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統(tǒng)編教材編寫組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內容上的三個“加強”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利用語文學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語文的“血肉”,并自然地體現(xiàn)在整個語文教材設計之中。
這種“整體滲透”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首先從內容設計看,有三個“加強”。
一是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統(tǒng)編語文教材適度增加了古詩文比例,其中小學增加多一些,一年級就有古詩,小學6個年級有古詩文129篇;初中古詩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還有許多課文是反映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如《紙的發(fā)明》《中國石拱橋》等,另外一些課文則贊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弘揚愛國敬業(yè)、誠實守信、堅忍不拔等傳統(tǒng)美德。
二是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內容。選文有反映老一輩革命家經(jīng)歷的篇目和他們的作品,也有贊揚革命英雄主義的篇目。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等紅色經(jīng)典名著。
三是加強國家主權意識教育的內容。課文中有描繪祖國山川的秀美和雄壯,以美麗的景物感染學生的,也有展示中華民族精神以激勵學生的,還有講述各族人民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守衛(wèi)祖國海疆英雄事跡的,如《無名島》《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新教材對于課文的選擇下了很大功夫。選文既兼顧經(jīng)典性、可讀性,選擇大量思想格調高、語言形式美、值得誦瀆涵詠的作品,也考慮到文體的多樣性、典范性,以及篇幅、深淺的適合;既考慮如何服務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又要貫穿“立德樹人”的總體要求;還要盡可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留給教師發(fā)揮的空間。諸多方面的平衡并不容易,很多選篇都是廣泛征求意見、經(jīng)過反復討論斟酌的,教材的選編盡可能考慮到社會共識。
抓住培養(yǎng)讀書興趣這個語文教學的“牛鼻子”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面世,并非是對既有教材的顛覆,各個版本的優(yōu)點和經(jīng)驗也都盡量吸收進來。新教材的編寫特別注意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克服隨意性;注意編得好用、接地氣,能滿足一線教學的需要,甚至還能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起糾偏作用。這套教材不僅是選文上,在結構體例上也有革新和改進,至少有六點改進很明顯:
一是采取“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統(tǒng)籌安排,有利于發(fā)揮語文學科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優(yōu)勢;將語文素養(yǎng)作為另一條線索,精選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識,優(yōu)化學習策略,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發(fā)展。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組成。每個單元由3-4篇課文組成,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二是適當降低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改進識字寫字教學方式。新教材讓剛上小學的一年級新生先學認字,然后再學拼音。拼音教學推后了一個月左右??此平虒W順序的調整,實則是漢語拼音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的位置效能的衡定。調查發(fā)現(xiàn),孩子剛上學立即學拼音,難度大,容易影響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F(xiàn)在新教材的開篇是“天、地、人、你、我、他”,接著是“金、木、水、火、土”,目的就是讓孩子建立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第一印象”不是字母hpmf,而是漢字“天地人”,其背后的深意在于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強調拼音只是輔助學習漢字的工具,而非目的,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對于認字讀書的興趣。
另外,新教材以“認寫分流,多認少寫”以及“多元認字”作為小學低年段教材的編寫原則。要求認識的常用字從過去的1800字減少到1600字,會寫其中800字就可以了。這些改進都做過調查和專題研究,是有學理根據(jù)的。一般而言,只要按照統(tǒng)編語文教材設定的各個階段目標推進,學生到二年級下學期就大致可以獨立閱讀了。
三是有意解決不讀書、少讀書問題?,F(xiàn)在語文教學的問題是讀書太少,很多學生只讀教材和教輔,很少讀課外書,語文素養(yǎng)無從談起。針對這一狀況,新教材抓住瀆書興趣培養(yǎng)這個“牛鼻子”,雖然整個教材課文數(shù)量減少,但延伸閱讀的量大增,努力讓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新教材還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包括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整本書閱讀等。小學低年級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高年級和初中有“名著導讀”“古典詩文誦讀”等欄目。
學生讀書興趣培養(yǎng)不能僅靠學校,家庭也很重要。從幼兒園階段以聽故事為主,過渡到小學階段的紙質閱讀,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應該少看電視,少看微信,少打麻將,多和孩子一起讀書,對培養(yǎng)閱讀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十分重要。所以,推出“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不僅是引發(fā)小朋友的讀書興趣,還希望把家庭閱讀帶動起來。
四是注重拓展閱讀面。要讓孩子從小“海量閱讀”,讀些“閑書”,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書讀多了,語文素養(yǎng)才能真正提升上去。也可以說,統(tǒng)編語文教材是“專治”不讀書少讀書的。
方便一線教師把握教學基本要求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加大了課型的區(qū)分。以往教材課文也分精讀和略讀,但在教學中普遍是精、略不分,全部是精讀精講。其實兩種課型功能不同,應當區(qū)別。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把“精讀”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加上課外閱讀,這就建構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教讀課主要由教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味;自讀課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瀆,把教瀆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讀課中,自己去試驗、體會,很多情況下,自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課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統(tǒng)編語文教材重視語文知識積累和讀寫能力培養(yǎng)。
