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英
摘要:活動教學理論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關注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fā)展。文章通過“Fe2+與Fe3+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來探討活動教學理論下的化學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活動教學;教學模式;化學教學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6-0025-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06
新課程將教學目標分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習得基本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求知,并養(yǎng)成科學的認知態(tài)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的溝通、交流與合作。要實現(xiàn)教學的目標要求,除了課程設置、教材內(nèi)容編排等因素外,作為新課程實施者的教師更應具備與社會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發(fā)展式教學觀。
活動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盎顒咏虒W是指以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造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fā)展為目的,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創(chuàng)設主體性的活動情境,在情境中激發(fā)學生潛在的智慧和學習能力。
一、設計思路
實驗探究法。首先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猜想,然后通過探究實驗打開學生思路、驗證學生的某些猜想、引發(fā)學生新的探索,讓學生動手、動腦,逐步認識鐵鹽和亞鐵鹽的性質,并體驗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過程
[教師復習、提問]根據(jù)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化學方法鑒別Fe2+、Fe3+的溶液可用什么試劑呢,通過什么現(xiàn)象作出判斷?
[學生自由發(fā)言]
用硫氰化鉀或硫氰化銨溶液,若出現(xiàn)血紅色證明是鐵鹽溶液,無明顯顏色變化的則是亞鐵鹽溶液。
用氫氧化鈉溶液,因為亞鐵鹽溶液與氫氧化鈉反應現(xiàn)象是先出現(xiàn)白色沉淀繼而沉淀變?yōu)榛揖G色最終變?yōu)榧t褐色。鐵鹽溶液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
[教師]大家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能夠用于亞鐵鹽溶液與鐵鹽溶液的檢驗。這說明大家初步掌握了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接下來我要問大家,亞鐵鹽很容易在空氣中被氧化。你能否設計出簡單的實驗,實現(xiàn)亞鐵離子和鐵離子相互轉化并對你的方法正誤進行驗證,并簡要敘述操作步驟 。
[學生活動]相互交流、討論,設計每小組的實驗方案,師深入各小組參與討論,并指導學生畫設計流程。
[教師]現(xiàn)在各組選一代表小組匯報設計方案,其他同學仔細傾聽,并評價方案的合理性。
[學生甲] 取試管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FeSO4溶液,加入KMnO4后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出現(xiàn)血紅色,即證明Fe2+變成Fe3+ 。
[學生乙]取試管向其中加少量的FeSO4溶液,加入H2O2后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出現(xiàn)血紅色,即證明Fe2+變成Fe3+。
[學生丙]取試管向其中加少量的FeSO4溶液,先加入KSCN溶液后加入硝酸,若溶液出現(xiàn)血紅色,即證明Fe2+變成Fe3+ 。
師:前兩組的方案比較相似,但第三組的不同在于先加了KSCN,哪一種方案更合理?
(學生)先加KSCN更好,這樣證明的嚴密性好,先加了KSCN溶液沒有明顯的血紅色,證明原本無Fe3+,再加氧化劑溶液變成血紅色證明它的前身是Fe2+。
(學生相互議論并報以掌聲)
[教師]那么如何證明另一組的轉化呢?
[學生1] 取一支試管向其中加少量的FeCl3溶液,滴加幾滴KSCN溶液,再加幾滴KI溶液,若顏色褪去,即證明Fe3+變成Fe2+。
[學生2]取一支試管向其中加少量的FeCl3溶液,滴加幾滴KSCN溶液,再加入少許鐵粉,若顏色褪去,即證明Fe3+變成Fe2+。
[學生3]取一支試管向其中加少量的FeCl3溶液,滴加幾滴KSCN溶液,再加入少許銅粉,若顏色褪去,即證明Fe3+變成Fe2+。
師:請評價一下這幾組方案的合理性。
(一致通過)
[教師]下面各組開始實驗,五分鐘。操作中要注意規(guī)范性,另一名同學做好記錄。
(學生根據(jù)方案進行實驗,觀察現(xiàn)象,認真記錄。師巡視各組情況,指導學生的規(guī)范操作。)
[教師](約五分鐘后)看來大部分組已完成實驗,請匯報設計方案的小組再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匯報一下。
[學生甲]我們組按照同學們的建議修改了方案,操作后發(fā)現(xiàn)與預期完全相同。
[教師]你們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學生甲] 我們組的結論是H2O2能將Fe2+氧化成Fe3+。
[教師] 非常好!我還想問問,還有哪個組用了KMnO4,還發(fā)現(xiàn)有什么現(xiàn)象?
