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夏丏尊語文閱讀教育思想研究

2017-03-14 20:08汲安慶
大理大學學報 2017年5期
關鍵詞:教育學生

汲安慶

(大理大學文學院,云南大理671003)

夏丏尊語文閱讀教育思想研究

汲安慶

(大理大學文學院,云南大理671003)

閱讀對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心靈成長、精神氣象有著重要的影響。民國時期,因為處于白話與文言,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轉型的接口,語文閱讀教育方面的爭鳴尤熾:閱讀以語體文為主,還是以文言文為主?側重應用文,還是文學文?強化默讀,還是誦讀?讀書是裝飾、致用,還是其他?閱讀教學注意得意忘言,還是得言忘意……對這些問題,夏丏尊均作出了細致深入而又高屋建瓴的思考,并形成了廣涉中西、博通古今,生命融合、養(yǎng)成能力,多元共生、意在讀外的語文閱讀教育思想,為現(xiàn)代語文教育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博觀約??;豐富生活;養(yǎng)成能力;無為而讀

閱讀對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心靈成長、精神氣象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因為“人是他吃進去的東西”,一個人的閱讀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诖?,古今中外的閱讀教育一直都備受重視。

民國時期,因為處于白話與文言、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轉型的接口,語文閱讀教育方面的爭鳴尤熾:以語體文為主,還是以文言文為主?側重應用文,還是文學文?強化默讀,還是誦讀?讀書是裝飾、致用,還是其他?閱讀教學注意得意忘言,還是得言忘意……對這些問題,夏丏尊均作出了細致深入而又高屋建瓴的思考,并形成了多元共生、意在讀外,廣涉中西、博通古今,生命融合、養(yǎng)成能力的語文閱讀教育思想,為現(xiàn)代語文教育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一、為何讀:多元共生,意在讀外

夏丏尊語文閱讀教育思想主要針對中學生的閱讀教育,集中體現(xiàn)在對以下三個層面的思考:為何讀、讀什么與怎么讀。

為何讀帶有本體性的意義,決定著讀什么和怎么讀。或許是考慮到學生的接受心理與認知結構,對“為何讀”的思考,夏丏尊并未以專章形式,具體、系統(tǒng)地論述,而是菱角葉稍露于水面般散見于各篇之中,但這并不影響他此類思考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

(一)應付生活,改進生活

在當時的實用主義語境中,夏丏尊的語文閱讀教育思想觸及了應世的一面。

針對當時的反文言思潮,他力主給文言文閱讀教學一席之地。理由之一就是:如果不授予學生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學生將不能看日報、官廳公告以及現(xiàn)代社會上種種文件〔1〕146。這便是實用主義視角的認知。在《關于國文的學習》一文中,他更是強調閱讀“以求知識的充實”;在《閱讀什么》一文中再進一步說明,求得充實的知識,可以“使生活的技能充實”,從而可以“應付生活,改進生活”。

但是,對一味將閱讀與實用掛鉤的思想,他又十分警惕,甚至很反感。在《受教育與受教材》一文中,他明確寫道:“專門以上的學校為欲使學生直接應世,傾向常偏于專門的知識技術的傳授。專門以下的學校所傳授,不是可以直接應世的知識技術,其任務寧偏重于身心諸能力的養(yǎng)成,愈是低級的學校愈如此?!彼?,更多的時候,他讀書以應世的思想是以修養(yǎng)積淀、能力養(yǎng)成等理念的提倡而變相出現(xiàn)的。

中學校的國文科的內容不是什么《古文觀止》,什么《中國國文教本》,也不是教師所發(fā)的油印文選講義,所命的課題,所批的文卷,乃是整個的對于本國文字的閱讀與寫作的教養(yǎng)。課本講義等等只是達教養(yǎng)目的的材料,并非就是國文科的正體?!?〕

而他本人,更是身體力行。

我在那時,頗努力于自己的修養(yǎng),讀教育的論著,翻宋元明的性理書類,又搜集了許多關于青年的研究的東西來讀。非星期日不出校門,除在教室授課的時間外,全部埋身于自己讀書與對付學生之中?!?〕

何以如此?只因在他的心目中,這種修養(yǎng)、能力一旦養(yǎng)成,便可以形成“一切價值的總攝”〔4〕,使自我成為“變通自在”〔5〕的人。如果走向社會,便可以應付裕如。

將讀書與探求真知,審美潤澤,向善修煉結合起來,這種和諧身心,全面發(fā)展的“全人教育”理念迥異于為了分數(shù)或就業(yè)指標,單有知識的授受,毫無人格接觸的異化教育。鼓勵學生自求、自悟,終生與書為伴,更好地融入生活的讀書觀,則不僅是對強牛飲水的專制教育的當頭棒喝,而且還開啟了學生積淀學問,養(yǎng)成能力,詩意棲居,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追求。換言之,讀書應世的價值取向并非排擠、消弭自我的發(fā)展,而是更好地助力自我的豐富、強大與自由。在《聞歌有感》一文中,他明確指出:“要在‘忙’里發(fā)揮自己,實現(xiàn)自己,顯出自己的優(yōu)越?!彪s而不亂,忙而不盲,將任何事情(含讀書)都當成磨礪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契機。這樣的認知,非常深刻。

即使將之與當下歐美發(fā)達國家的閱讀教學觀比,如英國提出讓學生認識到閱讀是個人生活的需要,學生應當努力成為一個自覺的讀者;美國提出應當使學生認識到閱讀既是獲取知識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種娛樂活動〔6〕285,夏丏尊的思想依然顯出無與倫比的光輝。因為他的閱讀教育思想不僅有應對生活、快樂自我的維度,還有磨礪自我、豐富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維度。將閱讀與身心能力、生命質量聯(lián)系起來,永遠都不會過時。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閱讀教育目標著眼長遠,“取法乎上”,可以幫學生確立一個“高大上”的自我心像(Self imge),更能激發(fā)他們求學的動力,養(yǎng)成嚴謹、務實的學風。目標就是用來引領、激勵、攀登的,如果定位太低,不但起不到引領作用,甚至可能助長學生自傲情緒和惰性思維。當下語文課程標準取法乎中——如義務教育階段的目標就是“背誦優(yōu)秀時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7〕,結果如何呢?除了背誦被納入考試范圍,學生還能勉強應付,閱讀量的要求,認真點兒的,讀點兒心靈雞湯類文字充數(shù),或者將指定名著縮成概要,還有的是以考題形式讓學生了解里面的人物、情節(jié);不認真的,直接放棄,覺得于自己的升學大計也無傷,追求“學問家廣博與精深”的理想與激情早被拋到九霄云外了。取法乎中,必得其下;取法乎下,必得下下。這種教訓,應該好好記取。

