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學鋒
閱讀教學是教師引領學生圍繞著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過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教學策略的選擇都必須要建立在對文本準確解讀的基礎上。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必須要對課文的內(nèi)容主旨、結構形式、語言特點進行深入的解讀揣摩,遴選出貼近學生認知實際的教學支點,為學生核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關注言語形式,開掘教學價值
我們常說文章要寫得有血有肉,其實就是說文章要有鮮活的內(nèi)容和獨到的語言形式。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也就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對于教學內(nèi)容而言,可以在初讀過程中整體感知、概括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探尋蘊藏其間的思想價值與內(nèi)涵;然后,教師可以從語言的言語形式入手,注重對文本關鍵性詞語的品味辨析,感知作者的遣詞造句的獨運匠心,為學生品析語言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緊扣文題進行提問:是誰要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為什么要將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隨后,教師通過對問題的梳理,感受整篇文本“介紹背景——河畔話別——奮力創(chuàng)作——彌留之際——最終結果”的結構和脈絡。而在聚焦“河畔話別”這一段落時,教師可以緊扣課文中的核心詞語,引導學生從“詠唱”“緊緊握住”“無論……都……”“深情”“回望”“疾馳”等詞語來逐步解讀,讓學生在不斷體驗中感受人物內(nèi)心依依不舍和無限眷戀之情,從而為學生借助語言走進文本內(nèi)核,搭建文本品析的整體框架奠定基礎。
在我們傳統(tǒng)教學習慣中,很多教師都是將文本解讀聚焦在文本的內(nèi)容上,導致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品析著力不多。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語言的教學,只有實現(xiàn)從關注內(nèi)容向關注形式的轉(zhuǎn)變,才能真正為學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務。
二、廣泛拓展聯(lián)系,延伸教學價值
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葉圣陶曾經(jīng)指出: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很多教師認為,課文作為例子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了研讀感知的平臺,展現(xiàn)了作者獨到的寫作技巧。因此,我們應該將教材文本中的例子以類型文本的方式加以審視,即從一篇文本的特點出發(fā),為學生探尋這一類型的文本特點提供支撐,為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效益廣泛拓展聯(lián)系奠定基礎。
以說明文的教學為例,蘇教版教材先后編排了《恐龍》《航天飛機》《神奇的克隆》《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馬俑》《麋鹿》《海洋——21世紀的希望》等說明性文章。在教學某一篇文本時,我們不能將解讀的眼光局限在這一篇說明文上,而要通過前后的縱向聯(lián)系與比較,探尋某一篇獨到的教學價值點,從而為整體感知這一類文本的特點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時,教師可以從之前教學過的典型說明文《恐龍》入手。在深入對比中意識到,三年級的《恐龍》旨在引領學生初步接觸說明文,并感性了解說明的語言特點和說明方法。而在這篇《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各種典型的說明方法學生早已熟悉,我們就不能將感知、了解說明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而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引領學生深入文本感受說明方法所形成的表達效果,并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實踐運用搭建平臺,從而廣泛拓展聯(lián)系,以期延伸其教學價值,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效益奠定基礎。
三、深入類比原文,豐富教學價值
教材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權威性載體,更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平臺。眾所周知,入選教材的課文要么已經(jīng)被編者進行了適當?shù)男薷模淳褪沁x自原著的一個章節(jié)或片段。這在無形之中,為閱讀教學提供了可貴的資源。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文本解讀之際,深入研讀、比較教材文本與原文之間的不同,明晰教材編者如此修改的用意。
如《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選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為了縮短學生與原著之間的認知差距,編者對原著進行了大量的刪減與改編。筆者在解讀文本時,認真對照閱讀了《西游記》的原文,發(fā)現(xiàn)編者主要從三個維度進行了修改:1.大量以環(huán)境描寫的文言古句被刪除;2.書中人物的大量對話;3.個別獨到經(jīng)典的用詞。編者有著自己的思考,但筆者以為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有些內(nèi)容完全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部分。描寫環(huán)境的文言古句,可以引領學生在適當朗讀中進行積累;吳承恩所運用的部分詞語更加精準妥帖,如描寫豬八戒饞樣時,編者將原文中的“拱倒”改成了“奪過”,原文中的用詞與豬八戒的形象更為接近,形象地再現(xiàn)了豬八戒急不可耐的模樣。
將這些被編者刪除或者修改的內(nèi)容,通過教師對原著的閱讀對比,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完全可以成為引領學生感知、積累與內(nèi)化的有效資源。因此,文本解讀需要我們從更廣闊的視野和最平和的心境出發(fā),才能為閱讀教學探尋更好的教學價值點奠定基礎。
總之,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引領學生圍繞著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過程。只有深入、準確的解讀定位,我們才能發(fā)掘課文中所蘊藏的教學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要在解讀過程中克服內(nèi)容意蘊的禁錮,突破教材文本的局限,延伸文本類型的限制,以更多維的視角關注文本、解讀文本,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益的不斷提升。
作者簡介: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