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華
(海軍機關(guān)門診部, 北京, 100841)
?
妊娠晚期婦女異常心電圖特征及ST-T改變的臨床意義
邵 華
(海軍機關(guān)門診部, 北京, 100841)
妊娠; ST-T改變; 心電圖; 隨訪
晚期妊娠婦女由于內(nèi)分泌改變及子宮逐步增加,會導致患者血流動力學發(fā)生改變,隨著患者血液氧含量交換率提高,膈肌上抬,可導致患者心臟負荷進一步增加,患者心電圖主要以竇性心動過速、ST-T改變?yōu)橹鱗1], 其中竇性心動過速一般由生理性功能改變而引起的,臨床上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2]。ST-T改變主要反映心室復極功能異常,多在急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患者中被檢測到[3]。本文分析妊娠晚期婦女異常ST-T改變的臨床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86例妊娠晚期患者為觀察組,入院后均行心電圖檢查,年齡21~32歲,平均年齡(26.9±5.1)歲, BMI為(25.7±1.8) kg/m2; 孕周均在28~40周,患者正常妊娠,妊娠結(jié)局良好,新生兒體質(zhì)量正常且無其他疾病。排除患有妊高征、心臟器質(zhì)性疾病、甲狀腺異常及其他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選取189例在本部進行體檢的育齡期婦女作為對照組,年齡21~30歲,平均年齡(26.3±4.8)歲, BMI為(26.1±2.3) kg/m2。2組研究對象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1.2 檢測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12導聯(lián)心電圖機(標準電壓: 1 mV; 紙速: 25 mm/s; 增益: 10 mm/mv)進行檢測,主要記錄短PR間期、ST-T改變、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及室性早搏等心電圖改變,其中重點分析2組患者ST-T改變(ST段水平、ST段壓低≥0.05 mv及T波改變),所有患者心電圖檢測均由專業(yè)心內(nèi)科醫(yī)師測定。囑2組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心理狀態(tài),對2組患者采用門診隨訪3個月,主要觀察2組患者ST-T心電圖改變。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心電圖改變檢出結(jié)果; 比較2組患者ST-T心電圖形態(tài)改變; 比較2組患者ST-T心電圖改變隨訪檢出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卡方(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心電圖改變檢出結(jié)果比較
觀察組異常心電圖改變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22.76,P<0.001)。觀察組患者短PR間期、ST-T改變、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心電圖改變檢出結(jié)果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 2組患者ST-T心電圖形態(tài)改變比較
觀察組患者ST-T心電圖形態(tài)改變主要表現(xiàn)在ST段水平、ST段壓低≥0.05 mv、T波倒置。觀察組ST-T段改變在ST段水平、ST段壓低≥0.05 mv構(gòu)成比比較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ST-T心電圖形態(tài)改變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 2組患者ST-T心電圖改變隨訪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隨訪第7、30天的ST-T心電圖改變隨訪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第90天ST-T心電圖恢復正常。見表4。
表4 2組患者ST-T心電圖改變隨訪檢出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在異常心電圖改變中,ST-T改變較常被檢出[4], ST-T改變多與心臟器質(zhì)性病變有關(guān),致死率較高。有研究[5]指出, ST段主要反映心室早期復極改變過程, T波主要反映心室晚期復極改變,其中心臟器質(zhì)性病理變化、電解質(zhì)及自主神經(jīng)紊亂、藥物等因素均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ST-T改變[6]。
對于妊娠晚期婦女,由于神經(jīng)激素刺激及心臟需氧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容量增加,心臟負荷逐步加大,可引起妊娠晚期婦女出現(xiàn)心肌供血不足,隨著晚期子宮體積增加,膈肌上抬[7], 導致妊娠晚期婦女心臟出現(xiàn)左上移位,主動脈血管受到擠壓而產(chǎn)生扭曲,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癥狀[8]。有文獻[9-10]指出,妊娠晚期婦女心電圖發(fā)生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PR間期縮短、竇性心律過速及ST-T改變。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異常心電圖改變檢出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PR間期縮短、ST-T改變、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檢出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妊娠晚期婦女心電圖常發(fā)生異常改變,可能與妊娠晚期特殊生理功能改變有關(guān),其中異常心電圖改變多以PR間期縮短、ST-T改變、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為主,臨床上孕檢時需加強關(guān)注,可反映妊娠晚期婦女心臟功能改變。
觀察組患者ST-T心電圖形態(tài)改變主要表現(xiàn)在ST段水平、ST段壓低≥0.05 mv、T波倒置。其中ST-T及ST段壓低多在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絞痛、低鈣血癥患者中較為常見,有文獻[2, 11]報道,心內(nèi)膜下心肌缺血或進一步損傷可導致心電圖ST段壓低及T波倒置。作者發(fā)現(xiàn),觀察組ST-T改變在ST段水平、ST段壓低≥0.05 mv構(gòu)成比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妊娠晚期ST-T改變患者心電圖導聯(lián)主要表現(xiàn)在ST段水平、ST段壓低,在ST-T改變檢出上具有臨床指導價值。作者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隨訪第7、30天ST-T心電圖改變隨訪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第90天ST-T心電圖恢復正常,提示ST-T改變的晚期妊娠婦女妊娠結(jié)局良好, ST-T心電圖異常改變可在產(chǎn)后恢復正常。
[1] 肖淑珠. 妊娠晚期常規(guī)心電圖St-t改變及臨床意義[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4, 28(4): 29-30.
[2] 湯迎春. 心電圖St-t改變的臨床意義[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35): 124-124.
[3] Karaye K M, Lindmark K, Henein M Y. Electrocardiographic predictors of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J]. Cardiovasc J Afr, 2016, 27(2): 66-70.
[4] 安曉飛. 淺析更年期女性動態(tài)心電圖St-t改變的臨床意義[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25): 137-138.
[5] 張春生. 淺析更年期女性動態(tài)心電圖St-t改變的臨床意義[J]. 臨床醫(yī)學, 2012, 32(3): 97-98.
[6] 陳淑芬, 李潔芳. 動態(tài)心電圖在妊娠中晚期孕婦臨床檢測中的應用[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19): 2682-2683.
[7] 史子園, 杜萍, 曾林玉, 等. 妊娠中晚期孕婦臨床動態(tài)心電圖應用意義及相關(guān)分析[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02): 181-183.
[8] 胡雀輝. 探討女性心電圖St-t改變患者心得安試驗結(jié)果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19): 270-271.
[9] 許海燕, 徐道珍. 高齡孕婦妊娠晚期異常心電圖對妊娠結(jié)局的影響[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6(8): 974-976.
[10] 魯永蘭. 231例妊娠晚期孕婦心電圖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4, 8(1): 99-100.
[11] Peters C, Wacker-Gussmann A, Strasburger JF, et al. Electrophysiologic features of fetal ventricular aneurysms and diverticula[J]. Prenat Diagn, 2015, 35(2): 129-136.
2017-01-13
R 540.4
A
1672-2353(2017)11-212-02
10.7619/jcmp.20171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