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由冰冷變得有了溫度,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投入情感,激發(fā)興趣,才能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怎樣以情感興趣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初中數學。
關鍵詞:情感 興趣 初中數學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走進數學的世界,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暢游,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往往會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遠比教師一個人默默付出辛苦卻收效甚微要好得多。那么,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具體應該怎樣以情感興趣來培養(yǎng)學生呢?[1]
一、抓住機會展現數學之美,因勢利導培養(yǎng)數學思維
數學作為一門理科,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題海戰(zhàn)術,讓數學成為學生腦海中死板冰冷的數字和符號,每天沉浸在書山題海之中,毫無美感和樂趣可言,更讓學習數學成為了一項艱巨的任務,這違背了數學教學的初衷,也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為了教學而教學,割裂了數學的美感,其實美滲透在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之中、跳躍的數字與符號之中、千變萬化的圖形之中......只有教師善于引導,才能帶領學生感悟數學之美。首先,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結合學生的認知體系,充分感知數學世界的神奇。初中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青春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正是培養(yǎng)數學思維的黃金時期,很多時候教師一點就透;其次,在數學教學的同時促進情商教育,在課堂上引進一些名人軼事,更容易為枯燥的課堂增添一絲趣味性。[2]
例如,在講授《圖形認識初步》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這些圖形嗎?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種圖形呢?”這個問題拋出來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聯想能力,將思維發(fā)散到身邊的圖形之中,舉了比如美麗的中國結、花瓶上的菱形花紋、放大后的雪花等等很多例子,也更加證實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投入激情,用愛去感染學生
任課教師本身就是所教授學科最好的代言人,對于學生而言,喜歡哪位老師就會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果,自然而然地就會喜歡這位老師所教授的這門學科,初中生尚且不會透過表象去看本質,不會透過毫無波瀾可言的授課方式去窺探老師縝密的邏輯思維,他們更傾向于激情四射的老師,喜歡氛圍活躍的課堂,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喜好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首先,精心備課,絕不打無準備之仗。備課充分尚且可能出現課堂突發(fā)事件,如果準備不充分的話后果可想而知,相信行云流水般的授課更能夠讓學生如沐春風,沉醉其中;其次,善于運用語調的抑揚頓挫、動作與表情的豐富變化與板書設計的清晰雋秀等因素來調動學生的熱情,切忌因為自己是一名數學教師就忽略了這些細節(jié),任何一個因素都能夠成為打動學生的理由;最后,將工作與生活分割開來,也許生活中會出現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一旦走進課堂,就要把它們拋到九霄云外,因為自己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求知的眼神,年輕的心靈,自己肩上承擔的更是教書育人的重任,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才能用愛去感染學生。
例如,筆者在任教之初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即講課缺乏激情,很多領導在聽完課后都是一致的評價,但筆者性格沉穩(wěn),總覺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課堂過于做作,不屬于我,也無法做出改變。后來有學生和我反應:“老師,你的數學課我聽了總是想睡覺?!边@無異于重重一擊,我開始反思自己,并不斷地向網絡視頻和身邊的優(yōu)秀教師學習,包括語調的變化、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全方位地重新打造自己,漸漸地,我看到學生們上課時的眼神從游離變得閃爍著求知的光芒,那種眼神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目光。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教學語言、多媒體等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置身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從而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首先,在教學之余,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興趣愛好、日常生活等,以便于將這些元素無縫融入數學教學之中,讓數學變得更加“接地氣”,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認識,學習數學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掌握一項基本技能;其次,善于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多媒體設備雖已在我國的大部分中小學實現了普及,但實際的應用卻不盡人意,據筆者調查,在很多學校,數學教師依然采用小黑板等方式來板書習題,比起制作課件,這種雖然笨拙,卻省了一些氣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樣一堂數學課,如果用小黑板來做練習能做5道題,用大屏幕呈現習題能做10道題及以上;最后,善于根據課堂實況,及時調整策略。教師備課時往往要備教材、備學生,備得十分精細,但即便如此,很多時候課堂還是會出現教案中沒有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應變能力,善于從課堂實況來及時地調整對策,成為課堂的管理者和引導者,而不會被課堂牽著鼻子走。
例如,在講授《軸對稱》這一課時,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將一些軸對稱圖形與非軸對稱圖形打亂呈現在大屏幕上,引導學生試著將它們歸為兩大類,再繼續(xù)問學生是根據什么進行的分類?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出軸對稱的定義和基本特征,而不是直接將概念灌輸給他們。接著,我引導學生試著舉一些生活中軸對稱的例子,他們舉出了天安門、京劇臉譜、蝴蝶等例子,并且就有的具有爭議性的例子進行了一番爭論,在思索和爭辯中軸對稱的概念漸漸變得更加明晰。
總而言之,每一個學生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讓我們明白教育的意義,我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能夠在孩子們的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情感去感化他們,用興趣去點燃他們,只有這樣,才談得上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為學生的未來奠定扎實而又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振強,以情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初中數學,[J]《中學生導報(教研周刊)》,2012(44)
[2]李瑞芹,以情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初中數學,[J]《中學生導報(教研周刊)》,2012(44)
作者簡介
倪美紅(1979-10——),女,出生年月:1979年10月,籍貫:云南省玉溪,學歷:本科,畢業(yè)院校:玉溪師范學院,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