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仙
摘要:本文通過對相關(guān)專業(yè)文獻的閱讀與研究發(fā)現(xiàn)對外漢語學界對漢字教學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從漢字本體看漢字教學;從教師角度看漢字教學;從漢語學習者角度看漢字教學;從漢字教材編寫看漢字教學。近二十年來,在漢字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上已經(jīng)成績頗豐,但對外漢字教學仍處在探索階段,還有很大可供研究和探索的空間。首先針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本身的漢字習得規(guī)律的研究還不盡如人意;其次,關(guān)于對外漢字教學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待進一步落實;第三,應(yīng)加強落實對外漢字教材編寫的研究成果;第四,漢字文化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滲透有待加強。
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漢字教學;探索
對外國留學生來說,漢字一直是漢語學習的難關(guān),在世界范圍漢語熱的背景下,雖然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一直在猛增,但“漢語學習者中途流失嚴重”[1],“大多數(shù)留學生淺嘗輒止于初級水平,難跨中級,進入高級階段者寥寥無幾”[2],“最明顯的原因是漢字的難關(guān)” [3]。本文通過對相關(guān)專業(yè)文獻的閱讀與研究發(fā)現(xiàn),對外漢語學界對漢字教學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從漢字本體看漢字教學;從教師角度看漢字教學;從漢語學習者角度看漢字教學;從漢字教材編寫看漢字教學。
一、從漢字本身看漢字教學
“教什么”應(yīng)該是任何一種教學框架中的核心問題之一,既然是“漢字教學”,教學的主體當然應(yīng)該是“漢字本身”。卞覺非認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是指:以外國人為對象的、以現(xiàn)代漢語為內(nèi)容的、用外語教學方法進行的、旨在掌握漢字運用技能的教學活動。”[4]這種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和針對母語學習者所進行的漢字教學不同,這里的“漢字本身”,應(yīng)該只限于“現(xiàn)代漢字”。而萬業(yè)馨也認為“漢字教學的目的,是讓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對漢字符號體系有基本的了解的基礎(chǔ)上掌握并運用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5]。可見,掌握一定量的漢字,并最終能在語言表達中運用漢字是漢字教學的根本目的。
萬業(yè)馨認為,為完成漢字教學目標,“教者面臨著自身對漢字符號體系的認識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全面了解漢字符號體系而非零散的漢字這兩個主要問題?!盵6]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李大遂(2008)認為,對外漢字教學要走出當前的困境,要注意關(guān)系到外漢語教學全局的幾個問題:要進一步提高對漢字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漢字教學要形、音、義兼顧;對外漢字教學要將識字量作為重要的追求目標;漢字教學的推展要堅持以偏旁為綱;要開好獨立的漢字課,積極探索對外漢字教學新體系。[7]要想提高漢字教學的效率,必須提高對漢字本身的研究。筆畫、筆順、部件、結(jié)構(gòu)、聲符、形符等都是漢字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在大部分學者也都是從這些重要組成部分探討漢字構(gòu)形與漢字教學的關(guān)系的。
從漢字本體看漢字教學,是從漢字本身的特點以及漢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出發(fā)而論的。加強漢字的本體研究,才能更好的推進對外漢字教學的發(fā)展。
二、從漢語教師角度看漢字教學
漢字難學,幾乎成為學界公認的看法,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漢語難學”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據(jù),是個偽命題[8]。從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習心理來看,消除學習者的畏難心理對于習得新的語言效果很顯著。從這個角度來說,對外漢語教師和學習者也應(yīng)該消除“漢字難學”這一障礙。
那么作為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之前,就應(yīng)該先樹立“正確的漢字觀和漢字教學觀”[9]?!皩ν鉂h語教師確立科學的漢字觀和務(wù)實的教學觀,也就是要準確把握漢字的特點和性質(zhì)、漢字本身的構(gòu)形構(gòu)詞知識,能夠確立有針對性的、基于現(xiàn)實的、積極的教學理念?!蓖瑫r對外漢語教師還要培養(yǎng)“漢字意識”[10]。
除了理論和意識之外,張靜賢提出,“漢字的歷史、現(xiàn)代漢字的形體、現(xiàn)代漢字的規(guī)范和改革以及外國留學生容易寫錯的字例分析也是漢字的主要內(nèi)容”[11]。對于漢字知識的教學問題,也有學者(張朝暉,1997)提出自己的意見,“漢字教學必須先從簡單的教起,先教簡單的漢字筆畫和部件,然后讓學生學習合體字”[12]。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有人文意識,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幫助學習者樹立自信心;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教師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和鼓勵,避免挫傷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
