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換位思考體現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能力為高職院校學生道德培養(yǎng)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分析學生換位思考的對象,借助活動體驗法、故事感悟法、心理暗示法、角色扮演法、想象訓練法等方法實現學生對學生的換位思考、學生對家長的換位思考、學生對老師的換位思考、學生對用人單位的換位思考,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旨在加強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提升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換位思考;對象分析;培養(yǎng)內容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8-0062-02收稿日期:2016-11-26
2014年12月4日,教育部發(fā)布《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著力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等,充分體現了學生德育培養(yǎng)在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和作用??梢?,如何培養(yǎng)高品質、高道德的學生,將是職業(y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務之一。本文就基于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能力的視角對高職學生道德培養(yǎng)進行研究。
一、換位思考的內涵
換位思考是一個人對于另一個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它實質上是一種將心比心、設身處地、達成理解和諒解的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系起來,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
二、高職學生換位思考能力培養(yǎng)內容
(一)高職學生換位思考對象分析
要培養(yǎng)高職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首先得了解學生在校三年中換位思考的對象或者三年中接觸到的對象。在這我們將學生換位思考對象分為學生、家長、老師、學校以及用人單位。其中學生對象包括同寢室、同班級、同社團的同學等學生群體;家長對象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家長群體;老師對象包括班主任、輔導員、任課老師等學校教師群體;用人單位對象指實習單位領導、指導老師、同事等。
(二)高職學生換位思考能力培養(yǎng)基本內容
1.學生對學生的換位思考。學生在校三年期間接觸時間最長、機會最多的還是學生群體。由于年齡相仿,學生間溝通起來較為容易,但也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學生處于青春期、思想不夠成熟、家長比較嬌慣等因素,都會導致學生間的矛盾和沖突。吵架、打架、冷暴力、要求換寢室等事件在學生間時有發(fā)生。如果學生能站在另一個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那么雙方間的矛盾就會減少。
2.學生對家長的換位思考。家長是學生在校期間也是一生中關系最親密的人。由于家中孩子比較少,家長會嬌慣、溺愛孩子。因此,孩子會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當自身意見、想法與家長發(fā)生不一致時,矛盾就會產生。加上相當部分的家長為了緩解經濟、生活的壓力,將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與孩子的溝通機會減少,矛盾、沖突更易發(fā)生。由于父母責罵跳樓自殺、不聽家長規(guī)勸沉迷網絡等事件時有發(fā)生。如果孩子能站在家長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那么雙方間的矛盾就會減少。
3.學生對老師的換位思考。相對于學生群體,教師群體與學生間產生矛盾、沖突的機會很小。原因主要是教師群體整體上思想成熟,對待學生的錯誤、缺點能更加客觀,更具有包容心。但對于入學成績普遍偏低、文化基礎比較差、自尊心強、自卑心理比較嚴重的高職學生而言,對老師的評價比較敏感,一旦哪位老師說話不注意,就會刺激到他們的自卑心理,從而引起雙方間的矛盾、沖突。如果學生能站在教師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那么雙方間的矛盾就會減少。
4.學生對學校的換位思考。和學生息息相關的還有學校的圖書館、食堂、宿舍樓等后勤部門。為了規(guī)范工作內容,后勤部門均會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管理服務對象。后勤部門在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中難免會與學生產生一定的矛盾和沖突。如果學生能站在后勤部門管理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那么雙方間的矛盾就會減少。
5.學生對用人單位的換位思考。為了促進就業(yè),提高學生就業(yè)率,高職院校會安排大三學生參加頂崗實習和畢業(yè)實習。學生從學??绲綄嵙晢挝恍枰欢螘r期的磨合、適應。用人單位的領導、指導老師、同事等組成了新的生活、工作、學習環(huán)境。對適應了相對自由、寬松學校環(huán)境的學生而言,用人單位緊湊有序的工作環(huán)境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加上有些實習單位同時吸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yè)生實習,給高職院校學生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實習過程中高職學生與實習單位的領導、指導老師、同事及其他實習生之間也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和沖突。如果他們能站在彼此的立場考慮問題,那么雙方的矛盾也會相應減少。
