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專題10 議論文閱讀

2017-05-16 14:17王孔文
試題與研究·中考語文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論點

王孔文

【考點闡釋】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闡明觀點的一種文體。新課標(biāo)要求初中學(xué)生要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能梳理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能體味和推敲主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中考對議論文閱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全篇內(nèi)容,把握文章論點。議論文閱讀的關(guān)鍵是把握論點,對論點的考查幾乎是中考必考題,尤以中心論點最為普遍。

2.辨析論據(jù)類型,分析補寫論據(jù)。辨析論據(jù)類型主要從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兩方面來辨析;補寫論據(jù)是近年來常見的題目,要求比較寬泛,但補寫的論據(jù)要典型、有代表性、有說服力。

3.辨別論證方法,分析論證作用。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四種: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這些論證方法常常綜合運用,要注意在閱讀訓(xùn)練中仔細分辨,并能分析其作用。

4.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剖析論證過程。議論文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jié)論)”的三段論證程式。論證過程是指論述論點的過程,剖析時可在段落大意的基礎(chǔ)上加上諸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之類的表示承轉(zhuǎn)啟合關(guān)系的詞語進行表述。

5.找準(zhǔn)分析角度,品析語言特點。準(zhǔn)確嚴密、簡潔概括、生動形象是議論文語言的主要特點,分析議論文的語言也應(yīng)從這幾點入手。

6.獲取有益啟示,結(jié)合實際拓展。此考點為中考熱門考點,出題形式靈活多變。這類題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要求考生就觀點或現(xiàn)象談啟示、感悟等。

【原題呈現(xiàn)】

例1.(2016·山東濰坊)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題。

清 歡

①一千年前,蘇東坡被貶黃州,曾與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對此東坡詩興大發(fā):“人間有味是清歡。”想那蘇東坡,雖然后半生顛沛流離,屢遭貶謫,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歡的人生真味,的確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諦。

②清歡,是清淡的歡快、清雅的歡愉,是“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悠閑自在、“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超然灑脫。清歡更是一種至高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學(xué)者寫了一本《清貧思想》,他建議人們采取清貧的生活方式,淡化對名利、地位、權(quán)力的追逐,追求一種內(nèi)心豐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國人普蘭特的《簡單生活》認為, 簡單生活是“表現(xiàn)真實自我的有明確意義的生活”,是“豐富、健康、和諧的生活”。清貧思想也好,簡單生活也罷,提倡的都是清歡。

④其實中國人對清歡的提倡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對弟子顏回贊不絕口:“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面對困境,別人難以忍受,顏回卻樂此不疲,歡而不改,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養(yǎng)呀??鬃訉Α霸诼铩眳s“不改其樂”的顏回連嘆“賢哉”,這是老師對學(xué)生的高度評價,也是古代圣賢對清歡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內(nèi)涵卻紛繁復(fù)雜。只要盡心盡力擔(dān)負起自己的責(zé)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為煩瑣之事煩惱。將自己的腳步放慢一點,放輕一點,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間原有的簡單和真純,追求精神上的愉悅,這樣的快樂才是永久的快樂。

⑥但是,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經(jīng)得起名利的誘惑,雞鳴狗盜者有之,蠅營狗茍者有之,蠶食鯨吞者有之。結(jié)果如何呢?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終日,或“反誤了卿卿性命”,君不見有多少“蒼蠅”落地,又有多少“老虎”進籠?他們的人生何樂之有?

⑦提倡清歡,并不是倡導(dǎo)“窮歡”,不是要我們走進深山老林,拒食人間煙火;崇尚清歡,也不是推崇“清閑”,不是要我們碌碌無為,得過且過。追求清歡,要不為世俗所困,不為名利所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擔(dān)自己的責(zé)任。像蘇東坡那樣,雖遭受打擊排擠,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歡,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諦,讓我們用一生去追尋。

(根據(jù)袁浩文章改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對中心論點的概括。中心論點,就內(nèi)容而言,是作者對所議問題的主要見解和主張,是全文的靈魂;就結(jié)構(gòu)而言,有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作用;就句式而言,是明確的判斷、完整的陳述;就位置而言,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標(biāo)題、開頭或結(jié)尾,偶爾也出現(xiàn)在文章的中間。本文一開始即運用蘇軾的事例,引出對“清歡”的闡釋,從而水到渠成地引出中心論點。