(二)文化認同,自我確證

夏丏尊的語文閱讀教育本體性思考,并非止于應付生活,改進生活,還觸及了文化認同與自我確證。

如果中學畢業(yè)生沒有閱讀中國普通書的能力,那就不能享受先人精神的遺產,不特是本人的不幸,恐也不是國家社會之幸,不特在中國文化上可悲觀,在世界文化上看來也是可悲觀的。〔1〕146

每個人都生活在歷史中。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有一種早就成型的文化在等著他,以后的歲月便是漫長的浸淫、乳入,人逐漸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精神人,乃至符號人、創(chuàng)造人。但是,同樣生活在歷史中,人的歷史化、社會化、文明化和創(chuàng)造化的程度、水平、質量是不一樣的。一個善于讀書,汲取古人精神能量的人,其歷史化、精神化、文明化、創(chuàng)造化的程度、水平、質量肯定是很高的,自我意識和精神創(chuàng)造力也一定更為自覺,更為強大。人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新,不斷地超越自我,但是創(chuàng)新、超越的前提必須是老老實實地繼承和吸納。能繼往,才能開來。人只有學習了、認識了自己的傳統(tǒng),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才能更好地定位、發(fā)展、確證自我。狂妄地拒絕歷史文化,以為可以一空依傍地生活,就像拔著頭發(fā)要離開地球一樣無知和可笑。而要讓歷史文化流過自己的身心,閱讀則是極為重要的手段之一。

另外,認識和學習自己的傳統(tǒng),也更容易產生文化的認同,對自己的民族、社會產生歸屬感、向心力,從而更好地維持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脈。如果不能在精神上認祖歸宗,等于是自我放逐,將自己主動變成了本民族文化的棄兒。夏丏尊說:“不能享受先人的遺產,不特是本人的不幸,恐也不是國家社會之幸,不特在中國文化上可悲觀,在世界文化上看來也是可悲觀的?!逼湓蛘谟诖?。

如此立論,當然基于下述前提:“先人精神的遺產”,既包含本民族的先人,也包含了外民族的先人。這從夏丏尊強調理想的中學生讀書應廣涉中西,有世界的胸襟與眼光,還有他本人淵深的中西文化素養(yǎng)中不難見出。但是,夏丏尊并不是骸骨的迷戀者,他更注重古代文化的現(xiàn)代化,異族文化的本土化:“一國有一國的歷史,自然不能這樣模仿他人,但是一般的趨勢,也應該張開眼來看看。”對“一味的保守因襲”“食古不化”,他是憂心如焚的,認為“拘泥了這個過程,這就是于現(xiàn)今生活無關系的用法,這種教育就是無背景的教育了”〔8〕。

夏丏尊追求的是內化、打通,為我所用。不能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精神遺產就只能成為遙遠而虛幻的存在?!段恼轮v話》《文章作法》等著作中,他引用中外文學經典,搖筆即來,來即生輝,仿佛他和那些古人都是相交已久的朋友似的,正是他潛心內化,將之納入自己生命組成部分的結果。而對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濫用套語、成語、典故或外國語現(xiàn)象,毫不留情地加以撻伐,更是突出了閱讀貴在內化、重在貫通的思想。

在《〈鳥與文學〉序》一文中,他這樣寫道:“民族各以其常見的事物為對象,發(fā)為歌詠或編成傳說,經過多人的歌詠及普遍的傳說以后,那事物就在民族的血脈中,遺下某種情調,呈現(xiàn)出一種特有的觀感。這些情調與觀感,足以長久地作為酵素,來溫暖潤澤民族的心情?!币徽Z道破了古代文化對民族靈魂、情感滋養(yǎng)的重要性,也體現(xiàn)了他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自覺認同與歸趨。這與西方人文主義教育將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視作讓人類積淀的知識世代相傳,讓學生想象力、語言表達力得以充分發(fā)展,民族的凝聚力得以不斷提升的手段和途徑,在本質上也是相通的。當下炒得火熱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有“文化理解與傳承”一項,夏丏尊其實早就意識到,并已經積極提倡了。

令人稱道的是,在認同與歸趨的過程中,夏丏尊并沒有丟掉批判性。抨擊中國傳統(tǒng)中的實利主義,“足以撲殺一切文明的進化”,若“不除去若干,中國是沒有什么進步可說的!”(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對中國人“兩腳的爺娘不吃,四腳的眠床不吃”,別的無所不吃的貪婪而瘋狂的吃風,他不無嘲諷地質疑“是否都從餓鬼投胎而來?”(夏丏尊《談吃》)??梢哉f,沒有批判性,這樣的真知灼見出不來。也因為有了批判性,他的閱讀能輕松地入乎其中,也能自由地出乎其外。

(三)沉浸醲郁,無為而讀

夏丏尊的讀書觀有時還呈現(xiàn)出沉浸醲郁,無為而讀的色彩。

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序文中,他明確指出:“在真正的教育面前,總之都免不掉淺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顧的,但只顧效率究竟是蠢事?!甭鋵嵉介喿x教育中,他關注理解,更關注鑒賞,即要求師生以游戲的“無所為而為”的心態(tài),一門心思沉浸到文章的境界中,清玩、雅鑒,仔細咀嚼。

