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晨晨
摘要:感恩這一傳統(tǒng)美德,近年來成為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個體感恩水平對主觀幸福感有重要影響。本文梳理了近年來關于感恩的本土化研究,從認知和情緒兩個方面對感恩進行界定,探討感恩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以及二者的中介機制和調(diào)節(jié)機制,最后對感恩未來的研究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感恩;主觀幸福感;研究
感恩一詞來源于拉丁語中的gratia一詞,我國學者將其譯為感恩戴德、感戴或感恩。20世紀末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感恩成為國外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我國在感恩方面的文學作品比較多,如“自慚菲薄才,誤蒙國士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都是廣為流傳的詩句。在我國,將感恩融入心理學研究的發(fā)展較晚,但是發(fā)展速度較快,近年來感恩的本土化研究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形成了很多有重要價值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梳理近年來本土化的感恩研究成果,探討感恩與主觀幸福感的相互關系以及二者之間的作用機制。
一、感恩的定義
國外學者對感恩的定義有認知和情緒兩種觀點。認知觀點認為,感恩是一種認知方面的評估和判斷,是個體對自己獲得利益的評估以及對幫助自己的他人的判斷。情緒觀點認為,感恩是對已得利益的感謝之情。我國學者劉建嶺認為感恩是積極的情緒,將其定義為受幫助的人在接受到幫助之后而產(chǎn)生的一種希望回報別人的沖動。趙國祥、陳欣對感恩的定義是個體認可來自大自然、他人和社會給予的恩惠,并希望報答他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
二、感恩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1.感恩對主觀幸福感有預測作用。我國學者惠秋平發(fā)現(xiàn),大學生總體感恩傾向與總體主觀幸福感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其中,感恩傾向與主觀幸福感生活滿足、愉快心境維度之間呈顯著正相關,與主觀幸福感擔心健康維度呈顯著負相關。除了橫斷研究感恩水平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作用外,感恩與主觀幸福感的縱向研究也受到了國外學者的重視。Wood、Malthy和Ginett在新生剛入學時和一學期后分別對他們進行感恩和幸福感的測量,結果發(fā)現(xiàn)感恩可以預測主觀幸福感。我們認為,無論是橫斷研究還是縱向研究都證實了感恩水平有預測主觀幸福感的作用。
2.感恩對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機制研究。中介機制認為,感恩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某個中介變量或一系列的過程來實現(xiàn)的。建構理論認為每種積極的情緒都有其目的性和適應性。例如,感恩可以拓展思維方式,增強認知靈活性,改善行為模式,從而有助于個體適應能力的提高。甘啟穎研究發(fā)現(xiàn)應對方式在感恩與主觀幸福感之間有部分的中介作用。
3.感恩對主觀幸福感的調(diào)節(jié)機制研究。感恩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著調(diào)節(jié)變量,也就是說,感恩能夠預測主觀幸福感,但是并不是說所有感恩水平相同的個體幸福感水平就相等,感恩與幸福感之間還受到第三個變量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目前,感恩對主觀幸福感的調(diào)節(jié)變量主要集中在性別上,甘啟穎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女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和感恩水平顯著高于男大學生,這可能是由于男性更傾向于將感恩與示弱聯(lián)系起來,而女性情感更為細膩和敏感,更愿意表達感謝之情。感恩的另一個調(diào)節(jié)變量是情緒察覺,陳龍弘以運動員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在高情緒覺察條件下,感恩與個體幸福感之間的關系較緊密;而在低情緒覺察條件下,感恩與個體幸福感的關系較松散。
三、今后的研究趨勢與發(fā)展
1.進一步加強感恩的本土化研究。綜上所述,我國學者對感恩的概念和結構進行了本土化研究,但是目前還不夠深入。比如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在感恩表達上有無差異,對幸福感的認同上有無差異,這些問題并沒有進行深入探討。
2.研究對象有待擴展。目前對感恩的研究大多以大學生為對象,關于其他群體,如消防員、警察等高危群體的感恩研究較少。而在大學生群體中,對于特殊群體的研究,如貧困大學生、單親家庭大學生的相關研究較少。
3.需深入研究感恩干預措施。目前對感恩的干預研究較少,今后的研究應進一步加強感恩的實證研究,探討提高感恩意識和感恩水平的干預措施,豐富關于感恩的理論體系,設計出更加有效的感恩干預方法,增強主觀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劉建嶺.感戴: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D].鄭州:河南大學,2005.
[2]趙國祥,陳欣.初中生感戴維度研究[J].心理科學,2006,29(6).
[3]惠秋平.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xiàn)狀及與感恩關系的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2(4):31-35.
[4]Wood,A. et al. Conceptualizing gratitude and appreciation as a unitary personality trait[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8, 44(3): 621-632.
[5]甘啟穎.大學生感恩心理和主觀幸福感的實證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