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90后大學生網絡性愛道德失范及教育引導探析

2017-09-13 21:31吳志凌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7年9期
關鍵詞:道德失范人格教育

吳志凌

內容摘要: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90后大學生性愛觀多元復雜,大學生網絡性道德失范現象非常普遍,表現在大學生性行為自由化趨勢與涉黃涉暴現象日趨普遍。大學生網絡性愛道德失范的成因主要有個體因素上的道德責任規(guī)范意識淡薄與道德精神上人文鑒別力弱,外部因素上的社會低俗道德的污染以及教育體制的弱化;提高性教育效果,要構建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性道德教育模式,性教育是一種綜合的人本教育或人性教育,要通過多層面立體的性教育,讓學生掌握個人際關系建立、道德價值判斷、性別角色定位、責任道義的承擔,最終實現人性的完美。

關鍵詞:性倫理 道德失范 人格教育

網上性愛是指“通過互聯網從事可以實現性滿足的各種活動”[1],廣義的網絡性愛包括裸聊、網交、性愛視頻圖片交換或買賣、看網絡視頻自慰、購買情趣用品、網絡聊性等虛擬形式,由于90后大學生性戀價值的多元與復雜,大學生網絡性道德失范現象非常普遍,據我國近年的新聞報導,大學生性罪錯問題已有多起,大學生因同居、試婚、未婚生育、人工流產、一夜情等問題造成的心理或者生理傷害也嚴重影響了其人際關系與學業(yè)成績。2005年3月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以及《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取消了對在校生結婚的限制,90后在校生婚戀或生育不再受到學校監(jiān)控,學生有了更多的性愛自由空間,而傳統(tǒng)的婚戀倫理在開放的網絡社會受到巨大的沖擊,部分學生追求金錢至上、性愛分離、杯水主義、泛性主義等,這些都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與壓力。研究90后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性愛失范的表征、性道德失范的成因以及相關引導機制,有利于創(chuàng)新高校性倫理道德教育,幫助9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成熟、理性的性愛觀、婚姻觀,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90后大學生網絡性愛道德失范的表征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象牙塔里的天之驕子能夠迅速接收吸納外界良莠不齊的信息,各種流行文化、熱點思潮等會通過網絡媒介傳播,并被大學生接觸和模仿。大學生性道德失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學生性行為自由化趨勢。2016年一項針對湖南省9個綜合性高校的性觀念調查結果顯示,關于交往過程中可以接受牽手、擁抱和接吻的占93.3%,可以接受撫摸的占75.5%,可以發(fā)生性關系的占40%,可以接受同居的占38.52%;對于一夜情的態(tài)度,持贊同者占14.07%,對于援交(學生賣春)的態(tài)度持支持者占9.63%,對于換偶,持贊同者占11.11%,以上數據表明,大學生性愛觀更加開放,傳統(tǒng)性倫理觀念的影響減少,性態(tài)度更趨多元,特別是大學生對一夜情、援交、換偶等性行為的態(tài)度更為包容。隨著互聯網與移動4G網絡的普及,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性愛方式、性愛道德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與影響,大學生通過互聯網進行交友、戀愛人數也在上升,在指尖網絡時代,大量交友軟件如約愛同城交友、緣來同城交友、美麗約、花田交友、緣來婚戀交友、Blued同志交友、Flurv、世紀佳緣、Scruff Gay全球同志交友、陌陌、啪啪、師兄幫幫忙、尋愛婚戀、百合婚戀、櫻桃同性戀交友、約會吧等各種滿足不同交友需求的APP被廣泛下載使用,交友軟件拓展了年輕人的交際空間,但也帶來了交際風險,有人通過此類APP軟件傳播色情信息,從事網上性活動、裸聊或者其他不良商業(yè)行為,這些交友軟件的使用增加了人們交友的隨意性與虛偽性,降低了愛情與性愛的崇高感、神圣感與責任感,助長了性自由的泛濫。

