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護理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邱燕燕 陳少華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護理中應用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為甲、乙兩組,甲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乙組患者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乙組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甲組(P<0.05);風險事件、護理投訴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甲組(P<0.05)。結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減少護理風險事件、護理投訴率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
慢性乙型肝炎;PDCA循環(huán)護理;生活質量
慢性乙型肝炎又被稱之為乙肝,乙肝病毒進行檢查結果呈陽性[1]。以腹脹、惡心、肝功能持續(xù)異常等為主要表現(xiàn)。藥物治療是治療本疾病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患者缺乏慢性乙型肝炎認知,在治療期間未能遵醫(yī)囑用藥,降低治療效果。現(xiàn)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對其護理,取得顯著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所有患者滿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相關診斷標準[2]。其中男46例,女28例,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41.12±5.67)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1.85±0.30)年。依據(jù)入院時間,分為甲組37例和乙組37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甲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并發(fā)癥護理、飲食指導、心理護理等。乙組患者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具體流程如下:
1.2.1 計劃 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復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包括社會環(huán)境、護理人員、患者自身因素。社會因素,指的是患者受到社會歧視,增加了其心理負擔,不利于病情恢復。護理人員指的是在護理期間未個性化、全面評估患者情況,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護理。患者自身因素指的是患者存在心理誤區(qū),病癥相關知識缺乏。
1.2.2 實施 成立PDCA循環(huán)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組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實施健康宣教,以掌握患者實際病情情況,并幫助患者走出誤區(qū)。在此期間,加強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成功治療案例如臨床治療痊愈或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身體恢復良好等,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緩解內心存在的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護士長定期召開研討會,促進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技能提升,加強考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傾訴,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患者問題,構建融洽的護患關系。制定健康宣傳手冊,以保證患者獲得社會的支持,防止社會人員歧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體的護理實施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合理用藥。護理人員囑咐患者要嚴格遵守醫(yī)囑要求,無論是用藥時間、用藥療程、用藥方式及用藥劑量等,不得擅自停藥或者增減藥量等,以免影響影響患者的預后質量。其次,合理飲食。護理人員要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及日常飲食習慣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囑咐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同時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等,保證患者營養(yǎng)攝取均衡、身體健康;同時囑咐患者禁止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得吸煙、酗酒等。第三,休息指導。護理人員囑咐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質量充足,同時出院三個月內禁止做任何工作活動,觀察患者身體恢復情況,處于三個月后可以在患者身體承受范圍內行簡單工作活動。第四,制定出院后隨訪計劃同時設定隨訪內容,以此保證患者預后質量。
1.2.3 檢查 嚴格控制和管理實施過程中的具體狀況。定期評估患者實際病情,以掌握護理實施效果。召開研討會,解決護理期間存在的重要問題,護理人員相互討論,解答問題,總結護理經(jīng)驗,對護理實施效果進行客觀評價。
1.2.4 處理 客觀處理檢查結果。如果存在問題,要仔細對問題發(fā)生原因進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總結護理期間最佳的護理方法,以用于下一階段循環(huán)護理工作中,促進護理質量提升。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護理風險事件(如:患者住院期間跌倒損傷、發(fā)生用藥不良反應、醫(yī)療設備利器損傷患者、院內感染等)、護理投訴及護患糾紛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采用慢性肝病調查問卷,評價患者生存質量,包括乏力、情感功能、全身癥狀、腹部癥狀、活動、焦慮六個維度,各項維度分值為1~7分,滿分42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正態(tài)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對比分析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各項維度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乙組患者各項維度評分及生活質量總評分明顯高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護理投訴、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對比分析
