“物質(zhì)”上的表揚——給孩子們的臉上貼上可愛的卡通小粘貼。孩子們也知道,粘貼越多,自己的進步就越大,閻老師就越喜歡自己。所以,每個孩子都睜大眼睛盯著老師,努力按老師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一節(jié)課下來,幾乎所有的孩子腦門上、臉蛋上,甚至衣服上都有了小粘貼,有的還不止一個。
這些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小粘貼一定非常廉價,可在孩子們的心中,它卻是無價之寶。那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閻老師對他們的肯定、認可和愛。小粘貼在孩子們的臉上繽紛著,讓這些樸實的農(nóng)村娃笑容格外燦爛。坐在我前面的小女孩忍不住取下臉上的小粘貼,回過頭,伸出帶有粘貼的手指向我示意,想讓我知道她有多棒。
40分鐘一節(jié)的數(shù)學課,閻老師除了教知識,還完成了很多教育任務,釋放了不少教育信息。在那些平凡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細節(jié)里,含著教書與育人的雙重使命,也藏著閻老師的大愛。也許,上課前閻老師所謂當老師的“價值”,我有點兒懂了。
五
下課的鈴聲響了,孩子們不管不顧地奔向操場,在人造草坪上盡情撒歡兒。上午的陽光比早晨更加明媚,綠色的草坪和紅色的跑道仿佛早已做好了準備,張開懷抱,等著擁抱喜歡它的孩子們撲過來。
女孩子們坐在地上,三五成群圍在一起咬耳朵,說悄悄話;男孩子們則嬉笑著,奔跑著,追逐著,翻滾著,打鬧著……全校雖然只有不到100名學生,但每個孩子都在抓緊課間短暫的10分鐘釋放著自己。他們玩起來似乎都有以一當十的本事,愣是把偌大的操場攪得熱火朝天,沒了空曠感。
這一天的課間操,學校安排了全員都參與的“一二·九”長跑比賽。體育老師吹起了集合的哨子,孩子們立刻站到了自己班級的隊伍里。6個班,6支隊伍,個頭、人數(shù),都參差不齊。人不多,氣氛卻相當熱烈。孩子們躍躍欲試、摩拳擦掌,等著上場。時間到了,當然是一年級的“小豆包”先來。因為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所以,每個班的對手不僅不是一個班的,也不是同一個年級的。不過在這里,似乎沒有人覺得不公平,大家都習以為常,滿懷期待、無所畏懼地準備上場。
閻老師班里的孩子太小,招呼了這個,跑了那個。閻老師就不停地喊著,跑著。出了教室的孩子們沒了約束,東跑西竄,但都不離閻老師的左右,像一群小雞圍著母雞;而閻老師的眼睛始終就在孩子們身上,盯著所有學生。她摟著這個,抓住那個,像母雞護著一群小雞,幾番折騰,總算讓他們各就各位。
這一天陽光雖好,風卻很大,操場上沒遮沒攔,北風吹到臉上,穿過羽絨服,讓我瞬間凍透。孩子們一直在活動,小臉紅紅的,似乎沒人覺得冷,但閻老師還是不停地叮囑著準備上場的學生:“跑的時候別張著嘴?。 闭娴南駤寢?,生怕冷風灌進到孩子們的肚子里。孩子們哪里顧得上聽這些,心不在焉、似懂非懂地應著,心思全在跑道上了。
體育老師一聲令下,孩子分批開跑。閻老師一邊提醒著上場的學生起跑的姿勢,一邊帶著剩下的學生助威吶喊。我也被這氣氛感染著,情不自禁加入了閻老師的“親友團”,為他們鼓掌加油。
孩子們一圈圈跑著,閻老師的目光就一圈圈追隨著。每當自己班的孩子跑過來,閻老師都要靠近過去,大聲鼓勵他們堅持。而孩子們還真沒有掉隊的,遠遠望去,藍天白云下,綠色草坪的盡頭,一個個健步如飛,如低空掠過的小燕子,很快,都跑完了全程。
到了終點的孩子,都喜滋滋得到了學校給的獎勵。輸贏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鍛煉了身體,強健了身心。每個孩子的小臉都紅通通、熱騰騰,還點綴著閻老師給他們的小粘貼??吹贸?,他們是那么珍惜閻老師給的獎賞,即便戶外跑賽,也沒人舍得摘下來。
看著一個個氣喘吁吁,愣是把寒冷的冬天玩出了夏天熱度的孩子們,閻老師喜不自禁,摟過自己的學生,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眼里有驕傲,有贊賞,更有愛。
六
午休的時候,呂校長領(lǐng)著我在教學樓里轉(zhuǎn)了轉(zhuǎn)。印象最深的是隨處可見的“葫蘆”:一樓大廳正對著門的墻上就有兩個可愛的葫蘆圖案,上面分別寫著“葫蘆文化彰顯特色”“個性發(fā)展健康向上”;樓梯旁邊的隔斷上也是實實虛虛的五彩葫蘆造型;手工教室里大大小小擺滿了葫蘆,上面有孩子們寫的字、畫的畫,童心童趣都在里面;就連走廊里燈的開關(guān)也用了葫蘆貼紙來裝飾,展板上介紹著葫蘆文化的內(nèi)涵。從這里我才知道,葫蘆是喜慶吉祥的象征,難怪閻老師和孩子們總是樂呵呵呢!
