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程鵬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說明小學與初中的課程應成為有機整體,但就針對現在的科學教學而言,大多數的初中科學教師仍然忽視小學科學的啟蒙功能,或是進行零起點的科學教學,又或是重復小學的科學教學,導致初中科學教學與小學科學教學脫節(jié)非常嚴重,其教學銜接遠沒有像其它學科那樣得到重視,特別是初三科學的教學,由于學生面臨中考的壓力,學習的任務更加繁重,教師過重于科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在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培養(yǎng),所以針對初中科學教學如何與小學科學教學進行有效的銜接這一策略的研究意義尤為重要。
【關鍵詞】九年一貫 科學教學 銜接 策略
中國分類號:G301
一、中小學科學銜接的現狀分析
對于科學學科來說,小學科學是啟蒙課程階段,初中科學是入門課程階段,而初三則是對小學和初一、初二科學的深化和綜合運用階段,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聯(lián)系、前后呼應和延續(xù)的關系。初中、小學科學學科的銜接,應該是相互之間的彌補和融合,是為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而作的無縫對接??梢赃@么說:沒有小學科學的堅實鋪墊,就沒有初中科學教育的騰飛。但很多小學對科學的教學卻還很不重視,當作是一門副科,往往是一些語文和數學老師兼課上的,沒有專業(yè)的科學教師,所以教師自身的知識面不夠廣、不夠深,實驗操作技能不夠規(guī)范,在時間和精力上又顧不上,再加上小學的實驗儀器配備又不足,所以小學科學教學效率很低,教學質量不高。而初中的科學教師對小學科學課程又缺乏了解,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在教學。甚至很多科學教師連小學學過哪些科學知識,學到了什么程度,科學的概念和結論如何陳述都一無所知,就是簡單的零起點教學或是重復小學教學。也有些教師雖然對中小學科學的相關性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沒有進行充分的銜接教學。這一現象在初三科學老師的身上體現尤為明顯,由于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又要面臨升學的壓力,大多數教師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在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機器。針對中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要找準初中科學教學與小學科學教學的銜接點、延伸點和深化點,提高初中科學教學特別是初三的科學教學活動的效率,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二、中小學科學教學銜接具體策略
1、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全市的中小學科學教師一起集中培訓學習中小學的課程標準。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總目標是“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fā)展?!?而《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總目標是“科學課程以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總目標”。 因為現在我省小學科學采用教育科學出版社的版本,而初中科學采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版本。編寫這兩套教材的專家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的編排,各有不同的理解與處理。教師靠個人要理順其教材知識體系并非易事,所以往往會導致初中科學教師經常重復著小學的教學,或者脫節(jié)于小學科學教學,總是拿不準科學教學的銜接點、延伸點和深化點,陷于低效的教學活動之中。那么針對這樣一個普遍的教學現象,最好的方法是由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全市的中小學科學教師一起集中培訓學習中小學的課程標準。請進編寫教材的專家或是資深的學者對中小學的課程標準進行有效的解讀和學習,讓每個老師做到心中有數。
2、教研室每年定期開展中小學科學教學銜接教研活動。
現在很多地方教研室都非常重視中小學的教學銜接,經常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對中小學的教學銜接進行探討,例如讓小學的科學教師上一堂和小學知識內容部分相同的初中的科學課,讓初中的老師上小學的課,讓老師互換角色真正體會小學和初中各自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引進和招收專業(yè)科學教師,重視對科學的教學。
小學現在最缺少的是專業(yè)的科學教師,基本上都是語文和數學老師兼上科學課,教師自身的知識面不夠廣、不夠深,實驗操作技能不夠規(guī)范,實驗過程的不嚴謹,探究過程的不合理,在時間和精力上又顧不上,都導致了小學科學教學的低效性,甚至是無效。所以要讓小學對科學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首先要引進和招收專業(yè)的科學教師。
4、配備充足的科學實驗儀器,為“做中學”的科學教學活動辦好硬設施。
現在就我市而言,初中的實驗室都已經配備了充足的科學實驗儀器,但小學的實驗儀器大多數學校的配備非常有限,有些小學可以說幾乎沒有。這與小學科學教學的“做中學”的教學理念相違背,小學科學很在意探究,很在乎實驗,很多小學的科學教師受到缺少實驗儀器的限制,不得不到初中的學校去借,但更多的只是教師的演示實驗甚至是口頭講述代替了學生實驗,又加之教師本身不是專業(yè)的科學教師,實驗操作不夠規(guī)范,實驗過程不夠嚴謹,探究過程不夠合理等,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大大降低。所以小學配備充足的科學實驗儀器,為“做中學”的科學教學活動辦好硬設施已經迫在眉睫。
5、知識條目了然于胸,科學教學有的放矢。
初中由于教學指向性,往往側重于科學知識的傳授,而在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缺失。而小學科學目前很側重于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科學概念上,并不多,整個小學階段才142個科學概念。只有充分了解小學的知識條目,初中的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比如我現在是在初三教學,在學期開始前把初三浙教版科學和新教科版修訂版小學科學有相關的知識做一個螺旋上升結構表。例如:
通過小學科學(新教科版修訂版)和初中科學(浙教版)的螺旋上升結構表的對比可以發(fā)現,小學科學和初中科學相關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例如:在九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物質的變化》的教學中,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中第一節(jié)到第八節(jié)以及初中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六節(jié)《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這九節(jié)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已經對物質的變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又學習了一些典型的物理變化如物態(tài)變化、機械變化、地球運動等,而且在水和空氣的學習中,學生也接觸了一些化學變化。在九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認識簡單機械》的教學中,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一章《工具和機械》中第一節(jié)到第七節(jié)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對杠桿、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斜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如果教師能夠對小學科學的教材了解比較透徹,并找準初中科學教學與小學科學教學的銜接點、延伸點和深化點,對提高初中科學教學特別是初三的科學教學活動的課堂效率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