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真(華中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小學,福建廈門361026)
平等智慧的課堂實踐體驗之文化
蘇曉真
(華中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小學,福建廈門361026)
在教學瓶頸的時候,在教學課改大潮前的迷茫,有幸接觸了“學習共同體”,見識了傾聽、記錄、敢于說我不會、熱情分享、平等又充滿智慧的課堂文化,見識了“螞蟻之眼”的課堂觀察員,感受到“學習共同體的”魅力。有觸動立馬實踐,雖然實踐尚短,但卻從中已經(jīng)體會到孩子們在學習中的改變:課堂自信了,作業(yè)自覺了,協(xié)同互助了,樂于分享了!學習共同體是一場系統(tǒng)的學校文化變革,更希望實現(xiàn)老師的不教之教,讓每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實現(xiàn)真正的學習!
傾聽;平等;分享;智慧
十七年的教學生涯,似乎到了一個教學的瓶頸,常常在質(zhì)疑自己:在課改的大潮面前,什么樣的課堂才適合現(xiàn)如今的學生,什么樣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達到真正的學習!筆者參加了在福州教育學院第四附屬小學(以下簡稱四附?。┡e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習共同體”高峰論壇活動。在這次研討中,筆者深感學習共同體改革的必要性。
臺灣新北市秀山小學校長林文生示范教學《圓柱體體積》一開課就讓我聽到了不同之處:回顧三句話,這三句話是1.傾聽、記錄;2.敢于說我不會;3.熱情分享。這個老師好奇怪,上課之前不回顧知識,而是強調(diào)這三點,尤其第二點:敢于說我不會!然后文生校長讓孩子自己讀題、找出多余條件、在學習共同體中分享,讓我最為感動的是一個叫文佳的女孩,被文生校長在課堂上提問了三次,由開始沒有說,第二次簡短說,到臨下課前的那次,能熱情準確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第一次微妙感受文生校長開課之前那三句話的魅力!
臺灣首府大學歐用生教授的《學習的革命——臺灣實踐的反思》專題講座,他用了一個《三藏取經(jīng)》的例子,讓我明白了學習共同體的內(nèi)涵:它沒有領導者的,是人人平等的,強調(diào)學習樂趣,不需獎懲,重視互學而不是互教,強調(diào)的是真正的學習,核心是協(xié)同學習!原來它與小組合作有不同之處,它不需要組長,是孩子之間的互相學習,是歡樂的學習!但同時,我也在問自己:這樣的課堂老師就不用教了嗎?歐老師同樣幫我解了惑:靜靜地傾聽,努力地思考或大膽發(fā)問,充分表達或主動分享是“學習共同體”的三個主要特征。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設計要有深度引導思考的問題,有深度聯(lián)系的橋梁平臺,有深度體驗的實踐過程,才能達到真正意義的協(xié)同學習。“學習共同體”教師要用耳、眼、心全身心去傾聽,聽出學生的困惑,聽出學生內(nèi)心的需求,聽出組內(nèi)學生、組間群體的差異等等,保障每一位學生的安心學習、熱衷學習。學習共同體不僅關(guān)注教學的效果(成果、結(jié)果),更關(guān)注學生解決問題、獲得認知的學習過程,關(guān)注學生的協(xié)同學習。教學就像放風箏,教師在課堂上得抓住主軸,收放自如,而不能是放天燈,有去無回。也就是說,我們之前采用的小組討論并不表示學習就成立了,要貫徹協(xié)同學習的精神,要敢于承認自己不會,這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老師也得承認自己不會,自己不懂誒,所以在學習共同體中要重視互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尊重每一個孩子,側(cè)耳傾聽每一個回答,蹲下來和孩子一起學習。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附小的吳志誠老師的《猴王出世》的課堂,吳老師的的課堂把精彩留給了學生,把自己的光芒藏了起來,呈現(xiàn)了另外一番精彩的課堂。他以一個問題“為什么石猴能成王?他有什么特別之處?”“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邊傾聽,一邊記錄補充,一邊入耳,一邊入心,這才是真正的收獲”……在“學習共同體”的課堂里,我們看到吳老師放下了身段,蹲下了身子,尊重每一個孩子,是學生的引導?!拔襾硌a充”“你認為這個問題怎么樣?”“這是我們組的發(fā)現(xiàn),請大家補充”……“學習共同體”課堂中的四附小孩子善于傾聽,樂于分享,尊重同伴,協(xié)同學習。
“嗯,嗯”“抓住一點你可以反駁,你也可以贊同,但一定是基于別人的發(fā)言來補充”“我認為石猴很勇敢,可以從文中第一段中……看出”“我覺得石猴很善良,因為文中……”吳老師與自己的學生在安定、安靜、安心的課堂環(huán)境與氛圍中探究石猴之所以能成王的特別之處。
年輕而又智慧的陳靜靜博士基于自己10年的課堂共同體研究心路歷程的發(fā)言深深打動并感動了我?!肮餐w你也可以做,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有謙遜之心”,“老師要放下身段,蹲下來,矮下去,要走進孩子。老師要不斷的反思自己,否定自己,雖然反思是痛苦的,但是反思是有力量的?!?/p>