離下午上課還有一段時間,我抓緊時間繼續(xù)跟閻老師聊。我知道,村小的老師都是多面手,想必閻老師也是。果不其然,閻老師說,除了數(shù)學,她還教語文、道德與法治,還有地方課、校本課,還要經(jīng)常帶著孩子們搞活動、排節(jié)目。
我問閻老師,在村小當老師跟在中心小學或者城里當老師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閻老師想了想,說:“村小的孩子在學習上必須由老師全權(quán)負責,因為家長大多沒文化,指不上,老師要付出的多一些,才能讓家長放心。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家庭也都只有一兩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自理能力比較弱。一年級的孩子,年齡本來就小,不立事,剛上學時尿褲子什么的都常有。學習上要手把手教,生活上吃喝拉撒都要幫著弄。不過這都是應該的,必須做的。”
“再說家長。他們雖然沒有文化,可是特別純樸,好多都是附近的漁民。我平時對孩子的關(guān)心和教育,他們都能感覺得到,都感謝我。學生都畢業(yè)離校了,家長還在冬天給我送來手套,我特別感動,以心換心吧?!?/p>
回憶做老師的日子,閻老師特別幸福:“陸陸續(xù)續(xù)、或長或短,我大概教了6屆學生,最早一屆的一個學生現(xiàn)在也都在學校當教導主任了。他們畢業(yè)了也都尊敬我,想著我。當年教他們的時候,我休產(chǎn)假,他們就買了點心來看我,我一直都記得?!?/p>
作為老師,她言語間反倒每每是對學生和家長的感激。
我問閻老師,最難忘的是哪屆學生,閻老師說是2013屆的,還隨手從辦公桌里拿出照片給我看。兩張照片,都是這個班學生的合影,一張是他們剛?cè)雽W的,30幾個孩子,稚氣滿滿;一張是他們的畢業(yè)照,接近30個孩子,初見青春。閻老師笑呵呵就在他們中間,6年過去,不見滄桑。她穿著粉紅色的襯衫,普普通通的打扮,卻別有一番光彩和溫暖。
“這屆我從一年級就開始帶了。他們一入校,我就讓他們背誦《弟子規(guī)》等經(jīng)典,教他們做人。那個時候,學校操場可不像現(xiàn)在這么好,都是土路,到處雜草叢生。從一年級開始,我就經(jīng)常帶著他們滿操場拔草。他們可勤快了,從不偷懶。這些學生畢業(yè)后看到我,老遠就打招呼,可親了呢。有一個當年最讓我操心的學生,有一天在街上遇見我說‘老師我想你了’,我聽了可感動了?!?/p>
“班里學習最好的學生考上了重點高中,一直名列前茅。他的家長都不識字,把孩子托付給我。孩子最后有了好成績,家長高興,我也高興?!?/p>
下午上課的時間快到了,閻老師一邊跟我聊著,一邊拿起了笤帚掃地?!安荒茏寣W生掃嗎?”我問。“一年級的孩子太小,掃不干凈,我就自己來。”閻老師回答得理所當然。只見她動作麻利,很快把地面收拾得干干凈凈。
見老師忙著,一個穿花棉襖的小女生好奇地湊到我跟前,告訴我她喜歡閻老師。
我忙問:“你喜歡老師什么呢?”
她想都沒想,脫口而出:“我喜歡老師表揚我。”
“老師經(jīng)常表揚你嗎?”我又問。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點點頭:“老師表揚我,我就開心。”
這時又有兩個小女孩湊過來,她們說最喜歡看閻老師笑?!袄蠋熆蓯坌α?,我們喜歡愛笑的老師,愿意做讓老師開心的事?!?/p>
師生之間如此傳遞著快樂,如此感應著彼此,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了呢?
