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
摘 要:借助語料庫分析軟件,從900卷《全唐詩》中系統(tǒng)搜集含“情”字的詩句,重點對比分析了“情”字指代“愛情”“友情”“別離之情”及“思鄉(xiāng)之情”時的隱喻模式。研究發(fā)現(xiàn),四種情感隱喻的相同點在于共享特定的源域,不同點在于獨特源域的存在以及源域類型數(shù)量的不等,此異同可追溯至四種情感在認知文化層面的相通與相異。
關(guān)鍵詞:概念隱喻 “情” 多重情感 隱喻模式
一、引言
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存在于人們?nèi)粘I畹姆椒矫婷?,思維從本質(zhì)而言是隱喻的(Lakoff&Johnson,1980:3)。隱喻是概念系統(tǒng)中的一種跨域映射現(xiàn)象(Lakoff,1993:203);始源域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特征和知識被投射到目標域上(Lakoff&Turner,1989:63-64)?!扒椤弊忠蚱鋸碗s多變的含義,成為古今文人墨客佳作里的高頻字眼,但“情”無色無味,無形無像。因此對“情”的表達往往需要運用隱喻的手法,將事物特征投射到“情”這一難以捉摸的抽象概念上,使其更加具體化、明晰化。
現(xiàn)今有關(guān)情感隱喻的研究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對特定情感隱喻的研究(K?vecses,1986;高秀平,2010);第二,對特定情感隱喻的跨語言橫向?qū)Ρ妊芯浚ˋksan&Kanter,2008);第三,對特定情感隱喻的歷時縱向?qū)Ρ妊芯浚―ing&Noel,2014)。然而,不同情感隱喻之間的對比研究相對少見,同一字詞所指代的多種情感的隱喻對比研究更不多見。基于此,本文以概念隱喻為理論框架,運用語料庫分析軟件從900卷《全唐詩》中系統(tǒng)選取含“情”字的詩句作為語料,以期回答下列問題:“情”字指代“愛情”“友情”“別離之情”和“思鄉(xiāng)之情”這四種情感時的隱喻模式有何異同?這些異同體現(xiàn)了古人對上述四種情感的何種認識?
二、研究設(shè)計與語料整理
本研究語料均來自《全唐詩》中的詩篇,《全唐詩》共計900卷,收錄詩篇超過四萬余首。筆者從互聯(lián)網(wǎng)下載《全唐詩》電子版,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其中部分詩篇與紙質(zhì)版《全唐詩》(1999)進行比對,以確保語料的真實完整。同時,筆者運用“TXT切割合并器”對文本按實際卷數(shù)進行切割,生成含900份TXT文件的自建語料庫,該語料庫的庫容(含標點)為3955880字。
隨后,筆者使用許家金教授等研發(fā)的語料庫分析軟件BFSU PowerConc 1.0(許家金、賈云龍,2013)進行語料篩選。筆者選用PowerConc中的“Concordance”選項對關(guān)鍵字“情”進行檢索,這樣能將“情”所處的上下文一并檢索出來,將“情”字放置于特定語境中,以便更好地識別有可能存在的隱喻表達??紤]到唐詩多以五言或七言為主,因此筆者將與“情”字前后共現(xiàn)的字數(shù)設(shè)置為7。初步檢索發(fā)現(xiàn),含“情”字的詩句共有4378條,筆者選用PowerConc中的隨機抽樣選項,得到400條含“情”字的詩句。借鑒Chateris-Black(2004)隱喻批評分析法,逐條識讀隨機抽樣語料,最終獲得101條含隱喻表達的語料。隨后,通過參考《全唐詩鑒賞辭典》(賀新輝,1997)以及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士的意見,發(fā)現(xiàn)101條含隱喻表達的詩句中,“情”字主要指代“愛情”“友情”“別離之情”和“思鄉(xiāng)之情”等情感(見表1)。
三、“情”字的四重情感隱喻分析
由表1可知,語料中“情”字指代頻率較高的情感依次為“愛情”“友情”“別離之情”和“思鄉(xiāng)之情”。下文結(jié)合具體詩句重點分析“情”字在代指這四種情感時所體現(xiàn)的隱喻模式。
(一)愛情隱喻
愛情是人類探討的永恒話題,也是詩歌中經(jīng)久不衰的主題。語料中“情”指代“愛情”的頻率最高,共有39首詩體現(xiàn)該情感,約占總語料的38.61%。此外,愛情的隱喻模式也最為豐富,共有8類不同的源域,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源域是“容器里的液體”(見表2)。
液體因其物理特性,握不住也抓不牢,但卻可以放置于容器之中。愛情似液體,雖無法緊握,卻可擱置心間,盛放液體的容器便是戀人的心,一個“含”字便可道出款款深情。例如:
(1)最恨卷簾時,含情獨不見。(楊巨源《雜曲歌辭·獨不見》)
(2)含情向華幄,流態(tài)入重闈。(張文恭《七夕》)
容器中液體量的積累會導致液體深度的增加。同理,情感投入的越多,愛就會變得愈加濃烈與深沉。例如:
(3)情深爭擲果,寵罷怨殘?zhí)?。(鄭鏦《玉階怨》)
(4)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李白《相和歌辭·相逢行二首》)
愛可以是“容器里的液體”,亦可以是“江海之水”,更能突出愛意之深厚。例如:
(5)云雨態(tài),蕙蘭心,此情江海深。(孫光憲《更漏子》)
愛也可以是可衡量的物體,基于隱喻“愛是可衡量的物體”,人們可以對抽象的愛情進行計量,以更直觀的角度展現(xiàn)“愛”的多少,“多”與“少”這組計量詞匯也就頻繁出現(xiàn)在人們對愛的描寫之中。例如:
