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蓉
【摘 要】分層教學是新課改下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分層教學法推動歷史教學的進程。本文作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情況,對如何實施分層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分層教學;學生的分層;備課的分層;課堂教學的分層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進入了新課改時期,新課改的實施,不僅為教學工作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zhàn)。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應該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和傳統(tǒng)教學理念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新課改中倡導,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做到因材施教。在新課改下進行課堂教學,應該怎樣貫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實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呢?這是新時期每一位教師所關心的問題。 筆者是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在新課改下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分層教學法的重要性,通過在歷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法,調(diào)動了全體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下面,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談談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
一、合理進行學生的分層。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在進行分層教學時,要想保證分層教學的順利實施,最重要的是做到對學生的合理分層。對學生合理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和保證。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教師一定通過多種途徑要做對學生充分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學生之后,才能合理劃分學生層次。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認知水平、歷史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解,然后綜合各方面因素對學生劃分層次。通常情況之下,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成績優(yōu)異、接受能力快、能夠主動學習的學生;第二層次為學生成績中等、能夠緊跟老師進度進行學習的學生;第三層次的學生為成績較差、缺乏學習自主性的學生。在學生層次劃定之后,教師要隨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層次的調(diào)整,讓他們始終都處于適合自己的層次當中。
二、備課的分層。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在上課之前,教師一定要備好課,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工作。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層次為他們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通常要求他們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學內(nèi)容,提高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并且學會創(chuàng)新;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通常要求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所學教學內(nèi)容,并且能夠運用所學內(nèi)容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掌握住教學內(nèi)容,會做基礎習題即可。
三、課堂教學的分層。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場所。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在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學生層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針對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做好引導和點撥,讓他們能夠自主學習基礎的教學內(nèi)容,并引導他們拓展知識。因為這一層次的學生水平較高,課堂教學以少講多練為主,要啟迪學生的思維,挖掘?qū)W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教師要在學習好課本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知識,適當擴充教學內(nèi)容,逐步深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以基礎知識的講解為主,教學內(nèi)容要精煉,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記憶和練習掌握教學內(nèi)容。
四、作業(yè)的分層。
作業(yè)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學習完知識之后,布置課后作業(y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師為學生布置統(tǒng)一的作業(yè),就不會達到檢測全體學生的效果。作業(yè)太難,會打擊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自信心;作業(yè)太簡單,又不能調(diào)動起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做到因材施教,在進行作業(yè)布置時,教師也要做好分層。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有基礎題、拓展題和提高題。所有層次的學生都必須完成基礎題,第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基礎題之外,還要盡量完成拓展題;而第一層次的學生就要求他們完成所有層次的題型。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檢查自己知識的學習情況,在以后的學習上也更加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五、輔導的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做好對學生的輔導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二、三層次的學生,教師更要加強輔導。在對學生進行輔導時,教師要有針對性。第一層次的學生由于基礎知識扎實,探究欲望強烈,教師可以為他們組織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在找到他們存在問題的基礎之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對于基礎 特別差的學生,以面對面的輔導為宜。教師要加強對第三層次學生的監(jiān)督,激發(fā)他們歷史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歷史學習方法,讓他們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增強他們歷史學習的自信心。
六、評價的分層。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結(jié)合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對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分層評價是分層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歷史學習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只要學生在自己原有歷史知識水平之上有所進步,教師就要給予表揚和鼓勵,以促使學生形成歷史學習的動力。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是新課改下的重要教學方法,是推動素質(zhì)教育進程的重要途徑。通過實施分層教學,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會有明顯的提高。作為一名歷史教師,一定要運用好分層教學,發(fā)揮出分層教學法的優(yōu)勢,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