七
下午是兩節(jié)語文課。識字和寫字是一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課前“熱身”,閻老師讓孩子們背誦寫字口訣。孩子們早就爛熟于心,張口就來,異口同聲,一氣呵成。10個六七歲的孩子,童聲加奶聲,因為整齊,因為用力,聽起來竟格外響亮。戛然而止后,隨著閻老師的一聲贊嘆“真棒”,教室里瞬間安靜下來,孩子們精神抖擻,集中精力,自然進入到上課狀態(tài)。我不由得在心里暗暗佩服閻老師。
兩節(jié)課,要復習生字,還要背誦課文、預習新課。我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閻老師都對孩子們有特別的提示。話不多,卻特別注意夯實孩子們的語文基本功,有意識地引導這些剛剛?cè)雽W的一年級“小豆包”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
孩子們拿出田字格聽寫生字的時候,閻老師會提醒那些眼睛快貼到書本上、身體七扭八歪的孩子注意寫字的姿勢。
孩子們寫字的過程中,閻老師來回巡視,發(fā)現(xiàn)好幾個孩子字雖然寫對了,但筆順卻是錯的,特別是“巴”字。閻老師就先在黑板上演示,再領(lǐng)著孩子們書空,直到他們寫對、記牢。
字固然寫對了,可閻老師又發(fā)現(xiàn)幾個孩子寫出來的字并不好看,主要是間架結(jié)構(gòu)不合理。閻老師就把這幾個孩子叫到黑板前,通過黑板上的田字格舉例,讓孩子們了解一個字哪一筆是主筆,懂得“主筆長長要突出”的道理,懂得主筆的結(jié)構(gòu)決定了這個字的筆畫之間是否和諧,決定了這個字是否美觀。閻老師繼續(xù)給孩子們示范,一邊在田字格里寫字,一邊讀順口溜“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墻壁”,簡潔、形象地告訴他們這樣寫出的字才方正、漂亮。而閻老師自己的字,真的是留了“天”,也留了“地”和“墻壁”,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地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就那么規(guī)范、標準、工整地“震”服了孩子們。
只有10個學生,閻老師有足夠的時間當堂批改。被老師檢查通過的孩子樂過之后,立刻拿出課外書來看,閻老師及時在他們的小手上加個小粘貼鼓勵。
該背課文了。孩子們背完了《秋天》,又背《小小的船》《江南》。有些孩子機靈神速,讀兩遍就背下來了,準確無誤;有的孩子不得要領(lǐng),怎么也達不到要求,總有遺憾。閻老師就教給后一類孩子背誦的方法:背這一句的時候想著下一句。
讀《雨點》的時候,一個學生讀,另一個學生聽出他發(fā)音上的小瑕疵,舉手糾錯,閻老師及時表揚這個學生,告訴大家上課就要像這位同學一樣認真傾聽。
預習新課《春節(jié)童謠》時,閻老師糾正孩子們“磨”的讀音;讓孩子們說說這一課主要講什么的時候,告訴孩子們這就叫“概括”;講到文中提到的春節(jié)風俗“初一初二滿街走”,提示孩子們這就是“拜年”,讓大家春節(jié)時留心觀察親朋好友是怎么拜年的。
…………
就這樣,點點滴滴,普普通通,沒有花樣,不著痕跡,閻老師沒有浪費任何一個教學細節(jié),沒有忽略任何一個教學機會,把一堂一年級的語文課該做的都做了,全面,扎實。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在老師言簡意賅的點撥中,一點點增長著本事,一步步豐富著語文素養(yǎng)。
閻老師的課雖平凡卻并不單調(diào)平淡,高潮迭起也是有的。背《四季》的時候,閻老師讓大家都站起來。稚氣天真的孩子有的扮演草芽,有的扮演荷葉,還有的扮演谷穗和雪人。閻老師也童心大發(fā),跟孩子們一起手舞足蹈、搖頭晃腦,10個人的課堂頓時嗨翻了!整堂課的節(jié)奏也因此起伏錯落、張弛有致。
八
就要下課了。一個小男生上前為大家表演了《青蛙寫詩》——
下雨天,雨點淅瀝淅瀝,青蛙說:“我來寫一首詩?!?/p>
小蝌蚪說:“我來給你當小逗號?!?/p>
池塘里的小泡泡說:“我來給你當小句號?!?/p>
荷葉上的一串水珠說:“我來給你當省略號?!?/p>
青蛙的詩寫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準確的讀音、流暢的背誦、惟妙惟肖的動作,博得了大家的掌聲。這一次,閻老師沒有給粘貼,而是給了他一個大獎:我?guī)サ囊恍〈鼇碜园拇罄麃喌哪汤绎灨?!小男孩喜出望外,顧不上吃,像女孩子般羞答答看著包裝袋上可愛的小黃人;而座位上的其他孩子也都探頭探腦,無比羨慕。閻老師告訴小男生這袋餅干的來處,示意他謝謝我;還告訴他要把餅干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不過是一小袋餅干,可在閻老師這兒卻發(fā)揮了最大的教育作用:讓孩子們學會了感恩和分享,懂得了愛是互相的,“不以善小而不為”。坐在教室后面的我,感動萬分。
想象一下,孩子們剛剛一年級,如果他們幼小的心靈被閻老師的“善”如此潤澤6年,如果他們的成長有閻老師的“愛”如此澆灌6年,他們怎能不健康向上、茁壯成長呢?
