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祖俊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信息技術的普及,翻轉課堂這個顛覆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節(jié)、革新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地被職業(yè)教育領域所采用。本文主要以中職計算機課程中一節(jié)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為實例,探索中職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以及用翻轉課堂帶來的轉變、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這些探索有利于我們切實地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來提升課堂學習效率,讓師生在新的課堂理念下完成教學和學習,實現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翻轉課堂 教學設計 中職計算機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前國內外教學研究和實踐的熱點。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已經得到眾多教育教學者的積極肯定。隨著對翻轉課堂的研究深入,我們開始在不同學段、不同課程中應用翻轉課堂到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中職計算機課程采用翻轉課堂的必要性及優(yōu)勢
“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模式,翻轉主要指教學流程上的重新構架。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課前學生借助信息化手段對教師發(fā)布的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完成課前任務與檢測;在課堂上,師生討論問題,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并做實踐性的練習,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它重在以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及自主學習為基點,教師進行有效的點撥指導,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中職計算機專業(yè)采用翻轉課堂的必要性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因為中職學生學習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學習能力的差異較大,動手操作能力差別明顯。他們熱衷于網絡游戲,對于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不感興趣,部分學生甚至在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也缺少學習主動性,給教學互動帶來很大難度。二是基于目前中職計算機教學在“做中學,做中教”的思想指導下,實踐多數采用項目教學或任務驅動教學,理論教學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形式。很多學生不學理論知識,在完成任務時候不求甚解、依葫蘆畫瓢,雖然完成了任務,但是對知識沒有消化吸收,沒有理論的指導,技能不會遷移。三是課程的要求,特別在圖形圖像處理課程中,學生經常只會做項目任務,不會自主設計修改,由此造成整體教學效果差、教學效率低的現象。為此,嘗試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力求改變目前的這種狀況,很有必要。
中職計算機專業(yè)嘗試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同樣具有一定優(yōu)勢。首先中職學生課余自由支配的時間充足,他們能熟練使用網絡社交工具,支持翻轉學習的手機、平板、網絡等信息工具在計算機專業(yè)學生中很普及。其次學生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差異,可在課前學習和小組討論中起到引領的作用,對疑難可以有突破,從而帶動學生整體學習突破。再者學生迷戀游戲的根本原因是追求同伴認同,充分利用這一點可以在翻轉課堂的小組討論和同學互評上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最后計算機教師本身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在制作微課視頻、采用教學平臺、師生網絡交流、網絡展示等方面駕輕就熟,為翻轉課堂的實施帶來便利。
二、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探索
本著學習先進理念、踐行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體驗的想法,筆者對數字圖形圖像處理課程進行翻轉課堂式的教學設計,進行了翻轉課堂式的教學模式的探索。
1.課程教學實踐
根據教學設計理論結合翻轉課堂的理念,將課程的教學設計成課前學習、課堂學習、課后學習三個組成部分。下面就以“PS路徑工具——鋼筆”這節(jié)課為例,闡述教學設計與實踐。
首先是課前學習環(huán)節(jié)設計。第一,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課程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向東主編的《數字圖像處理》中的項目四任務一。課程圍繞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yè)圖像編輯的核心技能,采用來源于企業(yè)真實任務的教學項目。學生已有圖層、選區(qū)、色彩調整等的知識準備。本課任務重難點為路徑的繪制與合理調整。根據教學任務,增加技能練習任務、導入和拓展增加海報設計的部分知識,結合專業(yè)與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本課的教學對象為2015級廣告設計班,他們有繪畫基礎、思維活躍、主觀性強、易接受新事物、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競爭意識、精益求精的精神。
基于以上分析,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特點適合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學生已有的學習能力和特點及現有的信息技術條件基本支持進行課前自主學習。
