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然
摘要: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相互聯(lián)系的最主要的方式。人們憑借溝通交換信息并建立與維持相互關系。師生溝通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信息傳遞、交流和理解的過程。
關鍵詞:溝通技巧;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69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導者,是思想的啟迪者,是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師。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還要知道怎樣傳授,知道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正確處理師生關系,有技巧性、藝術性的師生溝通方式,是每位教師所必須具備的。
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怎樣引導師生之間的溝通,用什么方式能夠讓你與學生的溝通如沐春風呢?記得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坦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庇纱丝梢?,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班主任教師的溝通技巧不容小覷!接下來,筆者就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溝通的前提是你的愛心,愛心是基礎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筆者非常欣賞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還關心他們的生活,努力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讓他們感覺到你是愛他們的,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自身的潛能。教師的愛,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用愛心接納每個學生,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遺傳與后天環(huán)境都不同,他們在學校的表現(xiàn)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為人師者應深切體會這一點,用心接納每一個學生,不管他們是聰明、愚鈍、整潔、邋遢、乖巧或淘氣,都是真真實實的個體,都需要被接納。也唯有教師用心接納,孩子才能把上課當成一種享受,進而樂意學習。
二、班主任應積極聆聽孩子們的心聲
聽學生講話時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師生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溝通,需要耐心地聆聽對方,了解他們心中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積極聆聽的態(tài)度,可以使學生認為受到重視并肯定自己的價值。要避免當學生在講話時,急于表達自己的反應,然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對方的講話上,打斷學生的講話等行為。
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例子:學生:“數學對我而言太難了”。教師:“數學并不難學,你的問題是,第一次遇到困難你就放棄努力了,現(xiàn)在再試試看”。這是教師與學生在溝通時不愿意先聆聽,急于將學生本來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歸結到自己馬上要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上,這就導致了師生溝通的敗筆。應該先聆聽學生的困難在哪里,能不能共同協(xié)助他克服。這樣,學生以后也會愿意更多地和你交流溝通。我們的班主任工作也會更加順利。
三、師生溝通中講究口語藝術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語言是人類交往、溝通的工具。師生溝通的藝術實際上就是師生間的語言交流藝術。為了適應師生溝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學生的各種差異,教師除了要重視語言的表達內容外,還要重視表達語言的技巧。
比如,一個懂幽默的班主任教師會更加受學生的歡迎。幽默是人際關系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人們都喜歡幽默的交談和幽默的話語。具有幽默的教師一走進學生中間,學生就會感到快樂,覺得教師平易近人,與他們之間沒有距離,溝通也就通暢了。
再如,委婉,在師生的溝通中,教師的話雖然完全正確,但學生卻因為礙于情感而感到難以接受,這時直言不諱,效果一般就不好。如果把話語磨去一些“棱角”,使對方在聽話時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許就能既從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教師的意見了。
還有含蓄的說話方式也是受歡迎的。如一位教師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一位因犯錯誤逃學剛來報到的學生時說:“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學終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級……”這種說法既不傷同學的面子,也沒有被全班同學誤解為包庇。此外,還可以采用“反語”“模糊”“沉默”等說話藝術。
四、教師體態(tài)語的應用至關重要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無意識地做著體態(tài)語的溝通,而平時大部分的時間教師與學生交往接觸時,他們的體態(tài)語也是無意識的。年輕女教師容貌秀美,聲音柔和,會增強她對學生的親和力;而身材高大,留著小平頭的中青年男教師卻很容易讓學生畏懼;一些白發(fā)蒼蒼的老教師也許會受到學生更大的敬重。
當然,教師的體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師博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最根本的還在于內在的學識修養(yǎng)。在體態(tài)語的應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應用和面部表情。
長期的交流溝通方式,一定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其實,教師日常的種種行為,學生都看在眼里。言教不如身教,教師的行為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語言也是學生效仿的榜樣。經常對學生敷衍了事,學生也可能養(yǎng)成推卸責任的惡習。所以,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是營造溫馨氣氛的必要條件。
如果教師和學生溝通無障礙,如果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教室里充滿笑聲,如果每一個孩子在教室都被尊重,都有歸屬感,讓學生聽起課來,有如沐春風、如沐春雨的感覺,學生自然會視上學為樂事,并且視上課為不可放棄的權利,那么我們的溝通是有意義的,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學生必然春風滿面。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中學 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