立竿見影,接下來,我就看到了閻老師教育的結(jié)果。
放學了,孩子們忙著穿衣戴帽、整理書包準備回家。六七歲的孩子,還是家長的大寶貝呢,難免手忙腳亂。一個男孩子笨手笨腳鼓搗不明白,干脆把書本、水杯和衣服都擺在地上,再一樣樣塞進書包;一個女孩子費力地拉著羽絨服的拉鏈,怎么也拉不上來,一個收拾利索的小女孩馬上跑過去說“我?guī)湍恪?。閻老師看在眼里,滿意地過去拍拍她,給她衣服上加了一個粘貼,然后不失時機地提醒被幫助的女孩子“得到別人的幫助要及時說謝謝”,又對大家說要互相幫助。
很快,在幫助與被幫助之中,在感謝與被感謝之間,孩子們收拾好了書包,也穿好了衣服。10個人,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教室,揮別老師,走向等在門口的黃色校車。而閻老師,一直看著孩子們都安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才放心地轉(zhuǎn)身離開。
教養(yǎng)從來都不是速成的,也不是幾碗“雞湯”下去就能補來的。它的形成,就在日常,就在點滴之中。那些有教養(yǎng)的孩子,在他們成長的關(guān)鍵期,一定不只有家庭的影響,更會有學校和老師長期的、有意為之卻又潤物無聲的品行示范與情感滋養(yǎng)。從這個意義上說,做閻老師的學生何其幸運,又何其幸福!
九
臨別,閻老師把她曬干的一小袋蒲公英送給我,告訴我用它煮水喝可以預防感冒,祛除病毒,讓我照顧好自己。捧著這份珍貴的禮物,聽著閻老師的叮嚀,真切地感到了姐妹情誼。閻老師自己雖然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小老師,沒有太多的收入,也沒有太高的地位;但她心中的愛卻那么多,多到了富有,給了教育,給了學生,給了家人,還給了我,讓我們的告別增添了許多不舍。
我們的車駛離學校,不遠處就是大海,幾只小船在作業(yè),動中有靜,忙碌中一片祥和與安寧。海的味道隨風傳來,提醒我,這里是漁村。
波光粼粼的海面,一群海鷗翩翩飛翔,晚霞中,幻化成呼斯楞歌里“對對排成行”的鴻雁,幻化成閻鴻雁老師和她的孩子們。朦朧中,鴻雁老師與記憶中古代詩人筆下那些充滿懷親之情、漂泊之感、孤獨之意,哀怨、傷感的鴻雁完全不同,她是那么堅韌、快樂、溫暖,恰如雁陣中的頭雁。30年來,她護佑著一群又一群小雁成長為目標明確、力量強大、底氣足夠和個性陽光的鴻雁,再帶領(lǐng)他們飛離漁村,飛上藍天,飛過大海,在更廣闊的世界有所作為。而她自己,“心中是北方家鄉(xiāng)”,總要回來,仍要留下。因為,她離不開海邊,記掛著村小,熱愛著教師這份職業(yè)。她知道,自己屬于這里,使命就在這里,快樂和幸福也在這里。何況,漁村是她的草原,村小是她的天空,足夠遼闊。只要有需要,作為“鴻雁”,她就會繼續(xù)飛翔。
(作者單位:遼寧教育宣傳中心)
(責任編輯: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