他賞鑒的文字有涉及理的,如王爾德的“這個世界是舞臺,卻沒有好戲”這句話,有使全文振起的力,“寥寥數(shù)言中,實已喝破真理的一面”〔9〕;有涉及情的,如賞析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中的一句“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雖然中間插入一句“無俟奸人構陷”很不順口,卻是作者故意叫它不貫穿,藉以表出左公當時憤怒急迫的神情〔10〕;有涉及文氣的,如“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比“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文氣強,要一口氣去念誦,中間不能停頓過多,因為前者要兩句合起來,才完成一個意義,而后者一句就有兩個意義〔11〕。還有很多,如關于句讀與分段,句子安排,意念表出……最終無一不是歸向了文章自身的形式秘妙,真正做到了“深接觸”,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美的積累”“美的發(fā)現(xiàn)”〔12〕,卻根本沒有任何外在的功利性指向。有學者指出:“晚清中小學堂教學雖然仍沿用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但重視文章的品讀,文法的斟酌,學生的中文程度卻都不差,一般都能寫出通暢的文言?!薄?3〕重視文章品讀,文法斟酌,夏丏尊堪稱表率。

然而,這種沒有功利高壓的閱讀,反而可以收獲大用、多用。

在這種全心、全情,主客相融的閱讀中,“無客體也無所謂主體,主客體的這種活生生的關系成為體驗的關鍵,對象對主體的意義不在于它(或他)是可認識的物,而在于在對象上面凝聚了主體客觀化了的生命和精神。對象的重要正在于它(他)對主體有意義,這就使主客體關系化成了‘每個個體自己的世界’”〔14〕。在這種“審美自失”般的閱讀中,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了,整個生命的質量,生命的境界都提升了。還有什么樣的功利性閱讀,能抵得上這樣自我確證、自我實現(xiàn)的幸福閱讀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的感覺并不是隨著刺激物的作用的終止而同時消失的,而是以“后象”的形式保存下來〔15〕。審美閱讀的過程中,其實也保持著這種“后象”。當鑒賞主體忘我地沉醉其間,一遍又一遍地吟誦、默念的時候,實際上正是對先前生成的閱讀后象不斷地反觀、品味,使目、口、耳、心等多種感官一起參與了審美的享受。因為有了這種審美享受的放大和延長,后象更會堅韌地扎根心靈的深處,因此對主體美的熏陶的確可以說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這不就是詩意棲居的狀態(tài)嗎?要說用,在這樣的原汁原味的審美閱讀中,人的想象舒展了,情感潤澤了,思想飛升了,活得更多,活得更新,活得更美,這種閱讀豈不是無為而大為,無用而大用?

在《文藝論ABC》第10節(jié)中,夏丏尊這樣說道:

高級文藝不是一讀即厭的,但同時也不是一讀就會感到興味的……對于一部名著,初讀不感興味,再讀如果覺得感到有些興味了,就是自己成長了的證據(jù)。如果三讀四讀益感到興味了,就是自己更成長了的證據(jù)。自己愈成長,就在程度上愈和作家接近起來。

這說明,在無功利的閱讀中,人更容易沉潛自我,磨礪自我,開掘出自我的最大潛能,實現(xiàn)自我與他人的生命融合,讓自己在跟光明峻潔的智者精神同行的過程中,不斷縮短原先的落差,從而使自我的精神生命得以不斷拔節(jié)。

亞里斯多德將哲學的沉思稱為人生最高的幸福、完美的幸福,因為在這個時候,人不是作為人,而是作為神過這種生活的。無功利的閱讀就是走向神性,發(fā)展人身上最高貴的神性元素。當然,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幸福更傾向于智力生活的閱讀,享受智力活動的曼妙。其實,作為情感的閱讀——使感受能力得到生長和發(fā)展,還有作為道德和信仰的閱讀——使道德更崇高,使信仰更堅定,使靈魂更高貴,都是在過神性的生活。惟其如此,人的精神屬性或精神能力才會更加完整、健康和蓬勃。從教學的角度講,沉浸醲郁,無為而讀,更容易使學生順利地經歷感受——感染——感悟的審美過程,從而獲得靈魂的深度滋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因為“感受是伴和著情緒的感知,感染是感動性、移情性體驗,感悟是在情感和理性的共同作用下所獲得的價值性的啟迪與領悟”〔16〕。

如此看來,夏丏尊倡導的無為而讀,就不是當下一些人所攻擊的“矯情”“玩虛”“瞎折騰”,而是超越自我,使自我生命得以不斷煥發(fā)光彩的一種大能力、大智慧、大快樂、大境界了。

二、讀什么:廣涉中西,博通古今

關于讀什么,夏丏尊在《閱讀什么》《關于國文的學習》《國文科課外應讀些什么》等文章,還有《文心》中“小小的書柜”“讀古書的小風波”等章節(jié)中有過頗為具體的闡述。

(一)中國文化,世界事項

在《關于國文的學習》一文中,他對閱讀內容作了較為全面的描述。閱讀范圍:中國文化及思想的大概,全世界普通的古今事項。能力要求:高的,能“博覽”“博通”“鑒賞”,外文書籍能“直讀”;低的,能知道相關的大概的情形,不誤解、不誤用。他曾經為中學生開列書單(85部),也的確貫徹了這一思想。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學、學術,甚至連工具書,《新舊約》,還有陳望道于1920年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都位列其間(夏丏尊《叫學生在課外讀些什么書》),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風尚,還有放眼世界的氣魄。

夏丏尊對閱讀內容的設置是有一定梯度的。讀中國的典籍,側重文化;讀外國的典籍,側重事項。側重文化,需要較高的思辨力,批判力;側重事項,則更多的停留在了解、識記的層面,無需多少意志努力,以及其他復雜的心智活動。

相對于胡適、梁啟超、汪辟疆等人所開的書目,夏丏尊對中學生“讀什么”的思考,無疑更切合實際,也更便于落實。

一是范圍適合。側重國文,而非國學。夏丏尊說:“因為‘國文’與‘國學’不同,而那些書目也不是為現(xiàn)在肄業(yè)中學校的諸君開列的。”〔17〕這有一定的道理,中學生的閱讀確實應該以情感生活的閱讀帶動智力生活的閱讀,以及道德信仰生活的閱讀,偏向后兩種生活的閱讀應該放到大學生,乃至研究生的層次,這與人的理性思維能力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而日趨發(fā)達的精神生長規(guī)律也是吻合的。但胡適、梁啟超開列書目時顯然沒有考慮得這么細,恐怕也高估了青年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學習實際。

