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宏,張 燕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銀川750021)
中藥周期同步法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觀察*
馮亞宏,張 燕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銀川750021)
目的:觀察中藥周期同步法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80 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隨機分為A、B、C三組, A組(單一中藥1組即經前方組)、B組(單一中藥2組即經后方組)、C組(中藥1+2組即周期同步法組),每組各60例,實驗周期為3個月。觀察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癥狀和腫塊大小變化等綜合療效。結果:在治療3 個月經周期后,三組患者周期同步法組總有效率為96.7%,經前方組為 86.7%,經后方組為8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中藥周期同步法治療乳腺增生病療效顯著,證明中藥周期同步法是治療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應用。
乳腺增生病是婦女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率約占育齡婦女的40%,臨床主要表現為周期性乳房疼痛和乳房腫塊,以 25~45 歲多見,35~45 歲為高峰年齡,約占全部乳腺疾病的 70%以上。并有惡變的傾向,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1]。筆者采用中藥周期同步法治療乳腺增生病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門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符合乳腺增生病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共180 例;將180 例患者借助隨機數字表法,按1∶ 1∶ 1的比例隨機為A、B、C三組, A組(單一中藥1組即經前方組)、B組(單一中藥2組即經后方組)、C組(中藥1+2組即周期同步法組),每組各60例。A組年齡18~52歲,平均( 33. 5±5.3) 歲,病程6 個月~8年,平均( 1.5±1.6) 年。B組年齡19~54歲,平均( 34.1±5.6) 歲,病程8個月~9年,平均(1.6±1.5) 年。C組平均年齡(33.8± 5.4) 歲,病程5個月~9年,平均(1.5±1.4) 年。三組患者在年齡、病況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研究患者均順利完成隨訪調查,無脫失。
診斷標準:參照2002 年中華中醫(yī)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的乳腺增生病診斷參考標準[2]: 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脹痛、刺痛或隱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與月經、情緒變化有相關性,連續(xù)3 個月或間斷疼痛3 ~ 6 個月不緩解; ②乳房腫塊、觸痛,隨情緒及月經周期的變化而消長,腫塊邊界欠清,與周圍組織不粘連;③經B 超、紅外掃描或鉬鈀片等輔助檢查確診。
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上述標準; ②進入臨床試驗前1月已經停用其它治療 乳腺增生病中西藥物的患者;③自愿參與臨床觀察并簽定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①各種輔助檢查不除外乳腺其他疾病或惡性腫瘤者; ②目前正接受其他方法治療,不能保證配合完成全程治療者; ③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絕經期、嚴重月經周期紊亂或功能性子宮出血婦女; ④排除有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及精神病患者。
脫落、剔除標準:研究過程當中,受試者依從性差,不能按時按量用藥;用藥過程中發(fā)生較嚴重的不良事件、并發(fā)癥和特殊生理改變者;研究過程中無論何種原因自行退出者。
2 治療方法 觀察藥物: 消癖丸1(經前方)主要組成:柴胡6 g,郁金、赤芍各12 g,香附、三棱、莪術、海藻、昆布、浙貝母各10 g,絲瓜絡、王不留行、延索胡、當歸各15 g,生麥芽30 g等。消癖丸2(經后方)主要組成:柴胡6 g,郁金12 g,香附 、海藻 、昆布 、浙貝母、肉蓯蓉各10 g,夏枯草、當歸、熟地、枸杞子、菟絲子、山萸肉各15 g等。來源于寧夏中醫(yī)醫(yī)院制劑科。
試驗用藥清點:每次訪視結束,研究者需進行藥量清點,以用于臨床用藥依從性的判定。
研究藥物用量與用法:口服,6g/次,3次/d。
給藥方法:采用完全隨機設計方法將180例患者隨機分到3組: A組(單一中藥1組):全療程口服消癖丸1(經前方);B組(單一中藥2組):全療程口服消癖丸2(經后方);C組(中藥1+2組):經前10天及經期口服散消癖丸1,經后15d口服消癖丸2。
3 評分方法 治療前后按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外科分會乳腺專業(yè)委員會2002 年制定的分級評分法計算癥狀評分[4]。①乳房腫塊: 無腫塊計0 分,直徑< 1 cm 計1 分,直徑1 ~ 2 cm 計2 分,直徑> 2 cm 計3 分; ②乳房疼痛: 無疼痛計0 分,隱痛、無觸痛計1 分,隱痛明顯、有觸痛計2 分,疼痛及觸痛明顯計3 分,疼痛嚴重、不能觸碰并影響活動計4 分。采用積分減少率的計算公式( 尼莫地平法) : 積分減少率= [( 治療前積分- 治療后積分) /治療前積分]× 100 %。