三、從漢語學習者角度看漢字教學
在對外漢語中,漢字學習之難,相比于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來說,非漢語文化圈的學習者的困難更大。趙悅認為,對非漢語文化圈的學習者來說,漢語學習的困難,主要存在兩種,一種是表層識記困難,一種是深層識記困難。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幾種困擾和障礙:視覺的識別轉(zhuǎn)化上的困擾、識記障礙、書寫障礙、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大腦處理拼音文字與象形文字的腦機制差異[13]。這種分析是很有見地的,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對外漢字教學要針對不同類別的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存在的困難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同時要照顧到學習者在習得漢語的過程中心理狀態(tài)。
除了要了解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過程產(chǎn)生困難的心理機制、情緒障礙和母語負遷移等因素外,也需要關(guān)注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偏誤特點。根據(jù)肖奚強所總結(jié)的偏誤分析看,漢語學習者的漢字書寫偏誤大多與漢字部件有關(guān)。部件偏誤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部件的改換、部件的增損和部件的變形與變位。[14]肖奚強先生對于漢字書寫偏誤的分析非常有見地,也形成了自己的系統(tǒng)。從奚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學習者的漢字書寫偏誤,有的是所有漢語學習者都可能產(chǎn)生的偏誤,比如由于“形近改換”造成的部件偏誤,是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在啟蒙階段也會產(chǎn)生的書寫偏誤;有的是在學習者產(chǎn)生了意符意識之后,具備了一定的意符類推能力之后所產(chǎn)生的“意近改換”偏誤;有的則是漢語學習者在形成了形符和聲符意識之后,具備了對漢字形符和聲符的類推能力之后所產(chǎn)生的對漢字部件的“類推改換”以及“部件增損”偏誤[15]。而漢字書寫偏誤中還有一些是受到其他因素影響而產(chǎn)生的偏誤,比如漢字學習中受到母語負遷移而從而產(chǎn)生的漢字部件變形,學習者受到鏡像心理機制影響所產(chǎn)生的“部件鏡像變位”[16],還有學習者因上下文話語語境或者背景知識語境影響而產(chǎn)生的漢字字形偏誤[17]。由此看出在對外漢字教學中,應(yīng)該重視漢字部件教學,特別是形聲字的聲符和意符教學,幫助學習者總結(jié)出相應(yīng)的規(guī)律;同時也要注意漢字的話語語境和文化背景語境;針對不同的偏誤設(shè)計出相應(yīng)的教學策略。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都會使用不同的策略,漢語非第一語言的學習者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也會使用一定的策略,來幫助漢字的識別和記憶。以往的研究者也有對學習者這方面的研究,有對學習者漢字學習策略個案的研
究[18],也有對被試者漢字學習策略的實驗研究[19]。
總之,從漢語學習者的角度看漢字教學,漢語教師應(yīng)該遵循漢語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針對不同的漢語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策略。
四、從漢字教材編寫看漢字教學
近20年來,漢字教材的編寫取得了非??上驳某煽儯楷F(xiàn)出大批的成果,無論是教材總量還是教材類型都在逐年遞增。事實上漢字教材的大量編寫,并不意味著已經(jīng)解決了當前漢字教材的所有問題,漢字教材仍然不能完全滿足漢字教學的復(fù)雜性要求,有學者曾經(jīng)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的漢字教材雖然涵蓋了初級、中級、高級的學習階段,但教材編寫大多還是針對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從教材的類型看,現(xiàn)在學界編寫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針對對外漢語漢字課教學所編寫的獨立漢字教材,一類是為適應(yīng)漢語非母語者學習漢字需求所編寫的教材參考資料和自學教材。[20]
而現(xiàn)有教材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通用性和針對性較強;大多注重漢字知識的編寫,但對漢字知識點的選擇呈現(xiàn)一定程度上的無序性和隨意性;注重漢字教材編寫的系統(tǒng)性和通用性,缺乏實用性和趣味性”[21]。在漢字編寫的對策上,學者張靜賢提出了以下編寫策略:加強對現(xiàn)行教材的調(diào)查、研究、總結(jié),建構(gòu)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外漢字教材編寫體系,這個體系包括教材適應(yīng)范圍、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學習者水平層次、教材媒介、教學對象年齡層次、教學對象國別類型;加強對漢字教材的創(chuàng)新性與針對性研究,加強教材現(xiàn)代化方面的研究,積極開發(fā)趣味性較強的多媒體漢字教材;編寫針對不同國別、不同階段、不同教學目標的漢字教材。
總之,漢字教材編寫的要遵循的原則應(yīng)該以學習者和漢字本身為中心,遵循漢字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和漢字教學的規(guī)律,編寫出既能實現(xiàn)漢字教學目標又能切合學習者特點同時又不失實用性和趣味對外漢字教材。