二是數(shù)量適中。胡適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約190種;梁啟超的《國學入門書要目》,約160種,這對沒有國學根柢,學制當時僅為四年的中學生來說,確有不能承受之重。即使勉強撐下來,也是浮皮潦草,有數(shù)量而少質量。朱自清明確指出過:“胡適之先生在他的《中學的國文教授》里所希望中等學生讀的書,那實在超乎現(xiàn)在一般的中等學生的時間與精力以上了!”〔18〕夏丏尊固然也希望學生博覽,但是更深知學生的時間、精力、能力等實際狀況,所以他只列了85部,且多為通識書,消化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不至于成為好看的空頭支票。更何況,那時候開列的課程較少,應試之風也未成氣候,學生的閱讀時間還是較為充裕的。

三是難度適當。夏丏尊著眼的是常識書、通識書,要求只是知道大概,難度相對淺易;胡適、梁啟超、汪辟疆著眼諳熟、專精,要求“得著系統(tǒng)的國學知識”(胡適《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無形中抬高了閱讀難度,比如《大方廣圓覺了義經》《元曲選一百種》,連記者都感覺有“非難”之嫌(附錄一:《清華周刊》記者來書)。

對中學生讀什么的思考,夏丏尊是以“水平線”為基準的。但是,也很難得地出現(xiàn)了為“上等人”說法的思想面影——博通中國文化、思想大概,以及他國情形。這一打通中外古今的理想中學生形象的預設,令人情不自禁想到我國古代學術思想中的“會通”智慧——觀其會通,窺其奧窔〔19〕。

夏丏尊關于閱讀教育中的博通思想與當時融匯中西的思潮是相呼應的。何兆武指出:“近代中國的學術思想欲求超勝,就必先會通古今、中西、文理;否則就只能自甘于抱殘守缺、故步自封而為時代所淘汰?!薄?0〕而當時的很多知識分子的確都是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比如教授西洋文學的吳宓,教授西方經濟學的陳岱孫,教授西方哲學的金岳霖、賀麟,莫不是中學素養(yǎng)極為深厚的時俊。夏丏尊本身也是博通很多領域的高手,詩文、繪畫、金石、書法、理學、國文、科學、出版、辦刊、日文翻譯,無所不能,所以不管是做舍監(jiān),還是教國文;不管是做中學老師,還是做大學老師,都能駕輕就熟。從這個角度說,他對中學生讀什么的建議,其實也不知不覺暗含了自我閱讀成功經驗的分享。

當然,作為國文教師的夏丏尊,提出讀貫中西,博通古今的設想,也基于了對學生未來的考慮——具備了這水平線的程度,升學的可以進窺各項專門學問,不至于到大學里還要聽動名詞的文法,讀一篇一篇的選文。不升學的可以應付實際生活,自己修補起來也才有門徑(《夏丏尊《關于國文的學習》)。歸根結底,這種設計還是出于對學生現(xiàn)代完美人格的建構,知中而不知西,知古而不知今,知技而不知道,這樣的人顯然不能算是“身心諸能力”和諧發(fā)展的現(xiàn)代人。

不過,這種大氣、前瞻的讀書建議,并非好高騖遠。因為夏丏尊并未提出“專精”的要求,只是講求“知道大概”。這便立足了學生的知識實際,給了他們無比巨大的超越空間,同時使自己的建議成為“低垂的蘋果”,更易于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望,堅定不斷與優(yōu)秀自我相遇的追求。

(二)理法書·工具書·作法書

如果說夏丏尊在1931年1月出版的《中學生》雜志上提出的“廣涉中西,博通古今”思想是對讀書內容高度概括的話,那么次年11月,他在該刊提出的從“關于文字理法的書籍、理解文字的工具書籍和文字值得閱讀、內容有益于寫作的書籍”這三個方面來讀,則是對讀書的內容作具體展開了。

關于文字理法書籍的閱讀,他從語法或文法,修辭學,作文法這三個方面推介了若干代表書目。扼要介紹各書特點的同時,也注意比較各書的優(yōu)劣,并直接告知學生該按怎樣的次第讀書,如黎錦熙的《國文語法》,初中一、二年級學生可讀;章士釗的《初等國文典》,初中二、三年級學生可讀。密切關注學生認知規(guī)律,并給予真誠而睿智的引領,學生的確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省去選擇和判斷的不少麻煩。

對工具書的介紹,他也貫徹了這一原則。讓人感動的是,夏丏尊在介紹這些書籍時,還滲透了一種嚴謹?shù)闹螌W之道:“《康熙字典》為字典之最古者,性質普通,解釋精當,價值不因其舊而減損,宜購備一冊。《經籍籑詁》則多搜古義,為讀古書的鎖鑰,高中生可購備?!惫膭顚W生勤查工具書,則與他看重的“識詞要多,積理要豐”有緊密的關聯(lián)。但是,夏丏尊絕不鼓勵教師自扮活字典,免去學生查檢之勞?!皩W問要學生自求,人要學生自做”〔21〕的思想,他一直深信不疑。

理法書籍、工具書籍在當下可謂備受冷落。哪怕以識字為主的小學低段,也僅以會查檢疑難字詞為目的,閱讀是根本不可能的——連文字學的研究生也無法做到。閱讀或作業(yè),即使出現(xiàn)語法理解或表達的障礙,也常常是換詞使用,或者根據(jù)殘存的感覺糊弄著使用,難有查對、辨析,精確使用的自覺。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更是因新課標中有“不追求語法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的建議,并堅信學生讀了,寫了,自然會文從字順,個性自來,所以對文法越發(fā)理直氣壯地忽略不計了。如果有,純屬仰仗英語課的語法救濟。于是,語匯貧乏、文法舛誤、修辭平庸始終是中小學生寫作中揮之不去的魔咒。夏丏尊其時將文字理法視為閱讀與寫作的“規(guī)矩準繩”,固然承繼了清代樸學大師們“每個字里的意義要追問透徹,不許存入絲毫疑惑”的求實態(tài)度和求甚解的精神,也與他不懈進取、修養(yǎng),以夠得上“師”字稱呼的崇高追求息息相關。

