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芳
摘 要: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古人智慧和文化的結晶,開展古詩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藝術素養(yǎng)以及思想情操,對小學生繼承以及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整個結構來說,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關鍵組成部分,其發(fā)人深思、意境深遠、語言凝練,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通過古詩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以及語文素養(yǎng),獲得情感以及文化方面的感染和熏陶,對學生的未來綜合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提出幾點體會和建議,希望給予我國教育行業(yè)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階段;語文古詩教學;體會;建議
隨著我國新課標的實施,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比例逐漸增加,體現(xiàn)了我國教育行業(yè)對古詩的認可和重視,凸顯了古詩在語文學科中的關鍵地位。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古詩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是當前我國小學以及語文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古詩情境
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書面文稿、掛圖以及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有關古詩的資料,帶領學生閱讀以及欣賞古詩內容,進而促使學生對內容產生初步認知,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資料可以是詩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或者詩人生平,也可以是詩文中勾勒的畫面,并且添加對重點字詞的注解。
例如在學習《詠鵝》這首詩的過程中,詩人駱賓王勾勒了一副白鵝戲水的畫面,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這一畫面的動畫,學生通過觀察白鵝戲水的情境,進而領悟古詩的涵義。詩中的“綠水”、“紅掌”以及“白毛”等詞組帶給學生鮮明的視覺體驗,通過顏色的交相呼應,構成了美麗而生動的畫面,體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二、幫助學生掌握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
在小學階段,每首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情感表達都存在差異,詩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根據背景的不同向讀者傳遞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要幫助學生掌握古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贈汪倫》這首詩,是李白在汪倫離別之際,汪倫通過歌聲送別友人,而李白通過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汪倫的深切友誼;又例如《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王維通過美酒、青柳以及朝雨表達了對元二離別的傷感,體現(xiàn)了王維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舍;又例如《獨坐敬亭山》這首歌,李白通過“只有”、“孤獨”等詞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寂寞,而通過當時的背景了解,可見李白當時雄心壯志、才華橫溢,但是世態(tài)炎涼、朝廷黑暗,一身的志向和抱負無從施展,而長期的輾轉飄零讓李白飽嘗心酸,進而生出孤寂之感。
三、通過字詞品讀領悟古詩情感
在古詩教學中,理解字詞含義是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內容,通過品讀字詞可以讓學生領悟詩意。古詩具有詞序倒置、成分省略、意思跳躍以及語句濃縮的特點,小學生思維尚未成熟,在古詩學習中難免感覺吃力,因此,教師要從字詞入手,通過字詞的正確解讀,讓學生領悟詩意和詩情。
古詩用詞、用字講究對仗和平仄,語言精辟,在語法運用方面都與現(xiàn)代文章大相徑庭。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以語句理解和字詞品讀為切入點,幫助學生領悟古詩含義。例如在學習《鹿柴》這首歌的時候,重點字詞是“復”、“景”、“但”等,教師可以通過工具書帶領學生逐一理解每個字詞的意思,“復”代表“又”的意思;“景”代表“陽光”以及“景色”的意思;“但”代表“但是”、“只是”意思。通過重點字詞品讀,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詩句大意,進而對古詩形成全面了解,領悟詩文的含義和情感。
四、引導學生根據古詩展開聯(lián)想
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把控,并且精心組織以及設計教學活動,通過教學對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以及觀察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同時,教師還要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滿足小學生的情感訴求以及表達欲望,進而強化學生的即興發(fā)揮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習古詩《梅花》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聯(lián)想詩文中的畫面,并且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促進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聯(lián)想過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組織語言將自己想象中的畫面表達出來,進而實現(xiàn)口語表達和詩意理解的雙重鍛煉。又例如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這首故事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對詩文情感進行闡述,鼓勵學生自由的發(fā)揮自己想象、表達內心情感。
五、通過朗讀體會詩文情感
古詩具有音律美,帶有情感的朗讀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這種美,并且產生濃厚的藝術感染力,促使學生與古詩產生情感的共鳴。古詩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語感進行培養(yǎng),而通過朗讀可以對學生語感進行有效的鍛煉。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朗讀的方式,通過詩文情境體會作者情感,開展個性化朗讀以及創(chuàng)造性朗讀,從朗讀方法分析,有對讀、合讀、領讀、引讀以及范讀等方法,無論教師選擇哪種方法,都要注重用心朗讀、用情朗讀。
例如在朗讀《楓橋夜泊》這首詩的過程中,教師在朗讀中要融入對詩意的理解,不斷感受、不斷品味、不斷朗讀,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憂傷之情。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轉變古詩教學的理念,通過多途徑、多層次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熱愛,進而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以及文化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納學仁.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課外語文,2014(24).
[2]陳活生.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