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青
【摘 要】抗挫折教育是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學校從樹立學生正確的挫折觀入手,采用榜樣激勵法、利用班會課、創(chuàng)設挫折環(huán)境來進行挫折教育,達到磨煉學生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同時加強心理輔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并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奮斗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免疫力,樹立自信心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能夠樂觀、向上、積極地面對生活中和學習上的各種困難與挫折。
【關鍵詞】中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
中學階段是人生道路能否走好的關鍵時期,許多學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耐挫力薄弱、對待挫折的適應力差,而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和心態(tài),如焦慮、彷徨、沮喪、失意、冷漠、抵觸、逃避、報復等。這些情緒和心態(tài),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學校和家庭務必引起重視,對其因勢利導,進行心理健康疏導,否則會導致他們心理負擔加重,惡性循環(huán),后果不堪設想。由此可見,對中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本人將談一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感受。
一、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當代中學生由于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心理素質差,容易在生活、學習中遭受挫折。當他們遇到挫折時,不知如何對待,無法承受、而又無力扭轉局面,往往沉湎于消極情緒狀態(tài)中,焦慮不安、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聽任這種消極情緒彌漫于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這種情緒,輕者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重者產(chǎn)生心理障礙,影響身心健康,從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巴爾扎克說過:“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鄙钪械拇煺酆湍ルy,會給人以打擊,帶來悲傷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奮起、成熟、變得堅強起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視挫折,樹立正確的挫折觀,使學生在思想認識上消除對挫折的畏懼感。
二、加強心理輔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咨詢是促進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它能夠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結癥所在,找出擺脫困境、解決問題的對策,使其恢復心理平衡。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員,開設心理輔導課,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非常必要的。同時設立“心理信箱”、“知心姐姐”、“成長的煩惱”等,幫助那些存在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學生,使其在各種挫折面前,具備傾訴和尋求專業(yè)幫助的條件,減少因挫折而導致的各種心理問題,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創(chuàng)設挫折環(huán)境,在實踐中磨煉學生的意志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后就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挫折耐力。為此,教師可通過開展各種主題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受挫情境。首先讓孩子克服“輸不起”的心理障礙,能謙讓,能合作,能吃虧,然后才能競爭。其次將課外活動或大課間作為進行抗挫折教育的有利陣地。針對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制定各種各樣切實可行的活動,如參加體育比賽、公益勞動、遠足、野營、爬山、軍訓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業(yè)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而且能發(fā)揮他們的潛能,振奮其精神,緩解緊張與壓力,并維護身心健康,使他們在生活的風雨中去摔打,磨練意志,培養(yǎng)毅力,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充分利用班會課進行挫折教育
每學期組織幾次挫折教育主題班會,如“了解自己、認識挫折”、“挫折和壓力對人的影響”、“如何面對挫折”、“勇敢面對挫折”、“笑對挫折”等。通過班會逐漸提高了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樹立了自信心,能正視挫折,從心理上接受挫折。并對在挫折面前表現(xiàn)好的學生公開表揚以示鼓勵,同時激發(fā)其他同學對抗挫折的信心和斗志。
五、采用“榜樣激勵法”進行挫折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充分利用那些百折不撓、勇于拼搏的典型人物的奮斗故事,在學生心中樹立學習的榜樣。如忍辱不屈、發(fā)憤著史的司馬遷;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張海迪;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于留下了傳世的杰作。還可以講一些我們身邊發(fā)生的平凡小事來引導學生,如我們身邊的“榆中好人”高慧玲的感人故事等。讓榜樣永駐學生心田,時刻激勵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滿懷信心地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積極進取,奮發(fā)有為。
六、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奮斗目標
中學生正值精力充沛、朝氣蓬勃的青春年華,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幻想,同時又對自己抱有較高期望和要求。如果期望值過高,在未能如愿以償時就會失望,容易產(chǎn)生各種不良情緒,陷于煩惱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可行的奮斗目標,并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xiàn),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外部環(huán)境變化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及時調(diào)整奮斗目標,讓學生充滿信心,保持前進的動力。
總之,挫折是暫時的,也是永遠的,抗挫折能力應該貫穿于一個人成長的始終。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長、社會有關部門和人員去積極探尋相應的方法,對中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挫折認識能力,增強抗挫能力,促進每個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