關于文字值得閱讀,內容有益于寫作的書籍,夏丏尊沒有推出具體的書目,只是引用了當時教育部重訂課程標準中的概括指示,如中外名人傳記及有系統(tǒng)之歷史記載、有注釋之名著節(jié)本等,并在自己以前強調的“中國普通人應該知道的書”“全世界所認為常識的書”之外,又補充了一條——因課堂所習的選文而旁及的書,如因讀《桃花源記》而擴展閱讀《陶集》《無何有鄉(xiāng)見聞記》等。

對這類書的介紹,夏丏尊很看重在收得內容的同時,能欣賞玩味其文字,力爭使之化為自己的“實際體驗”,既可作日后的“寫作材料”,又可為以后讀他書的“補助知識”。這與他一貫信守的著眼于形式,將讀寫打成一片,將讀書與生活打成一片的思想,完全契合。也與古人“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朱熹《朱子語類》),“含其英,茹其實;精于思,貫于一”(程頤、程顥《二程集》)的細讀、精讀、活讀思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尤其是對所讀的內容,如何將之當作“寫作的范例”來賞玩,他的論述更是不厭其詳。

雖然從邏輯上講,夏丏尊在論述中不知不覺越出了“讀什么”的范疇而滑向了“怎么讀”,但這不由自主的越界,反而使我們對他閱讀教育中的側重點有了更為清晰的把握。也不無驚異地發(fā)現(xiàn),這一無心之過,反而更有力地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對“怎么讀”有著正確而智慧的理解與把握,反過來則會強化對“讀什么”的貫徹與堅守。更何況,夏丏尊此刻的讀書體驗分享——將別人的文字化為自我的生命體驗,不僅對傳統(tǒng)私塾教育中記而不化現(xiàn)象是一種自覺的反撥,也與當時“不重分解,乃在綜合;不重學理,乃在賞鑒;不重理解,而重練習”的片面教學有所不同〔22〕。夏丏尊注重以“內化”為核心,以“運用”為旨歸,很好地實現(xiàn)了分解與綜合,學理與鑒賞,理解與練習的和諧統(tǒng)一,這庶幾是對“值得閱讀的書”一種別樣的強調吧!

(三)職務書·參考書·趣味書

1936年1月,夏丏尊為全國中學生所作的題為“閱讀什么”的廣播講話稿發(fā)在了《中學生》雜志上。這次講話主要是針對課內閱讀,但也涉及了課外閱讀。盡管是面向各科閱讀的,但語文閱讀是他講話的中心。

在夏丏尊看來,一個人該讀些什么書,看些什么書,要依了他自己的生活來決定,來選擇。為此,他將閱讀范圍一分為三:①關于自己職務的書;②參考用的書;③關于趣味或修養(yǎng)的書。

職務書,實際上就是專業(yè)書,基礎書,立身書。對中學生來說,便是學校規(guī)定的教科書。關于此類書籍的閱讀,夏丏尊強調兩點:①全讀。不能偏科,愛讀英文或國文,見到理化算學就頭痛;更不能棄科,將教科書丟在一邊,上課看雜志。②厚讀。以教科書為基礎,從各方面加以擴充,加以比較、觀察、實驗、證明等種種切實的工夫,不能胡亂讀幾遍了事。均是針對中學生的閱讀癥結所開的良方,著眼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積淀,活學能力的磨練。

參考書,指的是拓展書,研究書,用來深化所學,幫助解決所欲探究的問題。對于這類書,夏丏尊也沒有開列具體書目,只是道出選擇的原則:因“特種的題目”而發(fā)生。譬如讀陶潛的《桃花源記》,遇到不明白的詞兒去查《辭源》,該書就成了參考書;如果覺得這篇文章與別的時代的作者所寫的情味有些兩樣,去翻謝無量的《中國文學史》,該書就成了參考書;此篇涉及了烏托邦思想,得悉英國的馬列斯曾寫過《理想鄉(xiāng)消息》,很想拿來比較,此時,《理想鄉(xiāng)消息》就成了參考書。

可見,將參考書納入學生的閱讀視野,體現(xiàn)了夏丏尊深讀、實讀、活讀的思想,名副其實的研究型閱讀、學者型閱讀。推動研究的動力不是顏如玉、黃金屋、千鐘粟,而是困惑和好奇,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美好愿望,一如美國作家哈吉斯所說的,閱讀給予你力量,讓你最大限度地變得富有——不但在金錢上富有,同時擁有愛的富有,成就的富有,家庭的富有,健康的富有,快樂的富有,心靈世界的富有〔23〕。

對趣味修養(yǎng)書的推介,夏丏尊只強調了一點:全然照了自己的嗜好和需要來選擇。但是,他同時提醒:最好在某一時期,勿把目標更動。就像趙普讀《論語》,讀了一輩子;日本的文學家坪內逍遙,活了近八十歲,卻讀了五十多年的莎士比亞劇本。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地“涵養(yǎng)”趣味。與朝三暮四,且蜻蜓點水般的亂讀、淺讀相比,這種基于興趣的鉆探式閱讀,無疑更能將書中的能量納為己有,從而淵深自我的學養(yǎng)。

除了鉆探式閱讀,他還強調閱讀的次第。同是讀小說,可以先讀《老殘游記》或《鏡花緣》,后讀《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同是讀詩,可以先讀絕句,再讀古風、律詩;先讀《唐詩三百首》,再讀詩人的詩歌專集。但是,也不能過于狹隘,而應注意適當?shù)耐卣埂⑸l(fā)。小說中,翻譯的外國小說,如《魯賓遜漂流記》《希臘神話》,都是可以讀的。為了防止古舊的成分太多,他又提醒學生,新出的少年讀物,如《中學生》雜志,也可一讀。這便將趣味閱讀、智慧閱讀、生長閱讀有效地統(tǒng)一起來了。較之于神而明之的放羊式閱讀,或以己所好,定出具體篇目,然后繼續(xù)不聞不問的半吊子閱讀,夏丏尊提倡的集中、深入、持久而又富有層次的鉆探式閱讀,顯然更能達到他所說的“改進生活,豐富生活”的目的。