二是大學生涉黃涉暴現象日趨普遍。大學生主動涉獵、傳播、分享、仿制網絡中的色情、暴力信息的行為在表面上看完全是個人行為,無關他人利益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實際上,人在虛擬社會場域的行為不管是生產、交換還是消費,都是社會性行為,都有利益相關者,大學生在虛擬社會場域發(fā)生的欣賞黃色暴力信息的行為,是關涉社會道德的行為。對色情、暴力信息的欣賞擠占了專業(yè)知識學習的時間,對色情、暴力信息的消費助長了色情、暴力信息生產,欣賞色情、暴力信息的學生容易模仿小說、游戲、圖畫或視頻中人物的涉黃涉暴行為,為日后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出現類似行為埋下隱患,傳播、分享、仿制色情暴力信息嚴重違反家庭美德、學校紀律和社會公德。我國2005年發(fā)布的《互聯網站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規(guī)范》規(guī)定,通過互聯網系統(tǒng)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應列入黑名單,2011年發(fā)布的《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guī)定》第十六條第七款規(guī)定,互聯網文化單位不得提供載有“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1]內容的文化產品。大學生作為網絡用戶,應該有明確的是非觀念,應該遵守網絡受眾倫理道德規(guī)范,自覺抵制淫穢、色情內容,面對暴力、色情信息,應采取退出、屏蔽、清除、舉報的態(tài)度,而不是主動涉獵、欣賞、傳播、分享、復制。道德選擇以自由為前提,以責任為結果,無論從道德評價的“動機”維度還是從道德評價的“效果”維度看,大學生網絡涉黃涉暴違背了網絡信息自律規(guī)范。

二.90后大學生網絡性愛道德失范的影響因素

處于網絡傳播兩端的人,共同締造了一個網絡虛擬社會平臺。網絡傳播倫理學界認為,網絡傳播有道德解構功能:“消解社會主流道德意識和人類公德,消解社會信度,降低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破壞社會傳播倫理秩序”[2]。這些道德解構功能歸根結底是由人的自身原因及外在原因共同作用而衍生的,大學生網絡性愛道德失范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個體因素

一是道德責任上規(guī)范意識淡薄。大學生現實生活和網絡虛擬空間的道德責任規(guī)范意識不強,進而出現違法犯罪的越軌行為。有關大學生網絡文化生活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只有19.90%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網絡生活中態(tài)度認真,剩下的學生中有6.00%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網絡生活中較不認真,有0.07%的學生認為自己極不認真”[3]。因為道德規(guī)范意識淡薄,所以出現黑客惡搞、信息虛假、涉黃涉暴等網絡道德失范行為。在校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男生經常光顧淫穢色情網站,正如哲學家齊美爾所說,“時尚根除了羞恥感和畏懼感,因為時尚代表著大眾行為,在參與大眾犯罪時責任感就消失了”[4],僥幸從眾蒙混過關心理使大學生跨越了道德與法紀的藩籬。endprint

二是道德精神上人文鑒別力弱。在虛擬的網絡空間,網民以匿名的方式進行交流,大學生在網絡空間容易規(guī)避倫理道德的約束,個體以符號的形式在開放、自由的虛擬空間與人社交,個人圖像、姓名、資料都可以虛構與美化,網絡的交互性、共享性、即時性使信息的傳播加快,網絡良莠不齊的信息很容易被大學生接受,大學生處于生理發(fā)育末期,既有對異性交往的強烈渴望,對愛情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渴慕感,同時因情感的不穩(wěn)定性,在感情中不善于保護自我,容易將網絡空間交友等同于現實交友,過于追求浪漫的愛情,不能正確的看待網絡社交,對網絡空間的依賴以及甄別能力的薄弱容易形成心理偏差與社交障礙。大學生網絡閱讀較多的作品題材以穿越、修仙、武俠、言情為主,這些作品多宣揚消極遁世、及時行樂、耽于幻想、玩弄異性的思想,容易腐蝕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往往吸收了其中的糟粕部分,把自己的放縱越軌行為當成了個性解放。

(二)外部環(huán)境因素

隨著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西方性解放、畸戀等道德觀念通過網絡游戲、小說、動漫不斷向我國青少年滲透,對國內青年個人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產生較大影響。部分大學生在西方性自由文化的沖擊下,性道德觀念處于扭曲狀態(tài),由此帶來的問題主要有:非婚生兒童增加,性犯罪增加,離婚率逐步上升,不良性道德的沖擊嚴重影響了社會性道德風氣,社會低俗道德的污染,社會色情文化的存在,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構成潛在的影響,造成大學生精神污染、心理變異。

此外,學校道德教育體制上存在疏漏。據調查,一般高校還缺乏專門的機構對大學生進行性教育,學校教育管理機制上存在疏漏。針對性問題學生的干預和防范其越軌的教育管理機制缺乏,“家庭-學校-社會”聯合教育的機制缺失。高校往往在思想觀念上輕視高等教育中父母作為德育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忽視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與社會組織機構聯合治理大學生網絡文化道德失范的體制機制亦缺乏。如果學校建立起校內外聯動的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很多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悲劇事件就可以被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再次,家庭教育影響的弱化是造成大學生性愛道德失范的外因,高等教育階段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內容方法滯后,據調查僅有不到5%的學生與家長談論性的問題,學生從家庭、學校等正規(guī)渠道接受的性教育幾乎是空白,這些暴露出當前高校性教育知識普及不夠和性觀念引導缺失的問題。