甲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14例(37.8%),護理投訴7例(18.9%),護患糾紛5例(13.5%);乙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3例(8.1%),護理投訴1例(2.7%),無發(fā)生護患糾紛事件,乙組護理風險事件、護理投訴、護患糾紛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甲組,經(jīng)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乙型肝炎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引發(fā)該病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傳染方式包括性接觸傳播、破損皮膚黏膜、血液制品及母嬰[3]。正常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受到環(huán)境因素、宿主因素及病毒因素的影響,造成其臨床類型存在一定差異[4]。在藥物治療期間,要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積極疏導患者內心存在的不良情緒,以促進治療效果提升。由此可見,藥物治療過程中,加強護理對于提高患者預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往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護理,主要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內心情緒變化狀況,緩解內心存在的不良情緒。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將與慢性乙型肝炎相關知識向患者介紹,并講解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及用藥劑量。然而,在常規(guī)護理中,受到患者自身因素及護理人員未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對患者護理,增加了護患糾紛發(fā)生率、護理投訴率、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甲組患者護患糾紛發(fā)生率、護理投訴率及護理風險事件明顯較高。在常規(guī)護理過程中,未對護理人員行為進行規(guī)范,從而增加了護患糾紛、護理投訴及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對比分析(,分)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對比分析(,分)
注:與甲組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乏力 情感功能 全身癥狀 腹部癥狀 活動 焦慮 總評分甲組 護理前 3.3±0.7 3.0±0.9 3.0±0.8 3.0±0.8 3.1±0.8 3.0±0.9 17.4±3.1護理后 4.3±1.1 4.0±1.0 4.1±1.2 3.9±1.0 3.9±1.0 4.0±1.0 29.2±2.0乙組 護理前 3.3±0.8 2.8±1.1 2.8±0.7 3.0±0.9 3.0±0.7 2.7±1.7 16.6±1.8護理后 7.1±1.2* 7.0±1.1* 6.7±1.2* 6.8±1.1* 6.6±1.1* 6.8±1.1* 40.0±1.3*
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由戴明提出,作為科學化、標準化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四個階段,分別為計劃、實施、檢查、處理[5]。在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時,要嚴格按照流程開展護理工作。先完成質量計劃制定,其次開展護理工作,在護理期間,要定期召開會議,提高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意識,定期對其護理行為進行考核。同時,通過召開會議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以利于下一階段護理工作有效開展[6-8]。
本研究在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時,先對患者病情實際情況進行評估,以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加強與患者溝通,糾正其不良心理、生理狀況;在實施階段,客觀評價護理人員護理行為,發(fā)現(xiàn)護理期間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護理工作,以構建系統(tǒng)化、完整的護理系統(tǒng),最后,確定在檢查階段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有效解決方案,以促進患者生存質量提升。研究結果顯示,乙組生存質量各項維度評分明顯高于甲組,表明這種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可提高生存質量,減少護理投訴率、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
[1] 王菁慧. 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護理中應用[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5):153-155.
[2] 孔李遠. PDCA循環(huán)式護理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7):183-184.
[3] 楊彩霞. 重型肝炎的臨床觀察與健康教育[J]. 當代醫(yī)學,2012,18(20):139-140.
[4] 李榮艷. PDCA循環(huán)式護理在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質量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0):241-242.
[5] 錢明. 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8):49-50.
[6] 李艷.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用PDCA循環(huán)式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5):152-153.
[7] 邱萍. 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癥的療效影響[J]. 吉林醫(yī)學,2011,32(1):157-158.
[8] 陳桂鳳,李靜娣,莫艷芬,等. 應用PDCA實施家庭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依從性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9,15(11):1005-1007.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PDCA Circulatory Nursing Model in Nursing of Chronic Hepatitis B
QIU Yanyan CHEN Shaohua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net, Quanzhou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PDCA circulation nursing model in nursing car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74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B were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PDCA cycle nursing model. Results The life quality score of group B was signif 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0.05).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nursing complaints and nurse - patient disput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0.05). Conclusion PDCA cycl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nursing complaint rate and nurse - patient disputes.
chronic hepatitis B; PDCA cycle care; quality of life
R473
A
1674-9316(2017)07-017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7.106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yī)院感染科,福建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