三、怎么讀:生命融合,養(yǎng)成能力

如何閱讀,夏丏尊有過或專章,或專節(jié)的具體論述,大致分為下述三種。

(一)依類定法,力求經濟

在《怎樣閱讀》一文中,夏丏尊指出:一般科學的教科書應該偏重于“閱”,語言文字的教科書應該偏重在“讀”。前者只需懂得它的內容,不必從文字上去瞎費力;后者則應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閱不夠,該好好讀。比如讀韓愈的《畫記》,我們不但該知道韓愈這個人,理解《畫記》的內容,還應該對這篇文章的結構、詞句的樣式、描寫表現(xiàn)的方法等加以研究。

這種著力形式,言意兼得的閱讀教育觀,從閱讀的角度說,可以實現(xiàn)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即使精讀的選文不多,一樣能把握語文學習之法,為今后更深、更遠的閱讀探究鳴鑼開道。從教育的角度說,著力形式,既可以把握作者言語表現(xiàn)的秘妙,也可以很好地捍衛(wèi)語文的體性,使語文課永遠不會混同于歷史課、政治課或生物課、文化課。

王尚文指出:“僅僅關注課文‘說什么’,不是語文課;即使著眼于‘怎么說’,卻旨在把握‘說什么’,也是不及格的語文課。只有以語言形式為綱,自覺而明確指向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語文課?!薄?4〕這可以說是對夏丏尊著力形式,言意兼得閱讀觀的忠實繼承與發(fā)揮。的確,著力于形式,無論是語文閱讀,還是教學,都可以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當下很多語文老師的課,缺乏整體感、生命感、美感,本是情韻豐富的文本,卻被以科學的名義,知識點的訓練,切割得支離破碎、慘不忍睹,個中原因,正是由于形式美學意識的缺席。

關于參考書的閱讀,夏丏尊的總原則是:問題追討,兼顧大略。參考書的閱讀是由課本中的選文引起,所以應帶了相關的問題或項目去進行追討性的閱讀,而不能目迷五色,不知歸路,將原先的問題“拋荒”。比如讀《桃花源記》,帶了“烏托邦思想”這個項目,去讀馬列斯的《理想鄉(xiāng)消息》,但是切不能因讀了該書,把心分到很遠的地方去,在馬列斯的社會思想、美術觀念上一個勁地打圈子。這種獵豹追捕獵物式的閱讀法,很容易將研究性閱讀引向深入,進而提升閱讀的效率。

但是,夏丏尊也不是一個絕對的“目不斜視者”。趁參考之便,適當留意一下書籍的性質和內容大略等,他也是積極主張的。比如對“漢武帝擴展疆土”的內容想知道得更詳細一些,去翻《史記》或《漢書》,完全可以趁機看看它們的目錄,以及本紀、列傳、表、志、書等名目。這里至少滲透了兩點閱讀智慧:①宏觀駕馭,綱舉目張;②微觀辨析,尺幅千里。只停留于枝節(jié)性的內容上,就無法得到整體的、體系性的認識;只關注綱目性的把握,細部的體驗、思考,就無法矗立。唯有粗細結合,形神兼顧,真正地讀懂一本書才會有可能。

關于趣味修養(yǎng)書的閱讀,夏丏尊主張“種數(shù)不必多,選擇要精”。一種書可以只管讀,讀到厭倦為止——當下的語文教師,對多讀、快讀情有獨鐘,何曾傾心過精讀、深讀?同時,盡可能地利用參考書。因為把自己正在讀著的書做中心,再用別的書來做幫助,這樣才能“使你讀著的書更明白,更切實有味,不至于犯淺陋的毛病”。這種量不在多、精讀則靈的思想,顯然具有更為自覺的理性,以及更為溫情的學生立場,因為相較于從前的書塾,當時學生所學的課程明顯增多,“學習國文的時間約占從前的十分之二三”(葉圣陶《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所以精選、精讀就成了必然,倘若還固守著古代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顯然不合時宜,也不人道。鼓勵學生懷著趣味,帶著問題閱讀,浸淫日久,形成自覺,“嬰兒眼光”“黎明感覺”便不會鈍化,思維的彈性和靈敏度,亦會日趨理想。專一的興趣閱讀與延伸的拓展閱讀相輔相成,則會打破因優(yōu)勢興奮中心減弱所形成的閱讀倦怠,使閱讀的給養(yǎng)得以補充,因而閱讀的興趣則可以更加持久。如果不是深諳教育心理學的規(guī)律,著實很難道出這樣樸素而智慧的見解。

(二)循序漸進,營養(yǎng)自我

如果說依類定法,力求經濟的閱讀教育觀是側重于讀書的話,那么,循序漸進,營養(yǎng)自我的閱讀教育觀則更傾向于讀文。這方面,夏丏尊也談了三點。

一是理解。理解涉及辭句和全文。辭句的理解不外乎是正確把握辭義,懂得運用文法知識。不理解,運用錯,就會鬧笑話。全文的理解重在捕捉大意或要旨。要懂得用一句話或幾個字,將潛藏在每節(jié)每段的真意“抽出”,逐步讀去,必能求得全文的真意所在。這種步步為營,務求正解的閱讀觀,與朱熹的細讀思想極為吻合:“為學大概且以收拾身心為本,更將圣賢之言語從頭熟讀,逐字訓釋,逐句消評,逐段反復,虛心量力,且要曉得句下文意,未可便肆己見,妄起浮論也?!保ㄖ祆洹洞鹜鯐x輔》)

二是鑒賞。在夏丏尊看來,了解文章的旨趣所在,屬于理解的事;知道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處所在,屬于鑒賞的事。閱讀了好文字,如果只能理解其意義,而不能知道其好處,那就猶如對了一幅名畫,只辨識了些其中畫著的人物或椅子、樹木等,而不能領略那全幅畫的美點一樣。也就是說,理解屬于求解,鑒賞屬于求美。前者是閱讀的基礎階段,后者才是閱讀的提高階段。