另外一個課堂文化是觀察員,每一個學習共同體小組都有一個觀察員參與,以螞蟻之眼探究細微之處,細膩捕捉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日本學習共同體的集大成者佐藤學教授曾說,研究教育需要用好“三只眼”:一是飛鳥之眼,二是蜻蜓之眼,三是螞蟻之眼。飛鳥之眼關(guān)注的宏觀層面,能夠高瞻遠矚,有時卻浮光掠影,無法深入;蜻蜓之眼關(guān)注的是中層層面,多個角度觀察課堂,中心下移卻可能蜻蜓點水,水過無痕;螞蟻之眼關(guān)注的是微觀層面,所見有限卻精確細致。而我們在學習共同體的課堂中,課堂觀察員要進行評課時,就應該帶著“螞蟻之眼”來觀察學生的學習。
在學習共同體中三個課堂原則之一是互相傾聽。這是互相學習的基礎。學生展示自己、鍛煉自己的大眾化平臺就是課堂。在課堂中,一次發(fā)言就是一次增強自信的契機。在以往的教學中,當我拋出一個問題時,很多很多只小手舉起,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接踵而至,一些小手漸漸放下,放下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會,而是恰恰是因為都會,可是擔心老師不讓自己回答問題,所以不想舉手了。分析這些小手放下的背后,其實本質(zhì)就是孩子的傾聽能力不夠,不愿聽別人說,只想一門心思表達自己的觀點。
因此,在學習共同體的教室,我們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讓每個學生都能安心發(fā)言的教室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意見十分敏感地傾聽,建立起相互傾聽的關(guān)系來,否則,無法順利開展“學習共同體”的改革。
帶著學習回來的感悟,我在原先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座位調(diào)整成U字形,然后每堂課前都提醒孩子要做到林文生校長的三條:傾聽,記錄,敢于說我不會,熱情分享,之后我又加了一條:學會耐心等待同學的回答,在別人回答沒結(jié)束之前不舉手,不打斷!開始幾節(jié)課,優(yōu)等生有些不習慣,一個禮拜下來,孩子們會傾聽,會等待,同時,那些暫時落后的孩子能在等待中說出之前會被打斷的回答了。我也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孩子在靜思后,他們的答案原來也是如此的精彩!這個星期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在課上自信多了,舉手也多了,竟然之前不寫作業(yè)的,自覺拿作業(yè)交給我了,欣慰之外更多的是欣喜——學習共同體帶來的魅力之一!
魅力之二:協(xié)同學習,熱情分享。今天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這課文時,讓他們自覺找理由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年輕人?在共同體探究學習之后,有一個小組四個人齊刷刷站起來,而且四個人一起讀了“他告訴我,他學畫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寺廟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記了吃飯,忘記了回家。”,然后第一個同學說:我從“每個”“都”看到他很努力,很堅持,從“一整天”看出他看的時間長,很有耐心,另外一個同學補充說:“常常”一次看出他很有恒心,兩個忘了說明他很忘我,還有一個同學補充說:一個“才”字說明他雖然學畫畫的時間不長,但由于他的耐心,他的恒心,讓他的技術(shù)比別人都好!小組學習呈現(xiàn)出這樣的效果讓我再次欣喜,這個小組說完,又有一個小組四人站起來:說他們找到了一個表現(xiàn)年輕人技術(shù)高超的句子,然后一樣的,從句子中關(guān)鍵的詞語拎出來分析得頭頭是道:工筆細描,揮筆速寫,寫出了年輕人畫風多樣,不死板,一絲不茍、細致寫出了年輕人的認真,嚴謹;仿佛魚游到了紙上,寫出了畫出了栩栩如生的魚,技術(shù)高超;還能說到從靜態(tài)、動態(tài)兩種形式畫魚……
實踐學習共同體的這一個星期來,學生由不習慣,到慢慢能在課堂上側(cè)耳傾聽,小聲交流,敢說我不會,在安靜、安定的環(huán)境中安靜的思考,迸發(fā)出很多智慧的火花,也讓很多之前慢慢爬行的“蝸?!痹谕瑢W、老師的等待中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有了精彩的回答,有了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當然,不論教室的傾聽方式和講話方式要怎樣改進,也不可能馬上在學生中形成互相傾聽的融洽關(guān)系。期待學生發(fā)生改變不能過于心急,只能靜待花開。
“學習共同體”的核心理念與當前課程改革目標基本是一致的。在吸收“學習共同體”先進理念的同時,如何真正落實我們已進行了十多年的課程改革理念與目標,值得我們?nèi)シ此?。學習共同體是一場系統(tǒng)的學校文化變革,實現(xiàn)教師的不教之教,讓每個學生做最好的自己,實現(xiàn)真正的學習!
[1]〔日〕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6:47-74.
[2]〔日〕佐藤學.教師的挑戰(zhàn)[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3]吳非.不跪著教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徐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