三.大學生網絡性愛道德失范的教育引導

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有計劃有組織的性教育實驗,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提出了具體的性教育實施步驟,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性教育一直具有時間的延后性、教育內容的單一性、教育形式的片面性。在大學生的性道德教育中,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三個有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構建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性道德教育模式,需要全社會調控機制的完善與建立,營造文明健康的性教育外部環(huán)境,強化高等教育體系中性教育課程的建設,提高家庭性教育在大學生性道德提高中的作用,實現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良性互動,為大學生性道德失范的教育疏導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在性道德教育三個部分中,學校教育是性道德教育的主體,針對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性愛道德失范的現狀,高等教育應將性教育納入大學生必修課程體系中,豐富性教育的途徑與形式,在性道德教育的具體形式上,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專欄、朋輩輔導、專題講座、資料發(fā)放、咨詢熱線、選修或必修課程等方式進行性道德教育。高校教師應轉變觀念,消除性教育的神秘感與性污名,積極主動為大學生提供性教育引導;高校性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各專業(yè)可以增設性教育選修課,在思政課中可以將婚戀觀、性愛觀教育作為專題講座,在文學課中可以結合文學作品講解文學與性愛,如探討當代作家張賢亮、劉恒、張宇、趙玫、京夫、賈平凹、鐵凝、林白、徐坤、陳染、衛(wèi)慧、棉棉的性愛敘事,從審美化角度審視性愛文學與時代道德價值理念,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性愛文明。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學校可以不定期邀請性教育專家、法學專家或心理學專家做性教育專題講座,通過講座提高大學生的性安全意識與性認知水平。

由于性教育師資的缺乏,在高校推行朋輩輔導的自助式教育模式,能夠彌補性教育師資的不足。調查顯示,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選擇向身邊朋友傾訴的占到近80%,朋輩輔導員與教育對象年齡相仿,又朝夕相處,與專業(yè)教師或輔導員相比有得天獨厚的心理溝通優(yōu)勢,朋輩輔導員可以選擇高年級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輔導,使朋輩輔導員全面科學的掌握性與健康、性法規(guī)等知識,實踐證明,朋輩輔導提供的勸導、安慰、疏導等心理咨詢,能有效的防范大學生性暴力、性罪錯以及性道德失范行為,提高性教育效果。

性教育不僅僅是生理教育,它應包括生物、生理、醫(yī)學、社會、倫理、經濟、法律、文化、歷史等方面,性教育是“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男人或女人的人格教育”[6],在這個層面上,它是一種綜合的人本教育或人性教育,性教育不僅僅是對“性”有深入的理解,還包括學習人際關系建立、道德價值判斷、性別角色定位、個人權利的訴求、責任道義的承擔,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在初級階段主要講授生殖與健康、約會與戀愛、性與法律等專題,中級階段講授性別角色、擇偶理論、婚姻與家庭、家庭角色、夫妻關系、家庭計劃、子女教育、離婚與獨身、性心理、性美學等專題,高級階段可以講授性與宗教、性與藝術、性與文學、性倫理學、LGBT群體研究、性別角色、性社會學、酷兒理論、虐戀亞文化、西方性觀念史等專題,通過多層面立體的性教育,幫助學生建立彈性的剛柔相濟的性別角色,正確的進行性別定位與擇偶,掌握未來夫妻調適的藝術與技巧。

針對大學生網絡性愛道德失范的現狀,推行極端的個體自制的自由主義性觀念或者禁欲方式的道德保守主義性觀念都是不可取的,教育工作者應具有人性化與人權意識的教育理念,以包容、開放的思維看待當代大學生的多元性愛觀念,幫助學生理解性的自由與法律、權利與責任之界限,最終促成個體的“性?!?、愛的和諧與人性的完美。

參考文獻

[1]潘綏銘、黃盈盈.性社會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9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guī)定(2011年2月17日發(fā)布)[EB/OL].(2014-11-12)[2011-03-21]http://www.gov.cn/flfg/2011-03/21/content_1828568.htm.

[3]陳汝東.傳播倫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309-311.

[4]胡凱.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素質提升研究[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13:76.

[5][德]齊奧爾格·西美爾.時尚的哲學[M].費勇.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1:85.

[6]Burt,J.J.,& Meeks,L.B.(1975)Education for Sexuality:Concepts and Programs for Teaching.Philadelphia, PA:W.B.Saunders Co.endprint

猜你喜歡
道德失范人格教育
商業(yè)性移動新聞客戶端的新聞道德失范及原因研究
幼兒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當代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淺論小說教學對于中學生人格塑造的意義
學術生態(tài)視角下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問題研究
生態(tài)學視野下大學生道德失范現象探析
休閑體育的道德失范及倫理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