【答案】清歡是一種至高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神境界。

2.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別使用了關(guān)于蘇軾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論據(jù)的作用。議論文中敘述故事或列舉事例的作用有三個:一是引出論題或論點;二是作為事實論據(jù)證明論點;三是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本文開頭使用蘇軾的事例,是為了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通過孔子對顏回“清歡”生活的高度評價與肯定,進一步證明了“清歡是一種至高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神境界”這一中心論點。

【答案】使用蘇軾的事例是為了引出中心論點,使用孔子的事例是為了論證中心論點。

3.請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雞鳴狗盜者有之,蠅營狗茍者有之,蠶食鯨吞者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賞析句子。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可從多個角度入手,題目所給的句子主要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排比在議論文中的作用主要是提升文章的論證氣勢,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答案】運用排比句式高度概括地寫出了追名逐利者的種種表現(xiàn),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4.第⑦自然段主要論證了什么?是怎樣論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論證思路。解答此題,需仔細閱讀第⑦段,給該段劃分層次,寫出層意,再加上表承接關(guān)系的詞語進行歸納。第⑦段可分三層:①否定一些錯誤的做法;②提出“清歡”的正確做法;③用蘇東坡的事例進一步強調(diào)“怎樣才能做到清歡”。層次劃分正確,層意概括得當(dāng),論證的最后結(jié)果便是第一問的“主要論證了什么”。

【答案】主要論證了怎樣才能做到清歡。先否定錯誤的認識,再指出正確的做法,最后用事例論證。(先正反對比論證,再事例論證)

例2.(2016·福建福州)閱讀下文,完成后面各題。

最美的姿態(tài)

張 鳴

①閱讀與不閱讀,區(qū)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

②一種人認為:人既然作為人,存在著就必須閱讀。肉體的滋長、強壯與滿足只需五谷與酒肉,但五谷與酒肉所飼養(yǎng)的只是一具沒有靈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囂的軀體。人應(yīng)該是一種追求精神并從精神上獲得愉悅的動物,這種動物是需要通過修煉的,而修煉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閱讀。

③另一種人,即使書籍堆成山聳立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可能思考一下這些書與他們自己的人生與生活有何關(guān)系。吸引這些人的只是物質(zhì)與金錢,再有便是各種各樣的“娛樂”。

④人這一輩子,無論怎樣辛勞、勤勉,實際上只能在極小的范圍內(nèi)經(jīng)歷生活,經(jīng)歷人生。由于如此,人認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難有對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圖書呈現(xiàn)了人類在不同時期、不同領(lǐng)域的不同經(jīng)驗。一個識字的人,只需有書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欄,進入一個無邊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卻從別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駝影、雪山馬跡、深宮秘事、坊間趣聞……讀書漸久,經(jīng)驗漸豐,你會發(fā)現(xiàn),讀書使人的心靈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漸充盈。

⑤讀書人的高貴氣質(zhì)是由連綿不斷的閱讀潛移默化養(yǎng)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創(chuàng)造的毛坯而言,也許是沒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讀書生涯使他們由內(nèi)到外地獲得了新生。雖然還是從前的身材與面孔,卻有了一種比身材、面孔高貴得多的叫“氣質(zhì)”的東西。一些以讀書為生的先生,當(dāng)他們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敘事或論理,當(dāng)他們站在講臺上條分縷析地講述他們的發(fā)現(xiàn),當(dāng)他們在餐桌上很隨意地詼諧了一下時,你會覺得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時,你就會真正領(lǐng)略“書卷氣”的迷人之處。

⑥人類無疑是一切動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動物,體育場、舞臺、T型臺……這一切場所,都是人類展示自己身體以及姿態(tài)的地方,但你知道嗎?人類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是讀書。

(選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課》,有刪改)

1.閱讀④⑤兩段,說說讀書有哪些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信息的提取與概括??煞謩e結(jié)合第④段中的“讀書漸久,經(jīng)驗漸豐,你會發(fā)現(xiàn),讀書使人的心靈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漸充盈”和第⑤段中的“讀書人的高貴氣質(zhì)是由連綿不斷的閱讀潛移默化養(yǎng)就的”概括作答。

