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生
摘要:“宣筆是中國勞動人民所發(fā)明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開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shù)的妙味”。世人稱其為點睛之筆。宣筆在文化事業(yè)上的貢獻是被世人所稱贊,本文為大家簡單闡述宣筆的制作工藝。
關(guān)鍵詞:宣筆;制作;選料;裝飾
宣筆選料考究,制作精細,主要是根據(jù)各種不同的用途來選擇兔毛、羊毛、黃狼尾毛、石獾毛、山羊毛、香貍鬃等為毫,經(jīng)過選料、脫脂、水盆、修毛、裝套、刻字等六大工序,一百多道操作過程而精心加工制成。
宣筆制作,據(jù)晉王羲之《筆經(jīng)》中所載:“制筆之法,桀者居前,毳者居后,強者為刃,要者為輔,參之以麻,束之以管,固以漆液,澤以海藻,濡墨而誠,直中繩,勾中鉤,方圓中規(guī)矩,終日握而不敗,故曰筆妙?!睍x傅元在《筆賦》中云:“簡修毫之奇兔,選珍皮之上翰,濯之以清水,芬之以幽蘭,嘉竹翠色,彤管含丹,于是班匠竭巧,名工逞本,纏以素枲,納以元漆,豐約得中,不文不質(zhì),爾乃染芳,松之淳煙,寫文象于紈素,動應(yīng)手而從心,煥光流而星布?!敝乒P名家韋誕在《制筆方》一文中,根據(jù)自己制筆的經(jīng)驗,具體祥談出制筆方法是:“先次以鐵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穢毛,皆用梳掌痛拍整齊,毫鋒端本各作扁極,令均調(diào)平,將衣羊青毛縮羊青毛,去兔毫頭下二分許,然后合扁卷,令極圓,訖痛頡之,以所整羊毛中為筆柱,復用毫青衣羊毛使中心齊,亦使平均,痛頡管中寧隨毛長者使深,寧小不大,筆之大要也?!鄙鲜鼍鶠槲簳x時期的制筆過程。在此之前,制作毛筆的原料主要是采用鵝毛、雞毛、雉毛、羊毛、羊須、鹿毛、豬毛、豹毛、虎毛等畜獸毛和人須、胎發(fā)等。唐代制筆基本上繼承漢制方法,仍以兔毫為主,摻以貍、麝、獐、狼等獸毛。唐代宣筆以紫毫筆最出名,這是采用韌性較強的老兔毫所創(chuàng)制的一種優(yōu)質(zhì)毫筆。其“毫不易致”,“價如金貴”,風靡全國。但是,到了宋代,宣筆制作選料極廣,除繼續(xù)發(fā)揚唐代傳世紫毫筆優(yōu)點外,還選用羊毛、鹿毛、麝毛、貍毛、鼠須、虎毛、狐毛、狼尾毛、貂狐毛、獺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毫、人須等毫料制筆。南宋以后,羊毫筆開始盛行。這是因為羊毫價廉易得,山羊毛又具有毛細、鋒嫩、色白、質(zhì)凈的優(yōu)點所致。
宣筆制作首在選料,真所謂“千萬毛中揀一毫”。以兔毫、狼毫、羊毫為例,就要依照春夏秋冬四季來區(qū)別。兔毫的選取標準是:秋毫取健,冬毫取堅,并按花尖、白尖、黑尖,一根根進行分類細理。秋冬季節(jié)的兔毫用于制作高檔宣筆,春夏時期的兔毫則用于低檔宣筆的生產(chǎn)。狼毫的選擇標準是:以冬季所獵獲的黃狼尾毛為最佳。高檔狼毫宣筆的用料,就是采用氣候寒冷,冰雪封天,風霜刺骨之際所獲的東北狼尾。選擇這種原尾制出的毛筆,具有毛長鋒嫩,粗細均勻,彈性適中等優(yōu)點。羊毛由于種類較多,產(chǎn)地不一,質(zhì)地差別較大,選擇起來比較復雜。一般來說,山羊毛分類有黃尖豐、白尖豐、黃白尖豐、細廣豐、粗廣豐等四十多種。制作時先把羊毛浸在水中,然后按扁、圓、曲、直、長、短、粗、細,有鋒、無鋒、鋒長、鋒短等,一根根進行分類理順,然后加以整修組合方可配用。生產(chǎn)高檔羊毫宣筆主要選擇具有毛細、鋒嫩、色白、質(zhì)凈的山羊毛來配鋒精制較為理想。
