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宇琴
【摘 要】“合作·互動”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以小組學習為主要形式,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和多邊互動的形式把課文內(nèi)容展現(xiàn)出來,延伸出去。其形式靈活,實用性強,打破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單一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關(guān)系,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教學形式?!昂献鳌せ印笔姑總€學生都有機會在自己天賦所及的范圍內(nèi)展示自己,發(fā)揮自己的能力,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健全自己的人格。為此,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各有所為,各有所得,其樂融融,真正達到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目的。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合作·互動”式教學;意義
一、“合作·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是“合作·互動”的催化劑。因此,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合作學習把靜止的文本活現(xiàn)于合作學習小組中,化無聲為有聲,化枯燥乏味為興趣盎然,寓教于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它能使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合作小組成員的構(gòu)成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合理的搭配,在教學中形成合作互動組,便于學生間學習,也便于教師輔導和參與小組活動。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前,老師請各合作小組,按個人興趣準備各自表演的頭飾。上課時以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練習,把學生帶入互動情境中,每一個小組就是一個池塘,各自都是其中的一員:“小蝌蚪”、“鯉魚”、“烏龜”、“青蛙”。學生戴好表演的頭飾,邊朗讀,邊按課文描寫的動作進行演示,這樣就輕易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掌握了重難點。通過合作、互動表演,同學們弄懂了“迎上去”、“追上去”、“游過來”等詞語的意思,也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孩子們的心理體驗明顯增強,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他們越來越敢說,越敢演,從而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合作·互動”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昂献鳌せ印睆娬{(diào)的就是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shè)生動樂學的氛圍,使學生學會動腦思考、分析、判斷。“動眼”——全面細致迅速地閱讀課文的內(nèi)容;“動耳”——認真細致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fā)言,并能耐心地傾聽同伴的交流;“動口”——學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善于提出不同的見解,能按照要求朗讀背誦、回答問題;“動手”——做實驗,表演等。學生通過各器官的多邊互動,刺激認知情感,喚起求知的欲望,強化學習的動機,獲取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三年級上冊第6課《蝸牛》一文,既要求學生領(lǐng)悟并學習蝸牛遇到困難不畏懼,不退縮,勇于向上的精神,又要求學生學會觀察小動物,仿照課文寫小動物。如果按傳統(tǒng)的“啟發(fā)——提問”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在獨自的思索中領(lǐng)悟到知識要點。于是,筆者把全班學生分為十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學習:“為什么‘我開始以為蝸牛是膽小鬼,后來又敬佩它了?”“‘我敬佩它的什么精神?”通過小組內(nèi)的交流,學生都能明白,是蝸牛不怕困難,不畏懼困難的精神使“我”敬佩。而后,筆者又讓大家討論:你遇到困難時應該怎么做?使大家通過探究感悟到遇到困難不要退縮、勇往直前的道理。課后,筆者要求學生繼續(xù)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觀察某一種小動物,再把小動物的特點及生活習性說出來,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再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參加全班競賽,比一比誰說得好,最后要求學生把自己說的內(nèi)容寫下來,學生通過“觀察——交流——傾聽”,就知道該怎樣寫小動物,不至于在冥思苦想半天也寫不出所以然來。獨自的思考易使人感到倦怠,而集體的思維交流既能讓人情緒高漲,不知疲倦,又能化難為易。
三、“合作·互動”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
合作學習是依據(jù)學生的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配到每個異質(zhì)小組中,通過同學間和師生間的互動、互助、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建立恰當?shù)淖孕判?,又不至于處在自傲狀態(tài)中。同時通過與自己能力有差異的同學相處,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形成正確的行為態(tài)度,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誰住頂樓》一文結(jié)尾時,筆者提出“從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身上你學到了什么?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們以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討論,小組成員每人選一種動物來說。學生們紛紛低頭思考,繼而小組成員間低聲討論,再后來大家都舉手上臺匯報。有的說要向小馬學習它的勤勞;有的說要向小兔學習它的懂事——懂得不打擾別人;有的說要向小狗學習它的謙讓和忠于職守……經(jīng)過這番合作學習,學生們在無形中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知道要體諒別人,尊重別人,不能隨便打擾別人,要懂得幫助別人,做事要勤快,才能夠幸福地生活。這樣學生們在無形中受到了教育和感染。
成功的合作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這種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主動帶動被動,以被動完善主動?;踊ブ环降膭樱欢ㄒ獛恿硪环降膭?。在互動中,互動雙方應有知識、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會在學習交流中互相傳遞。教師的端正品行也會在參與他們的小組學習中,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種合作學習中,學生們會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的習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動力有了,教學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合作·互動”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不但肩負著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的責任,而且還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一個正直的人。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從那記載人間酸、甜、苦、辣的文章里,體會人間真情,明辨是非黑白,懂得做人的道理,從而在實際行動中實踐真、善、美。這是新課程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昂献鳌せ印钡恼n堂教學模式正為提高學生人格修養(yǎng)創(chuàng)造很好的空間,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團結(jié)、互助、合作的樂趣。在表演情景中真切地體會真、善、美,從而正確地分辨假、惡、丑。這就打破了傳統(tǒng)說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受到道德思想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形成了健康的人格。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裝在信封里的小太陽》時,先讓學生進入情境學習。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通過參與表演,深刻感受到做錯事的庫伯內(nèi)心的慌張和不安,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然后鼓勵小組成員討論對庫伯和丹尼斯爸爸的看法。學生們討論紛紛,有的說知錯就改的庫伯值得同情;有的說丹尼斯的爸爸寬容大量值得我們學習。同學們都認為撿到別人的錢卻占為己有是不對的,要知錯就改,同時要包容別人的過錯,給別人改過的機會。這樣不僅使學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而且讓學生學會分辨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
受教育的機會是均等的,“合作·互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他天賦所及的范圍內(nèi)展示自己,發(fā)揮自己的所長,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健全自己的人格。為此,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各有所為,各有所得,其樂融融,真正達到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論述[J].山東教育科研,2007(02).
[2]左斌.師生互動論——課堂互動的心理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