【答案】讀書能夠豐富人生經(jīng)驗,充盈人的心靈,養(yǎng)就人的高貴氣質(zhì)。

2.文章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指出其中一種,并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對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時,先要明確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的特征,從而準(zhǔn)確作出判斷,然后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和論證方法的一般作用進行分析。

【答案】示例一:對比論證。如文章第①~③段,通過對比突出論證了閱讀與不閱讀區(qū)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這一觀點。 示例二:比喻論證。如第④段中“讀書使人的心靈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漸充盈”,形象生動地揭示了讀書給人的心靈帶來的巨大影響。 示例三:舉例論證。如第⑤段舉了一些以讀書為生的先生的例子,有力地論證了讀書人的高貴氣質(zhì)是由連綿不斷的閱讀潛移默化養(yǎng)就的。

【常見題型擷英】

一、(2016·安徽)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題。

閱讀是有重量的精神運動

鐵 凝

①如今,網(wǎng)絡(luò)閱讀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的閱讀行為也隨之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眼睛在網(wǎng)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漸替代以往細嚼慢咽似的傳統(tǒng)閱讀。但我覺得,人們在獲得大面積爆炸性信息的同時,也會有某種難言的失重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就我個人的經(jīng)驗而言,閱讀其實是一種有重量的精神運動。

②上世紀(jì)70年代初,我還是一個少年,偷偷讀到一本書,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記得扉頁的題記是這樣兩句話:“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边@兩句話使我深深感動,讓我生出想要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的沖動。我初次領(lǐng)略到閱讀的重量,它給了我身心的沉穩(wěn)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親人,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下,從城市下放到鄉(xiāng)村,勞動之余,倚靠著田野上的草垛通讀了《資本論》和《列寧全集》。問他當(dāng)時為什么讀這些書,他只說是因為喜歡。

④今天想來,類似的閱讀實在是一種無功利心的自發(fā)之舉,因其自發(fā)性,所以也沒有預(yù)設(shè)的閱讀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閱讀收獲便格外寶貴和難忘。難忘的還有一種沉入心底的重量,這重量撞擊你,讓你既甜蜜又酣暢。

⑤閱讀的重量有時在于它的“重”,有時卻在于它的“輕”。這“輕”,不是輕浮,而是一種無用之用,是閱讀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們的閱讀與過去相比已經(jīng)有了諸多變化。市場上賣得好的書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實用的書:養(yǎng)生、美容、商戰(zhàn)、股票、英語……書海已經(jīng)“茫?!?。各取所需的閱讀看上去已不再承載精神的重負,而是直奔主題,要的是立竿見影。

⑦閱讀的功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更想強調(diào)的是,“無用”的閱讀,更多的是緩慢、綿密、恒久的滲透。這樣的閱讀不是生存甚至生計所必需的,但它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溫暖以及自身的價值。它的“無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這何嘗不是一種更高的閱讀境界呢?這種自然存在的閱讀狀態(tài),或許更能體現(xiàn)人生的精神價值吧。

(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

1.第①段中加點的詞語“這樣說”具體指代文中哪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②③段,列舉

以及“我”的一位親人在下放農(nóng)村時因喜歡而通讀《資本論》和《列寧全集》這兩個事例,證明 這一中心論點。

3.第⑤段畫線句子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實現(xiàn)“有重量”的閱讀?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回答。(只需答出兩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山東煙臺)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題。

有所畏,有所不畏

①孔子說:“勇者不懼?!辈粦值模堑沧埠蟮谋轶w鱗傷。孔子說:“君子有畏。”畏懼的,是發(fā)人深省的圣人之言。由此觀之,真正的勇士,______只知橫沖直撞的莽夫,______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卻不畏懼披荊斬棘的拓荒者。

②勇者有所不畏,不畏迷蒙未來的不可預(yù)見性。第一只下樹的猿猴是勇敢的,因為它克服了對地面未知的恐懼;第一只飛翔的始祖鳥是勇敢的,因為它消除了對藍天遙遠的恐懼。生物學(xué)意義上的進化,實則是一部書寫勇敢者不懼的精神史書。人類社會的產(chǎn)生、延續(xù),也應(yīng)以勇敢不懼的精神為先決條件。