(6)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關(guān)盼盼《燕子樓三首》)
(7)有時輕弄和郎歌,慢處聲遲情更多。(盧綸《宴席賦得姚美人拍箏歌》)
空間上的長度單位也可用來衡量愛情這一概念。例如:
(8)妾恨十年長獨守,君情萬里在漁陽。(崔液《代春閨》)
相對“多”“少”而言,長度單位更具精準性,“萬里”一詞用于修飾愛情時,更能凸顯情感之濃烈。
“歌聲”是語料中愛情隱喻獨有的源域,歌聲可婉轉(zhuǎn)悠揚亦可高亢嘹亮。同樣,愛情可平淡亦可熱烈。歌聲婉轉(zhuǎn)動聽,愛情溫柔纏綿。例如:
(9)歌有聲,妾有情。情聲合,兩無違。(李白《雜曲歌辭·夜坐吟》)
(二)友情隱喻
相對愛情隱喻而言,語料中友情隱喻的源域類型相對較少,只有3類,即可衡量的物體、容器里的液體以及變化的物體(見表2)。對友情的描述也可借用容器中液體的特征,如深度,亦可對其量化。例如:
(10)誰言狼戾心能忍,待我情深情不隱。(司空圖《馮燕歌》)
(11)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李嘉祐《送嚴士元》)
變化是事物發(fā)展的常態(tài),物體總是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喜、怒、哀、樂的交替,說明人類情感并非呆滯不變。友情這一情感亦不例外,朋友之間的情義可愈發(fā)深厚,亦有可能逐漸淡薄。物體不斷變化的屬性投射到友情之上便有了“友情是變化的物體”這一隱喻。例如:
(12)生死交情異,殷憂歲序闌。(駱賓王《憲臺出縶寒夜有懷》)
(13)吟發(fā)不長黑,世交無久情。(杜荀鶴《秋晨有感》)
(三)別情隱喻
語料中別離之情的隱喻模式與愛情和友情的隱喻模式有一定的重合之處,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相同源域的使用,如“可衡量的物體”“容器里的液體”等。當然,別情隱喻也擁有一些獨具特色的源域,如“線”和“苦的味道”(見表2)。
“別情是線”,剪不斷,理還亂,線的千絲萬縷正好對應離別之人內(nèi)心的百感交集。別情是串聯(lián)彼此的一條線,但任憑萬般不舍,卻始終無法阻擋分別的腳步,線斷之時也便是彼此分別之時。例如:
(14)日暮秋風起,關(guān)山斷別情。(劉希夷《送友人之新豐》)
(15)唯當御溝上,凄斷送歸情。(駱賓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水》)
別離之情與眾多情感一樣,無色無味,無法品嘗。然而“別情是苦的味道”這一隱喻卻將五味中“苦”的特征投射到抽象的“別離之情”上,使其有了屬于自己的“味道”。例如:
(16)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最苦。(馮延巳《更漏子》)
纏綿的離別之情同樣可以借助于源域“容器里的液體”來表達。與例(1)不同,例(17)中源域“容器”對應的目標域不再是“人體”或人體的某個器官(如:心),而是“植物”。
(17)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宋之問《送杜審言》)
(四)思鄉(xiāng)隱喻
語料中思鄉(xiāng)隱喻的源域有4類,3類為共享源域(見表2)。同樣,基于隱喻“思鄉(xiāng)之情是可衡量的物體”,“高”“遠”和“里”等量詞常用于衡量抽象苦悶的思鄉(xiāng)之情。
(18)秋風搖遠草,舊業(yè)起高情。(耿湋《奉和元承杪秋憶終南舊居》)
(19)伏檻一長眺,津途多遠情。(張九齡《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
(20)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xiāng)情。(杜甫《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侄三首》)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月的陰晴圓缺意味著人的悲歡離合,因此月也自然成為詩人們吐露鄉(xiāng)思時常用的意象。例如:
(21)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張若虛《相和歌辭·春江花月夜》)
天際傾瀉而下的月光對應詩人心頭涌動的思鄉(xiāng)之情,冷色調(diào)的月光和苦悶的鄉(xiāng)情都能給人以凄涼感,月光灑滿江邊的樹林正如鄉(xiāng)情激蕩于游子心間。隱喻“思鄉(xiāng)之情是月光”在始源域“月光”和目標域“思鄉(xiāng)之情”之間建立一系列聯(lián)系,使二者相互交織,融為一體。
(五)小結(jié)與分析
綜上所述,語料中“情”字所指代的“愛情”“友情”“別離之情”和“思鄉(xiāng)之情”的隱喻模式兼具相似性和差異性。相似性主要體現(xiàn)在彼此共享特定的源域,差異性則體現(xiàn)為擁有獨特的源域以及源域類型數(shù)量的不等。由表2可知,共有7類源域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感隱喻共享。其中,源域“容器里的液體”和“可衡量的物體”同時為4種情感隱喻所共享,且在4種情感隱喻中出現(xiàn)頻數(shù)都較高。與此相反,源域“江海之水”和“歌聲”由愛情隱喻所獨享,源域“苦的味道”和“月光”分別為別情隱喻和思鄉(xiāng)隱喻所獨享語料中未發(fā)現(xiàn)友情隱喻所獨享的源域。此外,從源域類型來看,愛情隱喻所擁有的源域類型最多,共8類,隱喻模式最為豐富;別情隱喻和思鄉(xiāng)隱喻分別擁有7類和4類源域;源域類型最少的是友情隱喻,僅有3類。
表2:四種情感隱喻的源域類型統(tǒng)計