如何鑒賞?夏丏尊談了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放入。將自我放入所鑒賞的對象,從布局、文法、修辭等方面進行比較,“如果叫我來說,該怎樣”。劉開說:“(讀詩)不惟得之于心,而必驗之于身?!保▌㈤_《清詩說中》),夏丏尊的“放入法”強調的其實就是要身入境中,以心換心,且能驗之于身。入深、得多、驗切,文章的秘妙不難領略到。很多人對經典美文讀而不知其味,恰恰是缺少了自覺放入、比照、體驗的意識。

第二,冷靜。不要熱心地“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地急忙讀去,而是要抱著游戲的“無所為而為”的態(tài)度,靜靜地玩味,仔細地咀嚼。怎么玩味、咀嚼呢?夏丏尊突出了誦讀的作用:“詩要反復地吟,詞要低徊地誦,文要周回地默讀,小說要耐心地細看?!保ㄏ膩D尊《關于國文的學習》),狠剎了當時甚囂塵上的反誦讀之風——比如周銘三、馮順伯就認為,“按生活需要是默讀不是朗讀”;“按閱讀心理學上原則”,朗讀“不如默讀,思想既容易集中,時間也可經濟”〔25〕。夏丏尊根本沒有理睬這些看似頭頭是道的理論,在《所謂文氣》《我在國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傳染語感于學生》等文中,他明確講到了念誦對領略文氣,磨礪語感的重要作用,力倡誦讀之風。

看似迂闊,實際上道出了鑒賞最本真的秘密:只有抱了超功利的態(tài)度,沉下心來,才會像狄爾泰所說的那樣,“真切而內在地置身于自身生命之流中,并與他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進而“通過體驗生活而獲得生命價值的超越”〔26〕。即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誦讀對理解的促進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閱讀的高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眼、腦、口、耳的協(xié)調活動??上н@一美好的傳統(tǒng),在當下的快時代,竟然被一些老師視為花架子,甚至是顯擺或偷懶,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第三,借鑒。將別人鑒賞的結果拿來作參考,發(fā)達自家的鑒賞力。而且,對讀詞、讀詩、讀小說不感興趣的,選擇一部詞話、詩話,或別人批過的小說本子來讀讀,還能獲悉詩詞文或小說的好處所在,激發(fā)自家的興趣。這其實道出向智者借力的閱讀智慧?!昂蛯嵣?,同則不繼”,與不同的思想碰撞、交流、融匯,是很容易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活力的,特別是與思想能量強大的人對話。

但是,夏丏尊堅決地反對盲從。他鄭重地提醒師生,“更要用了自己的眼識去鑒賞”,切不可為別人的鑒賞結果所拘執(zhí)。因為前人的鑒賞法也有壞的,比如“起承轉合”“來龍去脈”的文評,都是八股的眼光,實屬可哂。

這道出了另一閱讀智慧:批判。

可見,在夏丏尊的語文閱讀教育觀中,理解、鑒賞、借鑒、批判既循序漸進,又渾然相融,都共同地服務于營養(yǎng)自我、豐富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

(三)點線結合,立體閱讀

這一閱讀智慧既含讀文,也含讀書。

1.“滾雪球”式

這在夏丏尊介紹參考書閱讀的時候,其實已經點出——就某一點分頭擴張追討,如因讀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而去讀《論語》《老子》《韓非子》《墨子》。好比雪球,愈滾愈會加大起來。這種由薄到厚的讀書法,看起來功利,實際上卻是真正的興趣閱讀,有效閱讀,深度閱讀。只要長期堅持,養(yǎng)成自覺,一樣可以達到博覽群書的目的。將這種讀書法視為夏丏尊治學經驗的結晶,可以;視為針對學生課程增多,時間有限,必須把精力用在刀刃上的一種智慧擇定,也可以。

從寫作的角度講,如此的閱讀,體驗更易深切,學養(yǎng)更易積淀,而作品中體現(xiàn)的胸襟、眼界、智慧含量,更是隨性而讀,讀過即忘的人所望塵莫及的。從研究的角度講,閱讀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是很能觸類旁通,不斷催生自我的學術見地的,一如顧炎武所說:“讀書不通五經,必不能通一經”(顧炎武《日知錄》卷十六)。文章讀了,如果不能擴張追討,多方打通,那么這種閱讀注定是一種食而不化的占有式閱讀,而非化為自我生命能量的存在性閱讀。學生讀了十幾年的書,畢業(yè)后卻“如煙往事俱忘卻”;教師教了一輩子的書,知識、見識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日漸萎縮,跟沒有參悟滾雪球式的讀書智慧,不能說沒有一點關系。

2.注重原典

這種思想是針對當時空泛的讀書現(xiàn)象提出來的。學生對哲學、歷史、文學、佛學等領域的原典(夏丏尊喻之為“小錢”)棄之不顧,卻對這類原典的研究著作,如《中國哲學史大綱》《古史辨》《白話文學史》《歐洲文學史》《印度哲學概論》等(夏丏尊喻之為“錢索子”)趨之若鶩??陀^地說,中學生能讀當時一流大學者的理論著作,是非常不易的。即使當下的大學生、研究生,又有幾人能如是閱讀?更何況,典籍被大學者通俗化、淺易化,更易于把握,還能激發(fā)學生閱讀原典的欲望。但是,夏丏尊對這種本末倒置的讀書法是零容忍的。在他看來,先得了孔子、莊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再去討求關于孔子、莊子思想的評釋,才是順路。沒有“錢索子”,不能把一個一個的零亂“小錢”加以貫穿整理,固然不愉快,但只有一根“錢索子”,而沒有許多可貫穿的“小錢”,究竟也覺無謂。萬一不得已,也應一壁讀哲學文學史,一壁翻原書,以求知識的充實。

這其實是強調了閱讀的原初體驗的重要性,因為這是獨立思考,獨立發(fā)聲的前提。自我的體驗一旦被侵占,頭腦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即使讀了很多書,也很可能只是一個思想的侏儒。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提卜就打過一個形象的比方,諷刺了不讀原典,只讀二手書的現(xiàn)象:有些人好像很喜歡哲學,可是他們不去讀哲學家的原著,卻去讀介紹性的東西,這些人就好像是愛上了一個女主人,可是為了圖省事卻向女仆求愛,這是多么的可笑。可惜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這種彌足珍貴的思想已被不少人視為迂腐,甚至呆傻的標識,東鱗西爪地閱讀一點材料,就迫不及待地炫耀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如此,又怎能準確諦聽到先哲的心音,充分地汲取文化的精髓,真正地充實自我,發(fā)展自我呢?