過去十多年,為防止應試教學、反復操練,提出語法修辭和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要體系化,要“隨文學習”,這一出發(fā)點雖好,但也導致了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學知識體系被弱化,教師不好把握教學知識點,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教學梯度被打亂。有的課上得很“花哨”,可就是沒有把得住的“干貨”。
新教材有意對此糾偏。根據(jù)課程標準的提示,并結合教學實踐經(jīng)驗,新教材編寫梳理出中小學生必須習得和掌握的上百個知識點與讀寫能力訓練環(huán)節(jié),按照教學梯度安排到各年級各單元的教學中。
新教材努力防止語文教學容易出現(xiàn)的隨意性。呈現(xiàn)方式上則有意“弱化”系統(tǒng),盡量規(guī)避概念灌輸和死記硬背,方便一線教師使用教材時把握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干貨”,讓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落到實處。
(北京大學教授 溫儒敏 執(zhí)筆)
【案例一】
如何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全社會都非常重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針對低、中、高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選編如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基本內容:漢字文化;古代蒙學瀆物;古代文學作品,包括古代詩詞、古代寓言、古代神話傳說等其他文學作品;歷史名人故事;文化藝術;文化常識和民風民俗。
1.漢字文化。
利用“六書”,特別是象形、形聲、會意等構字規(guī)律,指導學童識字。比如,學習了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在《日月明》中再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guī)律;在《動物兒歌》中,利用形聲字的構字方式,依據(jù)“蟲字旁”認識了一系列與昆蟲有關的生字;在《貝的故事》中,簡單介紹了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
此外,在課后思考練習中有意識呈現(xiàn)漢字演變的基本脈絡,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深厚感情。
2.古代蒙學讀物。
把《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千家詩》《笠翁對韻》等傳統(tǒng)蒙學讀物中能夠代表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精神追求的內容引入教科書,力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攫取符合當今時代特點、有著長久生命力的內容。比如《姓氏歌》《對韻歌》《人之初》等,都是從蒙學讀物中直接節(jié)選或者稍作修改的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浸染。
新教材從《三字經(jīng)》中直接節(jié)選了兩段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字作為課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從《弟子規(guī)》中節(jié)選了部分內容,編排在“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欄目里: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白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千字文》節(jié)選的內容與綜合性學習單元“遨游漢字王國”中的書法欣賞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教材還安排了隋朝書法家智永的楷書《千字文》局部、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草書《千字文》局部、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局部,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zè),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云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què),珠稱夜光。果珍李柰(nài),菜重芥姜”。
3.古代文學作品。
(1)古代詩詞。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古詩文129篇,占所有選編課文的26%,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從《詩經(jīng)》到清人的詩作,從古風、北朝民歌、古詩十九首、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到宋詞、元曲,均有呈現(xiàn)。除了課程標準中推薦的75首古詩詞之外,另選人大約40首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古詩詞,大大加強了傳統(tǒng)詩詞的誦讀要求,以期通過古詩詞的誦讀打好學生精神的底子。
(2)古代寓言、古代神話傳說等其他古代文學作品。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從一年級即開始學習古詩,從二年級開始編入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故事,比如,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下冊《羿射九日》。
從三年級開始編入簡易短小的文言文,比如,三年級上冊選編的《司馬光》(《宋史·司馬光傳》),三年級下冊選編的《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dù)》),全套教科書編人文言短文15篇左右。選人的中國。占代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坐井觀天》《亡羊補牢》《南轅北轍》等;古代神話、傳說故事有《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贰侗P古開天地》《后羿射日》《牛郎織女》《棗核》《獵人海布》等。
鑒于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有限,還將部分文言的名人故事、神話傳說、名篇名著編譯成白話文,或改編、節(jié)選白其他名著,比如,《將相和》(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西門豹》(選白《史記·滑稽列傳》);簡短的文言文《學弈》(選白《孟子·告子》),《關尹子教射》(選白《列子·說符》);《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節(jié)選自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草船借箭》(根據(jù)《三國演義》有關章節(jié)改編),《景陽岡》(節(jié)選白《水滸傳》第二十二回),《猴王出世》(節(jié)選白《西游記》第一回)。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古代文學作品選文視野覆蓋《論語》《孟子》《韓非子》《莊子》《列子》《史記》《漢書》《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晉書》《世說新語》《山海經(jīng)》《朱子家訓》等,涉及經(jīng)、史、子、集各部。
雖然都是淺顯易懂的文章,但其中不乏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真知灼見,足以涵養(yǎng)學生的人性。
