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摘 要】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科目。其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效果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育 提升 學生 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要求推行素質教育以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了當今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愈發(fā)的加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今天的學生身上。為了保持教育教學的先進性,保證課堂的效率,革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下面筆者便借此篇文章,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談一下關于革新思想品德教育方式的幾點做法。
一、有效的說服教育
說服教育又叫說理教育法,是通過語言說理,使學生明曉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認識的教學方法。關于說服教育法的主要方式,一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說服,二是運用事實進行說理教育。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們通常都是采取這兩種方式,但是教學結果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大多在于采取的方式不當。筆者認為,采取說服教育應當遵循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沒有明確的目的,說教就會變的蒼白而且沒有針對性,造成效率低下。其次是說服教育的內容要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即所謂“以理服人”,風趣的語言和引經據(jù)典的內容會更容易令人接受,而且教學效果也更好。最后,要注意時機。說服教育的成效與所用的時間往往不成正比,所以說服教育并不是時間越長就越有效果,切實的內容相比于時間的長短更重要。
二、加強自身修養(yǎng),為人師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老師,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和言行舉止是教育學生的基礎,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育不應該只是單純在課堂上講授,而更應該以身作則,在實踐中體現(xiàn),在實踐中身體力行的去教育學生。比如說教育學生不要隨手丟垃圾時,自己也應該做到如此,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就發(fā)現(xiàn)有一些同事,習慣隨手將煙頭丟在地上,身為人師尚且如此,那么教育還有何威信可言?學生們會認為老師講授的內容只是一種形式,沒有必要去遵守,這會對學生產生極壞的影響,特別是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影響尤為嚴重。作為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榜樣,所以教師團隊要加強個人修養(yǎng),努力踐行自身的榜樣作用。
三、陶冶品德
品德陶冶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方式。陶冶法有自己的特點,既不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道德知識,也不對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而是于教育與情境之中,通過按教育要求預先設置的情境來熏陶學生。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入一些適合課堂教育的事例或者影視資料,比如說感動中國人物,或者是一些見義勇為的事例。這些都可以起到陶冶品德的作用,雖然不會在短時間內對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產生影響,但是對學生會有潛移默化的效果,能給學生的品德發(fā)展以深遠影響,為品德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提升打下基礎。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背鲎浴秾W記》,其一語道破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只有親近自己的老師,才能更好的向老師學習,更好的掌握老師所教授的知識。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老師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師生之間處于一個不平等的關系,這種關系往往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今天,這種師生關系依然存在。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學習知識,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亟待解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對于老師都有一種畏懼情緒,甚至遇到問題也不敢向老師請教,這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和課堂教學效率。為了解決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我們要主動與學生交流,多了解一些學生的興趣愛好,多建立一些共同話題,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認為老師并非是不茍言笑的,老師也喜歡看電影,也喜歡聽音樂,對于老師的畏懼感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建立起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后,老師也可以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對于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都非常有幫助。
思想品德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教學方式至關重要。當今的教學方式,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和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尚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團隊的共同努力。上述的幾個方面,是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所歸納總結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希望可以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盡一份綿薄之力,同時也希望可以為各位同行的教學工作提供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