另外,只讀“錢索子”一類書的抄近路做法,也很容易養(yǎng)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或不愿探究,只愿坐享其成的懶漢心理,不利于基本的學修。這樣做起學問來,很容易得出浮游的無根之論,自然難以打下扎實的學問功底。夏丏尊堅決主張讀原典,正是為了讓學生自己獲得感受、認識,是自我矗立起來,而不是經由別人的販賣,被感受,被認識,導致自我的淪喪。

3.多方獲取

不要只通過讀“書”獲取知識,因為書有可能在某一天被廣播、電影、電話取代,所以聽廣播、看電影、聽電話其實也是接受知識的方式。這種看法貌似荒誕不經,其實非常超前。盡管當時還沒有網絡教育、遠程教育之類的說法,但是夏丏尊憑著對科技的敏感,敏銳地覺察到這些先進的媒體對知識吸納,乃至人類發(fā)展的助力,天才地作出設想與提倡,是極為難得的。有學者發(fā)現(xiàn):當下歐美各國的閱讀教學都比較注意讀物類型和品種的廣泛性;相比之下,在我國的課程中,對于電影、電視、音像視聽、多媒體等大眾傳播媒介的作用還注意不夠〔6〕285。近八十年前,曾考上前清秀才,似乎理應古董的夏丏尊都有如此洞見,并積極倡導,生活在信息時代,以文明、先進自詡的當下教師卻一直無動于衷,啟而不發(fā),令人不勝唏噓。

4.分層閱讀

夏丏尊不止一次地強調:讀一篇文章或一部書,在收得內容后,一定要注意玩味其文字,玩味一定要用力在形式上。而鑒賞過程中,放入、冷靜、借鑒、批判在策策而動,共同發(fā)揮作用的時候,有時也是循著一定的次第的。至于鑒賞中“見”“視”“觀”三個階段的劃分,更是揭示了閱讀的層次感。這種由淺入深、由薄到厚、由粗轉精的讀書法,是真正的精讀和深讀,也是一個人閱讀以成長的最重要的方式。關于分層閱讀,古人亦多有論述。劉勰說:“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斯術既行,則優(yōu)劣見矣?!保▌③摹段男牡颀垺ぶ簟罚?,朱熹提倡:“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保ㄖ祆洹队枌W齋規(guī)》),夏丏尊在繼承他們思想精髓的同時,更在閱讀實踐的層面上,作出了個性化的發(fā)展,這或許是他語文閱讀教育思想至今仍給人以無限啟示的重要原因吧!

〔1〕傅紅英.夏丏尊評傳〔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夏丏尊.國文科課外應讀些什么〔M〕//杜草甬,商金林.夏丏尊論語文教育.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52.

〔3〕夏丏尊.緊張氣氛的回憶〔M〕//夏丏尊.平屋雜文.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2.

〔4〕夏丏尊.受教育與受教材〔M〕//商金林.夏丏尊集.廣州:花城出版社,2012:216.

〔5〕夏丏尊.“自學”和“自己教育”〔M〕//商金林.夏丏尊集.廣州:花城出版社,2012:253.

〔6〕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

〔8〕夏丏尊.教育的背景〔M〕//夏丏尊.夏丏尊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75-76.

〔9〕夏丏尊.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機智〔M〕//夏丏尊,劉薰宇.文章作法.北京:中華書局,2013:109.

〔10〕夏丏尊.文章中的會話〔M〕//夏丏尊,葉圣陶.文章講話.北京:中華書局,2007:53.

〔11〕夏丏尊.所謂文氣〔M〕//夏丏尊,葉圣陶.文章講話.北京:中華書局,2007:74-75.

〔12〕賴瑞云.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新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04-107.

〔13〕姜榮剛.晚清中小學堂國文教學改革及其當代啟示〔J〕.大理大學學報,2016,1(5):75-79.

〔14〕胡經之.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下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50-51.

〔15〕彼得羅夫斯基.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259.

〔16〕方智范.理解與創(chuàng)新:人本中心的透視和解讀〔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34.

〔17〕夏丏尊.關于國文的學習〔M〕//夏丏尊.夏丏尊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98.

〔18〕朱自清.中等學校國文教學的幾個問題〔M〕//張圣華.朱自清語文教學經驗.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4.

〔19〕謝維揚,房鑫亮.王國維全集:第四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711.

〔20〕何兆武.也談清華學派〔M〕//徐葆耕.清華學術精神.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4.

〔21〕夏丏尊.近事雜感〔M〕//商金林.夏丏尊集.廣州:花城出版社,2012:198.

〔22〕張文昌.中學國文教學底幾個根本問題和實際問題〔J〕.新教育評論,1927,3(8):10.

〔23〕哈吉斯.閱讀致富〔M〕.賴偉雄,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2.

〔24〕王尚文.人文·語感·對話〔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0.

〔25〕周銘三,馮順伯.中學國語教學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26:144.

〔26〕RICKMAN H P.Selected Works of Welhelm Dilthey〔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114.

On Xia Mianzun's Chinese Reading Education Thoughts

Ji Anqi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Reading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a person's knowledge structure,spiritual growth and life scene.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arguments about Chinese reading education was very hot because of the transition from classical Chinese to vernacular Chinese,traditional education to modern education.Hotly debated issues were whether to read in classical Chinese or vernacular Chinese?To study application text or literary works?To read silently or out aloud?and so on.Xia Mianzun not only had deep and high-level thoughts on these questions,but also formed his own Chinese reading education theories,such as reading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books,adapting ancient forms for present-day use,realizing life fusion,developing ability,multiplex symbiosis, and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etc.He has left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for the modern Chinese reading education.

read extensively and apply frugally;enrichment of life;development ability;non-utilitarian reading

G633.3

A

2096-2266(2017)05-0084-11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5.015

(責任編輯 楊朝霞)

2016-11-17

2017-01-19

汲安慶,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教育學生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快把我哥帶走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趕不走的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生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