4.歷史名人故事。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量收入中國歷史的名人故事,以利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漸染。有《大禹治水》(大禹)、《扁鵲治病》(扁鵲)、《稱象》(曹沖),《魯班造鋸》(魯班)、《伯牙絕弦》(伯牙和鐘子期)、《紀昌學射》(紀昌)、《田忌賽馬》《將相和》(廉頗、藺相如),等等。
5.文化藝術。
有反映我國古代建筑與園林藝術的《趙州橋》《圓明園的毀滅》;反映古代音樂、戲劇、美術等成就的《伯牙絕弦》《京劇趣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介紹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6.文化常識和民風民俗。
大量的趣聯(lián)妙對、名言警句、謎語、諺語、俗語等內容,被編排在識字課、語文園地中的趣味識字和日積月累中。比如,識字課《金木水火土》在一年級的兒童心里早早地埋下了萬物和諧、天人合一道理的種子;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日習俗、民間文化習俗的《十二生肖》《十二月花歌》《二十四節(jié)氣歌》;還有“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文房四寶、花中君子、中醫(yī)四診”“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等傳統(tǒng)文化常識。
【案例二】
如何有系統(tǒng)、有梯度地推進語文學習
統(tǒng)編語文教材有一個重要的編排特點:以雙線組織單元內容,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雙線組元的結構設計,每一單元每一課都貫穿有“寬泛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均衡遞進。全套教材統(tǒng)籌規(guī)劃語文要素,以語文訓練要素作為主線、明線。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一般從閱瀆與表達兩個方面各安排一個訓練要素,每冊有兩個重點訓練要素。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直接體現(xiàn)在單元導語中,每個課后思考練習題圍繞單元的訓練要素出題,教學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縱向上看,從語文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習慣等方面,統(tǒng)籌規(guī)劃訓練目標序列,力求做到目標精準,體現(xiàn)語文要素安排的系統(tǒng)性和發(fā)展性。
下面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為例說明。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實質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這是衡量學生閱讀能力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
首先,統(tǒng)編教材建構了兩條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明線:一是復述故事,側重口語的發(fā)展;二是安排相應的訓練要素。
關于復述。二年級安排了借助圖片等講故事,三年級安排了詳細復述,四年級安排了簡要復述,五年級安排了創(chuàng)造性復述。
統(tǒng)編教材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如何有系統(tǒng)、有梯度地實現(xiàn)的?
四年級上冊開始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教給學生簡單、常用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比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再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第七單元的“導語”中明確提出:“關注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學習要求。這個單元的“交流平臺”欄目,對把握文章的主要方法作了歸納總結。學生的反饋如下:
學生1:我發(fā)現(xiàn)題目有時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如“觀潮》《梅蘭芳蓄須》。
學生2:厘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也能幫助我們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普羅米修斯》。
學生3:有的文章寫了不止一件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寫了三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講了什么,然后把幾件事連起來,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四年級下冊在第六單元的“導語”中明確提出“學習怎樣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學習要求。比如《小英雄雨來》:照樣子給其他四個部分列出小標題,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又如《冰項鏈》: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幾個部分,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這個單元的“交流平臺”欄目,就怎么讀長文章、如何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總結。學生反饋如下:
學生1:我發(fā)現(xiàn)本單元的課文都很長,而且都是分成幾個部分來寫的。《小英雄雨來》用序號標示每個部分,《我們家的男子漢》用小標題,《冰項鏈》用空行的方式。
學生2:這樣的寫法,能幫助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只要把每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可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了。
學生3:我在閱讀過程中,有時還會停下來思考一下前面的內容,想想講了什么。
學生4:有時我忘記了前面的一些內容,就再翻回去看一看。
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提出:“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加強方法的遷移與運用,不斷提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力。
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提出:默讀課文。按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毒瓣枌诽岢觯喊凑展适碌陌l(fā)展順序,把下面的內容補充完整,再簡要地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喝酒____( )____( ) ____(
)《跳水》:默讀課文,想想這個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把下面的內容填寫完整,再講講這個故事。水手拿猴子取樂____( )____( )____(
)。
到了六年級,重在總結運用小學階段的知識、能力與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比如,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交流平臺”,對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作了歸納總結。
從教材的編排體系中可以看出,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語文要素縱向線索清楚,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穩(wěn)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教材的可操作性也非常強。
(案例由熊寧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