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
摘要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從根本上決定歷史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性。歷史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學科,對學生培養(yǎng)歷史興趣、增長歷史知識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教科書式的授課方式,針對每個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及結果進行講解,最后對其意義進行總結,這樣的授課方式致使本就缺乏生動的歷史課堂更加枯燥,導致學生對歷史失去興趣,不喜歡歷史教學。鑒于此,本文針對初中歷史教學,探討文史結合發(f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文史結合;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應用
所謂文史結合法,就是在歷史授課過程中,穿插相應的文學知識,對歷史知識進行講解。所謂“文史不分家”,采用文史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歷史知識,而且借助文學固有的生動、嚴謹、準確等特性,增強學生的文學氣息,更加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通常文學作品對歷史事件的描繪較為細膩,能夠促使學生深入其中,真實感受歷史事件,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本文對文史結合發(f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1 文史結合法的作用概述
眾所周知,歷史是客觀嚴謹?shù)模瑲v史教材在其編排上所采用的語言都是很客觀的,僅是對歷史事件的陳述與講解,缺乏生動,讓讀者感到歷史語言很干癟。但不可否認的是,歷史事件中包含著文學作品中所涉及的所有要素,如人物、地點、時間、過程及不同的題材等。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文史結合法是具有其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歷史情愫;(2)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歷史事件,更容易掌握歷史;(3)增強學生文史結合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 文史結合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2.1 在古代史的教學中,引用古詩詞,激發(fā)學生興趣
古詩詞作為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對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進行古代時講解過程中,可以引入古詩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厭煩歷史的學習情緒。古詩詞的引用,可以在歷史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穿插,如開始、中間及結尾。如教師在講授三國鼎立的歷史事件時,可以引入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詞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讓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周瑜的雄姿英發(fā),想象小喬的美,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形象描繪,加深學生對這段歷史事件的理解,激發(fā)他們對歷史的學習,同時也能一定程度培養(yǎng)他們對歷史人物的熱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歷史情懷。此外也可以引入相應的歷史故事,如草船借箭,對官渡之戰(zhàn)進行講解。
2.2 在近代史的教學中,引用影片及語文課文,增強學生的理解
近代史的講解,無疑是枯燥的,也是令人氣憤不已的,痛恨當時當權者的無能與自私,導致國家遭受侵略,是一段痛苦的歷史。在講解鴉片戰(zhàn)爭時,可以適當放映反映當時事件的影片,如《虎門銷煙》,講解鴉片對中國的毒害之深,禁煙運動勢必執(zhí)行的原因,以及林則徐被冤入獄,反映當時當權者的無能,政局的混亂,都可以很好的加深學生對當時歷史背景的理解,更容易掌握歷史知識。此外,對近代中國崛起的歷史,也可以通過引入語文課文,進行輔助講解,如在講解抗日戰(zhàn)爭時,引入《火燒邱少云》這篇文章,讓學生感受到,為了祖國的抗戰(zhàn)勝利,邱少云不畏犧牲的精神,正是有這種精神,才促使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通過引入語文課文,一方面加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樹立熱愛祖國的情操,為祖國建設奮斗的理想。
2.3 引入名著,引起學生探討歷史的激情
“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歷史作為一面鏡,具有教導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然而,若要深入學習歷史,必須對歷史具有激情,能夠深入研究歷史[3]。但是歷史并非像名著一般,對事件描繪細膩、生動,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恰巧可以借用名著的這一優(yōu)點,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研究歷史。比如在對明清經(jīng)濟變化講解過程中,特別是明代實施對外貿(mào)易,倡導與外商進行正常貿(mào)易交往,而到清朝卻實施閉關鎖國政策,這一系列的變化,僅僅通過歷史知識的講解,學生很難深入體會當時的歷史情境,對政策的變遷理解也有局限,然而這一政策變遷在名著《警世恒言》中有著詳細的記錄,書中對施復夫婦發(fā)家致富過程的描述,就是對從側面反映當時經(jīng)濟政策變遷的描述,借用這一故事事件,以小見大,恰能對當時經(jīng)濟政策變遷進行解釋說明,增強學生的理解。
3 結語
在現(xiàn)階段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文史結合的教學方法,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作為歷史教師,需要從自身出發(fā),一方面,加強對歷史知識的豐富,進一步提升歷史素養(yǎng),另一方面,需要學習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文史結合法,促使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加吸引學生學習歷史,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提升歷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嚴芬.文史結合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3(12).
[2] 臧亞利.文史結合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z1).
[3] 陳德紅.文史結合教學理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6(11).
(作者單位: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鎮(zhèn)鄧堡中學)
青蘋果·高一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