4 療效標準 依照中華中醫(yī)學會乳腺病療效判定標準評定臨床效果[3]。痊愈: 乳房疼痛及乳房腫塊消失,治療后半年隨訪無復發(fā); 顯效: 乳房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乳房腫塊較初診縮小70%;有效: 乳房疼痛減輕,乳房包塊較初診縮小50%; 無效: 乳房疼痛、腫塊等癥狀改善不明顯或無改善。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 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P<0. 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周期同步法組總有效率為96.7%,經前方組為 86.7%,經后方組為83.3%。三 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說明周期同步法組在改善乳房疼痛及腫塊方面明顯優(yōu)于單一方組,提示周期同步法組是治療乳腺增生病的有效的方法。
乳腺增生病是一種非炎非瘤的增生性病變,與內分泌紊亂關系密切,其基本病理變化是乳腺的腺泡、導管及纖維結締組織的增生[4-5], 臨床表現主要是乳房疼痛、腫塊,約 2/3 的患者隨月經周期和情緒變化癥狀出現周期性的改變[6]。中醫(yī)屬于“乳癖”范疇?!动兛菩牡眉?,辨乳癖乳痰乳巖論》云:“有乳中結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發(fā)寒熱,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消長,此名乳癖。”西醫(yī)治療本病多采用激素或手術治療,因副作用較大而不易被患者接受。中醫(yī)認為肝腎兩經與乳房關系最密切,其次是沖任兩脈。肝郁氣滯、情志內傷在乳癖的發(fā)病過程中有重要影響;肝腎不足,沖任失調也是引起乳癖的重要原因,沖任的生理變化直接影響乳房與子宮的變化。乳房隨著沖任的生理變化在月經周期中表現為經前充盈和經后疏泄,經前之陰血充足,肝氣旺盛,沖任之氣血充盈,使乳腺小葉發(fā)生生理性增生,經后隨著經血外泄,肝氣得舒,沖任處于靜止狀態(tài),使乳腺小葉由增殖轉為復舊,而乳房在月經周期中的生理變化表現為經前充盈和經后疏泄[7-8]。本研究采用周期同步法治療乳腺增生病,根據月經前后乳腺組織生理病理不同變化和臨床表現,并順應婦女月經生理陰陽消長的變化規(guī)律,按月經周期進行分期同步治療,調整乳腺增殖復舊規(guī)律,收效顯著。經前期血海充盈,宜予疏導,故治療偏重疏肝理氣,化痰散結;經后血??仗?,宜予調補,故治療偏重疏肝補腎,調攝沖任。經前使用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理氣; 三棱、莪術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海藻、昆布、浙貝母健脾化痰;麥芽回乳消脹,行氣散結,能夠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對于緩解乳房脹痛,縮小乳房腫塊等標癥有明顯的療效;當歸、赤芍活血祛瘀, 其中赤芍能改善全身及乳房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結締組織增生,全方共奏疏肝理氣,化痰散結之功。經后期以補腎調沖任為主,其中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山萸肉補養(yǎng)肝腎,并能澀精;菟絲子調攝沖任,上養(yǎng)乳房,下盈胞宮,而且有調和諸經之功能,枸杞子、肉蓯蓉配合應用,有滋陰補腎,調攝沖任之功效。綜上所述,乳腺增生病的中藥周期同步治療,順應乳腺的生理病理變化,調整乳腺增殖復舊規(guī)律,運用中藥依月經周期而分期治療,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中藥一方通治。
[1] 黃 敏,金維捷,楊曉冬,等.中醫(yī)周期性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癥的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3,34(1):78.
[2] 段彥蒼,杜惠蘭, 靳亞慈. 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血清和乳腺VEGF、bFGF的變化[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3):277-279.
[3] 陳蜀晉 . 中藥綜合治療乳腺增生痰瘀互結證療效觀察[J]. 四川中醫(yī),2012,30(6) : 99-100.
[4] 李曉龍,冶尕西, 馮亞宏.回醫(yī)烙灸法聯合中藥治療乳腺增生病療效觀察[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6( 2) : 125-127.
[5] 沈 偉,辛玲歌.三香乳增消湯劑治療乳腺增生128例[J].陜西中醫(yī), 2012,33(7):781-782.
[6] 張素燚,李德輝,廖 銳,等.從情志方面探討乳腺增生病因病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24 (1):75-176.
[7] 黃 敏,金維捷,楊曉冬,等.中醫(yī)周期性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癥的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3,34(1) : 78.
[8] 肖 兵, 趙 靜. 消癖湯治療乳腺增生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4,35(11):1452-1453.
(收稿:2016-10-29)
*寧夏自治區(qū)銀川市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YCKJ-2015-2)
乳腺疾病/中醫(yī)藥療法 中藥周期同步法
R655.8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