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建
摘 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社會各界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fā)展一方面給社會的發(fā)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廣大教育者的教學目標。針對目前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順應當今教育發(fā)展的需求,教學方法要隨著課程的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結合學生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求,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學生。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課程相對來說較簡單,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基礎,加之運用不夠靈活,老師要盡量培養(yǎng)學生嚴謹務實的態(tài)度,同時物理學習起來較為枯燥,學生對物理喜歡的程度很低,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新,將生活和課堂相結合,進而讓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和好奇心。
關鍵詞:中學物理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技巧
中學物理是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一般從八年級開始開設這門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理科思維,對身邊的物理常識有定性的認識。同時,物理源于生活,學習物理知識的主要目的是把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用物理知識分析各種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夠靈活運用,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未知的物理領域。新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對題目分析的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完成中學物理教學目標,教師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對物理知識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靈活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本文將根據平時教學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探討一下中學物理教學的方法和技巧。
一、中學物理教學的特點
(一)實驗性
初中物理知識較為簡單、基礎,但是內容繁多,每進行一節(jié)新課的學習幾乎都需要進行實驗。
例如,學生在學習磁體、磁極、電流磁場時,老師通過做實驗,讓學生知道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磁體周圍磁場可以用磁感應線表示,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我們學習光的傳播時,先是通過小孔成像、影子、光斑來解釋光的傳播現象,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再通過實驗的方式來解釋教學現象,讓學生由生活走向物理,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我們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也是通過做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做實驗,去觀察,去分析,并解釋物理現象,更為透徹地理解學習的內容。電路圖的學習相對來說比較難,我們先進行實驗,然后得出結論與公式:當電路并聯時,電壓處處相等:U總=U1=U2=…=Un;當電路串聯時,電流處處相等I總=I1=I2=…=In。
(二)抽象性
學習不是僅僅努力就可以了,既要講究方法和技巧,又要樹立信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就算不喜歡這門課程,也不要害怕逃避它。其次,培養(yǎng)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相信自己能學好。學習過程中,要制訂學習計劃,提前進行預習,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課,不會的要及時提出來,回到家及時進行復習。要獨立完成作業(yè),獨立思考,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除了學習課本知識外,還要進行課外學習。在學習物理時,首先要清楚基本概念,熟悉做題規(guī)律和方法。其次,對不懂的題目自己懂得思考。再次,畫圖很重要,尤其在電路圖方面。最后,要養(yǎng)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把不懂的、容易做錯的題都記下來,以備今后學習、復習。
二、中學物理教學的方法
中學物理課程雖然較為簡單、基礎,但是想要把這些最基礎的物理知識傳授給學生,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簡單有效,讓學生容易理解,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我們要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講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作為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普遍采用的就是講授法。這是最傳統且又古老的教學方法,它是以學生為傾聽者,老師作為傳授者的角色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缺乏積極性。在現代教學中,講授法大多是老師通過語言講述,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在此過程中,很多學生作為旁觀者,上課容易走神,因此老師在講授過程中應當引起學生足夠的注意力。
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講授的內容一定要豐富,語言要簡單、詼諧、易懂,讓學生容易接受。講授時可以和學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講授時,要精神飽滿,富有激情,語速均勻,情感豐富。如果語速過快,學生容易聽不懂,沒有思考的時間;速度太慢,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師在講授時一定得控制好語速。教師使用的教學用語,要能被學生接受,不能只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專業(yè)知識進行教授,要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自己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講述時,要系統、全面,邏輯推理縝密,有條有理。講授法的優(yōu)點在于,學生可以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獲得大量的知識,缺點是學生發(fā)揮不了主觀能動性,過于依賴老師,自己不動腦思考,久而久之,會形成思維上的懶惰。
(二)討論法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經常采用的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討論法,它是一種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通常提出一個問題,學生進行思考回答。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人在一起進行討論,然后派一個代表回答問題,每個小組各自發(fā)表意見,集思廣益,互相學習。
討論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每個人都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最后得出結論,提高了課堂效率,對課堂內容能更加透徹、全面地理解。
大多時候,教師通常會提前布置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時間,自主探究,提前預習,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只有一個答案。通常教師都會提醒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可以參考或者是查看文獻資料,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集體進行討論時,每個同學各抒己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結果更加科學、系統、完整。
(三)練習法有助于鞏固知識
另外,我們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就是練習法,就是通過各種練習掌握知識。
教師通常會讓學生反復做練習,或者同一類型的題,目的就是通過多次、反復、大量的練習掌握知識、方法、技巧。平時會做課后習題、練習冊或者卷子,一道題也許我們會見很多遍,同樣類型的題,我們也會做很多遍,在做習題時,要考慮有沒有別的更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此題。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教學一定得嚴謹,不能隨意按照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教授。平時訓練學生做題時,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嚴格訓練,按照演繹的程序進行教學。在進行大量練習時,不要一味選擇別人推薦來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有目的的訓練,練習次數在精不在多。通過大量的訓練后,學生要進行總結概括,得出自己的心得體驗。
總而言之,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具體的教學內容具體分析,在教授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逐漸形成一種親密的接觸,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三、中學物理教學的技巧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技巧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為此,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格外注重教學技巧。
第一,在中學物理課堂中,物理作為一門比較實用的學科,但同時又是枯燥乏味的,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尤為重要。所以在講授過程中,要講究技巧。
第二,在教授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多進行提問、設問。在新課的教授中,對關鍵字詞讓學生透徹理解、掌握、反復推敲,要經常讓學生以圖表的形式進行歸納,通過歸納整理,學生可以把所有學過的知識完整、系統地掌握。
第三,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知識的重要源泉,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學生才能了解整個實驗的原委。觀察過程中,要仔細,有耐心,有步驟,邊觀察,邊思考。
第四,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在操作時,邊思考,邊觀察,邊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五,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為了使學生把物理基礎知識記得牢固,可以采用編順口溜記憶、形象記憶等方法,使其理解透徹,記得牢固。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做到觸類旁通。
初中時期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物理是一門既有趣又實用的學科,也是中考必考的科目。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掌握教學技巧,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教學過程中講究策略和方法,追求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充分利用周圍的條件,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教師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以發(fā)展智能為重心,以全面育人為終極目標的職業(yè)。以初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理念為依據和指導,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提高物理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教學方法,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物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司佑全.演示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2).
[2]李永富.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探討[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S1).
[3]謝紅.淺談中學物理教學中演示實驗的幾個問題[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3).
[4]王京玉.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
[5]張立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
[6]姚勇,邢紅軍,蔡燃.高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實踐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