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教育也在走向未來,基于“未來教室”的智能化教學環(huán)境應運而生。面對紛至沓來的碎片化信息和新興的網絡技術手段,初中歷史教師要充分而合理地巧用新技術和網絡資源,有效采集數據,共享遠程課堂,著力打造靈動開放的歷史課堂,回歸教育的本質,助力學生生動活潑的發(fā)展。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未來教室;初中歷史教育;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6B-0019-03
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提出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習能力”,順應了互聯(lián)網+時代的要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逐漸到來,各類移動多媒體網絡終端使我們進一步習慣于用各種社交軟件進行交流、學習和生活。如百度閱讀等電子閱讀,懶人聽講座、百度作業(yè)幫、納米盒等學習軟件的運用,網上遠程課程的學習等等。蘇州緊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加強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堅持“以建為主”和“以用為本”雙促進、雙推動,2013年6月,“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應用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正式在蘇州掛牌,以全面打造未來教室的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強化資源開發(fā)與運用管理。
目前關于“未來教室”存在多種定義,但都強調了未來教室是利用網絡媒體和新興技術手段創(chuàng)建的一個能促進教與學的智能化環(huán)境,應該是教學與信息化從整合走向融合創(chuàng)新的載體。與以往課堂上使用的PPT教學、白板教學所不同的是,網絡多媒體智能教學更多地使學科教學從課堂走向學生生活,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那么,初中歷史學科教育應該走向何方?是拘泥于課堂上的“豐富多彩”,還是走向歷史大教育的核心?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歷史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樹德立魂是歷史教育的最終目標。走向未來的歷史教育應堅守原則,向傳統(tǒng)致敬,向未來前進,破繭成蝶。
一、利用新技術優(yōu)勢,課堂教學形神共聚
在互聯(lián)網時代,海量的網絡資源與高速的信息傳輸,逐步打破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局限,課堂由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比重進一步降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重在與學生對話交流,幫助他們自主建構個性化的知識。
蘇州目前采用的“未來教室”由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fā),主要包括電子雙板教學平臺與學生應答兩大系統(tǒng)。“雙板”不僅具備隨時隨處板書、課堂筆記保存的功能,利用雙板,還可以將問題貫穿于展示的學習資源中,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紅軍不怕遠征難》為例??梢試@主題,利用雙板一面呈現發(fā)生在紅軍長征中的一系列問題,一面展示長征時期的形勢圖,教師或學生在講解中隨時標注時間、地點、事件等等,學生可以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找到長征經過的省份,越過的山脈、江河,真正體會紅軍經歷萬水千山的艱辛與堅持。
利用雙板展示還可以圖文并茂,更好地實現意義的關聯(lián)。如教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利用雙板進行橫向縱向對比,將15世紀、19世紀的中英兩國進行比較,讓學生結合已有的歷史知識,探究中外發(fā)展差距的原因:英國在400年期間發(fā)生了什么,才有如此大的變化?英國到底是如何壯大的?這樣的對比進一步凸顯了差異,引起了學生的共鳴與深入的思考。
學生從互聯(lián)網等途徑獲得豐富的、碎片化的歷史信息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以問題為核心,建立學習的“定向點”,然后圍繞“定向點”設計學習情境,挖掘學習資源,建構學習策略。教師在課堂上重在引導與提示,學生間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這樣才能將學生獲得的信息有機“糅合”起來,形成符合邏輯的知識鏈條。還是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例,利用雙板,一面播放編輯后的英國革命的視頻資料,一面呈現以時間為線索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找出重要事件及意義,小組討論,做成時間軸。利用未來教室的應答系統(tǒng),每個小組將答案上傳至教師平臺,師生共同進行評析。這樣,便實現了師生及時的互動交流與信息傳遞,形成了較為深刻的知識理解。
二、整合網絡資源,整體進行教學設計
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資源可以說信手拈來,其中的可信度及采用度就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篩選與鑒別。教師要考慮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教學目標與重點等等,不必求多,而應求精,為教學服務。要特別關注對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幫助的史料資源,以學習者為中心,進一步發(fā)揮未來教室“交互性”的教學優(yōu)勢。
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例。君主立憲制也是本課的難點,但課文并沒有具體說明,學生在百度上可以找到這一概念的解釋,但絕大多數并沒有真正理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已知的封建制度與君主立憲制進行對比分析,引用17、18世紀中英兩國的諺語或格言,如英國人的諺語:“窮人的房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敝袊鞯男艞l:“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敝匦滤伎鉴f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發(fā)現制度的差異與國家發(fā)展的關系。
未來教室的智能環(huán)境具有網絡化、延伸化的特點,對歷史教學設計提出了開放性、探究性的要求。教師在學習資源與歷史問題的擇選與設計時,必須將歷史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串聯(lián),幫助學生進行開放、多元、可持續(xù)的探究。如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教學中,為加深學生對“君主立憲制”這一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利用網絡進行史料的收集,看看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實行了這一制度,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還推進了哪些形式的政治體制,試著找出其中的異同。這是課堂教學內涵的延伸,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知欲,也為學生課后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究打下了基礎。
三、共享遠程課堂,提升歷史教育魅力
在現代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效利用技術途徑和貼切的教學資源來突破教學難點,更要注重在這一過程中運用網絡媒體和信息技術資源,自然而然地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內化與意義的建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在未來教室環(huán)境中,可以更好地重現歷史的情境。以《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一課為例,課堂上,教師通過展示戰(zhàn)爭形勢圖、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盟約內容、雅爾塔會議的協(xié)議條款等等,和學生一起重溫并分析二戰(zhàn)取勝的經過和原因;播放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和廣島長崎原子彈投射視頻片段,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聯(lián)系日本政府的軍國主義行為,進一步探討二戰(zhàn)的現實意義,學生的探究熱情被充分點燃。
未來教室有遠程課堂同步的功能,不局限于本課堂的師生,多個課堂可以通過此平臺進行同步上課、同步討論,學生可以通過平板將意見反饋到教師的主屏上,教師可以篩選一些進行點評;也可以在課后的線上討論時將意見反饋到相應的討論群中,師生共議;還可以將本課的某些片斷或者重點內容做成微課,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根據需要自己學習,并且與師生一起分享學習心得。在這樣的教學中,每一個人都可以積極參與其中,教學也更加民主開放,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四、實時監(jiān)控數據,助力評價方式的轉變
未來教室的應答系統(tǒng)能及時呈現出課堂測試結果,教師可以根據測試的數據,及時進行相應的補救或者深化,調整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以及教學的進度。
未來教室的錄播功能能夠記錄下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所有對話與活動,這些不僅可以成為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行為改進的依據,也促成了學生學業(yè)評價的改變。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可以進行自我觀察,評判預設與生成的效果,然后對自己的課堂行為進行及時調整。這些也可以作為集體教研的一個素材,通過共同觀察,發(fā)現課堂教學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可以成為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參考,不唯分數,更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進步情況與貢獻力等等。歷史課堂上,教師不是歷史事件的搬運工,而應該是引導學生走進歷史、走向未來的陪伴者與導游,如果仍然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很可能會將歷史教育引向歧途。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