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摘要】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這是由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的,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非常深遠。我們語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挖掘;在口語交際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熏陶;在作文訓練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深化。
【關鍵詞】語文教學 滲 德育 實踐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216-0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重要的基礎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币虼?,我們語文老師應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他們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滲透呢?筆者進行了實踐與探索。
一、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挖掘
新課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闭Z文課文都是精心挑選的內容,很多都有著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我們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時,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師應在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本中品悟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學《天鵝的故事》時,對天鵝群在老天鵝的感召下的齊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破冰場面的一段描述,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感悟老天鵝自我犧牲、勇敢堅強這一美好形象。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在學生品讀不到位,感受沒到一定的高度時,還可以用老師的范讀去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加深感受,凈化心靈。
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間的討論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比如我在教學《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時,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挖掘課文。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后體會到高爾基愛自己的兒子,兒子也愛爸爸,表現(xiàn)了濃濃的親情。課文的品讀不僅在這層面,還有更深更為關鍵的教育,那就是通過進一步小組討論交流“‘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的意思,從而引導學生明白: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組內一個個學生談感受感想,思維就會被打開。大家暢所欲言,思想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學生感受人物形象,體會思想感情,有時需要一種更形象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分角色表演故事這種形式,把文章的情節(jié)、人物的形象,甚至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得一覽無余,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感情的共鳴。如我在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時,學生在認識到公儀休是位清正廉明的人后,引導學生把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表演出來。表演時,不光要把握準人物的語言,更要體會到人物說話時表情、動作、神態(tài),以及心里所想,都要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表現(xiàn)出來。在表演中,公儀休與管家形成鮮明的人物對比,學生更被公儀休的人物形象所折服,明白了做官就要做這樣以身作則、清正廉明的好官。這就是表演的魅力!
二、在口語交際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熏陶
口語交際課形式自由、舒暢,充滿著語言的交流與思想的碰撞。學生在酣暢淋漓地表達與傾訴中,思維的火花嘶嘶燃燒,思想的交流與碰撞甚是歡樂。這種形式交流,學生如魚兒遇到了水,此時,教師“蜻蜓點水”式的思想引導,如畫龍點睛一樣神奇有效。下面我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課《學會鼓勵》為例闡述。
《學會鼓勵》的內容有:張為民買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開包裝盒發(fā)現(xiàn)有幾個零件壞了,他想去退換卻沒有勇氣……這是一項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愛心、關心他人、鼓勵他人,使其產生信心和力量的練習。它不僅是一堂口語交際課,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契機。
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自己碰到此類情況,自己有沒有信心和力量去克服困難,讓學生感受到對方信心不足時,是多么需要鼓勵啊,激發(fā)學生鼓勵別人的愿望。然后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并交流怎樣鼓勵別人,思考鼓勵別人的技巧,特別是在首次鼓勵之后,對方仍信心不足時,如何趁熱打鐵,繼續(xù)鼓勵。接著,我創(chuàng)設學生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鼓勵者與被鼓勵者,進行鼓勵他人的練習。
最后,我布置學生課后去鼓勵他人,適時引導學生明白:在別人需要鼓勵的時候,你給予了別人幫助,同樣,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就會及時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因為,別人記著你的幫助。所以,你給予別人,其實也是在給予自己,這真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啊!
通過一節(jié)簡單的口語交際課,對學生進行了一次不簡單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在作文訓練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深化
作文訓練,是鍛煉學生把心里所想、所感用文字沉淀下來。因此,在作文訓練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4》為例闡述。
《習作4》訓練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事,并積極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真實的心聲。我提前兩周安排學生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等,了解社會新聞。學生的見識增長了,思想變寬了,變深了,變成熟了。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
上課時我首先指導學生讀懂例文,讓學生明白應關注身邊的事。接著,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前段時間看到的社會新聞,小組討論,然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最后,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關注與想法傾瀉在筆端。于是,一篇篇關注生活、關注身邊事的好作文出現(xiàn)了,如《讓垃圾入箱讓地面潔凈》、《關心別人就是關心自己》、《別再亂砍濫伐了,植樹造林,滋潤你我他》、《尊老愛幼,讓生活更美好》等。這一過程,使學生的思想教育進一步升華。
作文課后,我布置了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我安排第一組學生去學校西邊的文化廣場擦洗運動器械,第二組學生去學校東到十字路口這段路打掃衛(wèi)生,第三組學生到菜市場發(fā)放講文明禮儀的宣傳單,第四組學生到敬老院為老人表演節(jié)目,第五組學生在校園里撿拾垃圾。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潛移默化地內化為自身的素質。這一系列訓練,是對學生思想教育的深化。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奔訌妼W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實踐,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文本本身所特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注重思想教育的滲透,運用教材中感人的事跡及其具有的高尚的思想情操熏陶感染學生,讓學生的心靈開出嬌艷之花!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制定.[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于永正.于永正語文教學精品錄[M].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11.
[3]帥曉梅.試論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株洲師專學報.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