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耀
[摘 要]對高中歷史教學有效與否的判定,不僅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多少知識和方法,更要看其知識遷移能力有多大,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歷史教師可從學生學習觀念的更新、學習方法的探索與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三個方面進行探索。
[關(guān)鍵詞]高中歷史;有效教學;思考
有效教學要立足于課堂,又要延伸至課外。對學生而言,是否能夠端正態(tài)度,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掌握正確方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等,是長久影響其學習結(jié)果的重要原因。在素質(zhì)教育中,踏踏實實地學習、記憶歷史知識是必要的,但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一手抓史實基礎(chǔ),一手抓思維能力提升,讓學生在學習理念的更新中提升自己的學習層次,在學習方法的探索中開展個性化學習,在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中逐漸擺脫對教師的依賴。
一、更新學生學習觀念,促進學生能力提升
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與初中的有很大區(qū)別,隨著層次的不同,教師的教學從引領(lǐng)學生的平時思維到對考試的認知,都要予以重視,要讓學生形成符合高中階段學習的觀念。初中教材是縱向的通史編寫模式,而新課程高中歷史教材則采用了橫向中有縱向的模塊模式。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在開始教學前先對教材做一個整體介紹,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一個基礎(chǔ)認識。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的思維重點落到相應的模塊內(nèi)容上。教師教學時也要注意從教到引再到點,逐漸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提倡學生在高一、高二時多閱讀歷史課外書籍,以拓寬知識的廣度,為分析、評價史實作好鋪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教師的觀念是需要持續(xù)更新的。
比如上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Ⅰ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時,學生對此時的政治制度了解不多,他們的理解、分析、比較能力不太強,他們往往只對具體的史實比較感興趣,于是筆者采用角色扮演等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以掌握知識為主。而在后一個階段的制度教學中,筆者或銜接過渡,或提問比較,或引導分析某一具體制度的發(fā)展過程,一方面是強化記憶,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到上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就不同了,經(jīng)過近一個學期的鍛煉與能力培養(yǎng),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而且這一課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因此筆者布置學生課前分組搜集相關(guān)資料,上課時運用學生閱讀分析、教師點撥的方式,同時增加所設計問題的難度,鍛煉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課后還布置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以加深他們對兩極世界形成知識的了解。
二、引導學生探索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
學習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學生的學習從啟蒙階段的“齊步走”,逐漸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走向個性化,對此教師應在順其自然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情循序漸進,一邊作理論引導,一邊請學生分享學習經(jīng)驗、互相取長補短,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例如高三總復習階段,筆者會事先在網(wǎng)上搜集整理一些自己認為比較實用的學霸、狀元們的學習經(jīng)驗,在適當?shù)臅r機介紹給學生。如果學生感到從理論到實踐有一定難度,筆者便讓那些實施得比較好的學生,講解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主要說明自己是怎樣想、怎樣用、怎樣化解難題的。對一些個性比較突出的學生,筆者會用商量的語氣,從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給他們以一定的建議。
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逐漸擺脫對教師的依賴
不管是觀念更新抑或方法探索,最終都應使學生將知識與能力內(nèi)化為素養(yǎng),助力于他們的全面發(fā)展與終身發(fā)展。高中歷史學習的好習慣很多,如主動預習、閱讀史書、勤查資料、多思多想、動筆記錄、自覺復習、合作探究等,它們能讓學生逐漸擺脫對教師的依賴,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
筆者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時,比較喜歡采用聯(lián)想提示、作業(yè)設計、反復練習等方式,效果是很明顯的。例如在學習新課前,筆者會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最遲從必修Ⅰ的第5課開始,就要讓學生開始進行課前預習。最初是以知識抽查的方式進行監(jiān)督;漸漸地,當學生習慣于預習后,筆者再增加課前合作解決問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向同伴尋求幫助,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之后又改為讓學生課前分組搜集整理資料,上課伊始便進行展示……這樣使學生的自學習慣一步步形成,一點點提升,從量變到質(zhì)變。
經(jīng)常聽人調(diào)侃說,高中是自己人生智慧的頂峰,那時的自己“溯源上下五千年,延推陸海百千萬……現(xiàn)在是一個只會玩手機的廢人”。雖說這是一個玩笑,可是卻反映了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當高中歷史教師陪伴學生“溯源上下五千年”時,如何讓他們從茫然少知的少年,在三年間進化成獨自打天下的好漢,是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宏觀引導與精耕細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