一支高檔宣筆的制作,經(jīng)過嚴格選毫后,需經(jīng)下列工序精心加工配制。水盆工的技術(shù)要求是:齊毫:齊足不老頂,齊毛要直不歪斜;切毫:柱毫、披毫、尺寸準確;尖毫:尖襯、尖毫、尖蓋毛三類均勻;整毫:小頂?shù)桨俗珠g,無彎不脫毛,小旋大旋不開叉,無虛尖;圓筆:大、小、尖、肥、飽、癟等均勻一致;蓋毛:厚薄一致;配鋒;水配鋒、鋒口標齊,深鋒淺鋒配合一致;扎筆:筆根整平,線扎緊,周圍松香燒透,不松線。俗話說:“三分水盆七分修?!彼韫みx料功夫十分深奧,技工雙手在水盆中,就象沙里淘金一般,在“千萬毛中”淘沖出所中意的鋒毫。修筆則更象姑娘銹花一般,筆人要有眼銳手快,操作嫻熟,除毫利索的技巧。修筆工的技術(shù)要求是:按品種規(guī)格焊筆,做到進出一致,牢固不偏頂,筆頭不沾漆,剔襯適宜,抹膠實,筆頭要圓,不偏不斜無水槽,毫清頂齊,無虛尖;配鋒蓋毛鋒口要排齊,不露出筆胎毛;清潔筆頭要做到不變色,及時涼干、曬干或烘干;盤頂時要仔細,虛尖盤齊,小旋大旋不開叉,達到尖、圓、齊、健之四德。裝配工的操作要求是:根據(jù)不同品種,選擇合格桿、套,再將筆桿口磨齊、擦清、寬窄要一致,深淺一致,二道線要整齊,線面桿面要相平,不破桿。挖眼時要做到潤邊一致,套眼光滑,筆桿要套進深度適中,套后不打箍,不觸尖,套口與筆桿緊密、無間、不破套。最后是鑲頭,這道工序要十分仔細,要將掛頭與桿、套裝配平整、光滑、不稀縫、不破裂,達到套齊、桿齊、筆身齊的標準。牛角工的技術(shù)要求是:牛角配件的長短、厚薄、直徑、深淺要一致,做到口平眼正,桿身圓直,式樣統(tǒng)一,刨細美觀,無歪斜凹凸的現(xiàn)象即可??套止さ募夹g(shù)要求主要是做到:刻字端正,筆劃清晰,字距恰當,大小一致,排列整齊、美觀大方。一支心手暢順的宣筆,從外觀上來看:筆頭平順,圓直光滑,蓋毛均勻,筆鋒整齊,攏搶不散,筆桿光亮,裝璜牢固,無偏鋒、虛尖、禿鋒、亂鋒等現(xiàn)象。
宣筆的筆管裝飾雕鏤,自古以來就極為講究,歷史上曾有不少皇家貴族喜歡把毛筆視為顯示自己財富的象征。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開始用金、銀做筆桿。若采用竹桿,也是要選上等的斑竹,并將斑竹管鑲嵌上象牙、玉、香木等珍貴的裝飾。此后,筆工又創(chuàng)造出金管、銀管、瓷管、斑竹管、象牙管、玳瑁管、玻璃管、縷金管、綠沉漆管、棕竹管、紫檀管、花梨管等多種式樣新穎別致的筆管,真是豐富多彩,爭奇斗艷,精雕華飾。直到清乾隆年間,金銀玉雕等豪華的筆管制作才逐漸減少,遂以竹木、磁石、牛角等為主。宣筆的包裝是各色各樣,每支筆管上均貼有商標,普通筆為十支一小包,三十支一中包,一百支為一大包。高檔筆分為單支精盒裝、三支精盒裝和套盒裝等多種款式,外型古樸典雅,秀麗端莊,新穎別致。
參考文獻:
[1]宣筆的傳承和發(fā)展之探索.宣城新聞網(wǎng).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