第二,微課視頻的制作與發(fā)布。針對“PS路徑工具——鋼筆”這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老師分別準備了知識點微課和技能點學習視頻。知識點微課包括PS鋼筆工具的基本使用(5分20秒)和PS鋼筆工具的使用技巧與使用方法認知(8分15秒)。
知識點微課由老師本人錄制,既有利于將知識點表述清楚,又能讓學生在觀看時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在此之外,老師采用網絡檢索的方式準備多個鋼筆工具實例操作的視頻,拓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層次。
隨后,老師通過班級QQ群作業(yè)平臺發(fā)布微課與視頻。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教學中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微課教學視頻的錄制、選取、發(fā)布。
第三,課前練習與學習反饋。課前學生在課余的碎片時間借助網絡觀看老師發(fā)布的微課與教學視頻,并結合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對視頻中的收獲與疑問進行記錄。鑒于本課程需要上機操作的特點,將學校機房在特定的時間對學生開放,讓他們能夠進行技能練習、完成導學任務,上傳導學任務作品。老師布置的導學任務設計是針對性的課前練習——鋼筆工具繪制不同類型的線條,是對微課視頻學習知識與技能的鞏固。
老師通過網絡平臺查看學生學習微課與視頻的時間與進度,了解學生課前學習的狀況;查閱學生上傳的導學任務作品,了解學生課前學習的成效;對學生提交的導學任務作品進行評價,對學生課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反饋。同時學生可以通過QQ討論組、微信等平臺發(fā)布疑難、問題、困惑,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幫助,老師亦借助網絡實時與學生進行交互、溝通、解決疑難問題。以上方法實現師生課前了解溝通無障礙、無時差。
第四,學生互評與競賽。學生完成的導學任務作品上傳后,班級同學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瀏覽,并通過平臺進行投票評價。投票以小組的積分形式進行競賽,并帶入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優(yōu)越性表現將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中享有優(yōu)先權。老師借助學生互評與小組競賽有效提高學生課前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其次是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設計。第一,新知識學生獲得分享導入。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生新知識的獲取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內化而來。本課采用知識分享會的形式,學生按小組準備好課前學習的知識與技能總結,學生小組派代表進行課前學習知識的講解、演示、補充。課前積分最高的小組,在此環(huán)節(jié)體現優(yōu)越性,選擇進行講解的學生代表。此環(huán)節(jié)老師也可以預備設計一個相應難度的測試來了解學生課前學習的已有水平,其效果知識分享會比較類似,起到對課前學習的督促作用,進一步了解學生課前學習對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并再次鞏固。第二,新知識學生建構問題設置探索。根據課程的內容、目標及微課視頻的教學,老師巧妙的設置探索任務蘋果LOGO的繪制,其中設置幾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分別為曲線的控制、節(jié)點的增加與減少、節(jié)點位置調整。知識與技能點既涉及課前學習知識點,又有額外的提高部分。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能力結合小組成員進行學習探索,期間會有老師預設的問題和學生個人具體的問題涌現。要求每位學生都在教師設定的問題與自己生成的問題中探索學習,通過小組內協作學習與討論。此環(huán)節(jié)的課堂形式需要足夠開放,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指導、網絡檢索等多角度地進行自主探究性合作學習。第三,新知識同伴合作解疑鞏固。學生需要表述自己任務探索LOGO繪制中出現的問題,如節(jié)點過多影響曲線平滑、尖銳角度的調整、曲線弧度調整等;老師呈現探索任務中的問題,如鋼筆工具使用需要配合工具等。隨后學生分小組進行課堂討論探究,組間競賽互補解決方案,老師引導輔助。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提供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老師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度。第四,新知識應用提升整合建構。本課在達成掌握鋼筆工具使用的教學目標后,學生在已有技能的前提下,完成整體應用性任務——“寶貝天使”的制作。此環(huán)節(jié)主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利用已有技能對天使翅膀進行創(chuàng)作,并結合學生自己拍攝的個人生活照、藝術照再創(chuàng)作出一個全新的“天使”形象。此設計鞏固強化技能操作,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積極性提升,且寓意每個努力的孩子都是我們心中的天使。最后作品以小組的形式上傳平臺進行展示與打分評價。學生之間打分與發(fā)表評論,教師通過平臺統(tǒng)計數據,對作品評選總結。第五,新知識總結多元評價激勵。本課最終的海報作品有學生投票評價、教師評價,學習過程有學生積分評價、過程評價,自我實現有自我評價,小組合作有組內評價,小組競爭有組間評價。評價的表現形式以各種評價表和作品投票的形式體現。最后評選出最佳學習小組、最佳學習者、最佳合作伙伴,肯定學生的學習效果,激勵學生學習表現。本課中采用多樣化評價方式,既關注過程也注重結果;評價者也多元化,由教師、學生本人、小組成員、班級成員組成,還可以擴展到其他科任教師、家長等。
最后是課后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課后是課堂的延伸與拓展,老師還個性于學生,布置開放性的海報創(chuàng)作任務,要求利用課堂學習的知識技能。這樣既鞏固強化了課堂知識于技能,又發(fā)展了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不局限學生。作品通過平臺展示,學生有學習成果,老師見到教學效果。
2.翻轉課堂實踐的反思
一方面是翻轉課堂帶來的改變。