③但勇敢并不意味著對一切無所畏懼。勇敢者更應(yīng)擁有對正義的堅守,對至善的執(zhí)念,對人類根本信仰的畏懼。歷史上暴君亡國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自持君主專制的封建傳統(tǒng),目空一切,興土木,厚賦斂,但卻忘記了“君舟民水”的金玉良言,一朝榮華在,轉(zhuǎn)眼亡國君。西方偉大的哲人尼采也曾說出“我是太陽”的豪言壯語,然而,這太陽卻太過耀眼,以至于刺瞎了他的雙眼。尼采的無所畏懼亦是造成個人悲劇的重要原因,可見,無畏主義終將使人走上自戕之路。真正的勇士,絕不是永沒有畏懼的時刻,他們始終懷著對人間真善美的敬畏之心。

④魯迅曾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濒斞钢詫⒄嬲挠率咳绱硕x,是因為勇敢不僅意味著對死亡與黑暗的無所畏懼,更意味著對個人價值的艱難創(chuàng)造和對理想社會的不懈追求,這基于對天下蒼生、對人間正義的畏懼。神農(nóng)氏就是這樣一位真正的勇士。為了探尋醫(yī)藥的奧秘,他走過大江南北,嘗遍百草,無數(shù)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他心系萬千黎民百姓的福祉,不畏行走的勞頓和死亡的恐懼,最終在我國醫(yī)學(xu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曼德拉,這座屹立于彩虹之上的不朽豐碑,一生堅持反對種族隔離制度,早年被南非政府逮捕入獄,身陷囹圄27載。但他沒有畏懼牢房的陰冷黑暗,心中始終懷著對自由與光明的敬畏,最終終結(jié)了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正如香港音樂人在寫給他的歌曲中唱道:“黑色皮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p>

⑤當(dāng)今社會,有關(guān)中學(xué)生的負面報道不時見諸報端——打架斗毆、頂撞老師、違法犯罪……更有甚者,因不堪沉重的學(xué)習(xí)壓力而選擇自殺。中學(xué)時代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更應(yīng)該始終將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的人生法則牢記于心,同時也要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艱難困苦,不輕言放棄。

⑥圣人孔子的良訓(xùn)猶在耳邊回響,光陰不過百代之過客,人生在世,要做就應(yīng)當(dāng)做真正的勇者,懷著一顆敬畏之心,毫不畏懼地踏上未知的荊棘路。

1.給第①段畫線處填上恰當(dāng)?shù)年P(guān)聯(lián)詞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選項中與第③段加點詞語“君舟民水”表達的思想傾向不一致的是( )

A.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下為主,君為客

3.第③段畫線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請為第④段論述的觀點再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聯(lián)系全文,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一反三·新題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題。

錯愛子女意味著毀滅

習(xí) 驊

①年輕時讀曾國藩家書,最不能理解的是他對后輩的態(tài)度。比如家教五個字:書蔬魚豬竹。他特別反感孩子們睡懶覺,要求趕緊起床讀書、種菜、養(yǎng)魚、喂豬、種竹子去。女孩子還要紡線、做飯、洗衣,家務(wù)事自己做。不但如此,竟然寫信通知他弟弟:我將來絕不給子女留錢,做官的人給子女留錢“可羞可恨”。

②此舉容易讓人理解為,做父母的不疼愛子女。然而,曾國藩的解釋是:只有勤奮才能保持家人向上、家族興旺;后代如果沒出息,錢財就成了作惡工具,全家將跟著蒙羞。深細思之,才覺這樣的對子女之愛,“道似無情卻有情”,可謂愛到了點子上,亦可謂明智。

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的這首詞讀來總讓人會心一笑,因為他把天下父母的內(nèi)心寫得纖絲畢現(xiàn)。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親情中,護雛舐犢乃人之常情,這是生物學(xué)規(guī)律,人的一種本能。望子成龍則是其必然延伸和社會性升華,在重視家庭倫理的中國尤其如此。假如說有人竟親手把子女推進火坑,一步一步讓他犯罪坐牢,為人父母者是否覺得匪夷所思、無法想象?