三、學生換位思考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
(一)借助活動體驗法,實現學生對學生的換位思考
基于學生群體思想不成熟、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我們需要借助一些活動來促進學生換位思考意識的自覺形成。學生間矛盾、沖突一般來源于生活瑣事,我們應結合學生的生活來設計活動。如針對寢室內部矛盾,學校可以通過寢室評比活動來加強學生間的溝通、合作、理解。針對班級內部矛盾,學??梢栽O立各類班級評比、運動會等活動加強學生間的向心力、凝聚力。針對社團內矛盾,學??梢栽O立社團評比活動來增加協(xié)作能力。通過參與各類活動,學生們將體會到在集體中應該學會互相理解、團結協(xié)作,這樣才能獲得成功。那么,以理解為上的換位思考意識也在逐漸養(yǎng)成。
(二)借助故事感悟法,實現學生對家長的換位思考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表現出了這個階段特有的心理、生理特征,與家長的關系也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從順從發(fā)展到逆反。父母的嘮叨、叮囑、關心變成了控制、專制和反抗。鑒于此,我們可以借助故事感悟法來喚起孩子對家長的愛和理解。比如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觀看有關孩子與家長間感動、矛盾、引起思考的電影,在特定的節(jié)日如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感恩節(jié),組織學生分享自己與家長間的故事,或是舉辦相關的作文比賽等。通過分享故事,學生會有所感悟,也會增加對家長的理解,逐漸實現對家長的換位思考。
(三)借助心理暗示法,實現學生對老師的換位思考
高職院校學生與老師間的矛盾,主要源于學生的自尊心強、自卑心理強,對老師的評價、反饋敏感。因此,要實現學生對老師的換位思考,一方面我們的老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得注意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心理暗示法。比如老師在對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進行指導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點滴言行,從正面去積極引導,以合適的言語來反饋、評價。當教師肯定學生說“你能從老師的角度來評價這件事,真棒”時,學生便會在心里暗示自己,理解老師也是一種幸福。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學生對老師的換位思考意識。
(四)借助角色扮演法,實現學生對學校的換位思考
學生與學校后勤部門的矛盾源于學生對這些部門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的不理解或是對管理人員態(tài)度的不認可。因此,要實現學生對學校的換位思考,后勤部門的管理人員首先得反思自己的行為、提高服務意識。在此,我們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法。比如學校組織學生輪流充當后勤部門相關的崗位人員,對讀者、食宿者進行管理。通過親身體驗,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規(guī)章制度制定的意義,也能體會管理者的難處,從而增強學生對后勤部門的理解,達到換位思考的目的。
(五)借助想象訓練法,實現學生對用人單位的換位思考
學生與實習期用人單位的矛盾主要源于學生的心理壓力。心理壓力的緩解、換位思考的培養(yǎng)對學生正式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借助想象訓練法。比如學??梢越M織演講賽、辯論賽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就“假如我是實習單位的領導”、“假如我是你實習期的指導老師”等論題展開討論、交流,讓學生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加深對用人單位的理解。同時,學校內部配備的指導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解決實習中碰到的各種沖突、矛盾,緩解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關系。
高職院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時可以借助以上各種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單獨或是組合運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要以雙方的相互理解為基礎,不是讓學生無原則的讓步,而是學生與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用人單位的良性互動。通過對學生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加強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以培養(yǎng)高品質、高道德的學生,從而實現職業(yè)教育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郝增敏.“換位思考”在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應用[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7,(7):61-63.
[2]邱秋云.換位思考法在高職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2):53-54.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kg2013161)
作者簡介:柯霜(1981-),女,浙江永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道德教育、高職會計課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