情感隱喻類型 始源域類型 對應出現(xiàn)頻數(shù)
愛情隱喻 容器里的液體、可衡量的物體、變化的物體、植物、
難以耗盡的物體、江海之水、脆弱的物體、歌聲
10、9、7、4、3、3、1、1
友情隱喻 可衡量的物體、容器里的液體、變化的物體 5、4、3
別情隱喻 線、容器里的液體、可衡量的物體、苦的味道、脆弱的物體、植物、難以耗盡的物體 3、2、2、2、1、1、1
思鄉(xiāng)隱喻 可衡量的物體、容器里的液體、線、月光 5、3、2、1
認知語言學認為人類的概念系統(tǒng)在很大程度上受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概念隱喻根基于具身體驗,文化亦對其起塑造作用,概念隱喻具有具身和文化二元屬性(Yu,2009)。因此,上述四種情感隱喻模式的異同并存也可追溯于古人對這四種情感的感知方式以及相應的文化動因。從感知角度而言,愛情和友情常給人以溫暖;相反,離別和思鄉(xiāng)之情卻往往令人苦悶不已。然而,愛情和友情有時也會令人神傷心碎,失落憔悴。由此可見,四種情感雖彼此區(qū)分,但仍具有一定的共性。此外,觀察所選語料可發(fā)現(xiàn),唐詩中描寫四種情感的悲情詩句并不少見,如《妾薄命》《玉階怨》《秋晨有感》《更漏子》《奉和元承杪秋憶終南舊居》等,這表明,古人有將四種情感視為負面情感的傳統(tǒng),這種文化傳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人們對四種情感之間共性的認識。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文章系統(tǒng)梳理了“情”字指代多重情感時的隱喻模式?!扒椤弊种复摹皭矍椤薄坝亚椤薄皠e離之情”和“思鄉(xiāng)之情”的隱喻模式兼具相似性和差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這四種情感在認知和文化視域下的相通與相異。本文為詩詞分析提供了異于傳統(tǒng)文學的研究視角,運用概念隱喻理論和語料庫分析軟件分析情感隱喻,有利于情感隱喻研究新路徑的開辟。
(本文系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認知語言學視閾下‘情字的多重隱喻研究”[項目編號:2017JX004]。)
參考文獻:
[1]高秀平.宋詞中“愁”的概念隱喻[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3):68-70.
[2]賀新輝.全唐詩鑒賞辭典[Z].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7.
[3]許家金,賈云龍.基于R-gram的語料庫分析軟件PowerConc的設(shè)計與開發(fā)[J].外語電化教學,2013,(149):57-62.
[4]中華書局編輯室.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99.
[5]Akan,Y.&D.Kanter.No Wellness Feels Better than This Sickness:Love Metaphors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J].Metaphor and Symbol,2008,(23):262-291.
[6]Chateris-Black,J.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4.
[7]Ding,Y.&D.Noel.A Corpus-based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of Metaphorical Containers of Sadness of English[J].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2014,(2):236-251.
[8]K?vecses,Z.Metaphors of Anger,Pride and Love[M].Amsterdam/Philadelphia:Benjamins,1986.
[9]Lakoff,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Ortony A.(ed.),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New York:CUP,1993:202-251.
[10]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1]Lakoff,G.&M.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12]Yu,N.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anifestations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A Case Study [A].Forceville,C.&Urios-Aparisi,E.(eds.),Multimodal Metaphor[C].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9:120-143.
(劉銀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100089)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