(生)我們發(fā)現(xiàn)KMnO4滴入FeSO4溶液,紫色立即褪去。
[教師]KMnO4褪色說明什么問題?
(一部分小聲說“KMnO4被還原了”)
[教師]好了!那么這個現(xiàn)象能證明什么呢?
(生)Fe2+被氧化成了Fe3+。
[教師]棒!其實有時候實驗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更簡便的操作方法。
[學生乙]我們組按照同學們的建議也修改了方案,操作后發(fā)現(xiàn)與預期完全相同。我們組的結論是H2O2能將Fe2+氧化成Fe3+。
[學生丙]我們組按照同學們的建議修改了方案,操作后發(fā)現(xiàn)與預期完全相同。我們組的結論是HNO3能將Fe2+氧化成Fe3+。
上述實驗都已圓滿完成,讓我們來看看另一組的實驗。
[生1]我們組的實驗失敗了。溶液顏色不僅沒有褪去,反而加深了,所以這種方案不行。
[教師]不忙下結論。你的實驗不是沒有現(xiàn)象,而是現(xiàn)象與預期不一致,這說明反應還是發(fā)生了,那會是什么反應?我們不妨從理論上推測一下,按照氧化還原理論,F(xiàn)e3+會被還原為Fe2+,同時I-離子會被氧化為I2單質,會不會是I2使溶液變成紅棕色呢?開動腦筋,怎樣可以證明這一點呢?
[學生1]據(jù)剛才的分析,我們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了少量的CCl4,發(fā)現(xiàn)溶液下層變成紫紅色說明確實有I2生成。也就是說Fe3+變成了Fe2+。看來我們的實驗沒有失敗。
[教師]好了,恭喜你們!看來,科學實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驚慌,認真分析仔細探尋。說不定就會柳暗花明。
[學生2]我們組按照預定計劃加入鐵粉,現(xiàn)象也與預想的完全一致。也就是說鐵粉能將Fe3+還原為Fe2+。
[學生3]我們組按照預定計劃加入銅粉,現(xiàn)象也與預想的完全一致。也就是說銅粉能將Fe3+還原為Fe2+。
[教師總結]實驗完成了,實驗中涉及到的反應很多是氧化還原反應。我們知道凡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必有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還原劑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chǎn)物的還原性。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認識并驗證了KMnO4、氧氣、硝酸、過氧化氫的氧化性,I-、S2-、Fe2+的還原性。Fe3+的性質通常表現(xiàn)為氧化性,而且在還原性上,F(xiàn)e2+的還原性弱于金屬單質和I-、S2-。
這些知識我們課本是沒有的,但是當你對實驗現(xiàn)象進一步分析后,你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剛才我們探討了Fe3+、Fe2+ 的相互轉化,那么在生活中我們怎么利用這一反應原理為生活服務。我來告訴大家一個生活小竅門。
(播放提前錄制好的生活小竅門:利用維生素c處理蘋果生果繡的問題)
師: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認識了鐵鹽和亞鐵鹽的性質,同時體會了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現(xiàn)象,結論,詳細整理,記錄在案。今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三、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中,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實驗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不但認識了鐵鹽和亞鐵鹽的性質,還體驗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快樂,圓滿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
參考文獻
[1] 楊莉娟.活動教學的內(nèi)涵、理論基礎及其價值[J].東北師大學報,1999(3):87
[2] 葉瀾,楊小微.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