第一,改變了教與學的傳統(tǒng)流程。翻轉課堂模式下,老師課前準備微課與視頻、導學案、課前任務等;學生在課前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基本知識與操作的學習;師生通過信息手段在課前進行溝通交流,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案。課堂中師生更多關注的是生成問題與知識難點的解決;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與探究目的,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內化;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準備與疑難困惑,有效輔導、組織學生討論解決問題、落實教學目標。課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布置技能延伸任務;學生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理解與創(chuàng)新,對知識進行鞏固內化拓展。
第二,改變了學生針對學習問題的解決方式。中職計算機專業(yè)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翻轉課堂模式下,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操作過程中呈現的問題對于其個體而言是實際而具體的,對于班級整體而言是有不確定性的,其對問題解決的需求性與迫切性強烈,從而改善了學生尋求解決方法的積極性。問題解決的方式上遵循“首先自主查閱資料思考,其次小組同學合作討論探究,最后尋求老師溝通輔導幫助”的順序,客觀上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情境和教師導學生、學生優(yōu)帶差的二元學習關系。在作品網絡展示、同伴互評產生的同伴認同感的激勵下,學生樂于參與問題討論、指導幫助、獲取知識、展示作品,進而讓學生能正視學習問題,主動解決學習疑難。
第三,改變了老師在課堂中的存在方式。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是學習的絕對主體。老師則以多種形式存在:課前微課錄制、導學案制作、情景建構時,老師是引導者;課前學習監(jiān)控、學習效果檢測時,老師是督促者;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協作學習時,老師是合作者、組織者;知識分享、成果反饋時,老師是學習者。翻轉課堂下,老師不再是傳統(tǒng)模式下知識的權威,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在此過程中,計算機課程老師不再需要按部就班的繁瑣的講解操作過程,可以在理論的高度靈活指導實踐操作。在實際的問題討論中,老師與學生共同學習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另一方面是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一是確保課前自主學習過程中所用學生都進行有效學習。翻轉課堂模式下,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這個課堂形式的起點,保證此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尤為重要。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學習惰性很容易在課前學習環(huán)節(jié)放大,導致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困難,因此需要采取以下三個方面的措施:老師制作微課教學視頻時要考慮知識主題、視覺效果、交互功能、時間長度等因素,讓學生有興趣、能夠堅持觀看視頻;老師要有能夠借助的信息平臺(如藍墨云班課、UMU平臺),及時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學習進度,并能隨時提醒與督促,學生也需要這樣的平臺及時反饋學習效果、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及時解決學習困難;在課前和課堂環(huán)節(jié)中要設計對課前學習的檢測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緊迫感和學習動力。二是確保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所有小組成員都積極參與。小組分工、合作探究是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承載形式。在課堂內外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部分學生由于知識基礎、性格特點、溝通能力等多方面原因,會游離于合作小組之外,作為一個旁觀者存在,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為此在教學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學生分組分工時,務必做到組間要均衡,組內有差異,明確小組每一個學生的角色職責、任務,每個學生都有事情要做、向老師提交任務單;制定的課堂評價體系中,要有充分體現小組合作表現的指標參數。用學生自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活動,用學生組內互評督促融入小組探究活動,用教師評價引導、鼓勵學生參與協同學習活動。
三、小結
中職計算機課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師生借助信息化手段、網絡資源與課余時間進行知識點落實,利用問題討論與操作實踐實現重難點的突破。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有明顯改善,體現學生主體的思想,實現了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馬秀麟,吳麗娜,毛荷.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及其教學策略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1).
[2]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5).
[3]高珊珊,李忠美.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學英語課的分析與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6(11).
[4]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9).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溫嶺市職業(yè)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