④令人唏噓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蠢事并不少見。近年來,一些領(lǐng)導(dǎo)干部利令智昏,全家齊動員大搞腐敗,劉鐵男、李達球、郭永祥、趙少麟無不如此。本來他們擁有世人少有的輝煌成功,最終卻折了老子、賠上兒子、殃及孫子,甚至為了減輕罪責(zé)互相諉罪,親人成了仇敵,等待他們的只有黑洞般的痛苦寂寥,人生悲劇莫過于此。發(fā)人深思的是,親情竟何以至此?父母愛子女,何以淪為如此結(jié)局?

⑤古人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辈荒苷f劉鐵男們的“愛子”不“計深遠”。當(dāng)初劉鐵男讓兒子在關(guān)聯(lián)單位拿干薪,一定不是為了積累犯罪證據(jù),一定以為是討了大便宜。然而,把不勞而獲、違法亂紀(jì)當(dāng)作愛和智慧,必然在損害人民利益的同時,親手毀滅自家的幸福,可謂飲鴆止渴,愚不可及。劉鐵男在法庭最后陳述中,泣不成聲地說他對不起兒子,一語戳中了這一類父親難以啟齒的痛處,正是“可羞可恨”!

⑥歷史和現(xiàn)實告訴我們,愛是無罪的,溺愛則是毒藥;有的事錯了可以重來,錯位的愛則意味著毀滅。有的家庭因為這樣的溺愛與錯愛,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事稼穡”、好逸惡勞。有的父母為孩子走關(guān)系、謀位子、貪財富,甚至不惜違紀(jì)違法,滑向犯罪的深淵。如此之愛,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諸多不良品質(zhì),失去了獨立成長、發(fā)展的能力,看似為孩子“計深遠”,實則誤其前程、斷其生路。

⑦周恩來不讓子侄透露親屬關(guān)系,楊善洲不給子女安排工作,多少老一輩革命家把一生積蓄全部交了黨費、不留給子女。今天的領(lǐng)導(dǎo)干部如何愛子女,他們?yōu)楹笕藰淞⒘税駱?。唯有樹良好家風(fēng),做到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才能真正許子女一個美好的未來。

(選自《人民日報》2016年2月25日)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①②段由曾國藩對后輩的態(tài)度寫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畫線句“深細思之,才覺這樣的對子女之愛”一句中的“這樣”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④兩段中多次運用問句,有何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⑦兩段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題。

讀點“無用之書”

張業(yè)修

①談到讀書,有不少人認為,要么不讀,要讀就讀有用的書。我倒覺得,一個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讀有用之書的同時,還應(yīng)多讀點無用的書,否則,就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讀書。

②所謂無用的書,是相對于如今流行的那些“有用之書”而言的——那些讀了以后,對你升學(xué)、應(yīng)聘、掙錢能立竿見影有所幫助和借鑒的書,如《如何炒股》《如何理財》等。反之,那些不授技能的書,都屬于看似“無用的書”。

③人要生存,必然要學(xué)謀生的技能和手段,就得讀“有用之書”,這是天經(jīng)地義、無可厚非的。但若把讀有用之書當(dāng)成讀書的全部,或?qū)Α盁o用的書”心存芥蒂,就有失偏頗了。讀有用之書,或許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zhì)需求,但如果讀書只關(guān)注物質(zhì)的獲取,而忽略精神的需求,就可能被名利所牽引控制,變成一個精神空虛、了無情趣的人。

④就我自己來說,書讀得不算太多,但卻自小就喜歡讀些無用的書。記得上小學(xué)時,課余時間,最喜歡看《黃繼光》《董存瑞》《穆桂英掛帥》等小人書。上中學(xué)時,抽空就愛看《紅樓夢》《西游記》等長篇巨著。為此,常常遭到家長的斥責(zé):“凈讀這些無用的書,將來怎么考上大學(xué)?”在學(xué)校,也沒少挨老師批評,有幾次因自習(xí)課上看小說,被老師發(fā)現(xiàn),不僅被罵得“狗血噴頭”,而且連借來的書都被沒收了,害得我只好東借西湊,才把圖書館的罰款交了。

