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要:“主題圖”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的基本理念。數學教材主題圖富有兒童情趣和豐富的現實意義,有利于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好主題圖,充分發(fā)揮主題圖在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觀察;提取;整合;運用
G623.5
新教材中運用主題圖可謂一大創(chuàng)新,教師若能好好利用主題圖,我們的課堂將會煥發(fā)出新的光彩。比如沒有把主題圖與教學內容真正聯(lián)系起來,學生僅僅是在開頭幾分鐘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剩余的三十多分鐘還是脫離主題圖學習單純的數學知識。無法體現“主題圖”呈現、解釋、溝通知識的價值。也就是說主題圖雖然富有兒童情趣和豐富的現實意義,有利于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但其豐富的內涵有時會使教師難以理解和把握。
一、低段數學教材主題圖的特點
1.符合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
學生的思想在不斷地進步也發(fā)展過程中,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思維水平,導致他們所好奇的制點與現象也不同。我們不難發(fā)現,在低段一至二年級的“主題圖”里,大多是一些低段小朋友最喜歡的一些游戲場面、生活場面和一些動物小朋友們的場面。這些場面更容易引起這個思維層面的小朋友們的興趣,如一年級上冊前后的“主題圖”里,呈現的就是動物們在開森林運動會。又如在一年級下冊的提數學問題這節(jié)課的“主題圖”則是一個個小朋友最喜歡的游戲場面。還有二年級上冊中的《回家的路上》呈現的是動物們回家的情景。見下圖:
這些場景都是一、二年級學生最喜歡的內容,只要教師根據“主題圖”加以恰當的引導,小朋友一定能在濃濃的興趣中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編者是以年齡為主線,把“主題圖”串聯(lián)融入小學各年齡段里,讓“主題圖”充分發(fā)揮它的功能。
2.“主題圖”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
教育家奧蘇貝爾曾說過:“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教材以主題圖的方式設計了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富有兒童情趣的主題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學生學習的背景材料越貼近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就越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產生學習的欲望和熱情。學生學習的背景材料,從內容上要求與學生生活經驗貼近,與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緊密。
具體包括以下幾類:
① 熟悉的事情,自己經歷過的事情,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等。
② 有趣、生動、形象的故事。
③ 學生較關注的事件。如有關世博會的信息,學校開展的一些活動等。
④能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材料。這些情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郊游、運動會、童話、游園等等,這些主題情境圖,在學生面前展開了一幅絢爛多彩的生活畫卷,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距離。
二、巧用主題圖,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
1.智提主題圖,切忌生搬硬套
在對主題圖的使用中,我們應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依據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圖”為藍本進行合理構思,準確地把握主題圖中隱含的數學問題,注意加工、開發(fā)。為主題圖配上適當的韻律,使其以最佳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2. 智替主題圖,實施動態(tài)結合
在一年級上冊教材《有幾輛車》中,教材安排笑笑與淘氣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停車場有幾輛車,其目的是將一個十分形象的事例作為載體,通過這個載體讓學生體會到兩個數交換位置其和不變。
3. 智換主題圖,倡導教材整合
讓學生從數的方面進行比較,這就是一個教學難點,一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用算式解決問題本就比較抽象了,再讓他們根據情境圖提出問題更是難上加難。何況根據情景圖提問題,首先還要數清楚圖中人物的個數。雖然《教師用書》寫道:“……這些問題的提出應是學生自己發(fā)現的,而不是老師發(fā)出指令讓學生進行解答……”但根據實際教學,依照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他們還不會提出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的問題。因為在此前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對于減法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解決吃了多少還剩下幾個,或者飛走了還留著幾個此類與生活經驗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層面之中。為降低學生在觀察上的難度,也為了能更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比較多少”的教學之中。在第一課時的教學時,我們沒有使用教材的主題圖進行教學,實踐證明我們的做法是可取的。
三、憑借主題圖,培養(yǎng)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我們要指導學生從這些資源中選擇一定的信息,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
我們是這樣處理的:讓學生在家里先看“主題圖”,編一個故事,再讓學生從現實的問題情景中提出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在家里先說給父母聽,然后在課堂上4人一個小組,互相說一說,給學生一個交流的機會,最后出示小朋友們喜歡的機靈狗,問小朋友“你是怎樣計算的?”學生通過擺學具、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計算方法,讓學生擁有自主發(fā)現的經驗,接著機靈狗又說:“把你的算法在4人小組內交流,說給大家聽。”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讓學生了解計算方法有多種,教師尊重學生發(fā)現的方法和自己的選擇,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學習興趣非常濃厚,情感、態(tài)度得到發(fā)揮。新教材編排上緊緊聯(lián)系學生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你身邊。
參考文獻:
[1]斯苗兒著,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
[2]鄭俊選著,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孫曉天、胡光娣主編,小學數學新課程案例與評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柏凌,也談對主題圖的認識與運用,小學數學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5]高立娟,數學主題圖使用的誤區(qū)及對策,小學數學教育遼寧教育雜志社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