五、結(jié)語
本文所選取的文獻雖然只占整個對外漢字教學研究成果的很小部分,但從本人管窺蠡測的梳理來看,對外漢字教學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關(guān)于對外漢字教學的展望和思考如下:
首先針對對外漢語學習者本身的漢字習得規(guī)律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加強對外漢語漢字習得規(guī)律研究,對于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意義重大,也更有利于對外漢字教學策略的研究和發(fā)展。
其次,對外漢字教學的教學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待進一步落實,近幾十年來關(guān)于對外漢字教學策略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取得相對豐富的成果,但對研究成果的實施還有待進一步落實,很多研究成果還僅停留在研究理論階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并不理想,理論研究最終應(yīng)落實到實踐,否則理論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第三,對外漢字教材編寫的研究成果有待進一步落實,很多教材編寫的研究和理論成果,因為很多現(xiàn)實原因不能在教材編寫中落實。這應(yīng)該引起相關(guān)的部門和機構(gòu)足夠重視。
第四,漢字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有待進一步加強。漢字文化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滲透,始終還是對外漢字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既有教師本身專業(yè)知識的原因,也有學習者由于中國漢字文化背景知識匱乏所產(chǎn)生的文化隔閡的原因,也有漢字教學理念的原因。在漢字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知識,不僅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更有利于漢字音、形、意的學習和掌握。
以上是本文對于對外漢字教學的粗淺的梳理和淺顯的思考,疏漏之處難以避免,本人會繼續(xù)加強對對外漢字教學的關(guān)注、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金枚.漢字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最大難點簡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
[2]金枚.漢字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最大難點簡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
[3]轉(zhuǎn)引自金枚.漢字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最大難點簡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
[4]卞覺非.漢字教學:教什么?怎么教?[J].語言文字應(yīng)用,1999(1).
[5]萬業(yè)馨.從漢字研究到漢字教學——認識漢字符號體系過程中的幾個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2007(1).
[6]萬業(yè)馨.從漢字研究到漢字教學——認識漢字符號體系過程中的幾個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2007(1).
[7]傅曉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研究綜述[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2).
[8]李泉,阮暢.“漢字難學”之教學對策[J].漢語學習,2012(4).
[9]李泉,阮暢.“漢字難學”之教學對策[J].漢語學習,2012,(4).
[10]戴竹君,吳曉平.試論漢語國際教學中漢字意識的培養(yǎng)[J].漢語學習,2012(4).
[11]張靜賢.談?wù)剬ν鉂h語教學中的漢字課[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6(1).
[12]張朝暉.漢字的學與教[J].世界漢語教學,1997(3).
[13]趙悅.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漢字習得規(guī)律與教學研究[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5(4).
[14]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2).
[15]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2).
[16]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2).
[17]穆聰.語境對外國留學生漢字字形偏誤的影響及教學策略[J].
[18]馬明艷.初級階段非漢字圈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個案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7(1).
[19]趙果,江新.初級階段外國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調(diào)查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4).
[20]李香平.當前留學生漢字教材編寫中的問題及對策[J].漢語學習,2011(1).
[21]李香平.當前留學生漢字教材編寫中的問題及對策[J].漢語學習,2011(1).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