⑤從學(xué)校畢業(yè)以后,在陰差陽錯中,我進了一家事業(yè)單位,當(dāng)上了“賬房先生”。這樣一來,就導(dǎo)致專業(yè)不對口,課堂上學(xué)到的東西用不上,反倒是平時所讀的那些“無用的書”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派上了大用場。在我看來,多讀點“無用的書”,起碼有四點好處:

⑥可以養(yǎng)心。人生在世,身體需要滋養(yǎng),心也需要滋養(yǎng)。養(yǎng)心要靠知識、見地、思維、情趣,而這些東西常常來自那些看似無用的書。正如葉曼在《智慧人生》一書中所說:每一本書的寫成,每一本書的流傳,不論古今中外,它之所以能被人接受,大都是作家一生的經(jīng)驗及智慧的精華,集合在一本書上,所以看書就等于吃維他命。

⑦可以怡情。倘若能排除雜念,靜靜地于文字間穿行,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李清照“尋尋覓覓,凄凄慘慘戚戚”的那份憂傷哀愁;感受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的那份瀟灑豪邁。有了這些感受,方能真正體會到讀書中所擁有的“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暢快、愜意、情致與樂趣。

⑧可以增趣。人生若無趣,即使物質(zhì)生活再富有,也會變得枯燥乏味。趣從何來呢?一方面要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來,另一方面則要從妙趣橫生的“無用之書”中來。靜靜地讀那些“無用之書”,才能讓生命的閑暇在詩情畫意中悠然流淌。

⑨可以益智。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shù)學(xué)使人精細?!笨此啤盁o用之書”,實際上最有用。通過讀它,可以徹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曉世事滄桑,可以廣濟天下民眾,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你得到人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選自《北方人》2016年4期)

1.下列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不能只讀“有用的書”。

B.要多讀“無用的書”。

C.在讀有用之書的同時,還應(yīng)多讀點“無用的書”。

D.多讀“無用的書”,可以養(yǎng)心、怡情、增趣、益智。

2.從文中看,“有用之書”指的是哪類書?“無用的書”指的是哪類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與第⑥⑦⑧⑨段在結(jié)構(gòu)上是什么關(guān)系?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聯(lián)系上下文,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1)讀有用之書,或許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zhì)需求。(句中“或許”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讀它,可以徹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曉世事滄桑,可以廣濟天下民眾。(這句話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題。

創(chuàng)新表達也是傳播力

李 斌

①霍金在《時間簡史》中說:“有人告訴我,我在書中每寫一個方程式,都將使銷量減半。于是我決定不寫什么方程?!笨茖W(xué)術(shù)語和公式超出了公眾所習(xí)慣的認知方式,深奧理論通俗表達,才更容易為公眾接受。這從一個側(cè)面說明,表達和闡釋,與傳播的內(nèi)容同樣重要。

②同樣是指出缺點,有人會說“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也有人會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同樣是形容工作忙累,有人會說“頭一抬,天就黑了”,有人則會說“想念床”。表達是思想的外衣,創(chuàng)新表達的魅力就在于,它總能用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為天空裝點斑斕。就新聞輿論工作而言,表達又是點燃思想的火炬,創(chuàng)新表達可以有效提升新聞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③馬克思有句名言:“人們要求新東西——形式和內(nèi)容都新。”在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深刻變化的形勢下,受眾的接受心理和閱讀習(xí)慣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呈現(xiàn)分眾化、差異化的趨勢。過去傳統(tǒng)媒體時代,新聞輿論態(tài)勢猶如一個大教室,媒體是雷打不動的信息中心;移動互聯(lián)時代,新聞輿論態(tài)勢則近乎游樂場,受眾可以隨興趣任意選擇內(nèi)容和場景。要從媒體競爭中突圍,在輿論引導(dǎo)中制勝,空洞說教、生硬灌輸不行,追求獵奇、編造故事不行,刻意迎合、取悅受眾不行,庸俗媚俗、極端表達也不行。創(chuàng)新理念、內(nèi)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和機制,才能提高媒體對受眾的“黏度”。

