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燕萍 陳華鑫 王振軍 陳永楠 耿九光
(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術學位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探索
——以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
盛燕萍 陳華鑫 王振軍 陳永楠 耿九光
(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
針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yǎng)要求,重點討論了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術學位研究生綜合改革,從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與方式、研究課題和專業(yè)技能訓練、實驗室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考核評價標準和方式等方面探索培養(yǎng)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有效方法,建立以提升學術學位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的培養(yǎng)模式。
學術學位;材料科學與工程;綜合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
目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分為兩種類型——學術型學位和專業(yè)學位,學術型學位重點在于學術性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為主,而專業(yè)學位重點在于應用型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為主?!陡叩冉逃ā分赋觯叩冉逃囵B(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研究生教育為社會各界培養(yǎng)骨干和中堅力量。對于學術學位研究生的綜合改革應進一步突出學科特點和開拓國際視野為目標,尤其需要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模式實現碩博連讀。
我國研究生教育發(fā)展較快,全國進行研究生培養(yǎng)綜合改革試點的高校由2014年的17所發(fā)展到現在百余所,在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上積累了很多經驗。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依托教育部指導方針,積極開展學術學位研究生綜合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對于研究生的培養(yǎng)模式尤其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結合本學院正在進行的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術學位研究生改革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1.課程體系設置
(1)定期修訂培養(yǎng)方案,優(yōu)化課程體系
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應明確培養(yǎng)目標、課程體系、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規(guī)律,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體現學科特色和學術前沿,突出個性化培養(yǎng)。調整學術型碩士培養(yǎng)方案,加重對研究生的系統(tǒng)科研訓練,突出教研結合,著重提高研究生的綜合學術能力和素質。
(2)教材資源建設
進一步加大教材建設力度,嚴格執(zhí)行教材選用、編寫與審核制度,鼓勵選用國家面向21世紀教材、“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省部級以上獲獎教材以及原版外文教材等優(yōu)秀教材,鼓勵和支持適合雙語教學的新教材編寫與出版,實施精品戰(zhàn)略,組織力量參與編寫,著力打造本專業(yè)特色教材。
(3)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
鼓勵開設研究型課程,以項目訓練、案例分析等課程方式帶動研究生課程整體水平的提高,引導研究生自主學習。著重加強一級學科重點學位課程建設,培育一批高質量、特色鮮明的研究生核心課程,發(fā)揮其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改革。
(4)國際競爭力提升計劃
每學期聘請1-2名海外杰出學者和專家來校與研究生進行面對面交流,通過舉辦國際學術論壇與邀請講座等形式,推動我校研究生課程國際化建設,增強研究生的國際競爭能力。
(5)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
通過建設省部、校院的創(chuàng)新平臺/基地/團隊,設立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參與國內外高水平創(chuàng)新競賽,建設多學科交叉培養(yǎng)平臺等形式,提升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2.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明確導師的責任為對指導研究生學科前沿、科研方法及學術規(guī)范等,充分展現優(yōu)秀導師的示范作用,營造潛心向教的育人環(huán)境。
(2)優(yōu)化師資隊伍結構
結合特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學院結構和知識結構,引進和培養(yǎng)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全面提高碩士研究生教師隊伍的學識水平和業(yè)務素質。
(3)教師業(yè)務能力培養(yǎng)
通過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等課題,不斷增強教師隊伍的科研學術水平;通過成立學科方向研究所,使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盡快進入科研梯隊;每年均派選專業(yè)教師到國際知名大學進修或訪學,建立一支具有高學術水平和國際化視野的教學團隊。
(4)加強導師梯隊建設
為青年教師發(fā)展提供平臺,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學科研水平培養(yǎng),定期開展青年教師優(yōu)秀教學獎評比、科研創(chuàng)新競賽等活動,促進青年教師整體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5)外聘國際優(yōu)秀科學家和教授為兼職教授
積極引進國內外領域專家到學院兼職,進行教學和科研活動,共同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吸引國內外優(yōu)秀青年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吸納其中高水平的優(yōu)秀科技人才。
(6)完善科學有效的導師管理激勵制度
建立和完善引導、評價、競爭及基本保障等四種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培訓進修,提升自身科學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不斷推進科學管理,積極推進現代管理手段在教學科研管理和評價中的應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管理的科學性。
3.教學內容與方式
(1)提升專業(yè)課教學質量
鼓勵承擔國家級研究項目的教師進入研究生教育一線,至少參于承擔1門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專業(yè)課授課,以便學生對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有全面地動態(tài)掌握。教學組按照每位老師研究方向的不同分配相應的授課內容,以科研促教學,從而保證講授內容的深度、廣度。
(2)開設研究型課程
鼓勵開設研究型課程,以項目訓練案例分析等教學方式帶動研究生課程整體水平的提高,引導研究生自主學習。鼓勵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研討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參與式教學。
(3)盡早實施教研結合
鼓勵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專業(yè)課程的同時,盡早參與到導師的課題中,更多地閱讀文獻,了解國內外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為后兩年的科學研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建立開放的學術交流體制
制訂全院研究生的定期學術交流制度和研究生與導師學術交流制度。
(5)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
積極與國外學校建立合作機制,拓展研究生聯合培養(yǎng)形式,加強與國外科研人員的學術合作研究,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水平研究生。
4.研究課題和專業(yè)技能訓練
(1)研究課題選擇
研究課題選擇以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為導向,依托國家、省部級等基礎研究性項目,注重對研究生的系統(tǒng)性科研能力培養(yǎng),讓研究生參與前瞻性、水平高的科學研究,力爭取得原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的科研成果。
(2)提高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
加強研究生閱讀相關國內外文獻,重點是國外文獻,搜集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全面、深入、系統(tǒng)地了解某一專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從而提高學生的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赏ㄟ^安排研究生在一年級結束之前完成一篇相關課題的綜述寫作進行鍛煉。
