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歷史是由人類譜寫的,并影響人類的前進方向,了解歷史人物、為歷史人物做蓋棺而論是歷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講解歷史人物生平事跡,總結歷史人物成敗得失,培養(yǎng)學生是非功過辨別觀,是高中歷史教學任務的一部分。
【關鍵詞】高中歷史 人物 有效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093
以鏡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人類創(chuàng)造了歷史,歷史又影響著人類發(fā)展。歷史人物是歷史學的一部分,了解歷史人物生平事跡,探討歷史人物的活動,總結歷史人物成敗得失,評價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是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歷史,是一門基礎的人文學科,歷史人物是高中歷史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中一線教師重視對歷史人物的教學,培養(yǎng)高中生的歷史是非觀,用歷史事實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把正能量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充滿積極向上的能量觀。
筆者作為高中歷史一線教師,通過與同行學習、交流及聽課發(fā)現(xiàn),高中歷史人物學教學模式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多,可獲取的、新式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少,專門進行高中歷史人物學教學研究的課題、論文不多,可獲取的信息、經(jīng)驗有限,對歷史人物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師關注和實踐的重要教學問題之一。
一、高中歷史人物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nèi)容有限
現(xiàn)代高中歷史人物教學內(nèi)容多采用的是“單一評價”法,即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觀點,對歷史人物“好就是好”、“非即是非”的評價,沒有代入到歷史情境中,沒有考慮時代的局限性、人物的性格發(fā)展、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社會的變革對人物的影響,只是單純的對人物所做事情、對歷史的貢獻,進行了是非功過的評價。因此,歷史教學內(nèi)容有限,教師引導不足,對外拓展范圍窄,教學課堂討論氛圍不濃厚,學生們對人物的評價不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動力不夠。
(二)教學活動貧瘠
高中生思維活躍、好奇心重、探究精神強,部分高中教師為維護課堂秩序,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法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對歷史人物不感興趣,認為歷史人物學習無關緊要,只需要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的知識即可,而教師也沒有真正吃透新課改精神,沒有明白新課改要求,沒有做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沒有做到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知、情、意、行”的交流和討論;課堂活動組織單一化,一般只采用“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方式,問題也多限于課本對人物的評價,沒有引導學生在課前、課后開展歷史人物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對歷史人物學習,只限于認識歷史人物,課本對歷史人物評價。
(三)教材的局限性
世上沒有不過時的教材,隨著人類歷史的進步,人類對事物不斷的認識等,影響著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高中歷史人物學習包括了對人物的政治、生活、人文、感情等各方面的評價,因教材篇幅問題,多是截取歷史人物某一件事或某一方面的事,由此引出的評價不夠全面,學生的學習局限于教材中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存在片面性。而且,同一時期的著名人物,在不同領域顯現(xiàn)出的成績也是精彩紛呈,歷史課本往往因其篇幅或時代的原因,很少設置對同一時期不同人物在不同領域的成績進行對比的章節(jié),課本引導學生學習的歷史人物往往只是歷史上的雪鴻泥爪,不夠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有益的探索研究
(一)優(yōu)化補充教材
現(xiàn)代社會資源豐富,獲得信息途徑簡單快捷,社會圖書館、電子圖館、電子圖書等關于歷史人物記載的信息多、資料全、評價角度不同。立足于現(xiàn)代信息發(fā)達、獲取資料方便的現(xiàn)狀,歷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前收集歷史人物的相關材料進行閱讀,并提出自己對此歷史人物的觀點;課堂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組對收集的資料進行討論、分析,教師幫助學生甄別資料的真假,幫助學生構建公正、嚴明、全面的歷史人物評價能力;課后,作為課堂拓展可以要求學生分組寫出對此歷史人物的分析、總結。
(二)有益的課堂教學方法
教師要想掌控課堂教學節(jié)奏,提升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興趣,應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要求進行有益的教學改革嘗試。筆者作為高中歷史教師現(xiàn)提出幾條有益的教學方法:1.將歷史人物代入歷史環(huán)境教學。人類活動離不開活動環(huán)境,歷史人物教學應具有歷史現(xiàn)場感,不能將歷史人物與歷史環(huán)境分開解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還原歷史人物的時代特征、所代表的歷史階層及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將學生代入到歷史情境中,了解歷史人物活動軌跡。2.重視歷史人物人生經(jīng)歷。教師講解歷史人物,不應只關注與人物相關的某一時期、某一件事,應全面的蓋棺而論,不能簡單的臉譜化歷史人物,要讓學生穿越時空,與歷史人物對話,從了解人物的觀點、言語、舉動、成績,分析人物為什么要這樣做的來龍去脈和人物所處時代、個人的局限性造成的不足的等各種原因。例如,拿破侖在某個時期為什么被大家歡迎,到后來又為什么被大家驅逐,是什么原因產(chǎn)生了大家對他的不同評價。3.把握結節(jié)。歷史老師在課堂講解人物時,應賦予人物立體感,將人物性格、學識、特點講的豐富、飽滿,建造具有“人味”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4.運用對比法。某一時期活動的歷史人物不是單一的,比如在歷史書列出的中共“一大”名單,共13人,每個人后來的歸宿各不相同,相同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孰是孰非,只有通過對比,才能做出誰的選擇最有意義的判斷,誰的選擇是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論斷。
三、結束語
總之,人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對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著深遠的影響,人類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歷史的記錄者,同時又影響著歷史的走向,所以,歷史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歷史人物時應反簡單化、臉譜化作定論。歷史人物是高中歷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中要學會慎思明辨,現(xiàn)代社會信息廣泛,同時思想紛雜,教師應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建立正確的“三觀”,構建學生對歷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改變現(xiàn)在“以考定教”的歷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當代的社會觀,質(zhì)疑和批判歷史人物,對歷史人物評價提出新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社會觀。
參考文獻
[1]薛梅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的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2期
[2]李文元.關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研究[J].《速讀(下旬)》-2016年5期
[3]曹愛華.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景再現(xiàn)教學法的有效應用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7年15期.endprint