④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盲人站在路邊,身前放塊牌子,寫著:“自幼失明,沿街乞討?!边^往行人很多,卻沒人在他面前駐足。一位詩人路過此地,在牌子上加了一句話:“春天來了,可我卻看不見。”結(jié)果,過路之人紛紛解囊。是打動人心的文字,觸動了人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讓人們不由得伸出援手。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自說自話、不講方式,傳播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作為新聞輿論工作者,不贏得認同不足以引領(lǐng)導(dǎo)向、成風(fēng)化人,非表達創(chuàng)新不足以爭取認同、凝聚共識。只有不斷增強受眾意識,春風(fēng)化雨、引人入勝,才能讓我們的文字打動人心、深入人心。

⑤一套話語滿足不了所有人,一個腔調(diào)難以唱遍天下。就像古代的風(fēng)、雅、頌,分別對應(yīng)民間歌謠、文人雅樂、祭祀詠調(diào),若只有一種風(fēng)格,必定難以滿足各方。好的思想、觀點、內(nèi)容要通過生動的形式、多樣的途徑表達出來。分眾定位,才能精準(zhǔn)對焦;多樣表達,才能有效傳播。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有正面進擊也有側(cè)路包抄,才有新聞傳播合力,才有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主流輿論矩陣,從而達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

⑥“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眲?chuàng)新是新聞的本然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不應(yīng)滿足于當(dāng)新聞信息的“搬運工”,而應(yīng)成為多樣化表達和傳播、在多元中立主導(dǎo)謀共識的擔(dān)綱者。不拘泥于一格一態(tài),以表達創(chuàng)新提升新聞傳播力、影響力、引導(dǎo)力,就一定可以讓新聞作品成為煥發(fā)和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強大力量。

(選自《人民日報》2016年2月24日)

1.本文是怎樣提出中心論點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jié)合語境,談?wù)勀銓ο铝芯渲屑狱c詞語的理解。

(1)創(chuàng)新理念、內(nèi)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和機制,才能提高媒體對受眾的“黏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聞輿論工作者不應(yīng)滿足于當(dāng)新聞信息的“搬運工”,而應(yīng)成為多樣化表達和傳播、在多元中立主導(dǎo)謀共識的擔(dān)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這段文字放在文中哪一段最恰當(dāng)?請說明理由。

習(xí)近平總書記說:“要適應(yīng)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gòu)建輿論引導(dǎo)新格局?!?/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文中看,新聞輿論工作者怎樣才能求得創(chuàng)新表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題。

做個自尊自愛的人

高 深

①自尊自愛的人不可不讀《莊子》。

②莊子是我國古代的圣哲。他在靠編草鞋度日的貧困處境中,心胸卻出奇地博大,向往的是大鵬振翅翱翔于九萬里碧空。當(dāng)諸多圣賢在那里沒完沒了地向君王和諸侯們說教怎樣“治人”的時候,莊子卻背對君主面向大眾,虔誠而又懇切地勸告平民百姓如何自救與解脫,如何在一片喧囂中保持心靈的淡泊與寧靜,如何在丑惡多罪的環(huán)境中樹立起內(nèi)心世界的自尊與自愛,以不喪失人的本性。

③自尊與自愛是一個人生存和成功的最雄厚的資本;也是作為一種到達理想境界和成就一切偉大事業(yè)的力量源泉。自尊更多的是從“尊重別人”那里獲得的贈品;自愛則是從自己一生實踐中結(jié)的果實。自愛不僅僅是愛自己的身家性命,尤其是愛護自己的聲譽和品德。不論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或是自己一個人獨處,都能以很高的品格管束自己,不與任何卑劣的事情挨邊,不可告人之事不為,這便是一個人從內(nèi)到外堅守著自愛。

④生活中有無數(shù)陷阱和深淵,不自尊自愛的人,將掉入自己給自己設(shè)下的最可怕的陷阱和深淵。那些貪官們是典型的不知自尊自愛的人。由于早些年的某些業(yè)績或才華,或是由于曾經(jīng)做過某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贏得了人民的愛戴,讓他們?nèi)フ莆找欢ǖ臋?quán)力,可是他們自己并不真正愛戴自己,突出的表現(xiàn)是:個人欲望膨脹,無限放大一己之私,為金錢敢于鋌而走險,貪贓枉法,索賄受賄,成捆成捆地撈錢,吞噬人民的血汗,結(jié)果落個身敗名裂。難道這“陷阱”“深淵”不都是他們自己給自己設(shè)下的嗎?

