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利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是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根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教學應依據(jù)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提供高效語文課堂教學形式,關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鼓勵教師的引導、放手與扶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精神是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提高 農村小學 語文課堂教學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052-01
語文學科是一門富于學生想象和智慧的課程,而語文知識則是學生進行一切想象、創(chuàng)造活動的前提。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在農村俯拾皆是,課堂教學是“一本書、一言堂、一問一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問,學生答,老師講,學生聽。機械重復抄抄寫寫,為應付考試而做的大量練習,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使課堂缺乏活力,教學效果欠佳。因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是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
愛因斯坦說得好:“對一切來說,只有喜愛才是最好的教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高效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營造和諧民主、主動閱讀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進入學習狀態(tài),達到最佳效果。所以說情感和興趣是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要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語文活動,教師必須將學生看成可以平等對話的生命體。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喚起學生情感,激發(fā)其學習欲。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是很正常的,教師應巧妙引導學生認識錯誤,糾正錯誤,保護其自尊心:如在課堂上學生讀書缺乏情感,出現(xiàn)錯別字是常有的事,教師一味的責全求備只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既給學生讀好的勇氣,又客觀地指出學生應努力的方向。以情喚情,能將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要求,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更加積極主動,能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
二、提供高效語文課堂教學形式,關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
學生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實驗。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要做到七個“讓”:即課文讓學生自讀,字詞讓學生自記,段意讓學生自寫,問題讓學生自解,方法讓學生自找,重點讓學生自悟,難點讓學生自破,真正讓學生參與每節(jié)課的全過程。
關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其最佳手段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中的反饋與評價。學是核心,導是關鍵,評是學生求知的催化劑。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提問的梳理精當,而且體現(xiàn)在處理反饋信息的應變能力上。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反饋的重要途徑,它的作用并不僅限于讓學生了解自己與目標要求的距離,還應通過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堅定學習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因此,反饋和評價,不僅是學生認知過程的需要,更是開放式教學和融洽師生情感的需要。
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教學生學會提問和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也是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心臟。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也是探求真理、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起點。有了問題才能引起思維,才能進行探索?!耙惶煤谜n往往起源于一個好問題,一個優(yōu)秀學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一個會提問的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于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課堂提問現(xiàn)狀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是可以消除的,只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鉆研教材和教學大綱,使師生間互動協(xié)作,達到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加強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lián)系,突出新課程的特點。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三、鼓勵教師的引導、放手與扶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精神
學習者不會思考,不掌握學習的方法,單靠死記硬背來獲得知識,必然失去求知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把課堂搞亂,影響課堂紀律。我認為只要學生圍繞“學”而亂就不要怕,教師導之有法,這種由激烈的討論辯駁引發(fā)的“亂”只會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因為他們無暇開小差。二是要給學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動時間,切忌走形式,武斷地打斷學生思維,挫傷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只有在每個學生充分思考的基礎上,討論和爭辯才會有最佳的效果。三是盡量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能讓學生說的,老師不說;能讓學生想的,教師決不禁錮學生思維;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老師絕不越俎代庖。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既是改革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必由之路,也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更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的一堂課不能只滿足合乎科學性、系統(tǒng)性,還必須看到學生是否有了獲得知識的動力,學生是否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進行思考和學習,是否處在積極的智力活動中。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優(yōu)化課堂練習,充分利用實驗電教手段,積極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為“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的素質及能力。
參考文獻:
[1]丁俊強.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J].文教資料,2010(28).
[2]向麗.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激活語文課堂[J].新課程(中學版),2009(6).
[3]傅先蓉.小學語文教學建模.廣西教育出版社[M],2003(5)
[4]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M],2001(7)
[5]高長梅.白昆榮.啟迪學生智慧的藝術.中國物資出版社[M]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