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
[摘要]時代不斷在發(fā)展,教育不斷在改革,高中政治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在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理念,對教學策略進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參與能力。高中政治教師可在教學互動中、情境學習中、動態(tài)研究中、學科整合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yǎng);價值導向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22005002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并不是科技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fā)展,而是怎樣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當代的青少年有著優(yōu)裕的生活條件、良好的學習和教育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青少年很容易失去人生的目標方向以及正確的價值導向。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滲透核心素養(yǎng)理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
一、在教學互動中生成核心素養(yǎng)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課堂不僅要有深度,還要有溫度。其中的深度指的是教師應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開拓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思考。而溫度指的是,教師講解的知識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并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和互動。在課堂上,教師只有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動,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專注于課堂,勇于說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從而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在學量變和質變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引領學生進行下面的對話。
教師:“同學們,在平常生活中,大家發(fā)現了哪些不好的習慣?”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講臟話,過馬路不看紅綠燈、不走斑馬線,亂扔垃圾……”教師接著問:“這些問題你們有沒有辦法解決呢?”學生:“可以對那些人實施教育,或者加以處罰?!苯處煟骸斑@個方法很不錯,養(yǎng)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明白,為什么還是做不好呢?”學生:“因為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件小事?!苯處煟骸按蠹抑恢?,在很多國家的公共場所,都有寫著中國字的標語,比如便后請沖廁、請把垃圾丟在此、請勿大聲喧嘩等。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不知道?!苯處煟骸耙驗樵谒麄兊膰?,亂丟垃圾、講臟話、不沖廁所并不是小事,這是給我們中國人的警醒?!边@時候,課堂一片沉默。教師:“中國有句俗話叫作‘勿以惡小而為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不應讓外國人瞧不起,同學們知道下一步我們該怎么行動了嗎?”學生:“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公共衛(wèi)生進行維護,為中國樹立良好的形象?!?/p>
通過這樣的教學互動,學生能夠感覺政治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是真實的。而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強化自己的責任感,形成一定的公民意識,從而提升道德素養(yǎng)以及判斷是非的能力。
二、在情境學習中培育核心素養(yǎng)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準備多方面的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政治思維,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教師可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
借助多媒體播放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吃大鍋飯”的圖片,然后設問:當時我們實行什么樣的分配制度?它把中國變富裕了嗎?
學生:平均主義分配制度。沒有。
教師:那么這樣的平均主義,這樣沒有效率的公平有意義嗎?
學生:沒有。
教師:效率和公平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學生: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的貧窮。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益的保證。只有保證相對的公平,才能激發(fā)勞動者發(fā)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教師再設問:我們國家對于“效率與公平”是如何做出選擇的?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學生:我們國家堅持的是“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把效率放在第一位。
教師再設疑:為什么要把效率放在第一位?什么是兼顧公平?
學生: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追求效率符合我國的國情。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貧乏,所以必須充分調動多方面的積極因素,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同時還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使社會得到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對話的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也能夠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國情,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三、在動態(tài)研究中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學生一般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但是這樣只能夠提升學生的政治成績,難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由于受到課時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多少學習的時間,假如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不能向更廣的范圍拓展和遷移,那么其核心素養(yǎng)很難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師應多多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動態(tài)的研究中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在教學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內容時,教師可組織有關選舉的探究實踐活動,比如選舉村干部、村主任的活動。首先,教師要將學生分組,讓組內人員選出組長,落實好各個組員的責任,分配好制作問卷、發(fā)放問卷、回收問卷以及分析問卷等工作。然后教師可向某社區(qū)提出申請,在其批準的前提下,帶著學生參與選舉的觀摩活動,親身體驗民主選舉。接著小組成員向參與選舉的人員發(fā)放調查問卷,并對其進行采訪,采訪的問題有:“你是怎么投出這一票的?你滿意選舉的結果嗎?”然后相關成員做好訪談記錄?;顒咏Y束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整理好活動的資料,寫出自己的活動體會,并做好PPT,在課堂上輪流展示。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體驗,還能夠在動態(tài)研究中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四、在學科整合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
要想構建綜合型課堂,就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應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整合本學科以及其他學科的知識能夠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比如在教學傳統(tǒng)文化繼承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理解這一知識內容。如可以利用辯證思維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分析:傳統(tǒng)文化里不僅有精華,還有糟粕,精華能夠推動社會的發(fā)展,糟粕能夠阻礙時代的進步。而從哲學角度,可以這樣分析:社會意識決定于社會存在,同時也對社會存在起著一定的反作用,社會意識相對來說,有一定的獨立性。雖然時代在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以及形式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但是一些基本內涵特點會保存千年,永不衰敗。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可以這樣分析:經濟同文化之間是水乳交融、互相影響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存在非常大的經濟價值,而這種經濟價值可結合文化產業(yè),共同推動經濟的發(fā)展,同時也能夠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促進傳統(tǒng)的產業(yè)實現升級以及轉型,將國際的競爭力以及文化軟實力提高。站在政治角度上可以這樣分析:政治同文化是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對優(yōu)秀的文化進行傳承,更利于黨的建設,更利于國家綜合實力以及公民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從而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這樣的學科整合教學方式,不僅讓整個政治課堂充滿著濃厚的哲學和人文氣息,還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在無形中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師應在政治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理念,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定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把握人生的方向和目標。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