⑤“深愛自己者將無敵?!睈圩约旱娜丝偸悄切┠苷_認識自己的人。例如對待權(quán)力,他們總是能認清自己到底有多大權(quán)力,是誰給的權(quán)力,要用這些權(quán)力去做什么事情,為誰去謀福祉。但是能完全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英國記者、文學(xué)家切斯特頓說:“一個人可以理解宇宙,但永遠無法理解自我;自我要比任何一顆星星更遙遠?!比丝嗖蛔灾?。貪官們就是不自知手中的權(quán)力是人民給的,因此不為人民干好事,反而干壞事。對這些不自知也就不自尊自愛的權(quán)力者,人民不僅要收回權(quán)力,而且要給他們嚴厲懲處。這就叫作“不知自愛反是自害”。

⑥自愛是叫人嚴于律己,愛護自己的人格、名譽、地位,從而使自己自覺、自制、自尊、自重、自強,直至達到人生的崇高境界。但是自尊自愛應(yīng)杜絕“過度”,不要忘記了尊重別人和愛別人,尤其不要把自尊自愛與“自私”混同了。自尊自愛不是要你把自己看得比誰都高貴,比誰都完美,比誰都有功勞,比誰都了不起。一個真正懂得自尊自愛的人,也必然懂得尊重人和愛人。

⑦愛自己的人首先是那些戰(zhàn)勝自己的人,戰(zhàn)勝自己的私心,用愛心的甘泉去灌溉所有焦渴的土地?!皭畚摇迸c“忘我”是辯證的統(tǒng)一。一個人只有在忘卻自我的時候,才可能全心全意地服務(wù)于社會,有益于人民。這種“服務(wù)”和“有益”自然會贏得社會與人民對你的尊重和愛戴。所以說,想讓別人尊重你,必須先尊重別人;想讓別人愛你,必須先愛別人。自尊和尊人,自愛和愛人,看來像是兩回事,實際上是一回事。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6年第10期)

1.閱讀全文,寫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開頭推薦閱讀《莊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舉例說明本文主要運用的一種論證方法,并簡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何在丑惡多罪的環(huán)境中樹立起內(nèi)心世界的自尊與自愛,以不喪失人的本性,莊子以及《莊子》為我們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B.自尊自愛就是嚴于律己,愛護自己的人格、名譽、地位,從而使自己自覺、自制、自尊、自重、自強,這極大地體現(xiàn)了個人的行為思想,不受他人制約和限制。

C.英國記者、文學(xué)家切斯特頓說:“一個人可以理解宇宙,但永遠無法理解自我;自我要比任何一顆星星更遙遠。”這是在突出強調(diào)很多人雖然能愛自己,但總是苦于不自知。

D.自尊自愛是有標(biāo)準(zhǔn)的,不是做過某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就可以在自己掌握的權(quán)力使用上偏離方向,對自己愛戴得狠一些。

5.下列兩則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態(tài)度是否適合作為本文的論據(jù)?為什么?

材料一: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陶淵明《歸園田居》)

材料二: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參考答案見第90頁)

猜你喜歡
論點
如何安放議論文的“靈魂”——論點
論點:議論文的靈魂
不畏浮云遮望眼
注意邏輯性
高考議論文需細分分論點
設(shè)置分論點 天機織云錦
學(xué)會橫向展開議論(上)
議論文分論點的提取
遞進式分論點的分類
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之尋找論點把握論據(jù)
兴国县| 格尔木市| 阿拉尔市| 英吉沙县| 岗巴县| 卓尼县| 天水市| 汶川县| 辉南县| 临夏市| 滨海县| 南部县| 万荣县| 德江县| 二手房| 昌图县| 金阳县| 页游| 通渭县| 贡山| 武强县| 界首市| 饶河县| 大化| 天水市| 日喀则市| 晋宁县| 德保县| 仙游县| 克拉玛依市| 邵阳县| 江阴市| 大荔县| 进贤县| 伊宁县| 西充县| 山阴县| 诸城市| 望城县| 武穴市| 界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