(3)深化對外學術交流
鼓勵多學科交叉培養(yǎng),支持研究生更多參與學術交流、訪學研究和國際合作等,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等留學項目,增加具有國際學術交流經歷的研究生比例。
5.實驗室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
(1)加強聯合實驗室建設
由我院和實習基地共同建立聯合實驗室,重點開展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技術研發(fā)、產品開發(fā)、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達到中試的功效。
(2)加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
我院可依托交通鋪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是長安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加強資源共享、促進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組織工程技術研究與開發(f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培養(yǎng)和聚集高層次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組織科技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臺。
(3)加強研究生實習基地建設
深化拓展與行業(yè)企業(yè)合作,推進實踐基地建設,使學生在實驗室所學能與實踐相結合,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校企換位思考,思路、內容和方法通過交叉滲透融合,真正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提升學生的科研與職業(yè)能力。如我院已在青海省交通科學研究院,廣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西安公路研究院等地都設有研究生實習基地,幾年的實踐經驗表明效果明顯。
6.考核評價標準和方式
(1)健全中期考核制度
不斷提高研究生中期考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切實發(fā)揮其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篩選作用。嚴格實行中期考核和論文審核制度,建立學風監(jiān)管與懲戒機制。
(2)健全學位論文開題及評閱制度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必須專家委員會鑒定,由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至少2名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學位的講師組成。論文評閱時,必須由2位專家進行評閱,其中校內和校外專家各1名,同時應加大匿名評閱論文比例。
(3)健全論文答辯和學位授予制度
申請答辯的碩士生,至少須在核心期刊及以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發(fā)表1篇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論文答辯時應由專家委員會組成,由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一至三名副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組成,導師不能參加答辯專家委員會。
(4)加大研究生考核與淘汰力度
注重培養(yǎng)過程管理,完善研究生課程學習、論文開題、中期考核、畢業(yè)預答辯、畢業(yè)答辯等各環(huán)節(jié)的考核制度,提高淘汰比例。
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進入全面提高培養(yǎng)質量的新階段,然而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尤其針對學術學位研究生,應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育的重點目標,以滿足國家對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基于我校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實踐,針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從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與方式、研究課題和專業(yè)技能訓練、實驗室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考核評價標準和方式等方面對學術學位研究生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進行了全面探索,進一步促進具有學科特點的研究培養(yǎng)模式建設。
[1]吳金昌,等. 美國研究生教育對我國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啟示[J].石家莊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3),87-91.
[2]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研[2009]1號.
[3]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Z].教研[2013]1號.
[4]蒲麗麗.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現狀及對策的研究[J].現代交際,2012(5):249.
[5]鄭曌.研究生培養(yǎng)投入與產出機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8(2):144-146.
[6]呂向前,等.關于我國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哲學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4):49-53.
[7]趙世奎,等.研究生參與科研現狀及其對培養(yǎng)質量的影響——基于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的調查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4):49-53.
[8]張達敏,等.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途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4):5-7.
Study on Comprehensive Reform for Academic Degre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k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ang’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heng Yanping, Chen Huaxin, Wang Zhenjun, Chen Yongnan, Geng Jiugua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Aiming to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 of application of postgraduates for academic degre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postgraduates of academic degree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in our university. And effective methods on training full-time postgraduate of academic degree from aspects of the setting of the cours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training of research subject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construction of the lab and practice base, criteria and mode for testing and assessing and so on are explored. And fi nally a training mode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is established.
Academic degre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Innovation ability
2016-07-22)
盛燕萍(1981-),女,副教授,博士。
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深化材料學科交叉,探索‘學科-專業(yè)’一體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NO.15BY24);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項目“材料工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NO.jgy16004);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項目“ESI背景下材料學科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NO.jgy1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