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蘭
G633.41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活動是一個雙邊的活動過程,教與學密切聯系,相互作用。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必須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關鍵要抓好課堂教學
在課堂里進行的是有組織有目標的教學活動。如果沒有教師的協調、促進和指導,學生的主體性就不能得到很好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對待學生親切和藹, 用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
1.鼓勵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學生有了目標并落實到每堂課的學習中就有了不斷奮進的動力。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其在主觀上產生動力,督促自己主動學習,以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
2. 因材施教,鼓勵助學。
學生是存在差異性的,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設計問題,布置作業(yè)時都要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要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既要一分為二地看,要看到學生的不足,更要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要正確地對待差異,因材施教。對具有自卑感和自暴自棄的學生,教師不應過多埋怨和責備,應當通過啟發(fā)、暗示、表揚等方法讓他看到自己優(yōu)點和能力,增強信心;對于自尊心強或自高自大的學生,教師就不應一再夸獎,但批評時要顧及情面,留有余地,同時抓住上進心,設法使他在學習中看到缺點和不足,以便虛心上進;對于脾氣犟的學生,要心平氣和,避免頂撞;對淘氣的學生不能過于遷就和溫存等。善用顯微鏡和望遠鏡,用顯微鏡看學生的閃光點,用望遠鏡看學生的潛力,即用發(fā)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進生。啟發(fā)引導他們克服適當的困難開始,不斷地邁向成功。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學習中的障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如贊賞的目光,親切的話語,直接表揚,讓他們?yōu)樽约焊械津湴粒錆M自信。在嘗到甜頭之后,他們便會自覺地想去再啃“甘蔗”,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勁頭。教師要適時地給予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樹立了克服困難的自信,學習就變成了輕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變成學生自覺的行為。在課堂上,我總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叫學生進行回答,并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利于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 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學習到新東西。
3. 保護學生的求知欲,順勢引導 。在學生豐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強烈。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讓人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環(huán)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fā)展。一個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tài)下,才有可能出現創(chuàng)新思維的靈感。相反,在壓抑、恐懼的心理狀態(tài)下,很難有所創(chuàng)造。因此,要愛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的學生踴躍發(fā)言,即使答錯了,也表揚他們的積極性(因為別的學生沒有舉手),答對的學生則分析他們思維的高明之處,使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的欣賞。
4.溫故而知新。課堂教學中,先復習已掌握的相關的語言,導出新的語言,讓學生預習對話及課文.為了使新語言的練習達到準確性的目標,我試著通過機械性的練習讓學生模仿、重復,從而糾正學生發(fā)音和語調。在機械性練習后,創(chuàng)設了大量師生對話機會以及游戲先考察學生的聽和說,之后在學生基本能達到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課文的聽,問,答等環(huán)節(jié),鞏固新語言的掌握,最后組織情景表演,讓學生在聽、說的基礎上達到用的目的。這樣既符合語言的特點,及人的認知規(guī)律,又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長期鍛煉,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就會逐步提高。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5.通過小組協作,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合作練習對話,表演對話,編導新對話等.對于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
6.培養(yǎng)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苯虝W生“看”書。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 千萬不可忽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在閱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教會學生提問。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會學生答題。英語學科的高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翻譯題,閱讀簡答題,寫作等等.尤其,學生在做閱讀簡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過多。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我認為主要就是表現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化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最終走上自我教育的“我會學”的路子??傊?,教師要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地投入學習,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掌握科學的教育理論,充分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